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舒適圈】極限,是你自己定義出來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只有解方是不夠的,還要你願意努力。

還記得前幾個禮拜才剛過完新年,我寫了篇文章,給預定要在年後轉職的朋友們。
果不其然,這幾天真的就有朋友找我聊聊,關於他該如何選擇未來想該去的公司。
而他的選擇困難,則讓我看到不同人,面對「舒適圈」的不同態度。
一般來說,一篇好的文章應該先聊聊什麼叫做舒適圈,順便講些大道理之類的;但今天我不想多說廢話。
就讓我們直接切入主題。

先背景介紹一下:
我這位朋友不管是技術或是管理能力上,都絕對稱得上是強者,是那種可以讓工程師們跪下來膜拜的那種。
但認識他十幾年,卻總是過於謙虛,謙虛到了一種讓人覺得他在貶低自己的程度。
這次電話來了,一開頭就很困擾地,開始跟我說他面臨的問題,但說實在的,他這問題實在太過奢侈了…
在這個人人求工作而不可得的大環境下,他有著三份好工作擺在那讓他選。
一份工作是他的老同學在某大銀行的子公司當大主管,要他去幫忙支援技術和管理團隊。
一份工作是某家新創團隊,背後的金主實力堅強,要他去創建新的技術團隊。
一份工作是美商公司在台灣的據點,要他接手台灣的研發團隊,並和美國的合作夥伴共同開發、改良現有的產品。
想當然耳,薪水也是美商公司最高,但不只語言有隔閡,連時差也可能會是個問題。
於是乎,我這位親愛的強者朋友就找上我聊聊了。

跳出舒適圈的朋友

前兩份工作不用多講,對他來說根本就是得心應手,倒是第三份工作讓他困擾了許久。
困擾的點是什麼?
原來是怕語言不夠流利、遠距溝通會有問題而導致工作不順利,以一般美商的作風來說,可能三個月不到就快刀斬亂麻,到時候,他就得重新再找工作了。
好處是什麼?是難得有一個這樣的環境可以磨練自己,只要撐過前三個月,他就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非常得心應手了。
但萬一做不到的話…
「喔。原來你在怕這個啊?」我戳著問他。
「這很重要啊!薪水雖然高,但風險也最高啊。」他這樣回答我。
雖然在電話中,我看不到他臉上的表情,但也猜得不會差太遠,他又在怕自己做不到了。
「我問你,你的人生目的是想做什麼?」我平淡地這樣問他。
「哎呀,我胸無大志,只要能夠賺錢,足夠讓我好好的退休,那就夠了。」嗯,他又來了…
「先不談你是不是真的『胸無大志』啦,既然你的目的是賺錢,那你在那邊猶豫些什麼?以錢為目標來看,你究竟該選哪間公司,應該很清楚。」
「但是那間公司的風險最大啊,萬一有個怎麼樣,那不就…」他急切地想表達他的擔憂。
我想了想,還是直接對他說清楚比較好。
「那麼,為了賺錢,你拼了命讓那個萬一不會發生,不就好了?為了你的目標,難道你不願意用盡全力拼一下嗎?」我開始挑戰他的想法。
「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賺錢,那不就更應該為了賺錢,而去努力突破一切事情和障礙嗎?你的目的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不是嗎?」繼續質疑他的想法。
「為了達成目標而該做的事,不就是死皮賴臉、拼死拼活、用盡全力去為了你的目標而打拼嗎?」
結語。
「嗯,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他聽懂了。

恐懼只是幻象

其實,人很多時候往往為了自己的恐懼,而不斷地劃地自限;而也因為恐懼,而忘了自己渴望的人生目標。
人生目標不就是我們還活著的時候,想做的事情嗎?無論大小,任何事情只要是你現在想做的,都是你的人生目標。
如果這個目標對你非常的重要,重要到你願意花上一生去達成它,那麼為什麼不用盡一切辦法去達成它呢?
沒錯,任何事情都有風險,都會有失敗的時候,誰說愛迪生一生下來就會發明鎢絲燈泡?誰說愛因斯坦一出生就了解質量守恆定律?
這些被景仰崇拜的跨時代偉人,他們的背後都有著沒人看過的努力。
你能想像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時,除了睡覺以外,都在想著並做著往目標前進的事嗎?
如果覺得做不到,那只是你還沒那麼努力,或者是你還沒那麼深愛你的目標。
就這麼簡單,如此而已。
「為了達成目標,你願意付出多少努力,就會得到多少成果。」
這是萬有定律,沒有付出,別說你值得成功。
不要看人低,因為你不懂他背後付出多少努力。
也許你現在沒沒無聞,沒有任何成就,但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你會突然開竅,創造出所有人連想都想像不到的成就。

