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其實也是嗜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應該對著自己講幾句真心話,特別關於書寫這件事。因為書寫過程經常對於「自我存在」概念的高度擁護,卻很少看看「自我存在」到底是什麼?如果書寫要成為生命中的另一段依附,需不需要知道我純粹仰賴一種無意識的夢話,還是一種有感的努力過程?要不要追求條理或是含糊的知覺?
  試讀,其實也是嗜讀。試讀是面對文字的學習態度,表示我如此飢渴的希望逐文走向前人先進開啟的心靈世界,理解並體會消化過素材如何表現。嗜讀是一種喜愛,文學浩瀚寬廣的領域始終能感知起點以及無涯。
  為了找到個人學習的方法,我傾向追逐創作者對原始印象訊息的解讀,並模擬折射的軌跡。追逐創作者對素材的解讀,推論的過程大多是我與我的自言自語,也就不關乎閱眾同意不同意。而追逐折射的軌跡,只是希望學習更多創作表現手法。這樣才會是我個人文字學習旅途的所得。至於形似某某批評論點的狀況,是無從也沒有必要考證的。過程中的拆解不過是為了追逐各個元素之間有機組合的必然起點,排列出可能發展的線頭。
  這些大多自身受益的讀後感,吸收成個人思維再創作的原生質,觸發相當小我的認知再發酵。姿態可以是應和、理念梳理,或者不同表現形態的同題。這樣,或許才是對詩人詩作的尊重,忠實承認被啟發。但是,也因為是再創作,必然有異於原作。岐異可以當成視野擴大,大可不需天下歸一。同時,創作被詮釋的面向越寬廣,不也正表達原作積累的層次感或是原作深厚的底蘊。
  實作上,從「創作」的理解,揣摩自我學習,追求具「共感」的同質性到持續質疑自我的觀點,成為一個歷練的循環。
1.關於「創作」這個概念
  創作可能是一種「直觀」消化後的自我演繹,所以涉及兩件事;其一是「直觀」及消化的能力、其二是自我演繹。其中,現代詩是一種表現藝術的創作,談表現那就會有創作者與閱眾以及互動。在互動的稠密來自彼此「通感」的溝通程度,或者說「同質性」體驗。而「同質性」,指的是藝術追求表現的是現象/事件/環境的本質,而不是形式上的一致。
2.所以揣摩一種自我學習的方法
  透過閱讀作品嘗試依附文字追求創作者理解素材(本質)的心思及想像,再找到作者消化素材的方式,然後追逐作者折射出心靈世界的樣貌。或者說是追逐創作者對原始印象訊息的解讀並模擬折射的軌跡。但如何在筆端發現婉轉的心思?那些超越形式、擺脫單一節奏達到心靈上印象交響的,涓滴但是震撼的。後者當然可以透過文字的語氣語感來理解,而前者(超越形式的)恰巧可以回到「同質性」共感的理解上。
  因此我必須發展理解「同質性」的學習方式。
3.追逐具有共感的「同質性」(現象/事件/環境的本質)
  追求的方式上,回到與時俱進、不間斷的廣泛學習(諸如文學理論、文學批評理論、美學、解釋學及翻譯,甚至哲學),反覆比對累積對於本質的理解認知。其次,透過大量閱讀同一作者的文字歸納、梳理可能的思維軌跡,以及這些文字形塑出來的樣貌。
  但這些都只是開端,還必須有一個自我審視的慣性。
4.不斷質疑自己的觀點,並輾碎自己的觀點
  文學創作追求文字表現樣貌以及創作進化,這始終來自於一面創作者多愁善感自我觀照的心靈,藉以投射出多層底蘊的文字。創作者吸納的光譜多寬廣,作品就有多寬廣。而這一切,都仰賴創作者的自我要求以及自我進化。因為要求進化,創作者心態上永遠不滿足於現狀,急切的需要文字刺激,急切的追求創作的材料、視野觀點以及表現技巧。這些,都可以在詩人的著作中獲得啟發。
  然後我得到回報。而透過更大幅員的學習,並不斷質疑自己觀點是否周延、所引用或所理解夠不夠嚴謹。於是,我將獲得更大的回報。
avatar-img
2會員
21內容數
  創作是一種自我探勘的過程。我的視野有多寬廣,創作對象就有多寬廣;我的胃納有多深,創作內涵就有多深。在看見邊境之前,我是而且將是何其渺小。而我唯一可以做的,是一步一步虔敬的走向自我的邊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因為我想要維持本來面目,不在服務業裡的阿諛奉承迷失自己,可偏偏我又喜歡這行業。雖然尚不需要掏心掏肝掏肺掏我自己,但是和光同塵之餘,我也想要也需要在書堆裡結構再重構自己,如果同佛教裡所謂回歸本心、本目,才能觀自在。
Thumbnail
