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行銷人注意:「工業產品」與「消費產品」是不一樣的/程天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到詹太太所寫、談到關於Apple的新款Mac Pro工作站級機種的〈WWDC 2019:生財器具才是最紮實的買賣〉一文之後,心中有些想法,於是寫篇短文談談「工業」和「消費」產品在行銷上的差異,供讀者參考。

圖片來源:Apple官網
我之所以對於這個等級的機種有些心得,是因為1990年代在惠普工作的時候,惠普也算是工作站領域的霸主之一;所以,Apple當時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而我見證了蘋果做工作站的產品策略。
總而言之,他們的產品很好,但是行銷策略不太對。

差異在於目標顧客

當年的惠普是一家以工程師為主要顧客的公司,而Apple的銷售對象則是消費者;所以在那個時代,惠普和昇陽(Sun Microsystems)是比較成功的。而蘋果則很可惜,雖然產品好,但沒有搭配到好的行銷策略。
在前面提到的WWDC 2019文章中,將Apple的工作站和手機稱為創作者的「生財器具」;然而對於行銷專業的人來說,並沒有「生財器具」產品的說法,只有「工業產品」(Industrial Product)和「消費產品」(Consumer Product)的區別。
而這兩類產品的簡單分法,就是:
  • 工業產品是買來作為生財器具的;
  • 消費產品是買來使用的。
所以,同一個產品有可能既是工業產品,也是消費產品。
那麼,為什麼同一個產品要這樣區分呢?因為目標市場/客戶/用戶都不同,行銷領域所謂的「4P」中,除了產品本身之外,應用、通路、價格等條件也都不同。

「工業產品」與「消費產品」

而即使產品的硬體相同,配套的軟體和工具也不同。讓我們舉「飛機」來當例子:航空公司買了飛機,不管客機或是貨機都屬於「生財器具」,也就是被定義為「工業產品」。
如果是被各國政府買來當作「空軍一號」使用,或是富豪們買灣流型之類的噴射機來作為「專機」使用,那麼就會被定義為「消費產品」,只是比一般的消費產品貴很多而已。
舉個淺顯的例子來說吧,以下這張照片,是我在中國大陸國內航班上面照的;這很明顯的是一個工業產品,但是卻採取消費產品的廣告方式,如果採用這種錯誤的廣告方式,能得到多少效果呢?
回頭來看Apple的新款Mac Pro。如果它被定位為「生財工具」,那麼就是一個專為專業人士使用而設計的「工業産品」;Apple的行銷部門就不應該仍然以「消費產品」的角度來做行銷。

「專業人士」是哪一種顧客?

