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貴圈真亂】均優好𨑨迌(chhit-thô),三工兩暝上拄好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𨑨迌」是個有趣的詞,固然我一點也不贊成用注音去拼台語文!


1、嗨我是pu。


5/31日了啊~4/20~4/22日的均優論壇的文章都還沒打完。
說實在的,印象比較深刻的議程大概只有「happiness」、「個人自學制度的反思與推進」、「讓我們聊聊教育吧!」這三個吧!其他都聽得很零碎,或是聽了一整場聽不到重點的喊口號式議程,也可能只是我沒認真聽,然後以為他只是在喊口號吧。喔對了,我想要用流水帳的方式稍微寫下3個議程的內容,因為我好懶。

「讓我們聊聊教育吧」

這場議程是三個印象相對深刻議程之中感覺最舒適的,可能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把教室的擺設打散吧,讓大家可以坐在自己想做的位置討論,做到多向溝通吧!整體沒有被「主講者」、「議程」、「教室」…等這些詞彙束縛住。
內容大概是提到「讀書的意義」、「不同身分的壓力(家長、孩子)」、「套裝知識與經驗知識」、「環境與成長的關係性」…大致是這樣啦!反正就是不同身分的人一起討論教育的議程。然後想了解完整內容的話,youtube上有直播,不想贅述,我只想跟你們分享我很喜歡這種「討論」為主的方式,不是「輸出」。
( 幫你找到直播連結了 ):

「happiness」

這場是由「only」的學生主辦的,其實我不知道only的定位是啥,也跟他們不熟,也沒有什麼關係,大概只知道是蕭典義辦的吧,然後他兒子是蕭為中。內容在講「被討厭的勇氣」當中的「阿德勒的教導」,我印象中好像是什麼學之類的,但我沒什麼興趣,用「阿德勒的教導」這個詞是我剛剛去GOOGLE這本書看到的,所以我就用這個詞了LOL。
其實我去參加均優論壇中的議程時,都會帶著筆電去紀錄,好讓我可以記得內容是啥,所以我剛剛打開了當天的紀錄,發現我沒有寫下happiness的議程內容…,好吧,我真的沒興趣,有興趣的話youtube也有直播(我懶得開)。
在我印象中真的就是講者一直拿著麥克風介紹有關阿德勒、希望、哲學、教導…的東西,我真的不知道要定義成什麼,應該是說阿德勒的理論吧(?!)。
接著整個內容講述完之後,整個現場的反饋不怎麼好;不是有人砲轟,而是整個教室中的人類,都像是剛上完一堂很無聊的歷史課的感覺。很沉悶。很無聊。很安靜。之後貌似是因為這個原因,輾轉變成了對「自學生」有問題的Q&A。
QA的時候,有個媽媽帶著孩子來問有關自學的事情,問題大致上都是刻板印象,例如:「自學生會不會沒朋友」、「孩子現在整天都在玩遊戲怎麼辦」、「自學生會不會很不自律」…這類問題,還有簡單講到孩子的狀況(但是都以負面說明),例如:「很笨」、「什麼都不會」、「很自閉」等等孩子怎樣怎樣的狀態,他想知道這樣子的情況「適合自學嗎」。
而這場議程中,自學生講者們的回覆方式,讓我感到不舒服。
雖然他們有向媽媽說「了解孩子的看法」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但可能為求得到孩子的想法,當時他們對 WM的輸出是一直叫他:「跟我們討論呀」,(WM 是「孩子的名字」;姑且叫他WM,我記得他的名字,而講者一直叫他「弟弟」這點我也很不舒服),他們可能想要藉由得到WM的想法與看法,去證明媽媽的這些刻板印象是錯的吧。客觀來說媽媽的刻板印象真的是刻板印象沒錯,但在當時的情況下是一次3、4人同時對媽媽與孩子輸出,很吵雜、很亂,在不停要證明媽媽提的問題是刻板印象的同時,反而沒有解決「為何這樣的想法會出來」的問題啊,更加重的是對提問人的壓力與無形之中定位高低的關係。
WM變成弱勢,變成「弟弟」。總之,這樣自學諮詢的模式我真的很不舒服──身為一個曾經受自學諮詢的人與現階段有在做自學諮詢的人。