我想,每一個詩人都是孤獨的,畢生都在尋找一個能契合自己的靈魂。 作為一個讀詩的人,我很清楚那種,藉由詩這種載體,兩個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碰面的人,此時的心卻是如此靠近。 作為寫詩的人,我想道理也是一樣的。 我們都在尋求那樣的體驗。 我們絕不能宣告說:「我們不需要被認可,我們只要做自己,為自己而寫就好
Thumbnail
書寫不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自我療癒的過程。透過梳理心中的情緒和閱讀的薰陶,我們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Thumbnail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在追尋自我的過程裡,書寫是唯一的方式。生活壓搾了所有,包括寫字。靜下來寫字的自己變成了一種奢侈。如果不再思考,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跟喜歡寫字的自己再相遇,寫成了寂寞,寫成了快樂。
Thumbnail
創作認知 是指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對自身創作行為的理解與反思。這包含兩個層面: 自我認知 創作者對於自身能力、風格、優缺點的認識。過去,我曾經受到他人作品的影響,試圖模仿別人對服飾的唯美描寫。然而,我現在深知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就如同每朵花各自綻放。因此,我不再試圖追求別人的風格,而是專注於
閱讀,於我而言是打開腦洞和眼界通道。透過閱讀・觀察・實踐得到的心得,主要聚焦在改變思維、如何學習相關的主題,之後也會分享學習語言的實用技巧。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於文學創作的新認識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因為我想要維持本來面目,不在服務業裡的阿諛奉承迷失自己,可偏偏我又喜歡這行業。雖然尚不需要掏心掏肝掏肺掏我自己,但是和光同塵之餘,我也想要也需要在書堆裡結構再重構自己,如果同佛教裡所謂回歸本心、本目,才能觀自在。
Thumbnail
我想,每一個詩人都是孤獨的,畢生都在尋找一個能契合自己的靈魂。 作為一個讀詩的人,我很清楚那種,藉由詩這種載體,兩個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碰面的人,此時的心卻是如此靠近。 作為寫詩的人,我想道理也是一樣的。 我們都在尋求那樣的體驗。 我們絕不能宣告說:「我們不需要被認可,我們只要做自己,為自己而寫就好
Thumbnail
書寫不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自我療癒的過程。透過梳理心中的情緒和閱讀的薰陶,我們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Thumbnail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在追尋自我的過程裡,書寫是唯一的方式。生活壓搾了所有,包括寫字。靜下來寫字的自己變成了一種奢侈。如果不再思考,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跟喜歡寫字的自己再相遇,寫成了寂寞,寫成了快樂。
Thumbnail
創作認知 是指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對自身創作行為的理解與反思。這包含兩個層面: 自我認知 創作者對於自身能力、風格、優缺點的認識。過去,我曾經受到他人作品的影響,試圖模仿別人對服飾的唯美描寫。然而,我現在深知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就如同每朵花各自綻放。因此,我不再試圖追求別人的風格,而是專注於
閱讀,於我而言是打開腦洞和眼界通道。透過閱讀・觀察・實踐得到的心得,主要聚焦在改變思維、如何學習相關的主題,之後也會分享學習語言的實用技巧。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於文學創作的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