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制度的變革要看是否有效而非公平與否

更新於 2020/05/0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國中升高中的分發剛結束,自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然後不意外的在選填志願時,有家長跟學生跑來詢問,也有人考完後來感謝教學成果,還有人痛罵制度更改不公平等等。
總之,社會百態很有趣,光聽家長跟學生的抱怨,不出兩句就可以知道,這家子人對於教育的意識形態是什麼。若配合家庭背景一起探討,是很有研究價值的,可惜筆者手上個案不足以達到寫論文的標準,殊為可惜。
筆者這篇要談的,是兩個容易被搞混的結果,「是否有效」以及「公平與否」。前者是基於某種手段而產生的結果,後者是一種價值觀建立起的標準,但實務上遇到的狀況是,家長通常比學生更難理解這兩者的差異。
以筆者當年的聯考來說,高中聯考滿分七百,實質上的意義等於把學生分為七百級。基測的總PR五百,意思也是差不多,把學生分為五百級。所以聯考到基測的轉變,家長學生實際的反應,很少聚焦在分級不公平,而多著重在教材的變更,考試的難度是否產生不了鑑別度。
基測的另一個面向,是增加了不少徵試名額,其實所謂的怪獸家長,並不是真的吃飽撐著到學校去抗議差幾分,實在是推薦徵試的分發制度造成的。有的地區推薦徵試採取的是分數分發,形同實質的兩次聯招,但有的地區看的是在校五學期成績表現,這當然會讓家長在學校對分數錙銖必較。
用社會科學的用語來說,就是「誘因很重要」,你提供家長什麼制度,自然產生出不同的結果。就以聯考到基測的轉變來說,學校到補習班只要微調就可以,大家公幹比較多的是教材教綱本身。尤其是國中的課程難度開始下降,這在九五教綱到九九教綱轉變期特別明顯。
原因說來話長,總之就是國中的難度已經下降,但是高中教師改變的速度太慢,很多學生上了高中後,有些基礎題目老師根本不教,有學生跑來找筆者抱怨,說國中沒教過,高中又說教過了不用再講,完全聽不懂。結果又跑去補習班,再被罵說教改圖利補習班,這真是天大的冤枉。
但無論如何,三五年過去了,亂世結束後大體上大家都抓到新的模式,也就自然相安無事。誰曉得我們的馬總統選舉前提了個根本沒人知道的十二年國教,教育部只好打蛇隨棍上,推了多元入學,考試變成會考制度。
這問題大嗎?大到不行。
原因是多元入學的選填志願策略很複雜,習慣算分數分發的家長腦筋無法適應,其實也沒特權跟不公平的地方,但多元比序的項目沒研究真的不知道會怎樣,尤其是志願序選填,很像是全縣全市的學生,一起來玩膽小鬼遊戲,這真的應該讓行為經濟學的教授來做研究才是。
我們還是先不提這種多元比序的東西,就直接講會考制度,會考本身只有分三級,由於每一級只有差兩分,總分三十等於只有十五分。呃,基測是分五百級,而且實際上要念書的人大概都有六十以上,再怎樣都有三百級分的範圍可以刪選。但會考的分級變成只有十幾個???
所以家長就翻桌了,學生也要翻了。雖然筆者不知道到底為何要翻桌。
其實,問題不是出在公平與否,因為公平不公平,可以顯示出家長對於教育的價值在哪。基測改會考,就已手段來說極為有效,會考的分級很少,所以可以有效的打擊明星高中,讓學生均質化、在地化的就近入學。以這兩年的成效來說,實在非常卓著,太多學生家長依照過去的排序來選填,又要擔心人太多填不上,往後選滾雪球變成落榜。
難怪家長受不了,學生也覺得不公平,跑來抱怨隔壁班的某某某積分比較低,卻進了比較好的學校。
呃,當老師的是不方便當面打學生槍啦,但實際上這制度講很清楚,就是要你依照自己的志願,填你想要念的學校。打一開始就沒有要你依照過去的排序來選填,上課已經講了幾百次,你不聽也沒辦法。好吧,所以會考的改變,效果來說極為顯著,所以教育部的諸位大德成功了,可喜可賀。
好玩的還沒開始,因為會考打亂了明星高中的排序,收到的學生開始均質化,逼使各間學校努力去設立科學班、數資班、語文班,無所不用其極的招收好學生,但實際上筆者這種第一線看到的狀況是,還真的是打亂得相當徹底。大致上來說就是,第一志願雖然還是第一志願,但已經有不少原本都會念第一志願的,擔心落榜都選填第二、第三志願,其他第二、第三志願學校亦同。
結論就是,會考第一屆再下一年度就要準備去大學聯考了,這些人會把傳統的大學入學榜單徹底打亂。你以為建中的頂大升學率還是很好,結果跟北一女一起掉下去,隔壁的過去第五志願,突然頂大錄取人數跑出一大串。嘿嘿嘿,真這樣下去,明星高中還明星嗎?
