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Known? Unknown? 來談談最危險的六個字:我已經知道了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會開始寫專欄,都要感謝 Instagram!

首先,來聊聊下定決心寫專欄的契機,似乎還沒跟大家分享過呢!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一直以來,「逛書店+看書」在我的生活中佔相當大的比例,但不會特地分享到社群網站。直到 Instagram 推出限時動態後,才開始頻繁的上傳自己手上的閱讀書單。你們也知道,限動 24 小時就會自動下架,在多多上傳無壓力的狀況下,搭個捷運就可以發個兩則以上(IG @missannahan_)。

轉機在於,朋友們對於書單的回覆超出我的預期,令我感到開心的是,大家會因為我的推薦而買書、看書,接著與我分享,OMG,這就是感動啊!覺得有發揮小小的影響力,透過書這個媒介,共享價值觀。

#安娜選書人 是一位同樣喜愛看書的朋友(謝謝 Joni)幫我下的標題,有了這五個字的加持後,加上本來就想寫些東西紀錄心情與想法,於是就鼓起用氣開啟了寫作之路。

好,題外話結束,這篇想回歸原點與大家討論,我「喜歡逛書店+看書」的最原始動機:我想知道「我不知道什麼」。什麼意思?來,讓我們往下看下去。

raw-image
跳脫無知的「知識框架四宮格」

什麼叫做「我不知道什麼」?OK,這都要從一張表格講起,一張敲醒我腦袋、打開眼界的「知識框架四宮格」(名稱是我自己取的,這表格其實沒有專有名詞,也有人用金字塔的方法來呈現)。

幾年前報名了一堂策展課,老師在第一堂的時候,將這個世界的所有事物分成四個類別,為了讓大家好理解,我簡單製作了一個中文版的表格:

raw-image

表格可多面向應用,大多用於思辨或商業策略。浮水印 ABCD 是為了接下來討論方便而加上去的區域名稱。A、B、C 這三個區塊不難理解,用英文搜尋可得到非常多的資訊。

當時看到了區塊 D 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一直待在 A 跟 B ,而且從沒離開過。區塊 D(不知之不知)彷彿是一個警鈴,讓一直在自家後院潛水的我恍然大悟,原來諸多事情的解答,都在柵欄外的海洋裡。乍聽之下似乎有點牽強,怎麼會看個表格就頓悟,後來仔細回想,當時正值工作、辦展覽的撞牆期,每件事情都處理得不是那麼到位、卻又苦無方法、覺得自己很笨的時候。

知道可以「走出已知」的時候,覺得非常興奮,有種終於要正面迎擊這個世界的感覺!但要如何跨到「壓跟沒想過」的 D 區?就是因為不知道,才一直走不過去的不是嗎?

後來,我找到了一個最簡單不過、不用花很多冤枉學費、又可以跳出門檻的方法:逛書店+看書!

raw-image
回頭看看「曾經的無知」

以前逛書店的時候,只逛「文學」與「藝術」這兩區,後來為了跨到區塊 D,開始規定自己每週都要去一趟連鎖書店,並執行以下這個練習:

  1. 店內所有分區都要逛過一輪:勵志、醫療、宗教、育兒、歷史、外語學習、旅遊等等(沒有興趣也要看)
  2. 上架的新書都要掃過一次封面、書腰
  3. 標題特別有吸引力的,拿起來翻過並研究「目光被吸引的原因」
  4. 寫下今天遇見的新知識、新單字,不用特別鑽研,知道就好
  5. 每隔三個月,寫下當季各類別出版品的趨勢

不得不說,真的有用!有用在什麼地方呢?我的改變來自於寫作的進步、話題的廣度、展覽策劃的多樣性,甚至創作的心態也越趨寬容,也越來越少「難以釋懷」的事情。

這項「跨到區塊 D」的練習,一直持續到現在,出國玩或出差時更要執行的徹徹底底,看看同一本書在各個國家的不同封面設計與廣告標語,就可以瞬間吸滿新知識了!

這個練習之後有機會可以多談一些,因為是一直持續在進行的事,所以大家也可以跟我分享你們的成效。最後,與大家最近三個月(2019 年 8~10 月)上架的新書中,在商業理財類別中,我觀察到的出版主題新趨勢:

  • 無形資產的投資
  • 「不知道算哪一行」的職業定位
  • 冷門職業的興起與高度存活率

上面這三個議題,對我來說屬於「我可能有意識到,但卻沒有辦法自己整理出一套結論的『未知事項』(落在 C 區與 D 區之間)」,如果這對你來說同樣是嶄新的概念,不用猶豫現在馬上出發書店,開始跨出去!

raw-image
表格補充:

知識的四種分類法,是美國前國防部長 Donald Henry Rumsfeld 對伊拉克展開的軍事行動辯護時,回應媒體提問時的一段話,原文為:

"...because as we know, there are known knowns; there are things we know we know. We also know there are known unknowns; that is to say we know there are some things we do not know. But there are also unknown unknowns – the ones we don't know we don't know."

「... 據我們所知,有『已知的已知』,有些事,我們知道我們知道;我們也知道,有 『已知的未知』,也就是說,有些事,我們現在知道我們不知道。但是,同樣存在『未知的未知』— 有些事,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

恭喜大家看完 2158 字,好喔可以去逛個書店囉!


