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一點險,擴大舒適圈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就像冷水煮青蛙,環境的溫度在變,如果沒有危機意識在某個不可逆轉的臨界點之前奮力跳出舒適圈,就很可能不幸地被快速變遷的時代淘汰,最後也是會被迫轉換跑道,或是退休。


raw-image




郭醫師的湖邊散記 (10) 導遊職前訓練

從日本回來之後,就參加中華民國導遊協會辦的導遊職前講習。我在離職前二年上網搜尋旅遊資訊時,發現了導遊協會的在職訓練課程,許多課程是請專家實地導覽解說,而且費用非常便宜,但要先取得導遊資格才能參加。

導遊人員國家考試有很難嗎?急診同事前一年有報考,借我考試用書研讀!後來老婆大人也去考,邊煮飯邊洗衣服就同時考上導遊和領隊了。取得國家考試及格證書之後,還要通過觀光局委託導遊協會辦理的職前講習,才能拿到導遊證,這二周的講習才是成為導遊的關鍵修練。導遊證三年換證一次,三年內必須依合法程序接待過來台觀光客,否則失效,要重新參加講習。有些講習班同學是十幾年前考試取得及格證書,等退休以後真正有時間上線帶團,才來接受職前講習取得導遊證。

講習的範圍大致跟考試用書差不多,從法規,觀光資源,到導遊實務,包羅萬象。只是書本是死的,講習是請各個領域的專家來現身說法,而且這些專家本身都是實務經驗豐富的線上導遊!

聽導遊老師上課很少人打瞌睡,除了CPR急救課。我是緊急救護種子教官,曾經和一群有志一同的夥伴全省走透透,到消防隊、校園、風景區和高山偏遠地區,推動到院前緊急救護觀念,談到緊急救護訓練我也算是個專家,看到我的急救專業領域,在導遊界這麼不受重視,實在很難過,看來這導遊界的急救訓練,是我未來可以貢獻專業的領域。

但畢竟隔行如隔山,如果我不了解導遊的工作型態和環境,教導給導遊的急救知識,未必是導遊真正需要的,最好等我累積足夠的帶團經驗,體會導遊實務上的需求與限制條件,再來毛遂自薦。

跨入一個陌生的行業重頭學起,應該要謙虛姿態低一點,抱持著高高在上的態度,就像裝滿的瓶子,再也容不下新的活水。常常有人質疑我:「醫師的社會地位很高,你有辦法放低姿態去服務客人嗎?」我幽默的回答:「在急診室裡,當長期臥床的老年病人好幾天解不出便時,我也是二話不說就戴上二層手套幫他挖屁股呀!做一行要像一行,當醫生,病人的屁股都能挖了,當導遊在適當的時候彎腰也是一種專業的表現。」

當我離職前考慮不當醫師的時候,發現自己沒有第二專長足以營生,要怎麼離開醫界?前半生在專業領域上全心投入的努力,才達到今日的成就。即使有能力隨便再找一份工作,也與原來的收入水準有相當的落差。相信這也是許多在象牙塔中攀爬的專業人士,臨到中年之時,即使對現有的工作環境不滿,卻仍不敢主動轉換跑道的困境。

留戀在原本的位置工作,雖然沒甚麼樂趣,因為對業務已經非常熟悉,即使不必太努力也可以保有豐厚的收入,就像冷水煮青蛙,環境的溫度在變,如果沒有危機意識在某個不可逆轉的臨界點之前奮力跳出舒適圈,就很可能不幸地被快速變遷的時代淘汰,最後也是會被迫轉換跑道,或是退休。

我把主動提早轉換跑道當作是一種跨領域的學習機會,乍看之下是從事與醫學不相干的旅遊業,但經過跨領域的學習及工作經驗之後,視野變得開闊,刺激多,選擇多、機會也變多,或許我可以因此找到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展開自己從未想過的生涯型態。




冒一點險,擴大舒適圈

PS補充:建中38屆同學鄒光宗建議搭配五月天的”第二人生 ”作為背景音樂。我感動到快哭了!感謝,這就是最好的讀者回饋!





