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 小兒子】觀影心得~謝謝你來當我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觀看作者駱以軍家庭散文作品改編的【小兒子】系列動畫,是一個有時拍案叫絕,有時會心一笑,有時又忍不住眼眶含淚的過程。
在這部動畫作品裡,我看見的是駱以軍與兒子們逗趣嬉鬧的生活點滴,同時也看見了身為大人的我們,如何透過父母的角色,重新將我們的童年活過一回,再次當個孩子,以懷念以彌補當孩子時的快樂與不足。
是的,我們都曾經是一個孩子,但成長後,我們漸漸把他們遺忘在過去,讓自己長成了一個符合社會主流價值標準的大人,但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把這個失落的孩子尋了回來,發現,啊!原來,我們的嬉鬧、任性、幼稚、好奇、天真、恐懼、不安、軟弱,與眼前這個我們生養的孩子相差無幾啊!
駱以軍的【小兒子】之所以動人,就在於裏頭的孩子天真可愛,裏頭的爸爸有時也跟個孩子一樣,父與子,是兩個孩子的互動,令人莞爾。
愛與感動從來就不在磅礡的大悲大喜之中,而是藏於這些生活的點點滴滴,因為平凡,所以有韻味有共鳴,我們總能在裏頭找到我們與孩子關係樣貌的影子。
我最喜歡第一季【小兒子】的游泳篇。
兒子怕水,引發的是一個爸爸對兒子性格與未來面對社會小惡的擔憂,擔心兒子成為一個”懦弱而痞”的人,但又覺察到這一切擔憂與投射,只是自己因為父親過世所產生的孤兒本能在靈魂底層被啟動的關係。
爸爸的焦慮不安,忍不住強迫催逼孩子要更加強壯更勇敢,但一方面深深為著自己像魔神般震怒而愧疚。
孩子總是不記仇的,他告訴爸爸:「不是強大才能柔慈………也許神贈禮給他的生命,不是成為一個強者,而是一個無比自由者,喜歡胡鬧、充滿好奇,像一隻醜姿勢划水的快樂海豹。」
看到這段話,我忍不住溼了眼眶。
想起我曾經與我兒子大吵,我們被各自的情緒席捲、淹沒,我想讓他聽懂我要說什麼,但很著急很憤怒,他消極抗拒,等到被我攻擊到受不了時,跳腳了,反擊了,說出了心底真正的想法與感受。
於是我安靜下來,突然照見了自己內在的焦慮與擔憂來自何處,開始問自己,這些情緒真是因為他而來,還是根源於我自己?
我是一個從小就自動自發、積極努力,不允許自己軟弱與自卑的人,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困難與挑戰,即使我很害怕,很焦慮,很不安,我也要死撐下去,我想做的事,就會咬牙拚搏到底,然後在過程中給自己信心打氣,要自己堅持勇敢,信任自己。
也許就是因為我對我自己如此嚴苛地對待,當我看到我的孩子脆弱、焦慮、自信不足、自我貶低的時候,我深怕他抗壓性不足,一點壓力都承受不了,從此癱軟在地爬不起來。過去的我,只要有那麼一點點軟弱的跡象,就會毫不留情,打從心底踢我自己一腳,快!快爬起來!妳這樣也太沒用了!
現在,我也是這樣看待與對待我的孩子嗎?
