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才傲物或是虛懷若谷?談談創業的那些事/程天縱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自從2013年接觸創客與年輕創業者們之後,我開始了對至今近600個創業團隊的輔導;在這麼多團隊中,有些成長壯大了,但失敗的也佔了九成以上。依經濟部的定義,成立六年之內都屬新創;能夠脫離這個階段而存活的,也算是難得了。

raw-image

我輔導過的新創團隊,在初見面的一刻,給我的印象都是「信心滿滿」;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多少有些「恃才傲物」。

雖說沒有信心就不要創業了,但透過網路申請尋求我輔導的團隊,如果見面後仍然抱持著這種態度,就會聽不進我的意見與建議,白白浪費雙方寶貴的90分鐘時間。

碰到這種恃才傲物、自信滿滿的創業者,我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讓他們改變心態,承認自己的不足,否則就無法輔導下去。

恃才傲物

目前為止,所有人工智慧(AI)專家都說,我們有生之年還不可能看到「Strong AI」(擬人化、通過圖靈測試的AI)的出現;所以,現今的大型網路企業都只從事「Weak AI」(垂直細分領域的AI)研究,而不去嘗試開發「Strong AI」。

但我曾經輔導過一位AI領域的創業者;他堅信靠他個人的努力,只要有錢、有人,就可以實現Strong AI。

我的第一步就是「澆這些創業者冷水」。

另外一個例子是,我最近輔導了一個只有4個人的團隊,從事汽車輔助駕駛系統(ADAS)和車聯網產品的開發與銷售。他在展示產品時說:「雖然小米也有類似產品,但和我們的比起來,小米的就只是個玩具。」

這些例子多不勝數,而我的第一步就是「澆這些創業者冷水」;雖然很殘忍、甚至令這些尋求輔導的人不愉快,但確實可以讓他們冷靜下來,面對即將來臨的現實與風險。

建立輔導者的可信度

雖然尋求輔導的年輕創業者都是慕名而來、對於我的經歷也略有所知,但幾乎都是初次見面,所以先前並不認識、對我也不甚瞭解。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五花八門的領域;傳統或高科技產業、軟硬體、網路都有,涵蓋製造業、服務業、線上、線下,範圍非常寬廣。作為一個輔導者,我確實很難樣樣都懂。

許多朋友懷疑我的目的,既不收費又不投資,那麼我輔導這些創業團隊,圖的是什麼?其實,作為一個「終身學習」的信奉者,這就是我的學習方式。

作為一個「終身學習」的信奉者,這就是我的學習方式。

過去6年來,我累積了無數的創業輔導經驗,也讓我變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雜學家」;套句現在的時髦用語,我就是一個非常「斜槓」、但又不夠深入的一個退休打工仔。

我2018年3月28日在本站發表的〈掌握「黃金3分鐘」,掌握決定成敗的瞬間:成功者背後的專業力#2〉這篇文章中,提到了如何利用短短幾分鐘,在第一次見面的人面前建立起自己的個人可信度(Personal Creditabity),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參考。

以前面提到的AI創業例子來說,我告訴這位創業者,我的大兒子Jerry是UCLA的電腦軟體博士,有十幾年軟體開發經驗;我的三兒Jimmy在UCSD四年學士、USC兩年碩士,都是專攻AI演算法;我也認識一些大陸互聯網企業的老闆們,並舉了一些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和360等公司,在AI應用方面分別正在進行的計畫。

以汽車ADAS創業的例子,我告訴創業者,在小米雷軍剛創業的2011年,我怎麼幫助小米生產米2、紅米等手機;雷軍親自為我描述小米定位為互聯網企業的願景,早期小米生態的構想,等等。

透過這些經驗分享,我得到了這些創業者的「注意」;於是他們不再繼續告訴我,他們的技術有多先進、產品有多強、創業構想有多偉大,轉而專心聽我說。

就業玩長板,創業玩短板

請參考2016年9月9日於本站發表的〈「團隊」和「組織」──新創企業的第一個成敗關鍵(前言)〉一文中提到:

就業玩的是你的「長板」,創業玩的是你的「短板」。怎麼說呢?當我們到一個大企業去求職時,大企業之所以雇用你,是看上了你的「長板」,也就是你的長處和優點;但是如果你自己創業的話,你就必須很清楚的瞭解自己的「短板」是什麼,然後尋找能夠補充你弱點的創始團隊成員。

接下來的討論,就專注於創業者的學經歷、擔任過的職務、管理的經驗、對業務的掌握、對財務報表的理解,創業團隊的組成,股份結構等等議題。

不放下身段、拿掉面子,如何敞開心胸面對現實?

