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瞭解自己」是未來的企業溝通關鍵/黃志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隨著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興起,自我瞭解將會變得更為重要。相信Facebook、Google、Amazon等大企業都已經認清這個事實,也將這些學問應用在未來的人力管理上。你對自己的認識夠多嗎?

「不好意思,你的申請被拒絕了,因為我只聽到你感性的訴求,沒有看到客觀數據。」

「你的陳述很有邏輯、表達也清晰,但我們更喜歡另一個帶有溫度的方案。」
問題出在哪裡?
不是我們爭取的目標不對,只是聽的人有不同的關注點,我們需要改變溝通的策略。
我在外商任職時經常參加溝通技巧的訓練課程,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美國德州郊外的一個牧場;訓練營由多個小木屋組成,儼然回到了西部牛仔電影的場景。

「MBTI」性格分類測驗

晚上在火爐旁邊,來自不同國家的同事們做了一個名為「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的性格分類測驗。MBTI共有16種性格類型,分別由四個英文字母組成,當時我的類型是「INFP」。
課程結束後,每個人都會把自己的類型貼在辦公室,以便別人第一時間知道你的類型,從而選擇適當的溝通方式。
這16種類型沒有好壞。外商相信,多樣化(diversity)更有創造力;就職時也會邀請員工做類似的性格測驗,以確保員工的多元性。
橋水對沖基金公司創始人Ray Dalio在《原則》一書中,談到他們利用多種性格測驗與團員側寫工具,來為他們規劃適當的崗位,而使用的工具之一就是MBTI。
受到Dalio的啓發,我也邀請自己公司的主管們一起參與MBTI測驗。
經歷十多年,我發現自己的個性與思維發生了一些變化;從原來內/外向不大明顯,到從偏內往外向轉移。隨心所欲的個性雖然沒有改變,但「計劃型」方向稍微增加,變成了「ENFP」。

性格決定未來

認識自己,是人生旅程的第一步、甚至是最重要的人生課題,也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人格發展心理學則強調,只有符合你的本性和志向,才能算是完整的人生。
人類大歷史》一書的作者Yuval Noah Harari在他的新作《21世紀的21堂課》中提醒我們:
在演算法為我們做決定之前,我們需要先瞭解自己是誰!
在我們仍是自己的主人時,我們必須認識自己的思維模式;包括:
  • 什麼事物或因素影響你的選擇
  • 同樣的,認識別人的思維模式,以便更有效率地溝通
  • 更重要的是認識個人優勢、把自己放在適當的位置,邁向成功的人生
管理好自己、協調別人,以達成目標。
性格分類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是分析心理學之父榮格(Carl Jung)的發明。榮格的心理類型理論,可能是人格類型學中最具影響力的理論;它啓發了許多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向,現在已經廣泛應用到企業招聘、選聘測量、內部人才盤點,以及職業規劃、職業測試等眾多領域。
MBTI測驗被翻譯成36種語言,還有「完整版」和「濃縮版」;如果你想瞭解自己屬於那一型,可以試用這個免費線上測試平台
所謂16種心理類型,由四個區塊組成;分別是:
  • 內向型(I)vs. 外向型(E):內向者專注於內心世界,從思想、記憶和經驗中獲取能量;外向者則專注於外部,從與人相處中獲得能量。
  • 直覺型(N)vs. 覺察型(S):直覺者先看有大局(森林);覺察者注重細節(樹木),必須透過摸到、看到、聽到等五種感官來獲取資訊。
  • 思考型(T) vs. 感性型(F):有些人根據客觀事實的邏輯分析作出決定,這種方法傾向思考的指標。感性的人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他們更關注同理心、人際交往、以及建立關係的角色,
  • 規劃型(J)vs. 感知型(P):有些人喜歡有計劃、有秩序地生活,而另一些人則喜歡靈活性和自發性。規劃者(或者是MBTI中說的「評判者」)喜歡專注於一個計劃、並且堅持下去;感知者則傾向於專注於他們周圍發生的事情、並且適應它。
參與了這項測試的九位主管(包括我在內)只有兩位相同,非常有趣。
我們中間有「探險家」、「物流師」、「執政官」、「建築師」、「守衛者」、「競選者」、「邏輯學家」和「指揮官」,共有八個不同類型,有些更是完全相反。
(如果讀者有興趣瞭解每一種性格類型,可以參考這個連結。)
很多人認為「物以類聚」,相同類型的人會自然聚在一起;但事實並非如此,性格兩極的人反而彼此吸引、更容易成為好朋友或知己。
我們就像手上拿著一塊拼圖,只要你願意分享手上的那一塊,大家就有機會完成一幅完美的拼圖。

