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談一談「台語很多,文學很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台語的書寫淵遠流長,最為圈內人(參與台語、台文運動的人)熟知的是白話字 - 一種由基督教宣教師引進台灣,為台灣人所用而在地化的台語書寫工具。時至今日,「漢字」加上「abcd羅馬字」的各類作品有可能是台文作品中數量最多的。

「台語很多,文學很少」是某仁兄對台文作品的批評,這種批評也獲得一些支持者支持。這句批評語的意思是:這些成千上萬的以台語為主體書寫而成的台文作品裡面,夠資格稱得上是文學作品的很少啦!面對這樣的批評,不禁令人想問,評斷「文學」的標準是什麼?何以認為台文作品的「文學」很少?「台語很多」又是什麼意思呢?

要回答評斷「文學」的標準是什麼,超過我的能力所及;不如,諸君思考一下,下列這種情形會不會發生?如果發生了,合不合理?

德文作品,「德語很多,文學很少。」

日文作品,「日語很多,文學很少。」

這樣的評論頗奇怪吧?基於每一種語言所產生的書寫,其內容一定是該種語言很多呢!(德文作品裡如果沒有德語,像樣嗎?Die Taube如果不是以德語來表達,那我們要如何定位徐四金(Süskind)呢?)

關於文學,首先要了解的是:文學是被建構出來的,它可不像「動物是一種多細胞生物」是一種非建構的本質;簡單地講就是,「動物是一種多細胞生物」可以被我們發現,但文學是無法被發現的,文學是要經過書寫、流傳、討論、互文等等過程,像在蓋一棟房子一樣被搭建出來的。舉例說明好了,距今3500年前的楔形文字(cuneiform)內有沒有文學作品呢?《恩美卡與阿拉塔之王》(Enmeika and the king of Ara)算不算是文學作品呢?楔形文字留下來的記錄,除了商業活動以外,還有銘文、宗教文、神話、傳說,經過討論跟研究以後,某部分人會認為有一些文字紀錄已經可以稱得上是文學了,而某一些人會認為這些文字只是「記錄」而已,「蘇美語很多,文學很少」

說到底,語言具有一定程度以上的本質性,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去發現一種語言;像蘇美語這種已經死掉沒有人在使用的語言,我們還是可以透過「文字」去發現它。但這些文字到底算不算「有文學」,則是在我們發現它之後去建構出來的。

任何一種語言形諸文字所產生的文學,都是被建構出來的,而且在建構文學的過程中,該文學因為基於該種語言(語言有其內部邏輯,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呈現的特徵,也會被顯露出來。因之,德文的文學作品有德語的特徵,日文的文學作品有日語的特徵。徐四金的作品被翻譯成日文,或村上春樹的作品被翻譯成德文,或多或少都會使作家使用該語言所表現出的特殊性被削減,使得翻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另一部作品;能夠透過翻譯被了解的部分,可能僅僅只是屬於人類語言、文化的共通性的那一部分吧;是以「偉大的文學作品經過翻譯之後還是偉大的」,這只對了一半,因為翻譯永遠不會完整;比如莎士比亞的作品的中文版,可是讓人幾乎讀不出他的「文學」氣味呀!

回頭來談一下開頭提出的關於台語文學的問題。

台語作品的「台語很多,文學很少」這樣的評述是非常不恰當甚至謬誤的。因為,只有基於台語才會有台語文學,如果一部作品中「文學很多,台語很少」,我的意思是:充滿華文特徵的書寫,或者充斥語法錯誤的台文,還是台語文學作品嗎?

台語文學作品必然呈現出台語的特徵。而台語的特徵是什麼?我們可以從18世紀末累積下來的眾多台語白話字作品中慢慢尋找得到。這些白話字作品,有些論者以為他們只是「記錄」而稱不上文學 - 抱持這種看法的人忽略了「文學」是被建構的而非本質的;倘使我們以已經建構好的文學框架(諸如現代文學、後現代文學、意識流、解構主義等等等)來看包括白話字在內的台語書寫是否具有「文學性」,則更是「豬母牽去牛墟」!