在我這麼強烈的焦慮攻擊之下,他吼回來了。他哭著說:【我先想不好的,是因為萬一失敗了,我才不會對自己失望!但是我還是會努力啊!我不會癱在地上!妳覺得我是那種會癱在地上的人嗎?】
霎那間,我的理性回來了。沒錯,他說的沒錯。每個人面對與處理壓力的方式不同,我會為自己打氣,給自己信心,相信自己做得到,然後咬牙苦撐,但是,他是先把最壞的結果想在前頭,以避免自己得失心太重,這是他面對情緒的方法,他跟我這麼截然不同,我卻只從自己的角度看他,我看他就像在看自己一樣,親子之間的鴻溝就是這麼來的。
透過孩子的視角,我看見了自己不允許脆弱的嚴苛,我也該回頭來抱抱自己,撫慰自己,軟弱沒關係,疲憊沒關係,任性沒關係,放鬆沒關係,失敗沒關係,我是大人了,但還來得及偶爾當孩子,也來得及包容與允許孩子就只是當一個孩子。
然後也要知道,孩子跟我不一樣,他的情緒是他的,我不能用自己的角度與需要去評價他的情緒,在他有情緖時,先穩定自己,凝視著就好,他不會因為有情緒就從此陷溺與滅頂,別過度擔心與焦慮,這樣才能保持一段清晰的距離,不讓彼此的情緒互相衝撞、失去原貌,也才有餘裕給予同理、尊重與陪伴。
那次的後來,我跟兒子道歉了,他還是一副不爽他娘的樣子,但隔天放學回到家,他又恢復可愛的笑容,瘋癲的樣子......我們算和解了吧?母子之間沒有隔夜仇.....
就像駱以軍在【小兒子】裡說的:「他們軟軟無比信任地壓在我身上,像小狗從不記大狗的恨。」
【小兒子】還有好幾個有趣的段落,看了真的會莞爾一笑。例如”爛傘”與”鑰匙”,生活中常常出現各種大小鳥事或完全不在意料中的事,但因為有彼此相伴,風雨共患難,生活中的難處、困窘與狗屁倒灶也能變成一種趣味,幽默以待,所以兒子到底是爸爸上輩子的爸爸、媽媽上輩子的仇人還是情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輩子,我們的日子都要一起過,我們的喜怒哀樂全都緊緊相關。
”沙發"和"拾荒"則讓我省思了孩子與大人看世界的視框不同,有時我們失去的對這世界的好奇和創意的展現,卻恰恰是孩子活得如此開心和喜樂的原因,孩子真的是出生來挑戰大人們硬梆梆的規矩、標準與框架的。
說到這挑戰,孩子不僅是考驗我愛人、放手與分離的能力,也磨練著我的臉皮厚度。【小兒子】中”丟臉”的篇章雖然說的是兩個性格迥異的兄弟,害羞內向的哥哥如何因為鬼靈精怪的的弟弟的行為感到丟臉,但身為媽媽的我看了也很有同感,因為兒子的許多言行也常常讓我想挖地洞鑽下去,不想承認這個屁孩是我生的,但是屁孩的本事是,在讓你覺得丟臉之餘,時不時又會出現讓你感到驕傲和讚嘆的光輝時刻,例如,孩子在面對一些事情時的智慧與哲思哲語。
兒子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我跟他玩西洋棋,他在過程中突然對我說:「不管妳把我逼到什麽地步,我都不會投降.....(繼續自言自語).....媽媽,妳有勇氣永不放棄嗎?」
是不是?我家有一位未來的哲學家!
還有一次,也是兒子小二時,家裡來了一個不速之客—壁虎。我是個看到壁虎就會歇斯底里的人,這隻壁虎每天晚上都會從廚房櫥櫃一角現身跟我們打招呼,我的歇斯底里症犯了,拼命想嚇走牠,牠的確很害怕,到處亂竄,躲避眼前這麼瘋女人,但就是不願意離開我家,是在躲債是吧?
幾天後,我漸漸習慣這隻壁虎似乎沒離開過我家廚房一樣,就是會出現。 兒子看我對那隻壁虎這麼驚恐,忍不住說:「媽媽,我給妳一個忠告,妳不要那麼在意牠。」
我從驚恐轉變成驚喜,這小傢伙說得好有道理阿!越在意,恐懼就越放大越增強。
他繼續說:「牠只不過是在那裡,不會傷害我們,還會幫我們吃蚊子。牠也許是想換一個窩,牠之前的窩可能被損壞了吧!」
我問:「那......所以我們要收容牠嗎?」
兒子說:「好啊!要用籠子把牠裝起來嗎?」
我說:「可能沒辦法喔!牠就是要跑來跑去的。要幫牠取個名字嗎?」
兒子問:「要取什麼名字?」
我想了想,說:「Lucky?」
兒子皺眉頭:「那不是狗嗎?」
我說:「誰說只有狗才能叫Lucky?要不然叫Candy,但牠是男的還是女的?」
母子倆無聊的對話持續幾分鐘.......
