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part 22—關於近日校園諸事件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為什麼最近都在寫雜談?因為很忙。在忙什麼?
  1. 工作量變多。
  2. 天冷造成血液循環問題。
  3. 當市長天天搞都更真辛苦。
因此,比較沒空去對一些霸凌事件講些有的沒的。故,很多該講的都在PTT跟其他部落格被講掉了。所以,這篇要從比較詭異的角度去談談,對於有強烈道德感以及使命感的讀者,請點上一頁離開,自己腦補所有內容。

霸凌成因

如果根據人本的說法,霸凌不只是動手,還包括心理上的霸凌,那麼嚴格說起來,學生只有分成兩種,霸凌者與被霸凌者。沒有中立的學生嗎?那站著看戲沒發揮正義感介入,這難道不算「隱性霸凌者」?在被霸凌者需要關懷的時候,其他同學冷眼旁觀,這豈不是霸凌從犯?(註:別去猜小孩怎麼想,看看周遭就好,當有人受到黑道威脅,或是政府濫權傷害別人,有多少人會決定明哲保身,裝作沒看到。更有多少人會找一堆理由,說服自己裝死的正當性,例如「我也沒辦法」、「為了公眾利益」、「拼經濟就好」、「不要政治化」。)
所以說,如果只從現象去看,永遠看不懂到底這是怎麼回事。霸凌,若我們從行為上去看,無非就是一個人「使用其力量」去欺負另一個「沒有或不使用其力量」的人,力量不僅僅是揮舞拳頭,還包括言語上的欺凌、態度上的隔離。
有沒讀者感到「很熟悉的感覺」?沒錯,這說穿了就是「權力」兩個字,只不過在學生時代,多半的學生並不知道他們在形塑一個「權力關係」。
簡單的說,從我們出生開始,就試圖去了解這個世界,想辦法要搞清楚周遭一切是怎麼回事。物質上的東西好懂,像小時後不知道火很可怕,被火燙到一次就知道多痛,以後再也不敢亂玩火,這就是用身體去感覺物質的作用。精神上的就很難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如何去拿捏一個恰到好處的範圍,相信許多讀者到了成年後,出社會工作也仍會碰到不少「白目」,非常容易搞不清楚狀況。(註:就算是老人,一但經過一段時間沒有受到制衡,也會把自己的權力膨漲到無限大,自以為是。)
讀者若很難理解,就從我們當兵的時候去看好了,假如您從小就用功念書到大學,一路上沒碰過什麼江湖兄弟,那去當兵就會體驗這種「文化衝擊」,這也不僅僅是你會這樣,對於對方來說也是,他們可能也是第一次遇到大學生。兩種習慣截然不同的人,我們要怎樣去期待一種「友好」的發展?通常很難,都要經過一些衝突,彼此才會理解對方的思維跟習慣。
學生難道不是?假如學習成績=「天賦資質×努力程度」,人際關係處理也是一樣需要時間,而且每個人對人與人相處的適應程度也不一樣。通常年紀越大的人,越能夠藉由經驗去理解這個世界的「複雜」,經驗越少的人就比較會造成衝突。這一點不管在哪都是一樣的。(註:就是工業生產線試車一樣,總要跑幾次來看看生產條件到底可以多ㄍㄧㄥ。)
學生時代,講白一點就是一群「搞不清楚狀況的小鬼想要搞清楚狀況」,但因為本身的資質以及經驗限制,無法理解世界的運作,所已只好自己去想辦法摸索。別忘了,人類是依照自己當下掌握的知識與工具去理解世界的,一個「死小孩」會懂什麼?談法律一竅不通,講道理經驗太少,在一百個學生中,不會出現幾個用拳頭來說話的才奇怪。(註:這不是熱血青春漫畫,多數的小孩都不會用拳頭與肉體來交換意見的,一個濫用暴力者通常會先製造出一群被濫用者。)