前來尋求輔導的人,大都面臨困境或逆境,帶著許多問題來,希望得到指導和改變。如果不放下身段、拿掉面子,如何敞開心胸面對現實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不承認有短板的人,就永遠不會改變、不會進步。

經過以上兩個步驟後,才能真正進入「商業計劃書」的深度討論。

虛懷若谷與終身學習

在過去6年輔導新創團隊的經驗中,我從前來尋求輔導的年輕人身上學到的,遠比我付出的多太多。

在台灣輔導新創公司的業師非常多;有的是以此為事業,有的則像我一樣,以回饋社會為志業。

由於我的初心多了一個目的,就是「以年輕人為師」,讓我多了許多「學習」的回報。我學到的不僅是百工百業的新領域和創業的創意,也得以一窺年輕人的世界與潮流。

除了這個初心之外,最重要的是放空自己,保持「虛懷若谷」的心態,才能夠如乾燥的海棉,吸取豐潤的清水。

賈伯斯說過:「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這句話對一個剛畢業、即將踏入第二人生的新鮮人,非常合適。而這句話也比較目標導向:一個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確實不能自滿、也不能自以為聰明。

一旦停止學習,就是步向人生的終點。

但是,對於一個進入第三人生,退出職場的老兵來說,就要放下功利心、放棄鎂光燈下的舞台,讓出空間給年輕人。唯一不能放棄的是「終身學習」,一旦停止學習,就是步向人生的終點。

我比較喜歡的「虛懷若谷」,出自於《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也就是「胸懷像山谷一樣深廣」,形容十分謙虛,能容納別人的意見。

這種心態對於進入第三人生的我輩,更加困難。因為我們經歷過的戰場與戰伇,是時間與金錢的累積。我經常強調「經驗是沒有捷徑的,必須經過才能得到」。

因此當我們面對後繼的年輕人,難免會有「你懂什麼?」的心態,不自覺地顯現出「老氣橫秋」的姿態,給人的感覺就是「恃才傲物」而不自知。於是,我們就只能待在同溫層內,停止學習了。

結語

對處於第二人生的創業者,在目標上要如同賈伯斯說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但是在執行上要有自知之明,保持「虛懷若谷」,才能持續進步。