「個人自學制度的反思與推進」

我本來對這個分場主題的想像是可以很多向溝通討論的。但不曉得是「論壇議程」的關係,還是「時間」的關係,整個內容是4個來自北、中、南、東的自學生家長的分享。然後,沒有學生,沒有自學生。個人自學制度的反思與推進是家長的分享去呈現,而與談者都是家長。
分享者的內容與教育理念或多或少一定會影響參加議程的家長,家長再去影響自學生。然後,沒有自學生,以家長的角度討論個人自學制度的反思與推進.....我不太會表達這樣的感覺,總之就是很矛盾,然後某些內容我覺得很討厭。
議程的開場講者先介紹了自學的制度與種類,接著就是北、中、南、東的自學生「家長」來分享。其實越聽越覺得可怕,越聽越覺得好像孩子是被家長支配的,而不是一個個體,然後以相對自由、自學的方式去「規劃」or「支配」孩子。我幾乎完全沒有聽到一個家長分享「孩子的個體性與溝通的重要性」,我真的很擔心參與完這個議程的家長得到的訊息是什麼。
其中一個中部的家長W分享:「自己很注重孩子的基礎學科,若是孩子之後想要讀醫科、法律系…之類的勢必還是得回到體制,所以我非常注重孩子的基礎學科教育。而且我是一位非常嚴格的媽媽,若是這週的計畫沒有完成我就會很生氣,甚至OOOXXX(這確實是他的的口述,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可能是髒話吧),所以孩子都很怕我。」
聽完之後我真的覺得很噁心,我不曉得分享「孩子沒完成計劃就會OOOXXX」、「讓孩子都很怕我」是什麼概念,於是在之後的QA我提問了一些問題。結果回家之後就看到這位家長W分享了他孩子T的貼文,總之之後有點亂,我也不知道要怎麼敘述,直接貼內容給你們看好了。
好了流水帳完了,稍微總結一下好了。

總結

我自己對整個均優論壇沒要抱什麼太大的幻想或期望,所以沒有很失望也沒有很棒吧。大部分都是「教授」、「老師」、「家長」、「教育工作者」…等人來主持議程或討論實驗教育,一種集體自嗨的感覺。就算議程當中依然有「自學生」的存在,但卻沒有一個議程是以「自學生」或「實驗教育生」來討論實驗教育。
主辦給我的感覺是貌似只要把「自學生」塞進去議程之中就有自學生的「討論」了。但實際上有關自學生的議程當中,幾乎都只是分享自己的「自學經歷」給其他家長參考、分享,根本沒有把自學生對實驗教育的聲音與看法存在在論壇當中。再來還有很大問題的是環境吧,這個論壇是一個親子極度不友善的地方,據說是跟辦的場地有非常大的關係,我很不喜歡。
場地除了親子不友善以外還有很制度的感覺,不太會形容....可能是因為參加過去年的實驗教育論壇後就回不去了吧。不然你去看看去年上學好日子與政大辦的實驗教育論壇好了,你應該能了解我在說啥(硬要自己貼金LOL)。

