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夢見過Apple Car嗎?/Jean-Louis Gassée

2019/06/0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如果哪天Apple開始做電動車,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吧?他們有的是錢、有的是鴨子划水默默開發的能力、而且還有一群願意不計代價擁有「電動車中的iPhone」的潛在顧客。不過說來簡單做來難,Apple到現在還沒有做出電動車,想必有他們的理由。

最近很多人在談Tesla電動車、也有人多人談Waymo的自動駕駛技術;雖然Apple在這方面的注目度比較沒那麼高,但各種傳聞也從來不絕於耳。
如果你在Google上搜尋「Apple Car」,可以得到25.5億條結果;各家Apple相關的八卦新聞網站,像是9to5MacMacRumors等等,也會三天兩頭登出「目前已知傳聞整理」之類的文章。
在這些同溫層傳聞、騙點閱率的標題、以及來自Apple總部的現實扭曲力場背後,不可諱言的,我們確實懷抱著「Apple也終於做了自駕電動車」的美夢:來自Jony Ive領軍的設計師團隊、介面簡潔人性、附近的Apple Store就可以買到,更有專屬的授權保修廠幫你處理煞車、輪胎、大燈之類的維護工作。
更何況,背後的Apple公司不僅口袋夠深,而且過去多年以來,產品多半好用而可靠,顧客滿意度也相當高。
不過,這個好夢馬上就會遭到現實的無情打擊,特別是「自動駕駛」的部分:能完全不靠人力介入、在任何天候下從任意A點行駛到任意B點的所謂「第5級」(Level 5)自動駕駛能力,恐怕還要好幾十年才能實現。
所以,即使是Apple做的車子,也跟其他廠商的產品一樣,必須先應用大量的輔助(人類)駕駛技術,才能往全自駕的方向邁進一步;而跟已經測試過數百萬公里、累積了巨量數據紀錄的Waymo和Tesla,Apple必須更加努力才有機會趕上。

汽車市場的低毛利

然而,「Apple Car」的夢現在看起來並不切實際。Apple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38%-39%左右,遠高於通用汽車(GM)的19%、福特汽車(Ford)的15%、以及克萊斯勒(FCA Chrysler)的14%,而賓士(Mercedes)和福斯(Volkswagen Group)也好不到哪裡去。
如果汽車業的毛利率都這麼低,那麼Apple又何必跳下來淌這灘渾水?再從產品本身的基本特性來看:再怎麼小的車子都有幾公尺長、價格也要成千上萬美金,這些都不是Apple擅長的領域。
所以,如果我們暫時不去寄望Apple成為「另一個Tesla」,那麼他們又能幫汽車業帶來什麼樣的革新?

車用軟體?

最容易想到的事情,自然是「軟體」。不一定是控制整輛車的系統,可以先做指令、導航、監測、或是娛樂這些部分;換句話,說就是新一代的CarPlay
然而,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現在許多使用CarPlay系統的車廠,搭配的所謂娛樂導航系統硬體,都是在市場上大量採購的便宜貨,效果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如果要做出一套「精品級」的這類裝置、又可以跟市面上大多數廠牌的多數車款相容,是非常困難的事。
而且就算Apple做出了這樣的系統,能賺的是什麼錢呢?授權費?抱歉,這種商業模式並不在Apple的基因之中。

車用服務?

不過,Apple倒是有可能正在研發針對汽車設計的服務;因為,過去三年服務事業一直是他們的金雞母,所以想辦法繼續延伸到車用環境也是很合理的,對嗎?
不對。
Apple從來沒有為「少數設備」開發過服務產品,然後試圖推廣給一般大眾;舉個簡單的例子:他們會把為iPhone開發的服務延伸給Apple Watch手錶,但方向不會是反過來的。
或者換另外一個例子:先前我們提到過的「Marzipan」工具,也是把上億支iPhone上使用的服務,延伸給數量少得多、但是仍有獲利空間的Mac電腦市場使用。
總之,筆者認為Apple開發車用服務的機會不大。

車用硬體?

在硬體方面,Apple應該不會有興趣開發「360度行車記錄器」之類的車用改裝產品。那麼,在車上使用的無線寬頻分享器如何?這個其實就是一支車上的內建手機;目前已經有車廠提供作為新車選配,之後再每個月收取上網費用。
如果Apple真的要做這類產品,應該可以比其他人做得更好,並且跟電信商合作推出專案,幫使用者省點錢。雖然這個想法技術上來說並不離譜,但還是老問題:Apple不喜歡在已經殺到見骨的市場再往下砍。
舉例來說,目前Audi車廠在美國有「半年US$199」(18個月US$499)的專案,提供車內無線上網、網路電台、停車資訊、社群網路等配套服務;但這也不是Apple會想要經營的模式。
除了軟硬體之外,「資料」也是另外一個可能的獲利來源。有報導指出,Apple已經建立了一支車隊,透過車上的感測器到處收集道路資料,以改進「地圖app」的內容呈現(編按:這一點在今年的WWDC開發商大會已經獲得官方證實),但並非作為傳聞中Apple自動駕駛系統的基礎。

所以到底有/沒有什麼?

綜合以上的觀察,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1. Apple目前不會開發汽車、以及汽車相關的軟硬體。
Apple曾經有過一個代號「Titan」、始於2014年的自動駕駛汽車專案,但今年稍早專案小組已經解散;而先前曾經傳出可能代工製造Apple Car的德國廠商Magna Steyr早已倒閉
目前已知的是,Apple高層決定不進軍電動車市場,只會先改進地圖功能。
2. Apple應該還是有在做點什麼吧?
確實,Apple曾經花了不少錢建立汽車團隊(然後又砍掉)、以及租用大型設施,例如在美國加州Sunnyvale的研究室、以及在亞利桑那州的測試賽道;此外,Apple也申請了不少汽車相關專利,其中甚至還包括一套「自動導航系統」。
如果Apple真的不打算做自駕電動車,那麼搞這些東西做什麼?
很簡單,就是「研究」。
透過研究,Apple得以掌握產業脈動、保持與其他廠商並駕齊驅。在這些實驗中,他們會發現值得申請「防禦性專利」的技術;而且透過這種方式取得技術,會比透過其他公司發表或洩漏的資訊來得安全許多。
有時候,Apple之類的廠商或許會建立實驗性的自駕電動車隊,在封閉的廠區範圍內作為交通車、順便進行測試。捕捉到這類資訊的八卦網站,或許會自行腦補許多事情;但依我看來,小規模的實驗並不一定就會變成產品。
(編譯/傅瑞德

參考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吐納商業評論
吐納商業評論
專業、深入、提供最佳閱讀體驗的商業評論網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