從個人側寫到團隊量表

性格類型只是研究團隊所評量的冰山一角;我們更希望借助一些工具,來找到每個人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其中「團隊面向量表」(TDP)對於創業型團隊應該特別有幫助。
我參考了一些文獻與研究,把九位主管放到這個量表中。要先說明的是,我的主管們原本並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屬性。
這個量表大致把團隊的角色分為五種,分別是:
  1. 創造者(Creator):提出新構想與原始想法
  2. 推進者 (Advancer):負責溝通與推行新構想
  3. 改進者 (Refiner):挑戰新構想,進而最佳化
  4. 貫徹者 (Executor):落實到達成目標
  5. 變通者 (Flexor):以上四類的綜合,善於因時制宜
我希望在下一篇文章中,能更詳細說明他們之間的關係與應用;這裡先做一個楔子。
「MBTI性格類型」與「團隊面向量表」有一定的關聯性;例如「覺察型」(S)和「判斷型」(J)的人注重細節與計劃,極可能是團隊中的「貫徹者」。
而「慣用右腦」(N)、或是「富有想像力」(P)的人,則習慣生活在模糊地帶之中,可能更勝任於「創造」和「推進新事務」的角色。
以下列出抽樣1,600多人的TDP研究結果,說明不同特質的人可能更適合某些職業(註:Team Dimensions Profile 2.0 Research Report by Inscape Publishing, 2006)。
人才發展是教育與企業管理的核心。在英國,中小學生就開始做個人性格側寫、並且追蹤未來的生涯規劃。
由於我任職的逐鹿公司是以製作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軟體起家,再配合智慧教育業務的推展,所以我在內部極力推動人才發展評量與認知的研究,期望研究中心能在今年成立。

