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的禮物—送禮文化的浪費與創新可能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送禮,是不分國籍種族的國際共有文化。生日、聖誕節、畢業、搬家、結婚、週歲......我們有太多時間點需要送禮。在這些值得慶祝的節日或是重要的人生里程碑中,人們習慣用送禮的方式向親友賀喜、致意,以禮物的形式來傳遞心意。
然而,從BBC的報導中,我們得知「英國成年人在聖誕節期間平均收到43.5英鎊的他們並不想要的禮物」。這些堆積如山的「不想要的禮物」,還有送禮過程所需的卡片、包裝等(如下圖所示),都讓禮物從一份美好的心意成為了浪費。在這樣禮物氾濫的社會現況中,蘇彣忠於2014年創辦了社會企業「無形的禮物」。
無形的禮物讓禮物的形式不再侷限於物件,而能與公益、經驗等無形的概念結合,成為一個既有心意又能減少浪費的送禮形式。創辦人蘇彣忠創新的想法來自一次聖誕交換禮物的經驗。他送出去的第一個無形的禮物,是一項公益的體驗。他讓抽到禮物的人能夠自行選擇一個公益團體,而他會捐出一定金額作為一份具有公益價值的聖誕大禮。這樣特別的經驗讓他決定開始創業,以無形的禮物去「改變送禮方式減少物質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並進而增強彼此的連結與回憶」。如此一來,不只讓送禮經驗更加多元、創新,也能幫助地球減少禮物的包裝和放浪費帶來的污染。
無形的禮物經營至今,舉辦過多場送禮的活動,如母親節、父親節以及七夕情人節等,串連了千人共同參與,更與社企流合作,持續推廣無形禮物的創新理念,同時極力幫助民眾提升環保知識、提倡相關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無形禮物的概念不只是蘇彣忠獨有的專利,世界多個地方都有致力於將送禮文化推向環保的人。例如,在香港就有環保組織「執嘢」推動以物換物的聖誕交換禮物活動,讓舊物不會被丟棄浪費,而能找到一個愛惜它的新主人。而荷蘭人則很務實,推廣送禮附上發票的習慣,讓親友能夠在收到不想要禮物的當下回到商家退貨或是換成現金,以避免有浪費的情況出現。
人們透過禮物傳遞心意是一件既浪漫又貼心的事,但當我們看見成堆的包裝垃圾,或是那些被放在屋子一角,或許十年都不會碰的「禮物」,愧於地球的情感油然而生。既然送禮文化是在時間、歷史、文化交集之中逐漸被人們生活化的習慣,在現代社會,創新文化以適應全球性的環保趨勢,讓禮物也能加入循環經濟的行列,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如此,在浪漫與貼心之外,不但消除了收禮物時潛在的愧疚感,去除一些節日過度商業化後的傷害,在公益或是經驗主導的禮物上,還能加入一些不一樣的意義、促進人們的互動與情感交流。
當然,如送禮這般儀式性的習慣,不是朝夕之間能改變的,但我想,禮物的革命與創新的確是一件值得現代人跟隨的潮流。
責任編輯:李晴 核稿編輯:吳宇翔
閱讀更多: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歷經了四個月忙碌的籌備,2019循環經濟論壇:速食不塑活動終於揭開序幕。當天有來自不同學習環境的學生,更包含了部分的在職者、教育工作者及議題推廣者參加活動。參與者多元的背景驗證過去一年間,高中生的循環經濟團隊社群不只影響了學生,更觸及了部分的社會人士。
台灣島,是誰的? 土地對農民是生命、對孩子是玩樂、對亡者是所終,而對人,是家。我們踏在土地上、收穫自土地上、生活於土地上,土地與人是多麼的密不可分。又隨光陰荏苒、交通便捷,更多的人們聚集於土地,使之產生了稀少性。於是我們爭奪,而忽略了正義。
整個白皮書給人的感覺像一個有著華麗外表的晚宴,餐點卻比路邊攤差,四百多個外國專家在2017年底專程為台北想了一些計畫,也有市長和政府的同意和配合,寫出來的東西和實行上的成效都給人一種繞圈子的無限輪迴感。
不只有台灣在推動循環城市零垃圾的環節,世界各地已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從小村子到大城市,讓我們來看看別人怎麼做吧!一起探討他們的利弊和套用到台北市的可行性。
我們所在的寶島,福爾摩沙,擁有充足的降水,梅雨、鋒面雨、颱風都是我們常見的降水來源,它們充沛了我們的河川,滋潤了全台灣的水庫,是水資源的重要來源,但儘管平均年降雨量高達2500毫米(是世界平均年雨量的三倍多)缺水仍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為什麼呢?