對於身在第三人生的我們,必須堅持「終身學習」,人生目標聚焦在「分享與傳承」;這兩者並不矛盾,但是會互相干擾。

第二和第三人生並不以年齡來劃分界線,而是以人生觀來區別,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因此不管是第幾人生,所以才叫做「終身學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創業真的是件很迷人的事情🤭讓人想離開又回來。有創業念頭的朋友總是來諮詢一些創業大小事,本集來聊聊新創團隊的『創業tempo』
Thumbnail
創業真的是件很迷人的事情🤭讓人想離開又回來。有創業念頭的朋友總是來諮詢一些創業大小事,本集來聊聊新創團隊的『創業tempo』
Thumbnail
目前服務的公司越來越沒有競爭力、老闆霸道又小氣、主管老是爭功諉過、同事偷雞摸狗還會設計陷害同儕,很想掙脫目前職場的枷鎖,或者是中年失業想重振旗鼓。但是想到創業心中又沒有底氣,甚至自我懷疑,進退維谷,該如何是好? #創客的條件 ❶ 是否具備經營管理與市場行銷的相關知識? ❷ 是否有某些核心專長?
Thumbnail
目前服務的公司越來越沒有競爭力、老闆霸道又小氣、主管老是爭功諉過、同事偷雞摸狗還會設計陷害同儕,很想掙脫目前職場的枷鎖,或者是中年失業想重振旗鼓。但是想到創業心中又沒有底氣,甚至自我懷疑,進退維谷,該如何是好? #創客的條件 ❶ 是否具備經營管理與市場行銷的相關知識? ❷ 是否有某些核心專長?
Thumbnail
未來的主要價值創造,都會偏向軟體和客製化,而關鍵因素則在於如何量產。無法量產的新創公司會被綁死在客製化專案上;所以,只要找到量產的方法和模式,就會是未來的獨角獸。希望透過本文的對話,可以給正在困惑中的讀者一些靈感。
Thumbnail
未來的主要價值創造,都會偏向軟體和客製化,而關鍵因素則在於如何量產。無法量產的新創公司會被綁死在客製化專案上;所以,只要找到量產的方法和模式,就會是未來的獨角獸。希望透過本文的對話,可以給正在困惑中的讀者一些靈感。
Thumbnail
職場人必須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工作上追求卓越的動機、培養出專業經理人的心態與能力,以創造自己在職場上的最大價值;而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新書命名為「職場力」的原因。
Thumbnail
職場人必須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工作上追求卓越的動機、培養出專業經理人的心態與能力,以創造自己在職場上的最大價值;而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新書命名為「職場力」的原因。
Thumbnail
選專業人才是個大坑,一技之長是個假議題,是我最近的心得。創業至今已將近3年,我認為台灣的人才可以說有很多,但是也可說不多。早期我們都說要找有專長的人來專門負行銷,財務或是業務等等,可最近面試了那麼多人,我改變了自己選人才的觀念。看人才,我只觀察4種性格…
Thumbnail
選專業人才是個大坑,一技之長是個假議題,是我最近的心得。創業至今已將近3年,我認為台灣的人才可以說有很多,但是也可說不多。早期我們都說要找有專長的人來專門負行銷,財務或是業務等等,可最近面試了那麼多人,我改變了自己選人才的觀念。看人才,我只觀察4種性格…
Thumbnail
自從離開了矽谷創投單位後,小弟抱著吃水果拜樹頭的精神,決定跟台灣創投一起合作,多多投資台灣的新創公司。這一年多下來,發現有幾個跟之前在矽谷創投合作時期可能比較不一樣的點,以及順便update一下之前文章的一些不足點,希望跟更多創業家們介紹募資環境的現況,聊聊台灣新創募資常見的六大迷思。
Thumbnail
自從離開了矽谷創投單位後,小弟抱著吃水果拜樹頭的精神,決定跟台灣創投一起合作,多多投資台灣的新創公司。這一年多下來,發現有幾個跟之前在矽谷創投合作時期可能比較不一樣的點,以及順便update一下之前文章的一些不足點,希望跟更多創業家們介紹募資環境的現況,聊聊台灣新創募資常見的六大迷思。
Thumbnail
有很多創業團隊,喜歡在簡報第一頁就列出洋洋灑灑的獲獎佳績。然而,創業團隊不斷參賽、連續獲獎就真的是好事嗎?其實,這些得獎光環雖然看來耀眼,但卻可能成為未來創新創業的障礙。
Thumbnail
有很多創業團隊,喜歡在簡報第一頁就列出洋洋灑灑的獲獎佳績。然而,創業團隊不斷參賽、連續獲獎就真的是好事嗎?其實,這些得獎光環雖然看來耀眼,但卻可能成為未來創新創業的障礙。
Thumbnail
自從2013年接觸創客與年輕創業者們之後,我開始了對至今近600個創業團隊的輔導;在這麼多團隊中,有些成長壯大了,但失敗的也佔了九成以上。依經濟部的定義,成立六年之內都屬新創;能夠脫離這個階段而存活的,也算是難得了。
Thumbnail
自從2013年接觸創客與年輕創業者們之後,我開始了對至今近600個創業團隊的輔導;在這麼多團隊中,有些成長壯大了,但失敗的也佔了九成以上。依經濟部的定義,成立六年之內都屬新創;能夠脫離這個階段而存活的,也算是難得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