尚在建構中的台語文學需要我們從既有的土壤中汲取養分,需要我們從既有的書寫中找出台語、台語文學的亮點,建構一棟全新的台語文學豪宅。

假如我們建構文學的腳步很慢,也沒關係,至少那些不被認為是「文學」的台語,要繼續「很多」才行,畢竟只有當「台語很多」可以繼續時,台語文學的活躍才有意義;要是哪天台語也跟蘇美語一樣死掉了,創作台語文學也只是一種自慰的行為罷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凝心的沙龍
11會員
16內容數
文學家、科學家,專業台語文學創作。
凝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2/19
最近看到一些「相對」年輕的朋友,尤其是媽媽們,很努力在學台語的書寫,並且要落實母語家庭政策,實在是讓人雀躍。台灣各語群的母語受華語法西斯踳踏良久矣,台語因為使用人口最多,對於語言流失也最漫不經心;等到哪天說台語不再被罰錢而是得到獎勵、加分、補助款的時候,那個時候再來哀嚎,大概也無力回天了。 我們這一
Thumbnail
2020/02/19
最近看到一些「相對」年輕的朋友,尤其是媽媽們,很努力在學台語的書寫,並且要落實母語家庭政策,實在是讓人雀躍。台灣各語群的母語受華語法西斯踳踏良久矣,台語因為使用人口最多,對於語言流失也最漫不經心;等到哪天說台語不再被罰錢而是得到獎勵、加分、補助款的時候,那個時候再來哀嚎,大概也無力回天了。 我們這一
Thumbnail
2020/02/06
前言 無論是一般性的台文寫作,或是在寫作的技藝上已經可以稱之為「台(語)文文學」的作品,都要牢記一件事:沒有台語,就沒有台文。用另外一個方式來說,如果一篇文章不具有台語該有的特色,該篇文章即使可以被以「台語」讀出來,它仍然不是台文(或者,不是好的台文)。 何謂台文? 曾有個有名的「台文作家」在自己的
Thumbnail
2020/02/06
前言 無論是一般性的台文寫作,或是在寫作的技藝上已經可以稱之為「台(語)文文學」的作品,都要牢記一件事:沒有台語,就沒有台文。用另外一個方式來說,如果一篇文章不具有台語該有的特色,該篇文章即使可以被以「台語」讀出來,它仍然不是台文(或者,不是好的台文)。 何謂台文? 曾有個有名的「台文作家」在自己的
Thumbnail
2020/02/02
漢字與羅馬字拼寫比較 台語的文字書寫紀錄至少可以追朔到十九世紀末期。 同一個語系的戲劇劇本如《荔鏡記》《金花女》《蘇六娘》《同窗琴書記》都是至少在大明帝國時期就已經流傳在廣東的潮州到福建南方的戲劇。 對台灣影響較大的為《荔鏡記》和《同窗琴書記》,前者演變為歌仔
Thumbnail
2020/02/02
漢字與羅馬字拼寫比較 台語的文字書寫紀錄至少可以追朔到十九世紀末期。 同一個語系的戲劇劇本如《荔鏡記》《金花女》《蘇六娘》《同窗琴書記》都是至少在大明帝國時期就已經流傳在廣東的潮州到福建南方的戲劇。 對台灣影響較大的為《荔鏡記》和《同窗琴書記》,前者演變為歌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Thumbnail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Thumbnail
台語到底是欲用啥物字來寫?是教會兮羅馬字,抑是漢字較好咧?前一陣子,關於台語書寫的未來,是要走向全羅馬字呢?漢字是否應該從台語消失?
Thumbnail
台語到底是欲用啥物字來寫?是教會兮羅馬字,抑是漢字較好咧?前一陣子,關於台語書寫的未來,是要走向全羅馬字呢?漢字是否應該從台語消失?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幾年前,我寫歌仔戲劇本,寫𨑨迌耶!毋但韻啊遮的代誌要家己學,台語的每一个詞攏查字典(紙本的),攏總寫兩齣,寫完共𪜶囥佇電腦內面歇睏。 我逐工佇面冊頂懸(頂面)寫一段,同時貼佇「足英台三聲道磅米芳」的迷眾頁(fans page)(註1),希望共人有互動,若有寫毋著的字,歡迎指教。
Thumbnail
幾年前,我寫歌仔戲劇本,寫𨑨迌耶!毋但韻啊遮的代誌要家己學,台語的每一个詞攏查字典(紙本的),攏總寫兩齣,寫完共𪜶囥佇電腦內面歇睏。 我逐工佇面冊頂懸(頂面)寫一段,同時貼佇「足英台三聲道磅米芳」的迷眾頁(fans page)(註1),希望共人有互動,若有寫毋著的字,歡迎指教。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台語有明顯文白異讀的現象,跟北京話大異其趣,台語的白話音往往跟文言音不一樣,讀四書五經等傳統古籍漢文以及漢詩閱讀寫作,都要使用台語漢文(文言音、讀書音),目前台灣各階段的文言文教育內容,幾乎都獨尊北京話,所有文言文課程都是用北京話講授,幾乎沒有使用台語漢文教授文言文的空間,並不符合國家法令。
Thumbnail
台語有明顯文白異讀的現象,跟北京話大異其趣,台語的白話音往往跟文言音不一樣,讀四書五經等傳統古籍漢文以及漢詩閱讀寫作,都要使用台語漢文(文言音、讀書音),目前台灣各階段的文言文教育內容,幾乎都獨尊北京話,所有文言文課程都是用北京話講授,幾乎沒有使用台語漢文教授文言文的空間,並不符合國家法令。
Thumbnail
任何民族都有其自身發展出的文化, 所謂文化, 簡言之就是生活方式及其所創造之典章制度, 文物乃至思維邏輯, 但這些都會邊受到其生存空間自然條件的制約, 因此不同生存空間的民族, 會產生不同形式的文化, 也因此「文化」只有不同而無優劣之分, 不過文化中所創造的物質部份, 則是可以比較其優劣.  因此
Thumbnail
任何民族都有其自身發展出的文化, 所謂文化, 簡言之就是生活方式及其所創造之典章制度, 文物乃至思維邏輯, 但這些都會邊受到其生存空間自然條件的制約, 因此不同生存空間的民族, 會產生不同形式的文化, 也因此「文化」只有不同而無優劣之分, 不過文化中所創造的物質部份, 則是可以比較其優劣.  因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