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的定義
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是種共用人力與資源的新潮流經濟,目前最廣為人知的便是Airbnb與Uber。而共享經濟的優勢便在於藉由弱化擁有權,強化使用權的方式,提高資源的整體使用率,使平時閒置的資源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Grab的誕生
Grab公司成立於2012年,總部設置於馬來西亞,創始人陳炳耀在哈佛商學院讀MBA的時候,由於同學對馬來西亞計程車服務的抱怨而啟發此創業概念。而Grab以綠色作為主體設計風格,當走在東南亞的街頭時,便能以其顯眼的商標輕易辨別,風格相當類似台灣的計程車。
Grab的快速崛起
首先,Grab最初的策略即是跟計程車合作,並沒有受到像Uber的抵制問題,Grab與政府、計程車司機等既有生態圈的利害關係者皆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其次,『Grab軟體對消費者提供的服務又更加細緻。使用者可以直接在平台上選擇不同的車類:摩托車、計程車、嘟嘟車、自小客車,地圖就會顯示目前在附近的車輛距離與數量,以及固定透明價碼和最快速的路線。
Grab經營的理念是「在地化經營,深知東南亞文化」。Grab除了結合東南亞各種特有交通模式外,由於東南亞數位金融仍在發展階段,大多數人沒有行動支付的基礎─銀行帳戶跟信用卡,因此加入了現金付款的支付方法。換言之,該新創業者的成功要素之一是—符合當地消費特性─Grab是第一個允許用戶使用現金交易的網路叫車平台。
Grab的服務演進
Grab從計程車隊的網路叫車服務做起,後期才加入私家車司機,服務類型涉及:
- GrabTaxi-東南亞最大的計程車司機網路,可預約一般或高級計程車
- GrabCar-選搭私家車,能在預定時提供固定車費
- GrabHitch-搭載同路乘客,在節省路費的同時結識志趣相投的朋友,舉例來說,「GrabHitch JB-SG」的跨境共乘汽車服務,新服務的收費按距離和出入境費等計算,乘客會預先知道收費額,透過Grab App選擇上下車地點及選擇提早半小時到七天為旅程做預約
- GrabShare-與他人共乘。
Grab合併優步(Uber)在東南亞的市場
在2018年的3月時,Uber正式退出東南亞市場,以東南亞的經營權換取Grab的27.5%的股權,為自己設立一個停損點。而GrabGrab執行長陳炳耀(Anthony Tan)表示,這起交易「象徵新時代的來臨,合併後將為顧客提供更優質服務。」
而在收購後Uber後,Grab也同時一舉進軍外送市場,藉由以往的UberEats顧客,推出屬於自己的「GrabFood」,『Uber執行長柯霍斯洛夏西(Dara Khosrowshahi)當時表示,Ubereats會持續運作到2018年的5月底,Grab最近則積極將配合的商家與客戶群,轉移到本周推出的GrabFood旗下。』
Grab成立-站式App
首先是預訂飯店的新功能,使用者可以直接在 Grab 應用程式中預定 Agoda 和其他合作夥伴的飯店,此外Grab 將從訂購「電影票」進入預訂門票市場,與 BookMyShow 合作推出,使用者不需建立新的帳號,直接使用 Grab、GrabPay 即可完成預定並支付交易費用。
最後,作為東南亞共享乘車龍頭,Garb 也跨足大眾交通服務。這項服務叫做 Tip Planner,顧名思義是一個會幫助使用者規劃旅程的服務,該功能透過 Grab 應用程式中的即時大眾運輸資訊,以及點到點方向,來規劃使用者的旅程。
併吞Uber後可能產生的獨占市場問題
Grab在去年三月正式併吞Uber後,成為市場上最大宗的叫車軟體,不過,這樣的合併案在東南亞各個市場中都引發了相同的顧慮:獨佔的後續效應。菲律賓《Rappler》訪問經濟學家Fernando Aldaba指出,從雙佔變成獨佔,沒了競爭,價格可能上揚、服務品質可能劣化。而消費者則是擔心兩家合併之後,無從比價起,也不會知道自己是否遭到不公平地交易對待。而這正是東南亞政府應該開始重視的課題之一。
參考資料:
- Grab總裁專訪:一款叫車軟體如何成為東南亞的「支付寶」?
- 收購Uber業務後,東南亞叫車霸主Grab現在要進軍外賣市場
- Grab收購Uber東南亞市場,五件你應該知道關於這件收購案
- Grab果真吃下Uber東南亞業務,引發市場「獨佔」疑慮
責任編輯:陳誠鋅 核稿編輯:陳柏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