繼續陷在舒適圈中的朋友

最後,分享另一個朋友的故事。
我這位朋友很有趣,是一家中小企業的老闆,經營事業之餘,也是紫微斗數的老師,學生還不少。
雖然是紫微斗數的老師,但卻怎麼算也算不出自己的婚姻是如此的糟糕,和老婆冷戰幾十年了,就算要離婚,也離不掉,因此總是不得其解。
想離婚想了好多年,直到他自己沒辦法了,只能四處求神拜佛,甚至拉著我陪他到處跑,去各個大廟和小廟拜神、求靈符。
有一次,他實在受不了了,要我陪他去台北某間歷史悠久的土地公廟,請駐廟的乩童爺爺給他一些指示。
彷彿是在考驗決心一樣,經過一些轉折,我們去了第二次才遇上那位靈驗的爺爺,聽了原因之後,祂開了靈符給我這位朋友,並且千交代萬交代,要在某個時辰和老婆一起面對某個方向喝下符水,日後就會漸漸好轉。
在那個當下,我朋友臉色僵硬,笑得很僵…
隔了半個多月之後,我算算時間也差不多,就問了他狀況。
沒問還好,一問不得了。
「根本沒有用!那什麼神?!求了根本沒屁用。」他怒氣沖沖地跟我說。
「怎麼回事?」我還二丈金剛摸不著頭。
「我要的是幫我讓對方離婚,而不是要跟她和好!跟她有什麼好合的?!我要的東西都辦不到,這叫做哪們子的神!?」他氣得半死。
嗯,我無言了,他在氣頭上,說什麼都也不會聽得進,何必自找麻煩、自討苦吃?
我心裡想著,就是因為你的方法行不通,所以神明才會給你另外一條路啊,結果你反而說是別人不對,埋怨別人給你的方法不是你要的。
這就像是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所說的:「Problems cannot be solved at the same level of awareness that created them.」
我想這是愛因斯坦說的吧?他說,用「和製造問題相同程度的思考去解決問題」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翻譯成大白話來說,就是如果你的方法行不通,那就代表試試別人的方法可能比較好。
就像我這個朋友的故事一樣,如果自己的方法行不通了,而去求比你更有智慧的人給你解決方法,但卻又因為方法不是你要的,而不願意去做。
那還不如別做,浪費大家的時間。

「Insanity: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by Albert Einstein.
「什麼叫瘋子,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愛因斯坦。

這兩個故事是發生在我周遭的親身故事,因為都是我陪在他們身旁去經歷這些事,然而,結果完全不一樣。
第一位朋友把我的話聽進去了,順利就職,也在拼了命努力中,看起來應該會順利地度過初期的大風大浪。
第二位朋友還繼續陷在泥沼之中而不可拔,三不五時就會聽他又去哪邊求神拜佛,連自己算出的紫微斗數都不願意聽了,我就算想幫忙,也都沒轍。