可食地景生態復育是白皮書中的一環,在筆者腦海中蹦出的畫面,是科幻電影的地下菜園、高科技燈照,或是屋頂一片綠油油。但現實並非如此,白皮書中以推廣城市田園發展都市農耕為主,透過結合現有的基地,擴大城市耕種面積。 田園城市推廣計畫之願景—「打造臺北市為一個綠色健康、教育、生活之田園城市」。
歷經了四個月忙碌的籌備,2019循環經濟論壇:速食不塑活動終於揭開序幕。當天有來自不同學習環境的學生,更包含了部分的在職者、教育工作者及議題推廣者參加活動。參與者多元的背景驗證過去一年間,高中生的循環經濟團隊社群不只影響了學生,更觸及了部分的社會人士。
台灣島,是誰的? 土地對農民是生命、對孩子是玩樂、對亡者是所終,而對人,是家。我們踏在土地上、收穫自土地上、生活於土地上,土地與人是多麼的密不可分。又隨光陰荏苒、交通便捷,更多的人們聚集於土地,使之產生了稀少性。於是我們爭奪,而忽略了正義。
整個白皮書給人的感覺像一個有著華麗外表的晚宴,餐點卻比路邊攤差,四百多個外國專家在2017年底專程為台北想了一些計畫,也有市長和政府的同意和配合,寫出來的東西和實行上的成效都給人一種繞圈子的無限輪迴感。
不只有台灣在推動循環城市零垃圾的環節,世界各地已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從小村子到大城市,讓我們來看看別人怎麼做吧!一起探討他們的利弊和套用到台北市的可行性。
我們所在的寶島,福爾摩沙,擁有充足的降水,梅雨、鋒面雨、颱風都是我們常見的降水來源,它們充沛了我們的河川,滋潤了全台灣的水庫,是水資源的重要來源,但儘管平均年降雨量高達2500毫米(是世界平均年雨量的三倍多)缺水仍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為什麼呢?
可食地景生態復育是白皮書中的一環,在筆者腦海中蹦出的畫面,是科幻電影的地下菜園、高科技燈照,或是屋頂一片綠油油。但現實並非如此,白皮書中以推廣城市田園發展都市農耕為主,透過結合現有的基地,擴大城市耕種面積。 田園城市推廣計畫之願景—「打造臺北市為一個綠色健康、教育、生活之田園城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聖誕節交換禮物 聖誕節交換禮物,是一個充滿期待與溫馨的傳統,對於許多家庭而言,這一天不僅僅是禮物的交換,更是情感的傳遞與分享的時刻。每年挑選禮物的過程,是一場充滿心意的儀式,無論禮物的價值如何,重要的是其中所包含的用心與祝福。 每年送相同的禮物 有人選擇每年送相同的禮物,比如一本空白的筆記本。
  上一篇〈送禮與回禮(二):職場「禮」儀,現代社會的禮物交換〉我們談到禮物的退化和異化。   這次想討論有沒有可能存在一種禮物交換方式,能夠聯繫彼此,但不會產生欠債關係,也因此不會導致「送禮-回禮」的無限循環,從而擺脫掉禮物的退化和異化?
  中秋到了,又開始煩惱該如何送禮。   想到曾經收到一個莫名其妙的禮物,是那種觀光客會買的小紀念品。我想如果不是特定受眾的話大多數人是不會喜歡的,然而也不至於討厭--畢竟上面有一些祝福的話--況且價格不貴,收下來也不會不好意思。所以有問題的,其實不是禮物本身。
Thumbnail
更不要以「贈送之名」行「滿足自己的購買慾」之實。承認吧,有的時候,只是想要衝動消費。對於被贈送的人來說,真的會喜愛嗎?適合嗎?是美好禮物還是生活雜物卻沒有多加思考和求證。
Thumbnail
 中秋佳節倍思親,也是送禮的傳統大節日,身為消費者的您,是否已想好了今年中秋要送的經典好禮了嗎?身為想搶市的業者,您是否也做好賺大錢的準備?想經營好市場,就得做好市場研究;想做好市場研究,就得先瞭解消費需求與行為。請問,大家中秋送禮的真正動機需求為何?
