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短訊息6-絞盤機制是什麼?沒啟動問題就大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腳是帶著我們探索世界的最佳夥伴,沒有腳的移行能力,我們到哪裡都會困難重重,帶著大家一步步認識腳、懂腳、並知道怎麼保養保護腳。



raw-image

絞盤機制(Windlass Mechanism)

絞盤機制是1954年由John Hicks提出,它描述的是以下這張圖,當大拇指往上背屈時,會拉動我們的足底筋膜,使得足弓更高,幫助我們在行進時的穩定。

raw-image

兩個時間點

這個機制會發生再兩個時間點,時間一是走路腳跟落地瞬間,時間二是腳掌要推進時

如果這個機制沒有正常發揮,足部就會不穩定,使得我們走路比較容易累,又或者推進時,力量吃到別的地方去,引起前掌痛等問題。

raw-image

生活應用

1 鞋子楦頭空間要夠

這裡並不是要讓您挑特別大的鞋子。而是在適當尺寸的前提下,腳趾頭們還要能自然舒展,還能往上翹。(跟時間1、時間2都有關)

raw-image

2 鞋子前掌處要可折彎

前掌過硬不能折的鞋子會干擾腳掌推進。(跟時間二有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洪岳裕的沙龍
764會員
95內容數
每天三分鐘,建立一個小習慣,找回使用身體的自主權。我是一名愛碎念的物理治療師,自費物理治療的經驗讓我累積與患者身體相處的豐富經驗,希望這些碎念,能幫助到您與您的家人,歡迎加入洪老師臉書粉專:岳裕物治師。作者現服務於安和物理治療所
洪岳裕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1/27
#足底筋膜與足弓的圓舞曲 #絞盤機制 試著現在做這件事:將你的腳趾頭兒們往上翹起,請問你的足弓是變高或變低呢?你的足弓是變高或變低呢? 應該都是變高吧!這個現象在足弓偏低/扁平足身上的人會越明顯。 這個現象,就是足底筋膜有名的 #絞盤機制
Thumbnail
2020/11/27
#足底筋膜與足弓的圓舞曲 #絞盤機制 試著現在做這件事:將你的腳趾頭兒們往上翹起,請問你的足弓是變高或變低呢?你的足弓是變高或變低呢? 應該都是變高吧!這個現象在足弓偏低/扁平足身上的人會越明顯。 這個現象,就是足底筋膜有名的 #絞盤機制
Thumbnail
2020/11/25
#足底筋膜怎麼照顧呢? #足底筋膜的特性又是什麼? 「起床的時候,踏到地板的瞬間,腳底會覺得刺痛,好像針扎一樣。走一走好像能舒緩。」 「走路走久一點,腳底會開始慢慢不舒服,到最後越來越刺,越來越難走路。」 以上就是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真實寫照,我是很平鋪直敘的說明這類患者的病情,而比這複雜的,大有人在。
Thumbnail
2020/11/25
#足底筋膜怎麼照顧呢? #足底筋膜的特性又是什麼? 「起床的時候,踏到地板的瞬間,腳底會覺得刺痛,好像針扎一樣。走一走好像能舒緩。」 「走路走久一點,腳底會開始慢慢不舒服,到最後越來越刺,越來越難走路。」 以上就是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真實寫照,我是很平鋪直敘的說明這類患者的病情,而比這複雜的,大有人在。
Thumbnail
2020/09/25
「最近開始練健身,可是為什麼怎麼練,小腹都不會消呢?」 「還被同事笑說都白練了~」 這是昨天初診患者(化名小真)跟我說的一些話,我看這我眼前這位很瘦的女生不斷的叨唸著,心中不禁覺得好笑XD。 「不用擔心啦!待會教你一招,你小腹就馬上消了!」
Thumbnail
2020/09/25
「最近開始練健身,可是為什麼怎麼練,小腹都不會消呢?」 「還被同事笑說都白練了~」 這是昨天初診患者(化名小真)跟我說的一些話,我看這我眼前這位很瘦的女生不斷的叨唸著,心中不禁覺得好笑XD。 「不用擔心啦!待會教你一招,你小腹就馬上消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前言:會把注意力放在足踝上,一方面是因為從以前到現在,自己的足部一直有很多問題,又開始看一些速度&敏捷訓練相關的內容;想了解在這些領域的高標需要具備什麼能力。相互比對看看能不能找出自己到底缺乏什麼,才方便找藉口推說自己都是因為這樣才表現低落。 就這樣,關注腳底的想法就萌芽了。
Thumbnail