更重要的是,學生通常不知道「界線」在哪,每一個人對於言語與肢體的衝突,都有其忍耐上限,超過也是會反擊的。我們成年人,可以依照經驗以及對法律、社會秩序的理解,對界線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學生怎麼可能會懂?所以一個霸凌者會什麼會不停的到處霸凌人,是因為他不知道停止,他的腦袋瓜無法理解「適可而止」的意義。(註:有小孩的家長,回想一下您家小鬼,是到什麼時後才發現,原來老爸老媽發飆是怎樣。)
如果,這是在幼稚園,那多少還比較沒有問題,因為年紀太小,造成的傷害不大,而且打打鬧鬧後,通常又會玩在一起。真的問題是當進入到國民教育體系後,隨著個人力量的增加,造成的破壞開始變大,若沒有學到「適可而止」的判斷,這個學生就會據此理解,他個人擁有的權力以及行使的範圍可以更擴大。
我們看到八德國中的狀況,其實就是學校本身的訓導輔育功能癱瘓,這群小鬼根本不知道適可而止。而且我們更可以從這案例中了解到,學生自身根本就沒有正確的判斷力,等到騎到老師頭上後,才被一群老師去爆料,爆到校長主任到教育局沒人敢壓。一般學生哪有這種本事去打立委爆料專線?(註:先不管敢不敢打,打了以後會有多少助理會在意?)
所以,筆者在這邊要講的是,問題是出在對於權力的掌握,一個學生根本不能夠理解,他的權力是來自於他自己,還是來自於他的父母、學校或是外面的黑道。在他們能夠理解權力本身的限制前,就會無限制的使用下去,直到狀況完全失控。(註:解決之道,就是權力本身的限制,這一點對於政府也是一樣。一但讓政府有無限制的權力,上位權力者絕對不會讓出來,直到狀況失控。例如發生武裝革命或是血腥鎮壓。)

解決方法

筆者最近幾天看到要求回復體罰的聲浪,筆者的想法很簡單:「幹,當我們以前有體罰的年代,就沒有霸凌喔?」這種講法真的是騙人騙很大,學校老師真的敢體罰那些濫用暴力的學生?
別鬧了,一個學生會搞到認為自己很「屌」,絕大多數都不是正常狀態,通常都是因為他有更大的權力去「罩」他,先不管是真的有罩還是純粹他個人感覺良好。若非他父母本身有問題,就是他自己在外面去混幫派,總之都會有一個讓這小鬼以為自己「很強大」的來源。(註:A嗆聲「我爸混竹聯的」,B嗆聲「我老爸是四海的」,C淡淡的說「我爸混第三分局的⋯⋯」)
從以前到現在,一般老師都只會體罰「沒背景」的學生,真的體罰下去,會有父母民代甚至黑道來找碴,這老師會跟GTO裡的鬼塚一樣才有鬼。
筆者對於解決問題的看法很簡單,從權力結構下手。人類只要有組織化,就必須要有秩序,秩序的來源出自於權力結構的安排,這些安排形成穩固的社會秩序,使得多數人們可以依照一套遊戲規則生活下,進而形成制度的權威性。(註:權力跟權威不一樣,秩序能存在必須要有廣泛的權威性。)
意即:結構的合理、有效的行使。
筆者必須先聲明,我們一定要從制度上去著手,這並不是說我們想要管制社會,而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本身就在管制,不然他X的「義務教育」是講假的?當一個父母親依照法律把小孩交到學校手上,學校不去負擔這個責任,誰去負?