在現代商業社會中,企業的社會責任越來越受到重視。企業除了追求利潤,還要思考如何回饋社會,這不僅能夠提升企業形象,也能帶來長遠的利益。在這樣的背景下,捐贈與企業送禮成為了企業實踐社會責任的重要手段。本文將探討企業如何在送禮給員工的同時,透過認購弱勢基金會的產品和捐贈物資來實踐社會回饋,達成雙贏的效果。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送禮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交行為,它不僅是對他人的一種物質表達,更是一種情感交流和人際關係建立的方式。送禮可以用來表達對長輩的尊敬,透過精心挑選的禮物來傳達我們對他們智慧和經驗的敬仰。同時,它也是鞏固與朋友之間友誼的一種方式,透過互贈禮物來加深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在職場中,送禮行為
Thumbnail
小時候學英文時,學到西方文化中,碰到有人送禮時,不像華人會小心翼翼地收下,之後再打開來。在西方文化中,收禮人不但會當場打開禮物,用當下的驚喜反應作為送禮人的即時回饋,也有人會說“You shouldn’t have” (你太客氣了/讓你破費了)作為口頭回饋。你的話是別人引頸期盼還是寧可不收的禮物呢?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聖誕節交換禮物 聖誕節交換禮物,是一個充滿期待與溫馨的傳統,對於許多家庭而言,這一天不僅僅是禮物的交換,更是情感的傳遞與分享的時刻。每年挑選禮物的過程,是一場充滿心意的儀式,無論禮物的價值如何,重要的是其中所包含的用心與祝福。 每年送相同的禮物 有人選擇每年送相同的禮物,比如一本空白的筆記本。
  上一篇〈送禮與回禮(二):職場「禮」儀,現代社會的禮物交換〉我們談到禮物的退化和異化。   這次想討論有沒有可能存在一種禮物交換方式,能夠聯繫彼此,但不會產生欠債關係,也因此不會導致「送禮-回禮」的無限循環,從而擺脫掉禮物的退化和異化?
  中秋到了,又開始煩惱該如何送禮。   想到曾經收到一個莫名其妙的禮物,是那種觀光客會買的小紀念品。我想如果不是特定受眾的話大多數人是不會喜歡的,然而也不至於討厭--畢竟上面有一些祝福的話--況且價格不貴,收下來也不會不好意思。所以有問題的,其實不是禮物本身。
Thumbnail
更不要以「贈送之名」行「滿足自己的購買慾」之實。承認吧,有的時候,只是想要衝動消費。對於被贈送的人來說,真的會喜愛嗎?適合嗎?是美好禮物還是生活雜物卻沒有多加思考和求證。
Thumbnail
 中秋佳節倍思親,也是送禮的傳統大節日,身為消費者的您,是否已想好了今年中秋要送的經典好禮了嗎?身為想搶市的業者,您是否也做好賺大錢的準備?想經營好市場,就得做好市場研究;想做好市場研究,就得先瞭解消費需求與行為。請問,大家中秋送禮的真正動機需求為何?
在現代商業社會中,企業的社會責任越來越受到重視。企業除了追求利潤,還要思考如何回饋社會,這不僅能夠提升企業形象,也能帶來長遠的利益。在這樣的背景下,捐贈與企業送禮成為了企業實踐社會責任的重要手段。本文將探討企業如何在送禮給員工的同時,透過認購弱勢基金會的產品和捐贈物資來實踐社會回饋,達成雙贏的效果。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送禮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交行為,它不僅是對他人的一種物質表達,更是一種情感交流和人際關係建立的方式。送禮可以用來表達對長輩的尊敬,透過精心挑選的禮物來傳達我們對他們智慧和經驗的敬仰。同時,它也是鞏固與朋友之間友誼的一種方式,透過互贈禮物來加深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在職場中,送禮行為
Thumbnail
小時候學英文時,學到西方文化中,碰到有人送禮時,不像華人會小心翼翼地收下,之後再打開來。在西方文化中,收禮人不但會當場打開禮物,用當下的驚喜反應作為送禮人的即時回饋,也有人會說“You shouldn’t have” (你太客氣了/讓你破費了)作為口頭回饋。你的話是別人引頸期盼還是寧可不收的禮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