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我們真的關心聖母院失火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巴黎聖母院失火了,很多人都對此感到難過;但更讓人難過的是,我們好像連自己家哪些古蹟燒毀了,都說不出來。


真的是「不小心」起火嗎?

在台灣,文化資產不受到祝融之災,基本上已經算走運:尤其是那些列冊為古蹟的。這並不難想像,畢竟提報古蹟對屋主一點好處也沒有,他不但要交出原有建物的使用權(不得變賣兌現,自用拓、改建也受限制),還得付錢替政府養公共財。這些費用就算能申請補貼,誘因都還遠不及「建物保值」。這就是為何當建商將觸手伸向周邊地段時,都會區古蹟經常「無故自燃」的原因。

雖然針對所有權的疑義,《文資法》提出容積移轉(受列冊影響的容積得以等值方式移轉他地)的措施,但根本上仍未解決,甚至助長了「地價」這頭惡獸。顯然,不從稅改正面對決市場炒作,只要漲勢的投機心態仍存,再多的津貼與文化口號,也都是挖東牆補西牆。


在自己的歷史裡,冷漠轉身離去

但話說回來,因為聖母院才想到要關心文化資產的我們,不也是在挖東牆補西牆嗎?一樣在巴黎,我想起 2015 年恐攻事件過後,眾人在臉書換上法國三色國旗的風潮,姑且不論世界戰禍頻仍,中東、非洲恐攻層出不窮,何以僅法國受到關注,對自己處的這片土地,我們又有多少了解和關心呢?
論戰禍、論資產,威權政體的種種不正義壓迫,都是台灣人集體記憶裡,充滿傷痕的一頁。時至今日,「轉型正義」居然還被有心人塑造成「消費受難者」,「意識形態挑對立」一辭之大興,不但反映了加害者的鞏權之策,更是群眾冷漠、「刻意」遺忘的平庸邪惡。關懷不應該是一種社會流行,如果連面對國際事件,我們所謂的「真情眼淚」都只能化約為幾則貼文的表情符號,或是一個充斥文化霸權性的頭貼特效框;那對這片土地的歷史悲歡,本應好好承載它的文化底蘊,又該從何而來?