這充分顯示兩點,第一點就是我國高中的教學水準其實普遍來說不怎樣,高中補習班的成效不彰,這其實都有論文可以查。不然為何每間高中都努力搶好學生?真的教的好,拿出入學基測、會考成績,跟三年後的大學學測指考成績來比一比,到底學校會不會教,豈不是一目瞭然?補習班的金榜不是成分更好?
第二點,就是家長其實不在乎真實的教學優劣,他們相信的是學校風氣之類,還有名校情結。所以死命地都要把子女送進明星學校,就算過來人都告訴你,這明星學校的教學實在普普。
講這麼多,筆者還是沒談到公平,因為公平是一種價值觀,當一個家長相信聯考可以帶來公平,那麼這種聯考最公平就是信仰,談再多也沒用。筆者個人的經驗,還有翻過一些資料的看法是這樣的。
聯考對中產階級最有利,尤其是白領中產階級,最大宗是父母親為公教的子女。因為聯考的題目是可以藉由大量練習,參加補習去鍛鍊的,熟能生巧,白領中產階級最能夠提供教學資源。而這一套制度對中下階層,特別是藍領勞工最不利。如果聯考的題目可以佐以大量申論,依照英法的標準批改,其實也不是說聯考就一定是不公平的,但問題是習慣單一標準答案的台灣家長,尤其是白領中產強大的政治能量,根本上就是無解,再說這也沒法驗證了。
基層呢?其實改變並不大,對中產白領階級依然最有利,真正對這些人產生威脅的不是勞工子女,是教材的變化,導致題目簡易化之後,讓原本處於劣勢的學生,不需要投入太多資源也可以獲得相同的成果。加上基測這段時間,中小型安親、補習班的設立變簡單了(原因很複雜、略過不提),所以看起來補習盛行,其實只是人數打散,變成一堆小班制,這反而對資源比較不足的學生有利。以往大班制補習班,後段學生幾乎是被犧牲,但小班制卻可以讓原本後段的學生接收密度教高的資源。
簡單的說,聯考到基測,看來變得公平或不公平,有很多因素交雜在其中。包括少子化造成學校投入學生資源密度變高,補習班安親班競爭激烈,價錢降低跟教學密度也提高。再加上大學普設,給了許多原本不會鼓勵小孩念書的家長希望,更進一步的推升小孩動力。反正,要歸咎到單一因素,或是直接懷念聯考是比較簡單,但無助於理解實際狀況。
至於會考就好笑了,就假設多元比序都同分,大家只看會考跟志願序選填。會考滿分的人當然會進第一志願,這本來就跟以前一樣,但差一點滿分的同學,心裡就七上八下了。這造成了傳統上得利聯招制度的白領中產階級無法接受,所以這批人最多的台北市才會造反,直接給你會考分多一點級距。不過顯然還是回不去了。XD
白領中產倒楣,不代表藍領勞工得利。因為全數打亂,過去依照排序收學生的學校,瞬間發現收進來的學生什麼碗糕都有,一點都不單純。而過去排序較高的高職,反倒收到一批很優秀的學生,中後段的也收到比以往好一些的同學。我們現在看到的批判,其實大多來自於白領中產階級的那一些家長,筆者是深感同情,畢竟過去有利的制度改掉了,他們又無法接受新的玩法,自然在那邊該來該去。
但會考跟志願序扣分的制度,一定是不良的影響嗎?這筆者可不敢講,因為高中職看的還是學測指考跟統測。後年我們就會知道結果了,筆者個人的預測是,傳統的第一與第二志願,頂大入學人數會跟減少很多,但是第三志願之後,屬於中段的學校則會緩慢提升。而前段高職會因為收到不少原本是高中程度的學生,在統測中斬獲不少,中後段的職校則差異不大。
筆者想說的是,制度的變革無所謂公平與否,因為每一種制度都會產生有利與不利的結果,對於相較以往吃虧的白領階級,筆者是認為造反有理,民主國家本就要替自己爭取最大利益。但筆者可不認為這種改變是不好的,最起碼可以讓我們看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台灣的教學效率實在不怎樣。
資優班的學生放著不管,自己讀都可以去台大,這還要你教?有補習班收了好幾個數資班學生,後來只有這批人上台大,還敢貼榜單,真是有臉。而處在第三第四志願學校的學生,顯然也沒因為學校臥薪嘗膽而突飛猛進。筆者的想法是,這樣搞個幾年,大家也許會慢慢認真的面對,台灣的教學資源其實很少的事實。