日常動態都在 Instagram -

活動、演講訊息放粉專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筠青的沙龍
1.0K會員
140內容數
身為一位攝影創作者的同時,我喜歡看書更勝於攝影展;對文學、社科、科普、商業、藝術書籍抱有永無止盡的好奇心。唯有閱讀,方能讓我在創作的同時預視畫面中的各種可能性。專欄以書籍推薦為主,不分類別,是我先替大家選好的好書。
韓筠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4
說工具書的重點是實用性,但在遇過文筆極好的工具書之後,對內容的標準會提高。
Thumbnail
2024/12/14
說工具書的重點是實用性,但在遇過文筆極好的工具書之後,對內容的標準會提高。
Thumbnail
2024/07/21
讀書會3年共讀了26本書,本篇介紹作者的個人閱讀心得,並進行綜合評比。內容包括作者不推薦的書籍,以及推薦的精彩好書。未來也將分享2024年上半年的好書。
Thumbnail
2024/07/21
讀書會3年共讀了26本書,本篇介紹作者的個人閱讀心得,並進行綜合評比。內容包括作者不推薦的書籍,以及推薦的精彩好書。未來也將分享2024年上半年的好書。
Thumbnail
2024/03/28
這篇文章分享了七本商管行銷相關的書籍,分析了各本書適合的讀者族群,以及對書中內容的評論。
Thumbnail
2024/03/28
這篇文章分享了七本商管行銷相關的書籍,分析了各本書適合的讀者族群,以及對書中內容的評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中文圖書分類法>則是以華人的角度來進行世界知識的分類。相對於英文體系圖書的<杜威圖書分類法>,會有更大分類強調中國文史哲。在去(2022)年有建構自己知識體系的打算後,決定以圖書館為目標,以華文圖書分類法寶典<中文圖書分類法>為依據,來打造自己的知識體系,並同時希望能盡可能掌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
Thumbnail
<中文圖書分類法>則是以華人的角度來進行世界知識的分類。相對於英文體系圖書的<杜威圖書分類法>,會有更大分類強調中國文史哲。在去(2022)年有建構自己知識體系的打算後,決定以圖書館為目標,以華文圖書分類法寶典<中文圖書分類法>為依據,來打造自己的知識體系,並同時希望能盡可能掌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
Thumbnail
我是一個圖書館的重度愛好者,也很推薦大家,如果很擔心自己買到不合自己的書,或是擔心踩雷,不妨先從圖書館借閱開始。因為我也是這樣,慢慢地去接觸一些作者的書,知道哪一些作者是自己喜歡的,並藉此培養和訓練自己挑書的能力。
Thumbnail
我是一個圖書館的重度愛好者,也很推薦大家,如果很擔心自己買到不合自己的書,或是擔心踩雷,不妨先從圖書館借閱開始。因為我也是這樣,慢慢地去接觸一些作者的書,知道哪一些作者是自己喜歡的,並藉此培養和訓練自己挑書的能力。
Thumbnail
文字看似無所不在,但真正要和「心」產生連結,必須要有幾個要素才能達到。比如說:集中的注意力、理解作者的表達進而思考、與自身經驗產生共鳴、寧靜的心境等等
Thumbnail
文字看似無所不在,但真正要和「心」產生連結,必須要有幾個要素才能達到。比如說:集中的注意力、理解作者的表達進而思考、與自身經驗產生共鳴、寧靜的心境等等
Thumbnail
閱讀是一個人便能開始的休閒活動,也因為書裡的世界實在過於迷人。一頁接一頁、一本一本地翻著,讓人完全忘記時間的流逝。對筆者而言,閱讀就像場人生的旅行,像日常的對話,像刺激的冒險;是享受當下、回味過往,也是展望未來。過程會痛苦,同時亦會幸福,某人藉由文字傳遞的東西,同樣透過文字緩緩滴入筆者的心頭。
Thumbnail
閱讀是一個人便能開始的休閒活動,也因為書裡的世界實在過於迷人。一頁接一頁、一本一本地翻著,讓人完全忘記時間的流逝。對筆者而言,閱讀就像場人生的旅行,像日常的對話,像刺激的冒險;是享受當下、回味過往,也是展望未來。過程會痛苦,同時亦會幸福,某人藉由文字傳遞的東西,同樣透過文字緩緩滴入筆者的心頭。
Thumbnail
「我們注視的從來,不只是事物的本身, 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這是一個細微的提問,存在於充斥萬物的天地循環, 那物與物之間,我們與物之間的關係什麼?
Thumbnail
「我們注視的從來,不只是事物的本身, 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這是一個細微的提問,存在於充斥萬物的天地循環, 那物與物之間,我們與物之間的關係什麼?
Thumbnail
閱讀,也是有餘溫的吧! 那些書中所述的可能是流程、字句都會構築 成畫面。也可能闔上這一本書時,必不會記憶猶新, 如往後有相似情節或者類似心境時,那時讀過的書, 某個篇章、某幾個段落,將不人工化地浮現出來, 我覺得閱讀可以很科學,這很有趣。
Thumbnail
閱讀,也是有餘溫的吧! 那些書中所述的可能是流程、字句都會構築 成畫面。也可能闔上這一本書時,必不會記憶猶新, 如往後有相似情節或者類似心境時,那時讀過的書, 某個篇章、某幾個段落,將不人工化地浮現出來, 我覺得閱讀可以很科學,這很有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