首先,在學生的世界裡面,是不存在秩序的,多數小朋友都沒學過法律,社會經驗又很少,他們是在家庭中,從父母親人身上學到最基礎的概念。接著才在學校中學習到「無父母」的狀態,而他們怎樣去適應這個沒有大人跟在身邊的世界,依照每個人的性格有所差異。(註:有人快、有人慢,教師就是要在這時候介入,避免快的人利用對團體的掌握去欺負慢的人。)
回到本文上,學校制度的權力安排,必須要有強制性,也就是你必須讓學生清楚認知到,老師的權力「一定」比你學生大。當然,學生一定有不甘願的,所以會找父母、找黑道等任何可能凌駕學校權力的人來「罩」自己,這並不是此名學生天生頑劣,這只不過是人類對於權力貪婪的天性。(註:戰史看多了,就會知道人類為了權力可以有多賤。)
在一般狀態下,多數學生會去服從教師的權威,但請注意到權威的來源,並不只有權力的安排,而還必須要有其相對應的能力。這就跟當兵一樣,一樣是個上尉連長,有能力的就算很精實,多半的小兵還是很服他,一個沒能力的蠢蛋就算讓大家每天都輕鬆,也沒人會服他的。(註:沒當過兵的請跳過,或問當過的。)
這意思很簡單,教師本身需要有相對應的「本職學能」,不管是有豐富的知識讓學生可以信服,還是對於組織管理相當有一套,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認同教師對班級的指揮。如果一個教師不體罰學生就不知道怎麼管,那最大的問題出在這個教師太混了!總之,體罰權只是這個制度下的一環,並不是絕對的。(註:當一各教師在暑假前兩個月,就在規劃出國旅遊跟整天幻想放假,這老師領薪水也領太爽了。教育理論的書多到爆,多抓幾本看會死嗎?)
其次,我們必須處理非正常狀態,就是那一些怎樣都不願意服從教師指揮的。管教管教,不能管就不可能教,一但學生拒絕被管理,你怎樣去教都不會有效果的。要一個學生罰抄課文十遍,他給你擺爛不寫,你又如何?沒寫完不准回家,他就直接給你走出大門,你又可以怎樣?(註:所以,教師要怎樣讓學生能夠「服」,絕對不能只靠教鞭。)
一但發生諸多不能被教師管教的狀況,學校上層一定要接手,不然我們的學務、輔導體系是在幹假的嗎?學務主任並不是只有管學校功課好不好,校長也不是整天談四維八德的鬼打牆。學校的管理幹部,必須有能力處理這種不正常狀態,也就是必須進行權力的干涉。
干涉什麼?學生如果找黑道當後台,那麼幹部就必須去跟學校周邊的黑社會談判、打交道,讓這些學生失去後台支援。如果是學生的父母太過溺愛或離譜的保護,那就必須找家長會、民意代表等任何想的到的方式去施壓處理。總而言之,必須讓學生自身清楚明白,只要還在學校的一天,他的權力就必須被限制在教師之下。(註:一個學生是能有多嗆?大人會害怕,都是害怕後面的。)
那麼,萬一有學生攜帶槍砲刀械進入校園呢?違反法律就是法律處理,一律通知警察到校辦理,徹底清查武器來源,當作偵辦組織犯罪去剿滅背後的來源者。若學生家長本身就是政府官員、民意代表,硬是要施壓學校呢?是官員找民代去罵人逼調職,是民代就找壹週刊爆料逼下台。(註:所以不可能回到過去的時代了,在這人人、天天都可以爆料的時代,想要河蟹的社會只有去跟中國統一了。)
讀者千萬不要以為,光制度好就有用,重點還是在於有效的執行。跟黑社會打交道,從筆者那年代就有了,訓導主任每天晚上都要去跟地方角頭喝酒吃飯,把交情打好,讓他們不進學校吸收成員,也約束來靠行的學生不准在學校內鬧事。訓導主任天天去喝酒,自然要有校長跟人事主任去撐腰,搞定教育局,輔導體系更要適時介入,去了解到行為偏差的學生,是否因為家庭因素所造成。(註:隔壁學校的人常來嗆聲約戰,我們學校的人都把時間訂在畢業後,沒人敢在畢業前去聚眾打架,這真的要歸功訓導主任是學生中「最大尾的」。)