我們真的關心聖母院失火嗎?我希望是,但更希望人們所做的遠多於此。抓兇手總是比意識到共犯結構來得容易,而我們與「惡」的距離,或許比想像中更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4會員
59內容數
我要成為 LeetCode 王!快跟我一起踏上旅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eetCode King 的其他內容
面臨紅色力量介入媒體的「資訊心戰」,我們暫且只能降其影響,而將目標轉向公共場域的電視機:反統媒。但對於主張「我有自由不轉台」的店家,以及「勒索表態、失序控罵」的群眾,我們有必要先釐清:自由的邊界究竟在哪?又,這就是問題的最終解了嗎?
五年前的我,在電視機前大罵「暴民」;五年後的我,誓言有天要跟他們一樣。
截至目前,我們所舉的例子都還停留在性別二元的預設中,但實際上,性別往往具有連續性的特徵。讓我們從「金賽光譜」談起,透過維度、變項的擴展逐步證實:要在現有分類中找尋同中有異的無限細分,是永遠可能的。不過這樣一來,性別分化還有任何意義嗎?
老一輩的人很喜歡說:「現在性別變得越來越多元了!」其實多元性別一直都在,晚是晚在被注意,而之所以感覺變多,是相對於男/女二元而論。基本上,要理解性別身分,起碼需要知道「生理性別」、「性別認同」和「性傾向」三件事,還分不太清楚嗎?今天我們就從這裡開始聊聊吧!
然而在價值實踐的過程中,僅是要求個體自我叩問、警惕價值綁架是不夠的。面對各執一詞的理念衝突,往往還需更高層次的制度發揮力量。本文依面臨主流價值抉擇的回應,將大眾分為三群,從行動策略的角度敘寫三方視角的差異與隱含矛盾,並提醒:「制度改革」要成為可能,清晰體察、智慧實踐以及寬容的共善,顯然是必不可缺。
生在一個以分化大/小眾為常態的當代社會,「遵崇主流與否」的自我提問,已經不再是個人喜好或品味習性足以解釋,而更像是與社會、環境生態的交互作用。面對強勢的市場運作機制,身處自我意識與現世求生的雙重價值漩渦,To be or not to be, 你我又該如何自處?
面臨紅色力量介入媒體的「資訊心戰」,我們暫且只能降其影響,而將目標轉向公共場域的電視機:反統媒。但對於主張「我有自由不轉台」的店家,以及「勒索表態、失序控罵」的群眾,我們有必要先釐清:自由的邊界究竟在哪?又,這就是問題的最終解了嗎?
五年前的我,在電視機前大罵「暴民」;五年後的我,誓言有天要跟他們一樣。
截至目前,我們所舉的例子都還停留在性別二元的預設中,但實際上,性別往往具有連續性的特徵。讓我們從「金賽光譜」談起,透過維度、變項的擴展逐步證實:要在現有分類中找尋同中有異的無限細分,是永遠可能的。不過這樣一來,性別分化還有任何意義嗎?
老一輩的人很喜歡說:「現在性別變得越來越多元了!」其實多元性別一直都在,晚是晚在被注意,而之所以感覺變多,是相對於男/女二元而論。基本上,要理解性別身分,起碼需要知道「生理性別」、「性別認同」和「性傾向」三件事,還分不太清楚嗎?今天我們就從這裡開始聊聊吧!
然而在價值實踐的過程中,僅是要求個體自我叩問、警惕價值綁架是不夠的。面對各執一詞的理念衝突,往往還需更高層次的制度發揮力量。本文依面臨主流價值抉擇的回應,將大眾分為三群,從行動策略的角度敘寫三方視角的差異與隱含矛盾,並提醒:「制度改革」要成為可能,清晰體察、智慧實踐以及寬容的共善,顯然是必不可缺。
生在一個以分化大/小眾為常態的當代社會,「遵崇主流與否」的自我提問,已經不再是個人喜好或品味習性足以解釋,而更像是與社會、環境生態的交互作用。面對強勢的市場運作機制,身處自我意識與現世求生的雙重價值漩渦,To be or not to be, 你我又該如何自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巴黎聖母院即將重新開放】 法國地標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2019年4月15日遭祝融,木造的尖頂坍塌、中後部的木造屋頂完全燒毀。 歷經五年多的修復、耗資超過7億美元,巴黎聖母院如今浴火重生,即將正式重新對外開放。
Thumbnail
現在在台灣可能很難想像,不過,許多古代的城市以木製建築為主,而且十分擁擠。這意味著「失火」不是一兩棟建築的事。一個不小心,整座城市都可能變成一團燃燒的廢墟。 十六、十七世紀的莫斯科,就是這樣以木造建築為主的城市。在1571、1611、1626、1671年,莫斯科都發生了可以把整座城市燒成灰燼的大火
Thumbnail
台灣過去的生命紀念館,因為沒有加入"觀光"的元素,給人一種必須避而遠之的感覺,非常可惜,筆者建議未來可以開國際標,以西方教堂的形式,例如西敏寺那樣,變成具有觀光等多功能的教堂,儘量推廣環保葬,骨灰可以放在地下室,另外因為西方人的骨灰是可以自己帶回家的,因此也就不必一定要放在公共空間,
Thumbnail
回顧華光社區在2013年的拆除和宿舍的改建後,作者對政府的做法感到無奈和憤怒。他擔憂修復工程的商業化導致園區的本質逐漸消失,失去了原始的文化資產意義。
Thumbnail
  針對文化部於今年8月26日《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審議會》通過,將現有兩處古蹟,即「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與「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合併,並調整名稱為「熱蘭遮堡遺構」一事,經文化部與成大建築系黃恩宇老師說明,筆者有以下兩點疑問及想法,供各界先進參考:問題一:原兩處古蹟為何遲未合
