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醫病關係最具療效】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從小到大,不免都會有感冒的時候,哈啾哈啾、喉嚨痛、頭痛個幾天沒好,就會考慮去看醫生了。

雖然只是看感冒,但我們也會挑選自己信任的醫生掛號。


為什麼在看醫生的時候,找自己熟悉、信任的醫生那麼重要?

如果是看自己不一定信任但很有名的醫生,難道病就不會好嗎?

引用精神科醫生孔繁鐘老師在【醫病關係與安慰劑效應】一文中所述的概念,良好的醫病關係會舒緩病人看診時的焦慮,增進病人對醫療行為的信任,會對症狀帶來安慰劑的效果,常帶給病人最有療效的治療。


延續上述概念,筆者認為從個人、親友與坊間流傳等接受治療的經驗可得知,良好的醫病關係最主要的要素就是病人對醫生的「信任」。

有趣的是:第一,信任這件事是「程度」而非「向度」,換言之,信任不會只是二分為「信任」與「不信任」,往往是我們對這個人或這段關係有多信任。要看對醫生有多信任,就要看雙向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對整個治療過程建立了多少「信任分數」。

第二,信任不是單向性的,而是雙向的。病人可能會因為醫生很有專業權威形象而信任他,也同時可能因為自己很投入治療歷程,更加信任醫生,更遵從醫囑(備註:「遵從醫囑」就是聽從醫生指示去服藥或從事其他醫療行為),疾病更快好。

既然我們看病是希望病快點好,從我們身為病人的角度出發,「要如何與醫生建立信任關係」就相當重要了。

信任關係的建立並非病人見到醫生之後才開始,包括病人在看診前,打聽到這個醫生或醫療院所的相關評價,病人就會在心裡開始對醫生打分數。這個分數,不妨就把他當成「信任分數」。建立在這樣的信任分數之上,後來從掛號到醫生問診、病人付費拿藥這些過程中,病人有多相信給這個醫生看自己就會痊癒?病人看診後,覺得自己身體或心理困擾程度減輕了多少?病人本身多投入在治療過程?病人本身有多遵從醫囑?這些都會讓「信任分數」攀升或降低。


探討完以上心理機制,回應當初的問題:

「如果是看自己不一定信任但很有名的醫生,難道病就不會好嗎?」

我想,病還是可能會好,但速度可能就不如看自己信任的醫生那樣快速了!

