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你很想問,但是精神科醫師不想回答的30個疑惑 Ch.7 ─ 應該把精神科醫師「當朋友」嗎?該找個「溫柔體貼」、「有求必應」的好醫師嗎?

2022/09/2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一章討論了身心科「初診」時會遇到的問題,本章接著討論幾個「複診」過程中的常見疑惑。

★如何在有限時間內表達清楚自己的問題?

醫師看起來都很忙,如果有很多問題想問,很多困擾想解決,又該怎麼辦才好?

初診時為了收集詳盡資料,平均看診時間會比較長。相較之下,複診的看診時間就顯得短了許多,這當然會令人感到不適應(甚至不愉快)。
原則上複診重點主要是擺在「症狀變化」,所以當然就牽涉到「治療效果」。由於一般門診是以「藥物治療」為主,因此需要評估的就是「藥物療效」與「藥物副作用」。
但如果這次看診主要是希望找醫師談話、解決近日的生活困擾呢?
我的建議是:分清楚「主要問題」與「次要問題」。
上一章曾提到的建議「事先寫下來」依然適用於複診。整理好幾個想討論的重點,並依照自己感受到的「迫切度」高低依序列出。
就診時可以先簡短告知今天想討論的問題,或者直接拿給醫師看。如此一來,醫師可以先有一個底,判斷該如何拿捏時間並評估重要性,討論的效率也能提高許多。

★應該把精神科醫師「當朋友」嗎?

我已經看診很久了,和醫師無所不談,甚至感覺比家人、朋友還要親近,可以真的把醫師當成朋友嗎?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206會員
848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