認識自己

希望各位不會覺得「認識自己」是老生常談。
隨著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興起,自我瞭解將會變得更為重要。相信Facebook、Google、Amazon等大企業都已經認清這個事實,也將這些學問應用在未來的人力管理上。
讓我們也不要落於人後,一起找回自己的主導權、以及對世界的洞察力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世人並非只有「就業者」和「創業者」的簡單兩種分類。「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顆砂子每朵花,深入放大來看都不相同,每個世界每個天堂也就不相同。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就自我」,不必學別人、也不必羨慕別人。
要知道自己在企業市場中的價值,必須先找到定位,但定位是否有市場性,則只能在真實環境中驗證與探索,然後階段性修正自己的定位。如果市場認同了你的價值,再來就是你的能力是否能達到市場的期待了。知己知彼,可以讓你的價值更快變現。
在台灣科技產業闖蕩了四十多年,認識的企業創業老闆多不勝數;也難免有認識多年的老朋友,雖然事業發展順利,企業做大做強、公開上市,一生一世名利無虞,但卻在成為人生勝利組之際遭遇轉折,官司纏身、甚至鋃鐺入獄。
志玲姐姐與日本放浪兄弟成員Akira日前發布婚訊,成為媒體及網路社群的熱門新聞;許多Facebook上的朋友也紛紛分享與志玲姐姐的合照,其中不乏社會知名人士。趁著記憶猶存,我也來跟大家分享跟幾位亞洲領袖見面的印象。
如果哪天Apple開始做電動車,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吧?他們有的是錢、有的是鴨子划水默默開發的能力、而且還有一群願意不計代價擁有「電動車中的iPhone」的潛在顧客。不過說來簡單做來難,Apple到現在還沒有做出電動車,想必有他們的理由。
看到詹太太所寫、談到關於Apple的新款Mac Pro工作站級機種的〈WWDC 2019:生財器具才是最紮實的買賣〉一文之後,心中有些想法,於是寫篇短文談談「工業」和「消費」產品在行銷上的差異,供讀者參考。
世人並非只有「就業者」和「創業者」的簡單兩種分類。「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顆砂子每朵花,深入放大來看都不相同,每個世界每個天堂也就不相同。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就自我」,不必學別人、也不必羨慕別人。
要知道自己在企業市場中的價值,必須先找到定位,但定位是否有市場性,則只能在真實環境中驗證與探索,然後階段性修正自己的定位。如果市場認同了你的價值,再來就是你的能力是否能達到市場的期待了。知己知彼,可以讓你的價值更快變現。
在台灣科技產業闖蕩了四十多年,認識的企業創業老闆多不勝數;也難免有認識多年的老朋友,雖然事業發展順利,企業做大做強、公開上市,一生一世名利無虞,但卻在成為人生勝利組之際遭遇轉折,官司纏身、甚至鋃鐺入獄。
志玲姐姐與日本放浪兄弟成員Akira日前發布婚訊,成為媒體及網路社群的熱門新聞;許多Facebook上的朋友也紛紛分享與志玲姐姐的合照,其中不乏社會知名人士。趁著記憶猶存,我也來跟大家分享跟幾位亞洲領袖見面的印象。
如果哪天Apple開始做電動車,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吧?他們有的是錢、有的是鴨子划水默默開發的能力、而且還有一群願意不計代價擁有「電動車中的iPhone」的潛在顧客。不過說來簡單做來難,Apple到現在還沒有做出電動車,想必有他們的理由。
看到詹太太所寫、談到關於Apple的新款Mac Pro工作站級機種的〈WWDC 2019:生財器具才是最紮實的買賣〉一文之後,心中有些想法,於是寫篇短文談談「工業」和「消費」產品在行銷上的差異,供讀者參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性格大配對丨你的MBTI人格像那種動物】 MBTI是近年來熱度甚高的性格分析標準,是繼星座後能打開話閘子的話題。那麼MBTI其實是什麼呢?為什麼會流行呢? MBTI由凱薩琳·庫克·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兒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於1944年發表的一種人格類型的評量工具,根據瑞士精神科醫師兼精神
Thumbnail
MBTI理論認為人格特質相對穩定,MBTI類型在長期、整體上具有一定一致性。即使你經歷變化,基本偏好、取向可能仍然保持相對存在。 MBTI的起源是由伊莎貝爾·布里格斯·梅爾斯和凱瑟琳·布里格斯母女所開發的。她們基於卡爾·榮格心理學理論,希望能夠幫助人們更好了解自己人格特點和與他人互動方式。
你知道自己的 MBTI 型格嗎?你是否好奇自己的性格特質如何影響職場表現?或者想了解哪些著名人物和你屬於同一類型?這篇文章一次解決以上問題,為你揭開 MBTI 16 型人格的神秘面紗,深入解析每種型格的職場方向,並提供實際例子,讓你更了解自己和未來的職涯發!
Thumbnail
外向型(Extraversion) 內向型(Introversion) 實感型(Sensing) 直覺型(iNtuition) 理性型(Thinking) 感性型(Feeling) 判斷型(Judging) 知覺型(Perceiving)
Thumbnail