前言:會把注意力放在足踝上,一方面是因為從以前到現在,自己的足部一直有很多問題,又開始看一些速度&敏捷訓練相關的內容;想了解在這些領域的高標需要具備什麼能力。相互比對看看能不能找出自己到底缺乏什麼,才方便找藉口推說自己都是因為這樣才表現低落。 就這樣,關注腳底的想法就萌芽了。
Thumbnail
筋膜發炎、產生疼痛這件事 對物理治療師來說不是個嚴重難解的問題。 一樣是軟組織受傷,同樣適用貝克之前文章中提到的處理原則 只是這次傷的地方在「足底」 —這個支撐著霍爾的移動城的「一雙」地基…… 「直立」這件事在生物演化上是非常少見的。 大多人能想到的是源於「平衡」這個複雜系統的建立,
Thumbnail
筋膜發炎、產生疼痛這件事 對物理治療師來說不是個嚴重難解的問題。 一樣是軟組織受傷,同樣適用貝克之前文章中提到的處理原則 只是這次傷的地方在「足底」 —這個支撐著霍爾的移動城的「一雙」地基…… 「直立」這件事在生物演化上是非常少見的。 大多人能想到的是源於「平衡」這個複雜系統的建立,
Thumbnail
#足底筋膜與足弓的圓舞曲 #絞盤機制 試著現在做這件事:將你的腳趾頭兒們往上翹起,請問你的足弓是變高或變低呢?你的足弓是變高或變低呢? 應該都是變高吧!這個現象在足弓偏低/扁平足身上的人會越明顯。 這個現象,就是足底筋膜有名的 #絞盤機制
Thumbnail
#足底筋膜與足弓的圓舞曲 #絞盤機制 試著現在做這件事:將你的腳趾頭兒們往上翹起,請問你的足弓是變高或變低呢?你的足弓是變高或變低呢? 應該都是變高吧!這個現象在足弓偏低/扁平足身上的人會越明顯。 這個現象,就是足底筋膜有名的 #絞盤機制
Thumbnail
人體是很靈活的,你選擇如何對待,其實沒有絕對正確答案。但寫下這些文字,是希望大家對自己對身體更有概念,知道如何去選擇與對待。
Thumbnail
人體是很靈活的,你選擇如何對待,其實沒有絕對正確答案。但寫下這些文字,是希望大家對自己對身體更有概念,知道如何去選擇與對待。
Thumbnail
絞盤機制是人們步行時穩定足弓的重要關鍵,這個機制怎們影響選鞋呢?足踝短訊息花1分鐘報你知!
Thumbnail
絞盤機制是人們步行時穩定足弓的重要關鍵,這個機制怎們影響選鞋呢?足踝短訊息花1分鐘報你知!
Thumbnail
這篇我想跟您說 1 健康鞋背後的設計原理 2 常見的健康鞋設計 3 選擇健康鞋的時機
Thumbnail
這篇我想跟您說 1 健康鞋背後的設計原理 2 常見的健康鞋設計 3 選擇健康鞋的時機
Thumbnail
俗話說「養樹護根,養人護足。」足部是我們步行走路時的唯一接觸點,足部不穩,上面的身體也會跟著歪。在我們治療理念裡,最重視的就是「脊」與「足」。
Thumbnail
俗話說「養樹護根,養人護足。」足部是我們步行走路時的唯一接觸點,足部不穩,上面的身體也會跟著歪。在我們治療理念裡,最重視的就是「脊」與「足」。
Thumbnail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腳是帶著我們探索世界的最佳夥伴,沒有腳的移行能力,我們到哪裡都會困難重重,帶著大家一步步認識腳、懂腳、並知道怎麼保養保護腳。
Thumbnail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腳是帶著我們探索世界的最佳夥伴,沒有腳的移行能力,我們到哪裡都會困難重重,帶著大家一步步認識腳、懂腳、並知道怎麼保養保護腳。
Thumbnail
足弓究竟是什麼?「足弓」,是大多數人很熟悉的一個字眼。甚至你去買鞋時,店員可能都會跟你推銷說XX鞋子有支撐足弓的功能;也可能您曾被醫師或治療師說過你有扁平足,這背後代表的就是你的足弓看起來太低了。
Thumbnail
足弓究竟是什麼?「足弓」,是大多數人很熟悉的一個字眼。甚至你去買鞋時,店員可能都會跟你推銷說XX鞋子有支撐足弓的功能;也可能您曾被醫師或治療師說過你有扁平足,這背後代表的就是你的足弓看起來太低了。
Thumbnail
人體很複雜,也很可愛有趣。每天在治療的過程中,都可以感受到患者身體要跟我說的故事,我們需要的是用心去聽,然後把他們(指身體)帶給我們的訊息,轉述給患者聽,並引導患者學習如何與身體相處。 想寫一系列「從腳說到頭」的文章,不會說得很細,但想讓朋友們對自己的身體結構有基礎的認識。
Thumbnail
人體很複雜,也很可愛有趣。每天在治療的過程中,都可以感受到患者身體要跟我說的故事,我們需要的是用心去聽,然後把他們(指身體)帶給我們的訊息,轉述給患者聽,並引導患者學習如何與身體相處。 想寫一系列「從腳說到頭」的文章,不會說得很細,但想讓朋友們對自己的身體結構有基礎的認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