某一天,發現Lucky不見了,相處這短短幾天,也有感情了,牠突然不打聲招呼就消失,還真是令人有些不捨,難道,是我這瘋女人嚇到,徹夜搬家逃離嗎?
兒子問:「媽媽,為什麼Lucky不見了?」
為了處理我們的分離焦慮,我回:「第一,他需要吃飯,第二,他要結婚。我們家沒有太多蚊子給他吃,他太餓了,或是,這裡沒有另一隻壁虎,他想要結婚的話,得去外面找。」
你看,任何令人害怕的事情,只要有個孩子在,他總能把這件事變得很輕鬆很有創意,就像【小兒子】”命大的蟑螂”裏頭,兩個兒子面對蟑螂這個生命的態度與爸爸就完全不同。(仍然忍不住想,還好我兒子想收容的是壁虎不是蟑螂)
最後一篇是”好日子”,駱以軍的兒子說的好:「全家在一起的日子就是好日子」,我點頭如搗蒜啊!
看了這部可愛的動畫,真心想好好去抱抱我兒子,對他說聲:「謝謝你,這輩子來當我的孩子,因為你,我才真正學會怎麼去愛人,學習放下一點自己,把一些給你,而其實我從你那裏得到的,並不少於我給你的,謝謝你帶給我的歡笑與幸福,謝謝你愛我,包容我這個並不完美的媽媽。」
【小兒子】是一部充滿童趣、愛與幸福的動畫作品,將作家駱以軍小兒子阿甯咕的形象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有笑有淚的成長故事更入圍多項國際影展。
非常推薦大人小孩一起觀看,每一集短短三分鐘,卻後韻無窮,你將會在裏頭找到溫暖,看見自己並反思你的親子關係。
了解更多《小兒子》動畫詳情:https://www.facebook.com/MyLittleBoys2018/
若讀完這篇文章您心有同感,歡迎分享或留言鼓勵,謝謝。
avatar-img
1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這裡的幼慈學是,如果孩子是幼惡,父親就要是一個嚴父,這樣就可以把幼惡的氣勢壓下來。辣仔良的父親就是一個嚴父,成就了辣仔良一生,不讓他的極品風格犯濫了。在十年兵役其間,專注的做一件事情,這是關鍵時刻,讓孩子不會學壞,還在不斷的思考如何讓自己前進,以這種方式成長,哪是全因為一個漫畫家,而讓辣仔良走上這條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看過動畫《龍貓》嗎?有一幕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躺在床上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畫面裡的母親,表情裡有很多的不捨。因為她明白當孩子表現得成熟懂事,代表內心壓抑了想耍賴、想偶爾不乖、想隨心所欲成為自己的渴望,並且盡量不惹人厭、不造成別人的麻煩。乖巧聽話的好處,是孩子換得了他人的喜愛;但付出
如何以父之名施於教誨?倒霉兒進入思考:我是父親嗎?如果我是父親,我希望有什麼樣的孩子?有倒霉兒的苦苦,有水靈兒的甜甜,有蘊情兒的酸酸,有尋色兒的辣辣。我們希望品嘗生活的甜酸苦辣,為什麼?因為我們想知道父親為什麼給我們這些?我們有了味覺才知道不可過量。 孩子們,你們要怎麼樣的父親?苦苦說:我為什麼這
Thumbnail
老一輩男人情感內斂,對自己的孩子儘管用生命在疼惜,卻相當拙於表達,讓人分辨不出是關心還是生氣。尤其對女兒,偶爾看老妻不順眼隨口就罵,女兒做錯事,再不順眼再生氣,也只是繃著臉不說話,十足老派情懷。 有一位爸爸,做水電工程起家,四十九歲那決定退休,跟妻子一起經營雜貨店,夫妻倆更是利用餘閒做志工。這