別小看學校運作,這根本就與軍隊打仗沒兩樣,什麼樣的人都要有。刻意要把學校當成純粹「學習課業」的地方,根本上就是忽略學生在群育上的發展,一個只在乎學業成績的學校,必然會使其權力倒向教務上,將學生用成績貼上標籤,這絕對會讓學生對權力的理解產生偏差,進而撼動學校的權威性。
這就是問題所在,如果今天教育不是義務,私立學校可以各辦各的,那麼一定會有各種學校出現,要讓小孩接受斯巴達教育的自然會送進去,家長會形成家長會組織去影響民代、官員,政府機關受到影響自然會去管控這間學校的隔絕性,讓外在的黑白勢力不去干涉學校運作。若是一間學校根本就不管事,家長擺明小孩就是畢業後陪他去混縱貫線,那個人造業個人擔,也沒什麼好說的。
但問題是,我們是義務教育,所以制度的權力安排很重要,只想要權力不想負責任,這種教育人員充斥整個體系,沒出事才有鬼。當教師無法處理,學校必須處理,當學校也無法解決,政府機關的公權力必須強制介入。萬一好死不死連政府機關都沒辦法,因為對像是大老闆跟大立委,那就讓蘋果日報與壹周刊去修理吧,會當到大老闆的多少還要臉,能當上立委的更不敢違背民意。(註:除非是獨裁國家,不然總會找到可以下手的地方。)
回到主題上,今天的學校制度有無出問題?筆者認為是當然有。筆者這幾天有看到一些意見。例如將學校管教權與法律連結,當出現學生不服管教的狀況,就通知家長處理,因為有一些國家的法律禁止家長讓小孩獨自在家,這會促使家長對學童行為進行某種程度的干涉。
又例如有人提到警察權力要進入校園,將攜帶槍械或是犯了傷害罪等違反法律的學生直接帶走處理,這也是另一種將權力結構劃分清楚的方法。當家長跟幫派組織,會清楚了解到警察會強力介入校園犯罪,還會繼續白目的人很少的。
但從這些狀況來說,也充分證明了當今校園內的權力結構有問題,讓許多教育人員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感。這當然是廢話,你要一個人去單挑獅子,好歹給一把刀吧?不但不給刀,還把他綁手綁腳丟到獅圈,這叫作公開處刑,沒有一個老師會笨到去自殺的。

現在呢?

筆者認為,教育制度有問題,權力的配置更大。今天的學校教育,教師的管教權很小,所以教師會想要拿回體罰權,這心態多少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教師除了拿鞭子修理人,就沒別的方法嗎?這才是真正的問題,光有體罰權是沒有多大作用的,筆者那有能力分班、老師打人比兇悍的年代都一樣霸凌來霸凌去,帶扁鑽西瓜刀甚至黑星進學校的人也不少,難道當年沒有這些事件?
問題出在我們沒辦法讓小鬼知道,他們手上的權力是很脆弱的,在「社會」面前,一個死小孩根本沒有任何能為,但他們沒學過怎麼會知道。教育並不是只有教功課,學習團體生活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八德國中的事件在筆者所了解的面向上,說穿了就是學校權力的一環崩解,教師被學生威脅、警察消及不處理、地方上的小幫派也敢嗆聲,擺明就是校長跟幾個主任混吃等死,只會大談那該死的品格教育。(註:以前還有青年十大守則要背,背到爛掉出社會就不會犯罪喔?去他的品格教育。品格是拿來要求自己,不是要求別人的。)
現在的狀況,很像是空有想法沒有做法,因為狀況太過龐大,要建立輔導體制,很明顯的人力與資源不足。要讓警察權力可以適時介入,這又必須跟民意機關協調,台灣向來的習慣是對少年犯罪較為寬容的,一但家長又哭又鬧,民代多會受到壓力去壓迫政府與學校機關。
講白一點,就是一個無限迴圈:家長保護學生、民代力挺家長、警察怕死民代、學校消極處理,然後養出下一個世代的混蛋,繼續把迴圈繞下去。這狀況在筆者念書時就是這樣,權力大小只差在你的背景,只要背景好,什麼秩序都可以不用管。(註:筆者念書的時候有髮禁,不合格的一律被拉去強制剪掉。但卻有大一屆的學姐長髮及腰,每天晃來晃去,讀者認為她的背景怎樣?)