2、嗨我是鄧宇。

均優教育論壇為期三天,因為其它活動我選擇有空的周日參加。剛進到服務處便看見高中時期在人文行動實驗教育高中的老朋友,在關切和擁抱後知道她大學期間在當振鐸學會的工作人員,協助籌辦這次的論壇,自高中分離後時間過得很快,但都在不同角落為教育默默耕耘。
第一場的議程為「實驗教育與地方創生」,介紹不同實驗教育團體如何在地化並和當地互動成長,分別由四位不同講師分享。第一位是全人的馮朝霖老師,他以人智學三元社會中由自、平等、博愛分別來對應現代社會中的文化、法律、經濟,說明這些人文核心精神如何影響人類的活動。以博烏瑪課程的泰雅化、海聲華德福、慈心華德福、古坑樟湖生態中小學等,一一說明地方關懷和課程的具體、抽象連結。
第二位是教育曠野異類大學、遺忘事務所,同時也是政大藝術教授的林美玲。她陪伴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學生在東部生根,在花蓮北濱替老宅牆壁油漆,繪製出16位哲學家如愛因斯坦、泰戈爾、桑塔格、高更、海明威等,融合神經、藝術、神性的教育美學向大海和哲學致敬。
第三位是彰化苗圃蒙特梭利中小學的梅世傑校長,他拋出一個問題讓與會者思考:「學校是在賣教育還是辦教育?」現代都市的生活早已失去了家庭功能,而辦學者和家長要如何培養良好的教學環境是我們要深切思考的,尤其家庭是第一個學校。
最後一位是來自展賦非學校親子共學的楊念祖老師,介紹展賦的四大活動:高關懷班(建立我能感)、原住民班、教師潛能開發、家長支持團體。
他是苗圃的校長梅世傑/鄧宇攝影
下午為了累積自己教學上的專業,選擇參加的議程為「海星培力計畫」,是為延續政大實驗教育工作者培力計畫分流的第二屆,也是有別於政大的政府推動,為地方自籌的民間導向,師資培育並非計畫,而是一種運動。透過去集中化、分散式領導、以信任關係為基礎的自造教育,來真正落實由下而上的教育者革新,這項為期半年以上的計畫令我心動,可以和來自四面八方的教育者共同組課、交流、建立友誼。不過未來一年有教育實習和當兵在前,最快可能要下屆才能參與了。
這場結束後我和第一屆培力計畫參與者搭話,也因緣際會認識了全人中學的前副校長。我們交流對實驗教育的看法,和我高中的自學生活並在大學繼續投入教育領域的心路歷程,分享各自參與過不同的教育論壇經驗。我們一致認為教育論壇的精華在於參與者的交流與碰撞,空白時間才使得人和人相遇,激盪出想法和連結。因此我們默契地放棄下一場議程,一路聊到今天論壇結束……這次論壇儘管我只參與一天,但和老朋友重逢、結交新朋友、認識未來想參與的計畫,心底挺踏實的,經過今天短暫的參與,再次點燃我的教育魂,想趕快經營自己的教育事業!
PS 關於林美玲與他的團隊繪製的「哲學之牆」,像是以下這樣,這是由更生日報報導,記者謝宗璋/攝:https://urlzs.com/1fCNz
「遺忘去夏之雨,踏上未走之路」
「踏上未走之路,遺忘去夏之雨」
    143會員
    47內容數
    由於自學生們不再是少年,,但還是個人(呼應了「先是個人,才是個自學生」?不過很多處境是由於「是個自學生,才是個人」),想想那就將上學好日子當作倉庫,將偶爾寫的劇評文章放到這裡收著,有朝一日有可能在窮途末路之時轉型成藝文工作室吧。備註:倉庫意不在回應「自學生長大後在幹嘛」這類問題,儘管也是事實所以無關回應或不回應,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劉詩詩清超旗袍步步驚心貴族優雅,氣質真是獨特!指南:有一段時間,線民掀起了一場公共禮服大賽和旗袍連衣裙線上比賽。這是劉詩詩在兩場比賽中提出了精緻的面部特徵和優雅的氣質,提名劉詩詩,他們可以典雅地放在各種旗袍上,這真的獨特。 劉詩詩在步步驚心中,清代旗袍的出現,到目前為止,它仍然令人難以忘懷。一個簡單的白色旗袍,如優雅和藍色。絲綢面料高,優雅,劉
    avatar
    sdgsdf
    2021-07-14
    什麼是「平均之上」的生活?過得比別人好就快樂嗎?設立「尊嚴圈」:幸福不再被社會平均值綁架!大家對於「應該過的生活」有一個具體的想像嗎?那「普通的生活」又是長什麼樣子呢?「平均之上的生活」又是長什麼樣子呢? 大家會羨慕誰的生活嗎?有具體的理想生活樣本嗎?那感到羨慕的地方又在哪裡呢? 什麼是「平均之上」的生活? 社會上可能存在這樣的統計資料,例如,平均結婚年齡是28歲、平均生子年齡是32歲
    Thumbnail
    avatar
    布蘭達&維尼
    2021-02-05
    【貴圈真亂】公審教育(下)——招名威的課堂我並不認為這是在玩文字遊戲,我理解大部分人使用的語言/文字時,或許沒有太多意識,不過,語言是思想的凝聚,不同的話語的組織方式,就代表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意識形態。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玩文字遊戲~就像人們常說的——說話是藝術。那就一起玩,一起跳。
    Thumbnail
    avatar
    簡易
    2020-05-15
    【貴圈真亂】公審教育(上)——沒有人把我接住,那5天的高中生活2017年,9月,我上了高中,去學校五天,然後退學。我討厭那裡,他們也不喜歡我,但總是裝作愛與包容,好噁心,好想吐。他們要我高雅,要我知足,要我謙和,要我從眾。而我試圖掙扎,試圖說服別人,試圖解釋誤會,但我失敗了。沒有人接住我。我選擇離開。
    Thumbnail
    avatar
    簡易
    2020-05-15
    【貴圈真亂】聊聊關於我的學習狀況報告台中目前的自學規定貌似是每個學年都要繳交學習狀況報告書來給審委看,要寫些你平常做了什麼事情,然後他們來評斷你通不通過。所以,這是我的學習狀況報告書,如果你有興趣,可以來看看:)。
    Thumbnail
    avatar
    簡易
    201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