因為,這個新產品的目標市場「客戶」包含2C(自由工作者)和2B(專業設計或工程公司)兩個面向;在2B市場,專業人士就成為「用戶」。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客戶」和「用戶」的需求和痛點不同,行銷手法自然也不同。
編按:關於「客戶」與「用戶」在定義上、以及策略規劃上的重大差異,請參考「策略規劃系列」文章。
當年Apple推出工作站產品不是很成功,就是犯了把「工業產品」當做「消費產品」來行銷的錯誤;而從宏觀的行銷角度來看(而非從技術規格角度來看),希望Apple的相關部門不會再犯跟當年相同的錯誤。
我瞭解Apple的顧客群會稍微特別一點。因為他們工作站的主要顧客群並不是工程師或開發者,而是「創作者」,所以除了功能和擴充性之外,行銷上仍然多少需要訴求感性。
但不管是專業的使用者、或是科技的消費者,同一個目標族群都屬於同一類的「客戶」和「用戶」。而話說回來,消費者的科技水準和使用要求都會不斷地提升,所以總有一天某些工業產品也會變成消費產品。
我想強調的重點,在於這個專業級工業產品在目前的市場上,不能像過去賣iPhone或iPad等消費產品,還是採取一樣的行銷手法。
再次強調:「客戶」與「用戶」是不一樣的;把這兩個族群搞混的行銷策略,多半都會嚐到失敗的結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年的Apple全球開發商大會(WWDC)簡直就是「生財器具大會」;好多久違的「老工具」帶著新面孔回到了舞台上:像是令人懷念的工作站電腦、影片剪輯製作工具Final Cut Pro等等。經過十年,Apple終於重新意識到「賣生財器具」才是好生意。
這是個消費者全面掌控的時代,我們已經從「大眾媒體」走向「媒體大眾」;我們要正視行銷的最終目標,並不是媒體買多少、轉換有多少、或是廣告投資(ROAS)有多少,而是用戶活躍與留存的比例。
過去近20年來,筆者繪製過許多關於網路使用型態、功能手機、以及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圖表。這曾經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為在觀察這些圖表時,我們會思考「它們會成長到什麼時候?」、「世界上會有多少人擁有這些裝置?」之類的問題。
「績效考核」一直是企業管理的重要議題。從KPI、OKR到 KRA,各種方法和理論都經常有人提起,而曾經風靡一時、讓許多管理者朗朗上口的KPI,有一段時間似乎又成了問題的來源;它究竟是良方、還是毒藥?
既然理論書籍很難應用在變化多端的實務上,而成功案例又只能當故事看,那麼該如何學習,才能夠在職涯中少走冤枉路、提高成功機率,然後達到目標、成就自我呢?這就是《每個人都可以成功》這本書希望帶給大家的啟發。
在企業三大財務報表中,最關鍵的就是能看出一段期間內收入、支出、以及獲利數字的「綜合損益表」;而企業想要增加獲利,不外乎從「增加收入」或「降低支出」下手。接下來以廣告效益為例,帶讀者瞭解如何正確解讀損益表。
今年的Apple全球開發商大會(WWDC)簡直就是「生財器具大會」;好多久違的「老工具」帶著新面孔回到了舞台上:像是令人懷念的工作站電腦、影片剪輯製作工具Final Cut Pro等等。經過十年,Apple終於重新意識到「賣生財器具」才是好生意。
這是個消費者全面掌控的時代,我們已經從「大眾媒體」走向「媒體大眾」;我們要正視行銷的最終目標,並不是媒體買多少、轉換有多少、或是廣告投資(ROAS)有多少,而是用戶活躍與留存的比例。
過去近20年來,筆者繪製過許多關於網路使用型態、功能手機、以及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圖表。這曾經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為在觀察這些圖表時,我們會思考「它們會成長到什麼時候?」、「世界上會有多少人擁有這些裝置?」之類的問題。
「績效考核」一直是企業管理的重要議題。從KPI、OKR到 KRA,各種方法和理論都經常有人提起,而曾經風靡一時、讓許多管理者朗朗上口的KPI,有一段時間似乎又成了問題的來源;它究竟是良方、還是毒藥?
既然理論書籍很難應用在變化多端的實務上,而成功案例又只能當故事看,那麼該如何學習,才能夠在職涯中少走冤枉路、提高成功機率,然後達到目標、成就自我呢?這就是《每個人都可以成功》這本書希望帶給大家的啟發。
在企業三大財務報表中,最關鍵的就是能看出一段期間內收入、支出、以及獲利數字的「綜合損益表」;而企業想要增加獲利,不外乎從「增加收入」或「降低支出」下手。接下來以廣告效益為例,帶讀者瞭解如何正確解讀損益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品牌官網與品牌電商的設計思維截然不同,體現在商品介紹與購買流程的分離上。這篇文章探討了官網的教育、認識功能,以及購物頁的轉換率、客單價等目標。作者建議利用部落客內容來協助品牌的教育和認識工作。同時也提到在廣告投放時如何利用第三方數位資產作為品牌的廣告素材。
Thumbnail