不論是醫治心理症狀,或是醫治身體病痛,小至感冒、流鼻水、睡不著、心情不好,大至癌症、糖尿病、自傷、傷人等,鼓勵大家可以在就醫前,就先蒐集好醫療資訊,下定決心要給哪個心理師或醫生看診,並積極配合參與就醫的過程,按醫生指示定時服藥、回診,這些行為本身就可以增加各位對醫療人員的信任,當「信任分數」越高,信任關係越緊密,療效就越可能增加,各位越可能更快速地感覺自己「病好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詹惠文§ 諮商獅的沙龍
179會員
312內容數
2025/04/20
暫時休息兩個禮拜, 期待5/4早上八點再與各位以文相會~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包涵 : )
Thumbnail
2025/04/20
暫時休息兩個禮拜, 期待5/4早上八點再與各位以文相會~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包涵 : )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是在我混雜著各種思緒和情感的狀態下寫的,行文不一定通暢,讀來也可能有些沉重。如果你對於死亡議題,覺得太過沉重,或者你怕閱讀沉重的文章會帶給你太多、太濃、太負面的情緒,建議你大可以跳過這一篇文章、不要閱讀,繼續享受你愉快的周日。我盡可能嘗試用文字梳理我近來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是在我混雜著各種思緒和情感的狀態下寫的,行文不一定通暢,讀來也可能有些沉重。如果你對於死亡議題,覺得太過沉重,或者你怕閱讀沉重的文章會帶給你太多、太濃、太負面的情緒,建議你大可以跳過這一篇文章、不要閱讀,繼續享受你愉快的周日。我盡可能嘗試用文字梳理我近來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4/06
二月相繼從新聞得知大S跟方大同的死訊,後來三月接近尾聲時看到緬甸強烈地震造成死傷慘重的新聞,外加近期看到各種交通意外事故的新聞,也聽聞身旁的人提到他們認識的親友有生病或逝世的消息,不禁覺得人的生命何其脆弱!
Thumbnail
2025/04/06
二月相繼從新聞得知大S跟方大同的死訊,後來三月接近尾聲時看到緬甸強烈地震造成死傷慘重的新聞,外加近期看到各種交通意外事故的新聞,也聽聞身旁的人提到他們認識的親友有生病或逝世的消息,不禁覺得人的生命何其脆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當我們路過排隊店家的時候,第一個想法是什麼?可能是「我也要排」,或這間店可能會跟「CP值高、在地老店、不會踩雷或吃完可以推薦給親朋好友」等想法連結在一起。人類大腦真厲害,還沒走進店家,坐下來吃,就已經有很多想法在腦海裡跑啊跑,但不變的是,我可以減少試錯的成本又得到高效益。同樣的,為什麼我們追逐名醫?
Thumbnail
當我們路過排隊店家的時候,第一個想法是什麼?可能是「我也要排」,或這間店可能會跟「CP值高、在地老店、不會踩雷或吃完可以推薦給親朋好友」等想法連結在一起。人類大腦真厲害,還沒走進店家,坐下來吃,就已經有很多想法在腦海裡跑啊跑,但不變的是,我可以減少試錯的成本又得到高效益。同樣的,為什麼我們追逐名醫?
Thumbnail
莫名的[醫生緣]?! 世間人各個吃五穀雜糧,難免都會傷風病寒,「生病」是不分男女老少、貧富貴賤的!所謂八苦(眾生平等): 諸苦之中,病苦為深; 作福之中,省病為最。 人一旦生病了,最重達至生活無法自理、失能、失智、失去生活最起碼的個人尊嚴?人生的習題;並非臨終時才做;回顧一生時: 道謝、道愛、道
Thumbnail
莫名的[醫生緣]?! 世間人各個吃五穀雜糧,難免都會傷風病寒,「生病」是不分男女老少、貧富貴賤的!所謂八苦(眾生平等): 諸苦之中,病苦為深; 作福之中,省病為最。 人一旦生病了,最重達至生活無法自理、失能、失智、失去生活最起碼的個人尊嚴?人生的習題;並非臨終時才做;回顧一生時: 道謝、道愛、道
Thumbnail
就像剛開始感冒時去看診,會比感冒嚴重無比時才去就診,更容易好得快。 去諮商或去看身心科門診亦同,只是前者是身體感冒了,而後者是心理感冒了。 總而言之我想說,沒關係的,比起社會的眼光,你更重要。 找到對的方式讓自己感覺好一點,不論用什麼方法,都很好。
Thumbnail
就像剛開始感冒時去看診,會比感冒嚴重無比時才去就診,更容易好得快。 去諮商或去看身心科門診亦同,只是前者是身體感冒了,而後者是心理感冒了。 總而言之我想說,沒關係的,比起社會的眼光,你更重要。 找到對的方式讓自己感覺好一點,不論用什麼方法,都很好。
Thumbnail
上一章討論了身心科「初診」時會遇到的問題,本章接著討論幾個「複診」過程中的常見疑惑。 ★如何在有限時間內表達清楚自己的問題? 醫師看起來都很忙,如果有很多問題想問,很多困擾想解決,又該怎麼辦才好? 初診時為了收集詳盡資料,平均看診時間會比較長。相較之下,複診的看診時間就顯得短了許多,這當然會令人感
Thumbnail
上一章討論了身心科「初診」時會遇到的問題,本章接著討論幾個「複診」過程中的常見疑惑。 ★如何在有限時間內表達清楚自己的問題? 醫師看起來都很忙,如果有很多問題想問,很多困擾想解決,又該怎麼辦才好? 初診時為了收集詳盡資料,平均看診時間會比較長。相較之下,複診的看診時間就顯得短了許多,這當然會令人感
Thumbnail
上一章討論了如何在大醫院與小診所之間選擇,以及如何在不同醫療院所間選擇。不過現今大部分醫療院所都不只有一位醫師,因此本章將進一步討論「如何選擇醫師」。
Thumbnail
上一章討論了如何在大醫院與小診所之間選擇,以及如何在不同醫療院所間選擇。不過現今大部分醫療院所都不只有一位醫師,因此本章將進一步討論「如何選擇醫師」。
Thumbnail
心理就像身體一樣,會感冒會受寒。疾病多是從輕緩、容易讓人忽略的小毛病,長久忽視不處理,累積成重症的歷程;疾病就像光譜一樣,並不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而是從淺到深的光譜狀態,所有難解的心理重症,都是從小小容易忽略的小毛病開始,例如婆媳、家庭問題開始 最近看了四樓的天堂,心情很有感觸。首篇便說了「人必然
Thumbnail
心理就像身體一樣,會感冒會受寒。疾病多是從輕緩、容易讓人忽略的小毛病,長久忽視不處理,累積成重症的歷程;疾病就像光譜一樣,並不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而是從淺到深的光譜狀態,所有難解的心理重症,都是從小小容易忽略的小毛病開始,例如婆媳、家庭問題開始 最近看了四樓的天堂,心情很有感觸。首篇便說了「人必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