Thumbnail
  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迄今已滿四年,法國總統馬克宏更在上上週(2023.4.14)至聖母院視察修復進度,期望明年(2024)巴黎奧運會前能完成修復。聖母院建於1163年到1250年間,距今已走過八個世紀,幾乎是所有法國人、及旅法觀光客的共同記憶。法國也為此事件翻拍了戲
Thumbnail
  報載〈新竹市將軍村修復師無經驗?市府:皆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辦理〉,驗證了筆者於近日投書〈反對片面修正《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辦法》〉中,就建築師從事文資修復部分所歸納出的三大問題,即1. 建築師實際從事文資修復者少、2. 建築師難以進入文資修復、3. 文資修復之採購案流標頻繁。而新竹市文化局(下
Thumbnail
本書以一位城市記憶守護者的角度出發,描繪了許多台灣文化資產的故事,有城市發展脈絡的故事,例如:台北城方位的演變考證、台北街道命名的由來。有保存的故事,例如:下半年打算開放預約導覽的台北機廠。有對於場所精神不同看法的故事,例如:因西區門戶計畫,於去年底已完成解體,打算遷移的三井倉庫。有連意象保
Thumbnail
○2024龍年,台灣宮廟有【搶頭香】迷信活動,民眾將香枝亂丟,這實是對神明大大的不恭敬! 神明降禍都來不及,何來保佑吉祥? 人人應學習正確的宗教祭祀禮儀與觀念,就是敬畏神明,如在眼前,肅穆心態,端正身行。同時學習正信的宗教供奉祭祀意義,才不會忙碌半天,誤認為神明保佑,結果卻是造惡得罪神明而不自知!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巴黎聖母院即將重新開放】 法國地標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2019年4月15日遭祝融,木造的尖頂坍塌、中後部的木造屋頂完全燒毀。 歷經五年多的修復、耗資超過7億美元,巴黎聖母院如今浴火重生,即將正式重新對外開放。
Thumbnail
現在在台灣可能很難想像,不過,許多古代的城市以木製建築為主,而且十分擁擠。這意味著「失火」不是一兩棟建築的事。一個不小心,整座城市都可能變成一團燃燒的廢墟。 十六、十七世紀的莫斯科,就是這樣以木造建築為主的城市。在1571、1611、1626、1671年,莫斯科都發生了可以把整座城市燒成灰燼的大火
Thumbnail
台灣過去的生命紀念館,因為沒有加入"觀光"的元素,給人一種必須避而遠之的感覺,非常可惜,筆者建議未來可以開國際標,以西方教堂的形式,例如西敏寺那樣,變成具有觀光等多功能的教堂,儘量推廣環保葬,骨灰可以放在地下室,另外因為西方人的骨灰是可以自己帶回家的,因此也就不必一定要放在公共空間,
Thumbnail
回顧華光社區在2013年的拆除和宿舍的改建後,作者對政府的做法感到無奈和憤怒。他擔憂修復工程的商業化導致園區的本質逐漸消失,失去了原始的文化資產意義。
Thumbnail
  針對文化部於今年8月26日《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審議會》通過,將現有兩處古蹟,即「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與「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合併,並調整名稱為「熱蘭遮堡遺構」一事,經文化部與成大建築系黃恩宇老師說明,筆者有以下兩點疑問及想法,供各界先進參考:問題一:原兩處古蹟為何遲未合
Thumbnail
  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迄今已滿四年,法國總統馬克宏更在上上週(2023.4.14)至聖母院視察修復進度,期望明年(2024)巴黎奧運會前能完成修復。聖母院建於1163年到1250年間,距今已走過八個世紀,幾乎是所有法國人、及旅法觀光客的共同記憶。法國也為此事件翻拍了戲
Thumbnail
  報載〈新竹市將軍村修復師無經驗?市府:皆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辦理〉,驗證了筆者於近日投書〈反對片面修正《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辦法》〉中,就建築師從事文資修復部分所歸納出的三大問題,即1. 建築師實際從事文資修復者少、2. 建築師難以進入文資修復、3. 文資修復之採購案流標頻繁。而新竹市文化局(下
Thumbnail
本書以一位城市記憶守護者的角度出發,描繪了許多台灣文化資產的故事,有城市發展脈絡的故事,例如:台北城方位的演變考證、台北街道命名的由來。有保存的故事,例如:下半年打算開放預約導覽的台北機廠。有對於場所精神不同看法的故事,例如:因西區門戶計畫,於去年底已完成解體,打算遷移的三井倉庫。有連意象保
Thumbnail
○2024龍年,台灣宮廟有【搶頭香】迷信活動,民眾將香枝亂丟,這實是對神明大大的不恭敬! 神明降禍都來不及,何來保佑吉祥? 人人應學習正確的宗教祭祀禮儀與觀念,就是敬畏神明,如在眼前,肅穆心態,端正身行。同時學習正信的宗教供奉祭祀意義,才不會忙碌半天,誤認為神明保佑,結果卻是造惡得罪神明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