因為父母要時常工作,沒有人管我,小學時代的我根本是個野小子。有慧眼的父母,見到我接近他們的孩子,會把自己的孩子關起來不和我玩。他們的眼神,現在我回想起來,就像問我:你為什麼不讀書?好好學習。 小學時代,我認識了一個朋友、同學,是男孩子,他父親是當警察的,很少華人當警察。他帶我到他家玩,是在警察局裡
Thumbnail
黃昏,一名爸爸帶著三歲兒子在田間小路散步好不愜意,突然兒子被一顆石頭絆倒哇哇大哭,爸爸心疼不已趕緊安慰,同時也將那顆石頭撿起來丟得遠遠,懷中的兒子不哭了。這位爸爸用「報復」的身教教兒子,兒子長大了,也會用一樣的方式解決令他不愉快的人與事,小小的言行大大的影響。 常常聽老一輩人講「人品貴重」,人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這裡的幼慈學是,如果孩子是幼惡,父親就要是一個嚴父,這樣就可以把幼惡的氣勢壓下來。辣仔良的父親就是一個嚴父,成就了辣仔良一生,不讓他的極品風格犯濫了。在十年兵役其間,專注的做一件事情,這是關鍵時刻,讓孩子不會學壞,還在不斷的思考如何讓自己前進,以這種方式成長,哪是全因為一個漫畫家,而讓辣仔良走上這條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看過動畫《龍貓》嗎?有一幕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躺在床上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畫面裡的母親,表情裡有很多的不捨。因為她明白當孩子表現得成熟懂事,代表內心壓抑了想耍賴、想偶爾不乖、想隨心所欲成為自己的渴望,並且盡量不惹人厭、不造成別人的麻煩。乖巧聽話的好處,是孩子換得了他人的喜愛;但付出
如何以父之名施於教誨?倒霉兒進入思考:我是父親嗎?如果我是父親,我希望有什麼樣的孩子?有倒霉兒的苦苦,有水靈兒的甜甜,有蘊情兒的酸酸,有尋色兒的辣辣。我們希望品嘗生活的甜酸苦辣,為什麼?因為我們想知道父親為什麼給我們這些?我們有了味覺才知道不可過量。 孩子們,你們要怎麼樣的父親?苦苦說:我為什麼這
Thumbnail
老一輩男人情感內斂,對自己的孩子儘管用生命在疼惜,卻相當拙於表達,讓人分辨不出是關心還是生氣。尤其對女兒,偶爾看老妻不順眼隨口就罵,女兒做錯事,再不順眼再生氣,也只是繃著臉不說話,十足老派情懷。 有一位爸爸,做水電工程起家,四十九歲那決定退休,跟妻子一起經營雜貨店,夫妻倆更是利用餘閒做志工。這
因為父母要時常工作,沒有人管我,小學時代的我根本是個野小子。有慧眼的父母,見到我接近他們的孩子,會把自己的孩子關起來不和我玩。他們的眼神,現在我回想起來,就像問我:你為什麼不讀書?好好學習。 小學時代,我認識了一個朋友、同學,是男孩子,他父親是當警察的,很少華人當警察。他帶我到他家玩,是在警察局裡
Thumbnail
黃昏,一名爸爸帶著三歲兒子在田間小路散步好不愜意,突然兒子被一顆石頭絆倒哇哇大哭,爸爸心疼不已趕緊安慰,同時也將那顆石頭撿起來丟得遠遠,懷中的兒子不哭了。這位爸爸用「報復」的身教教兒子,兒子長大了,也會用一樣的方式解決令他不愉快的人與事,小小的言行大大的影響。 常常聽老一輩人講「人品貴重」,人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