MBTI功能在文化環境中的影響,包括功能的強化與擴大,以及壓制與棄置,會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和內在需求,榮格認為超越功能是解決衝突的關鍵。
Thumbnail
MBTI是由榮格的「人格類型理論」為基礎,試圖瞭解人類的天生認知態度。榮格相信生命源自於對立面的張力,這使得MBTI的結果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會隨著後天環境而改變。文章中強調了個體化意識的發展,並提出了關於天生的認知態度以及所處社會情境的思考。
Thumbnail
MBTI提供了一種「人格語言」和「人際框架」,讓人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自己和他人。文章探討了MBTI在人際關係和自我認知方面的影響,並提到了MBTI的科學性仍具爭議,以及對心理學知識的推廣。
Thumbnail
人格到底是什麼? 心測結果準是巴納姆效應? 這期跟大家分享MBTI簡單判別,也介紹一部關於情緒影響人格、人際關係發展的電影 人格構成:「本我」是與生俱來的人格,潛意識;「自我」是有意識,個人的生物慾望和社會規範之間相互協調折衷;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道德原則支配,想要完美。 MB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測試過MBTI人格分析呢?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資料顯示,MBTI早在1944年發表,由邁爾斯及布里格斯建構而成,她們參考了知名心理學大師榮格的著作,並將原本艱深難懂的榮格認知功能整理得讓人更容易理解,而MBTI評量工具旨在幫助識別健康行為中的感知和判斷模式。第一次知道這個MBTI名詞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性格大配對丨你的MBTI人格像那種動物】 MBTI是近年來熱度甚高的性格分析標準,是繼星座後能打開話閘子的話題。那麼MBTI其實是什麼呢?為什麼會流行呢? MBTI由凱薩琳·庫克·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兒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於1944年發表的一種人格類型的評量工具,根據瑞士精神科醫師兼精神
Thumbnail
MBTI理論認為人格特質相對穩定,MBTI類型在長期、整體上具有一定一致性。即使你經歷變化,基本偏好、取向可能仍然保持相對存在。 MBTI的起源是由伊莎貝爾·布里格斯·梅爾斯和凱瑟琳·布里格斯母女所開發的。她們基於卡爾·榮格心理學理論,希望能夠幫助人們更好了解自己人格特點和與他人互動方式。
你知道自己的 MBTI 型格嗎?你是否好奇自己的性格特質如何影響職場表現?或者想了解哪些著名人物和你屬於同一類型?這篇文章一次解決以上問題,為你揭開 MBTI 16 型人格的神秘面紗,深入解析每種型格的職場方向,並提供實際例子,讓你更了解自己和未來的職涯發!
Thumbnail
外向型(Extraversion) 內向型(Introversion) 實感型(Sensing) 直覺型(iNtuition) 理性型(Thinking) 感性型(Feeling) 判斷型(Judging) 知覺型(Perceiving)
Thumbnail
MBTI功能在文化環境中的影響,包括功能的強化與擴大,以及壓制與棄置,會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和內在需求,榮格認為超越功能是解決衝突的關鍵。
Thumbnail
MBTI是由榮格的「人格類型理論」為基礎,試圖瞭解人類的天生認知態度。榮格相信生命源自於對立面的張力,這使得MBTI的結果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會隨著後天環境而改變。文章中強調了個體化意識的發展,並提出了關於天生的認知態度以及所處社會情境的思考。
Thumbnail
MBTI提供了一種「人格語言」和「人際框架」,讓人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自己和他人。文章探討了MBTI在人際關係和自我認知方面的影響,並提到了MBTI的科學性仍具爭議,以及對心理學知識的推廣。
Thumbnail
人格到底是什麼? 心測結果準是巴納姆效應? 這期跟大家分享MBTI簡單判別,也介紹一部關於情緒影響人格、人際關係發展的電影 人格構成:「本我」是與生俱來的人格,潛意識;「自我」是有意識,個人的生物慾望和社會規範之間相互協調折衷;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道德原則支配,想要完美。 MB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測試過MBTI人格分析呢?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資料顯示,MBTI早在1944年發表,由邁爾斯及布里格斯建構而成,她們參考了知名心理學大師榮格的著作,並將原本艱深難懂的榮格認知功能整理得讓人更容易理解,而MBTI評量工具旨在幫助識別健康行為中的感知和判斷模式。第一次知道這個MBTI名詞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