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瞭解自己」是未來的企業溝通關鍵/黃志光

2019/06/1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隨著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興起,自我瞭解將會變得更為重要。相信Facebook、Google、Amazon等大企業都已經認清這個事實,也將這些學問應用在未來的人力管理上。你對自己的認識夠多嗎?

「不好意思,你的申請被拒絕了,因為我只聽到你感性的訴求,沒有看到客觀數據。」

「你的陳述很有邏輯、表達也清晰,但我們更喜歡另一個帶有溫度的方案。」
問題出在哪裡?
不是我們爭取的目標不對,只是聽的人有不同的關注點,我們需要改變溝通的策略。
我在外商任職時經常參加溝通技巧的訓練課程,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美國德州郊外的一個牧場;訓練營由多個小木屋組成,儼然回到了西部牛仔電影的場景。

「MBTI」性格分類測驗

晚上在火爐旁邊,來自不同國家的同事們做了一個名為「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的性格分類測驗。MBTI共有16種性格類型,分別由四個英文字母組成,當時我的類型是「INFP」。
課程結束後,每個人都會把自己的類型貼在辦公室,以便別人第一時間知道你的類型,從而選擇適當的溝通方式。
這16種類型沒有好壞。外商相信,多樣化(diversity)更有創造力;就職時也會邀請員工做類似的性格測驗,以確保員工的多元性。
橋水對沖基金公司創始人Ray Dalio在《原則》一書中,談到他們利用多種性格測驗與團員側寫工具,來為他們規劃適當的崗位,而使用的工具之一就是MBTI。
受到Dalio的啓發,我也邀請自己公司的主管們一起參與MBTI測驗。
經歷十多年,我發現自己的個性與思維發生了一些變化;從原來內/外向不大明顯,到從偏內往外向轉移。隨心所欲的個性雖然沒有改變,但「計劃型」方向稍微增加,變成了「ENFP」。

性格決定未來

認識自己,是人生旅程的第一步、甚至是最重要的人生課題,也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人格發展心理學則強調,只有符合你的本性和志向,才能算是完整的人生。
人類大歷史》一書的作者Yuval Noah Harari在他的新作《21世紀的21堂課》中提醒我們:
在演算法為我們做決定之前,我們需要先瞭解自己是誰!
在我們仍是自己的主人時,我們必須認識自己的思維模式;包括:
  • 什麼事物或因素影響你的選擇
  • 同樣的,認識別人的思維模式,以便更有效率地溝通
  • 更重要的是認識個人優勢、把自己放在適當的位置,邁向成功的人生
管理好自己、協調別人,以達成目標。
性格分類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是分析心理學之父榮格(Carl Jung)的發明。榮格的心理類型理論,可能是人格類型學中最具影響力的理論;它啓發了許多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向,現在已經廣泛應用到企業招聘、選聘測量、內部人才盤點,以及職業規劃、職業測試等眾多領域。
MBTI測驗被翻譯成36種語言,還有「完整版」和「濃縮版」;如果你想瞭解自己屬於那一型,可以試用這個免費線上測試平台
所謂16種心理類型,由四個區塊組成;分別是:
  • 內向型(I)vs. 外向型(E):內向者專注於內心世界,從思想、記憶和經驗中獲取能量;外向者則專注於外部,從與人相處中獲得能量。
  • 直覺型(N)vs. 覺察型(S):直覺者先看有大局(森林);覺察者注重細節(樹木),必須透過摸到、看到、聽到等五種感官來獲取資訊。
  • 思考型(T) vs. 感性型(F):有些人根據客觀事實的邏輯分析作出決定,這種方法傾向思考的指標。感性的人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他們更關注同理心、人際交往、以及建立關係的角色,
  • 規劃型(J)vs. 感知型(P):有些人喜歡有計劃、有秩序地生活,而另一些人則喜歡靈活性和自發性。規劃者(或者是MBTI中說的「評判者」)喜歡專注於一個計劃、並且堅持下去;感知者則傾向於專注於他們周圍發生的事情、並且適應它。
參與了這項測試的九位主管(包括我在內)只有兩位相同,非常有趣。
我們中間有「探險家」、「物流師」、「執政官」、「建築師」、「守衛者」、「競選者」、「邏輯學家」和「指揮官」,共有八個不同類型,有些更是完全相反。
(如果讀者有興趣瞭解每一種性格類型,可以參考這個連結。)
很多人認為「物以類聚」,相同類型的人會自然聚在一起;但事實並非如此,性格兩極的人反而彼此吸引、更容易成為好朋友或知己。
我們就像手上拿著一塊拼圖,只要你願意分享手上的那一塊,大家就有機會完成一幅完美的拼圖。

從個人側寫到團隊量表

性格類型只是研究團隊所評量的冰山一角;我們更希望借助一些工具,來找到每個人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其中「團隊面向量表」(TDP)對於創業型團隊應該特別有幫助。
我參考了一些文獻與研究,把九位主管放到這個量表中。要先說明的是,我的主管們原本並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屬性。
這個量表大致把團隊的角色分為五種,分別是:
  1. 創造者(Creator):提出新構想與原始想法
  2. 推進者 (Advancer):負責溝通與推行新構想
  3. 改進者 (Refiner):挑戰新構想,進而最佳化
  4. 貫徹者 (Executor):落實到達成目標
  5. 變通者 (Flexor):以上四類的綜合,善於因時制宜
我希望在下一篇文章中,能更詳細說明他們之間的關係與應用;這裡先做一個楔子。
「MBTI性格類型」與「團隊面向量表」有一定的關聯性;例如「覺察型」(S)和「判斷型」(J)的人注重細節與計劃,極可能是團隊中的「貫徹者」。
而「慣用右腦」(N)、或是「富有想像力」(P)的人,則習慣生活在模糊地帶之中,可能更勝任於「創造」和「推進新事務」的角色。
以下列出抽樣1,600多人的TDP研究結果,說明不同特質的人可能更適合某些職業(註:Team Dimensions Profile 2.0 Research Report by Inscape Publishing, 2006)。
人才發展是教育與企業管理的核心。在英國,中小學生就開始做個人性格側寫、並且追蹤未來的生涯規劃。
由於我任職的逐鹿公司是以製作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軟體起家,再配合智慧教育業務的推展,所以我在內部極力推動人才發展評量與認知的研究,期望研究中心能在今年成立。

認識自己

希望各位不會覺得「認識自己」是老生常談。
隨著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興起,自我瞭解將會變得更為重要。相信Facebook、Google、Amazon等大企業都已經認清這個事實,也將這些學問應用在未來的人力管理上。
讓我們也不要落於人後,一起找回自己的主導權、以及對世界的洞察力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吐納商業評論
吐納商業評論
專業、深入、提供最佳閱讀體驗的商業評論網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