情緒心發現─木軸咖啡館讀書會 II.

2019/05/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盪很高
今天談的是「接納情緒」。
  J的分享帶來了人生感慨的氣息,創業對他來說就是「情緒的展現」─接納裝潢,料理、飲品的想法…勇於提出意見,實踐成果;創業不會只有美好粉色系,更包含對未來的不確定,這些零零總總化為他的一間店,他的理想。
  J提到小時候考卷上的紅字─100分,說是讚美比較像是詛咒。不管做什麼總要有個分數,那成為我們頭上掉下來的乳酪,取代了原先追尋的動力。

下課

  國小教室門口,門柱旁的課表清楚地寫著、國文,數學、自然…一個禮拜的精華如此澄澈,無可辯駁。除了下課。
  小二某天,操場角落多了幾座鞦韆,黑色瓜皮,橡膠材質。那年代國小的樹木依然蓊鬱,從遠處隱約可見橘黃色支柱,像憑空出現的不真實場景。
  坐定後向後一蹬,不斷加大力道,用身體加壓到最高處時─腳尖幾乎碰到樹梢末段。試著累積速度,抓準衝出去的瞬間,放手往前飛,處在一種平常不可能處在的高度(除非你上樓),那感受難以言喻,大概是覺得無所不能吧
  在發現新大陸的日子裡,一下課我就去搶鞦韆(別班同學會像火影忍者一起埋頭俯衝);到達後盡可能撈住最多鏈子,等同學接手,像每日任務一樣,那是一種「接納情緒」─接納我玩樂的需求,友伴的需求,純粹為感覺而動。
  R分享自己去上肢體課的堅持。既使筋疲力竭,沒跟上進度,光是抵達教室都是一種成就,談到這件事,她語氣出現一種躍動感,說出口的文字開始有了節奏,有些什麼讓她堅持著。

有星星的晚上

  就讀嘉義某大學的夜晚,氣候正開始轉冷,系上一起吃火鍋,看同學表演。前一個月,朋友們一起報名,之後很認真很認真的排練(一週一次,或兩三次),想動作,隊形,還放了三首歌(9分多鐘!)。在當時投入這件事我不確定有甚麼幫助,但我覺得那過程─下午來到宿舍的地板教室,背包放在牆邊,暖身,揣摩動作、表演性,在木頭地板上感受肩膀散發著熱氣…那充滿著滿足感。覺得辛苦但投入了什麼…一種肢體的創作,能量的宣洩,又或許只是自娛娛人的樂趣。
那模糊的慾望…氛圍中的自在愜意,持續好一陣子,跨越不同的階段。我覺得這就是潛意識。
  當天表演,有個畫面我一直記著─面目羞澀的學妹手拿湯勺(要撈火鍋料),手臂懸在半空,嘴半開,盯著我們,同時台下幾乎所有人都停止動作,像是被MIB的記憶清除器照到一樣靜止…直到他們發現我跳錯為止。
  既使如此,那天依然是個奇幻的夜晚。
大家心理想的是:有必要那麼認真嗎?

讓情緒現身

  讓情緒展現,如此一來才能跟內在熟悉,但同時保持距離;在這樣的距離間獲得選擇,避免被無意識所掌控;榮格在《紅書》中提到他常用「積極想像」的方式來讓無意識浮上意識,進而對無意識有所控制和了解,運用字詞上的聯想或繪畫(曼陀羅)來了解潛意識的存在。但「積極想像」不只侷限一種形式:身體﹝備註2﹞,或是音樂,創作…各種管道,我覺得都是可行的。
看了很平靜的藍(by nasrul razali)
  長期來說,情緒持續「現身」或許可使無意識逐漸浮上海面:J開店是他對於生活的想像和堅持,家人朋友因為他創業,開始發現他的另一面;讀書會是則是我對於玩耍和學習的理想,突破框架的混合體;R的肢體課則是內心對於奇幻、跨越環境限制的表現;榮格認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保有清明的覺知,避免陷入瘋狂或疾病。
榮格:「如果人的需求要達到平衡和完整的話,就要直陳這些需求並迎接他們」
  總覺得要下個自己的結論,但寫了幾次還是覺得很不具體…或許潛意識本身就是抽象模糊的,沒有明確定義,所以也不會有具體結論。
  但真心面對自己會是很好的開始,這是我從搶鞦韆學到的事。
備註/參考資料:
1. C. G. Jung (2016)。紅書(讀者版)。心靈工坊。
2. 蔡佩珊,施玉麗(2019)。身體的積極想像-真實動作之論述。輔導季刊,55-1, 30-41。
陳語禮
陳語禮
諮商心理師。期望用貼近生活的方式去說諮商心理學,帶著焦慮和害怕去做想做的事,像是在這裡寫寫東西。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