為何很少?去看看我們的教育預算,大部分都用到哪去了,很多道理明白的很,看你願不願意相信而已。再說,少子化後該面對的就要面對,不管是學校還是補教業的同行,醒醒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當台灣的疾病管制局,一直在找的COVID_19感染源,剩下最後兩個感染源。可是還有一部分醫護人員卻是一直在扯醫生最不好的示範,繼好心肝診所特權疫苗,又有
Thumbnail
這幾年我自己的生活早已經有了一個很規律的pattern,每週二北上台北辦公室,進行各種會議以及與團隊的諸多面對面討論,然後盡量都在週四傍晚回家,時間挑的好就都還可以跟家人一起晚餐。就這樣週間通勤了將近五年有了,就算是2020的疫情因為台灣受到的影響不大因此依然這樣規律的維持著,直到了上週5/14我
Thumbnail
對所有事物開放和懷抱著想像力,我想我們會培養出完全不同的人種。在那情況下,「有趣」不會消失。「說不定我們所知的最大宇宙,是另一個我們無法理解的世界最小的原子。」每一個大膽的假設,都會帶我們去到難以想像的地方。那樣的教育,我覺得會更有趣。 多元,開放,創意。我比較想推動這樣的未來。
Thumbnail
演化論的證據最少跟菌源說一樣強,許多信徒卻執意不信演化論,卻幾乎沒有人懷疑細菌致病;可見信徒雙重標準,不信演化論,是出於宗教因素。而且完全沒有斟酌餘地:「什麼都無法叫我放棄信仰。」這種盲目、不理性的態度跟科學家截然相反。
Thumbnail
如果只因「『閱讀其他宗教經典』這個方式僅能掌握他人宗教的皮毛」,就完全不去了解其他的宗教,而是固守自己的信仰,或是簡單地用「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方式看待其他宗教,與其他宗教信仰的人相處,我認為:這種作法恐怕越來越無法適應台灣這種宗教高度混雜,而且相互融合的複雜人文環境……
Thumbnail
<p>曾見其他科室承辦人員,將業務直接丟給役男做,整個役期下來造福了該名承辦。或是科室首長對科室承辦人員跟替代役有差別待遇,只要役男一做就跟管理人反應,我們像是開始演繹現代版的仙杜瑞拉。</p>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當台灣的疾病管制局,一直在找的COVID_19感染源,剩下最後兩個感染源。可是還有一部分醫護人員卻是一直在扯醫生最不好的示範,繼好心肝診所特權疫苗,又有
Thumbnail
這幾年我自己的生活早已經有了一個很規律的pattern,每週二北上台北辦公室,進行各種會議以及與團隊的諸多面對面討論,然後盡量都在週四傍晚回家,時間挑的好就都還可以跟家人一起晚餐。就這樣週間通勤了將近五年有了,就算是2020的疫情因為台灣受到的影響不大因此依然這樣規律的維持著,直到了上週5/14我
Thumbnail
對所有事物開放和懷抱著想像力,我想我們會培養出完全不同的人種。在那情況下,「有趣」不會消失。「說不定我們所知的最大宇宙,是另一個我們無法理解的世界最小的原子。」每一個大膽的假設,都會帶我們去到難以想像的地方。那樣的教育,我覺得會更有趣。 多元,開放,創意。我比較想推動這樣的未來。
Thumbnail
演化論的證據最少跟菌源說一樣強,許多信徒卻執意不信演化論,卻幾乎沒有人懷疑細菌致病;可見信徒雙重標準,不信演化論,是出於宗教因素。而且完全沒有斟酌餘地:「什麼都無法叫我放棄信仰。」這種盲目、不理性的態度跟科學家截然相反。
Thumbnail
如果只因「『閱讀其他宗教經典』這個方式僅能掌握他人宗教的皮毛」,就完全不去了解其他的宗教,而是固守自己的信仰,或是簡單地用「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方式看待其他宗教,與其他宗教信仰的人相處,我認為:這種作法恐怕越來越無法適應台灣這種宗教高度混雜,而且相互融合的複雜人文環境……
Thumbnail
<p>曾見其他科室承辦人員,將業務直接丟給役男做,整個役期下來造福了該名承辦。或是科室首長對科室承辦人員跟替代役有差別待遇,只要役男一做就跟管理人反應,我們像是開始演繹現代版的仙杜瑞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