故,筆者完全支持爆料文化,就給他天天爆,爆到死。教育體系是極端封閉跟保守的,筆者的同學進入十幾年,只要還沒爬到主任,根本就沒辦法對校務有所作為,完全要看教務主任跟校長的治校理念跟手法。萬一來一個只看成績,什麼霸凌事件只想要和諧處理,只要不影響自己仕途就好的「政客」,那就死定了,啥都不用談。
這時候,你不去爆料,爆到各家電視台SNG車天天駐點採訪,搞到教育局長要下台、校長被撤換、當事者家長出來道歉、警察雷厲風行掃蕩附近幫派,還真以為學學我們吳大部長,去演講一下就一切都和諧了?
就給他爆啊,爆到受不了了,自然會去改。光看八德國中代理校長,說一個「爆料就是霸凌學校」,就知道這事情擺明就是要「河蟹」掉,等風頭過去後一切風平浪靜。光看教師團體只想拿回體罰權,就知道這些人有多懶惰,除了拿鞭子抽人外根本想不出其他方法。
爆啊,天天爆啊,連爆一年爆到總統換人、立院多數黨易幟,你看他們會不會努力去改革制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5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雜談-2上月底某個組搬到市中心去,這月底有另外兩個組會搬進來我們這間辦公室;會發生甚麼奇杷事還未能預測。 有一位同事R是前年轉去該組的,待得很開心,如今要搬回來,預告要投訴前一陣子發生的不愉快;起因是小主管G在郵件裡寫出了她的名字,說她沒有好好處理客人的要求。R新仇和舊恨碰撞一起,隨著時間增加利息,這回說
avatar
尋回
2024-06-11
雜談慢聊|聽說是深夜|會下雨|泡麵番夜行性動物,據說屬貓 宵夜基本上是泡麵 聽說這陣子有梅雨,昨晚凌晨確實下了半小時 蛾子這幾天開始會猛力地爬,就是那種感覺很有興趣的那種 需要充電會等人拍,就像是要做點儀式般 有時也會配合小睡,也會瞇眼睛假睡....(笑) 似乎不愛水煮的食物,可能有點生味,特別是蔬菜和魚類 舉例說 香煎甜椒(O
Thumbnail
avatar
Esteban
2024-05-21
[雜談心得]哈佛大學錄取率低到超乎想像!!哈佛大學入學申請錄取率已經連續4年落在3.2%~3.6%,不到4%。對比台大的錄取率10%,差異接近3倍。 近四年期間,錄取名額大致上都維持在1,950人左右,而申請人數則在55,000人上下。
Thumbnail
avatar
瘋狂老爸父女共創業
2024-05-19
[雜談心得]即使是哈佛大學畢業,只要唸到這個科系,終生都是低收入水平...直接給結論,「哈佛大學畢業有多少? 」其實就是一個假議題。因為如同國內的就業統計數據一樣,薪水高低只會和產業別作連動,而不會是畢業學校。那些選錯科系的名校畢業生,薪水真的是差強人意… 尤其是教育科系,念教育可能得準備終生都是低收入水平。
Thumbnail
avatar
瘋狂老爸父女共創業
2024-05-18
【雜談】關於電子書閱讀器選購雜談 電子書閱讀器的選購
Thumbnail
avatar
Kures
2021-10-27
客戶雜談趣事 Part.4 我覺得這個風險機率很低,需要規劃保險嗎? 前兩天跟客戶做保單健診,健診過程就是把投保的內容讓客戶再次複習,最後後提醒客戶尚未規劃的保險。客戶聽完我的建議之後,眉頭一皺的問「可是我覺得遇到這個風險機率很低,有需要規劃保險嗎?」 這的確是許多客戶心裡的想法,我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然而這個觀點的背後,是否有我們沒思考周全之處呢? 什麼是機率
Thumbnail
avatar
把自己當實驗品的人生
202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