蘋果商品策略背後的商業價值是本文的關鍵,透過對 AI 裝置端執行、不同於其他競爭對手的佈局和對自身生成式 AI 架構的深度整合。鼓勵讀者不僅要知道怎麼做(know-how),還要了解為什麼這樣做(know-why),不斷挑戰現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製造商和商業經營角度在商業決策上的差異。文章提到了A類型自動化機器的市場趨勢以及公司內部的決策過程,以及不同觀點之間的衝突。最後,作者強調了在工作中碰到的挫折和如何通過與經營層溝通來應對。文章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價值。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我現在才知道,實際在市場上有一群甲方,他們的概念是:「只要我把產品做好,消費者自己就會找上門來」。然後對任何的行銷操作都不想做,然後部分學院派念過 4P 的商學院生也依此奉為圭臬。而這個鍋,我覺得我想甩給 Steve Jobs 的某段影片造成的
Thumbnail
蘋果電腦公司每次發表新產品都會引起大眾目光,關注焦點不只聚焦在新產品上,新產品發布會邀請函、新廣告內容也會引起熱議,引領科技產品行銷潮流走向。 不過,5月初蘋果CEO庫克在社群網站X介紹iPad Pro新產品的一則推文,卻意外踢到鐵板,引起巨大爭議。 事件引燃點居然是庫克推文中的廣告影片! 影
Thumbnail
在商業裡,面對不同的受眾人,必須思考如何讓產品達到不同的人群,更需要考慮市場競爭、符合法規等課題。
Thumbnail
近年來只要提到投資股票,大多脫離不了ETF這個起手式。還記得我之前推薦過的無腦理財術,其實也算是用力推廣ETF的大功臣。一年前我認真有按照書裡的方式做,至今前前後後也賺了二十幾萬有了,不過、でも、しかし、現在出了一個流派,號稱只要會購物就能精準判斷股票,做自己的投資顧問,真的有這麼神嗎?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以前蘋果只賣高階機型,造就蘋果有手機快速且穩定的印象,而處理器和規格通常都相較安卓陣營高級,系統相對封閉,優化特別好。 如今,高通處理器也使用了與蘋果相同的台積電製程,效能已經不輸蘋果手機了,處理器也不再有效能不夠的問題。然而,安卓的三星手機,在使用者的操作上有很多自由,手勢返回也是可以輕鬆自訂,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品牌官網與品牌電商的設計思維截然不同,體現在商品介紹與購買流程的分離上。這篇文章探討了官網的教育、認識功能,以及購物頁的轉換率、客單價等目標。作者建議利用部落客內容來協助品牌的教育和認識工作。同時也提到在廣告投放時如何利用第三方數位資產作為品牌的廣告素材。
Thumbnail
蘋果商品策略背後的商業價值是本文的關鍵,透過對 AI 裝置端執行、不同於其他競爭對手的佈局和對自身生成式 AI 架構的深度整合。鼓勵讀者不僅要知道怎麼做(know-how),還要了解為什麼這樣做(know-why),不斷挑戰現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製造商和商業經營角度在商業決策上的差異。文章提到了A類型自動化機器的市場趨勢以及公司內部的決策過程,以及不同觀點之間的衝突。最後,作者強調了在工作中碰到的挫折和如何通過與經營層溝通來應對。文章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價值。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我現在才知道,實際在市場上有一群甲方,他們的概念是:「只要我把產品做好,消費者自己就會找上門來」。然後對任何的行銷操作都不想做,然後部分學院派念過 4P 的商學院生也依此奉為圭臬。而這個鍋,我覺得我想甩給 Steve Jobs 的某段影片造成的
Thumbnail
蘋果電腦公司每次發表新產品都會引起大眾目光,關注焦點不只聚焦在新產品上,新產品發布會邀請函、新廣告內容也會引起熱議,引領科技產品行銷潮流走向。 不過,5月初蘋果CEO庫克在社群網站X介紹iPad Pro新產品的一則推文,卻意外踢到鐵板,引起巨大爭議。 事件引燃點居然是庫克推文中的廣告影片! 影
Thumbnail
在商業裡,面對不同的受眾人,必須思考如何讓產品達到不同的人群,更需要考慮市場競爭、符合法規等課題。
Thumbnail
近年來只要提到投資股票,大多脫離不了ETF這個起手式。還記得我之前推薦過的無腦理財術,其實也算是用力推廣ETF的大功臣。一年前我認真有按照書裡的方式做,至今前前後後也賺了二十幾萬有了,不過、でも、しかし、現在出了一個流派,號稱只要會購物就能精準判斷股票,做自己的投資顧問,真的有這麼神嗎?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以前蘋果只賣高階機型,造就蘋果有手機快速且穩定的印象,而處理器和規格通常都相較安卓陣營高級,系統相對封閉,優化特別好。 如今,高通處理器也使用了與蘋果相同的台積電製程,效能已經不輸蘋果手機了,處理器也不再有效能不夠的問題。然而,安卓的三星手機,在使用者的操作上有很多自由,手勢返回也是可以輕鬆自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