這就是所謂的「舒適圈」。

只有你願意踏出這個圈,抓緊目標打拼,才能看見問題背後不一樣的風景。
也只有願意用「比製造問題更高層次的思考」去解決問題,你才能夠跳出泥沼,抓到那隻垂下的樹枝,努力、拼命地逃離深陷的沼澤區。
努力是否真的能夠得到成果?不一定。
但不努力、不拼老命,那就繼續卡在那邊,直到再也沒有力氣離開,屍骨無存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34內容數
讓我們用輕鬆的角度來看看 PBA-商業分析在實務上會發生什麼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K 耀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商業上的競爭只是個幌子,沒有真的競爭、也不會有真的合作,所有的一切都只視乎你怎麼想、怎麼看,而讓整場變局擺盪在兩個極端之間。 因此,今天這篇 Podcast 的重點在於,希望透過介紹商場上的「競爭」本質,讓你瞭解該怎麼去分析、探究甚至是利用競爭者,來為你的企業或產品增加價值。
想要找工作?還是想要找對人?其實我們只是想知道這個坑有多深,這個人佔不佔得了這個坑。 面試的時候,誰都會緊張到半死,就算你是面試高手也一樣。 所以,今天就讓我們應用「30秒話術」的架構,來幫助你順利度過緊張到半死的「面試難關」吧。
最近的線上座談會中,有些朋友提出了一些問題,我相信有更多的人,同樣也會希望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不論你有沒有參與到座談會,也或許這些問題並不是你想問,或是你覺得有幫助的答案,但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能夠在 2020 年的一開頭,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
自我感覺良好,可以很爽;但可能會害你看不到前面該走的路。 除非你擁有公司「達成目標」所需的「獨特能力」,否則,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
不管你是不是業務人員,也無論你要賣的是新產品還是既有產品,上了戰場,就同樣都要面對市場的競爭,而只有了解自家產品的優缺點,才能找到可以強化的優勢或迴避的弱勢。 更要花心力關注這件事的,還有最前線的業務部門,因為只有業務才最清楚客戶也在關注哪些競品。
經營企業時,「找到並緊抓住獨佔顧客」永遠是每間企業最想要的。 要做到這件事,首先,你得知道和顧客息息相關的四個面向:市場、產品、通路和定位;而這四個面向中,「市場」則是一開始必須關注的方向。
商業上的競爭只是個幌子,沒有真的競爭、也不會有真的合作,所有的一切都只視乎你怎麼想、怎麼看,而讓整場變局擺盪在兩個極端之間。 因此,今天這篇 Podcast 的重點在於,希望透過介紹商場上的「競爭」本質,讓你瞭解該怎麼去分析、探究甚至是利用競爭者,來為你的企業或產品增加價值。
想要找工作?還是想要找對人?其實我們只是想知道這個坑有多深,這個人佔不佔得了這個坑。 面試的時候,誰都會緊張到半死,就算你是面試高手也一樣。 所以,今天就讓我們應用「30秒話術」的架構,來幫助你順利度過緊張到半死的「面試難關」吧。
最近的線上座談會中,有些朋友提出了一些問題,我相信有更多的人,同樣也會希望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不論你有沒有參與到座談會,也或許這些問題並不是你想問,或是你覺得有幫助的答案,但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能夠在 2020 年的一開頭,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
自我感覺良好,可以很爽;但可能會害你看不到前面該走的路。 除非你擁有公司「達成目標」所需的「獨特能力」,否則,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
不管你是不是業務人員,也無論你要賣的是新產品還是既有產品,上了戰場,就同樣都要面對市場的競爭,而只有了解自家產品的優缺點,才能找到可以強化的優勢或迴避的弱勢。 更要花心力關注這件事的,還有最前線的業務部門,因為只有業務才最清楚客戶也在關注哪些競品。
經營企業時,「找到並緊抓住獨佔顧客」永遠是每間企業最想要的。 要做到這件事,首先,你得知道和顧客息息相關的四個面向:市場、產品、通路和定位;而這四個面向中,「市場」則是一開始必須關注的方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對於「夢幻職業」的想像,但真的能如願以償的人不多,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似乎只是賺取收入的方式,而不是展現自我的舞台。 《發現你的天職》要告訴讀者:找到「真心想做的事(夢幻工作)」並非不可能,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掘出能讓自己獲得莫大成就感的天職。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
Thumbnail
你喜歡你現在的工作嗎?工作應該要兼具意義、目標及成就,大部分的人工作的目標之一,有一部分是為了維生(我也是),以便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試想,你在眾多的行業及職務中,為什麼會選擇現在這個工作呢?在《百萬富翁的智慧》一書中,作者檢視美國首富共同具備的特質為:他們都從事自己熱愛的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性,並提供瞭如何找到方向感的方法。內容包括產業發展、職場關係、是否被聘用和找到職場方向感等建議。
Thumbnail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對於「夢幻職業」的想像,但真的能如願以償的人不多,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似乎只是賺取收入的方式,而不是展現自我的舞台。 《發現你的天職》要告訴讀者:找到「真心想做的事(夢幻工作)」並非不可能,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掘出能讓自己獲得莫大成就感的天職。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
Thumbnail
你喜歡你現在的工作嗎?工作應該要兼具意義、目標及成就,大部分的人工作的目標之一,有一部分是為了維生(我也是),以便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試想,你在眾多的行業及職務中,為什麼會選擇現在這個工作呢?在《百萬富翁的智慧》一書中,作者檢視美國首富共同具備的特質為:他們都從事自己熱愛的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性,並提供瞭如何找到方向感的方法。內容包括產業發展、職場關係、是否被聘用和找到職場方向感等建議。
Thumbnail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