如何善用原有的醫療專業背景,別出心裁地應用在導遊的領域,或是用我從事旅遊業的經驗與資歷,回頭結合醫療的專業,都會是一件有意義的挑戰。無論我一年後回到醫界或旅遊業,我都已經變得不一樣了。更好的是,我走出窄巷,開始蹦蹦跳跳地走我自己的道路。

導遊界真是臥虎藏龍,各種職業身分的人都有,有學生,有教授、博士、工程師、董事長、空姐,現在終於有急診醫師了。有上班族利用周休假日帶一日遊,有老師利用寒暑假帶長天數團。有導遊專職在某家旅行社領有底薪,大部分的導遊是自由業,可以與不同的旅行社配合出團。

好導遊很熱門,帶我們環島實習的老師,一路上邀約電話接不完,接團行程排到三個月之後,他說難得回家一趟,也跟住旅館一樣,晚上check in,早上check out。有一次老媽也打電話來假裝旅行社預訂全家福行程,否則看不到兒子清醒的時候。

有一位資深導遊說,當一般人放假出遊的時候,也就是導遊帶團遠征最忙的時候,所以他老婆除夕夜在家苦守寒窯,已經超過十八年了!

導遊帶旅遊團的類型各有特色,一般的國民旅遊團是初級班。例如學生校外教學旅行團,公司員工旅遊團,社區自強活動團。即使沒經驗的導遊,只要會點人頭,自我介紹,偶爾講點笑話,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景點路線住宿都已經事前規劃好,照表操課即可。

台灣還有一種很特別的文化叫進香團,那更不需要導遊,因為神明會指路。在中國大陸我看過一種團叫夕陽紅團,有護士帶著醫療器材隨隊照護,那是高檔的退休高級幹部團。

有些導遊專攻特殊主題團,如生態旅遊團、賞鳥團、攝影團、原民部落團、美食團。還聽過志工旅遊團,帶人去偏鄉蓋房子當志工。

我經常配合的旅行社,專帶英語團遊台灣。有各種套裝行程考驗導遊的功力,從一日遊到長天數的環島行程,像選擇題。也有自由度高的包車行程,導遊要與客人當場討論,察言觀色臨場發揮,像申論題。

當初考導遊的想法是想玩,射手座的我一但找到目標就會很認真投入,既然要玩,就要找導遊中的資深導遊老師帶著玩。用導遊的心態去玩,加上老師的加持,可以玩得更有深度。同樣的景點,遊客自己去玩,只是走馬看花得到表面的印象。而抱著當導遊的心態就會事先研讀資料,實地勘察景點驗證並收集最新的旅遊情報。把導遊自己認為景點最美好的一面呈現給客人,避開會扣分的雜亂路段。

這在導遊界行話叫做踩線做功課,好導遊一定要做足了功課,同一個景點會反覆去好多幾次,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成高手,四回天下無敵手。

客人問的問題千奇百怪,難免會有不懂的地方。客人隨便路邊一指:「導遊!導遊!這是什麼花?」「很抱歉,真正的學名我沒去記它,但我們家鄉這兒的人都叫它小白花兒。」這是存心唬弄客人,把客人當白痴。幾次之後,客人就不信任導遊了!換一種態度:「很抱歉,英文名字我不知道,我查一下,再告訴你」。趕緊補充說明操作型定義以免漏氣:「這裡的居民很喜愛這種有淡淡高雅甜香的小白花兒,家中庭院或路邊種植,收集這些小白花,加到菜餚、點心中增添香氣,做成沾醬,湯圓,粽子,甚至釀酒。一路上我們會看到小白花香腸,小白花粽子,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嚐一嚐。」

第二次帶團前就會先搞清楚,原來是桂花的英文是Osmanthus。許多原本自己沒興趣的部分,必須試著去涉獵,無形中拓展新領域,重新發現台灣。

到新的景點踩線是很有趣的事情,藉工作之名,行玩樂之實,一點都沒有罪惡感,老婆常和我一起去踩線,頻繁到好像回到談戀愛的年輕時代。老婆坐在副駕駛座,就是我最好的導航系統。

既然要考導遊,就選擇挑戰有點難度的英語導遊,除了增強英語能力之外,可以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學習不同的文化。我在牆壁上貼了一張全開的世界地圖,標的不是我去過的國家,而是我接待過的客人,他們把世界帶到我的面前,為我開了一扇看見世界的窗。

我買了一本厚厚的圖解英文字典,是依照字義分類編排,要接待哪個國家的客人,就先去了解他們的文化和特色,如何用英文表達,然後現學現賣,效果很好。

導遊證很有用,旅遊相關的行業極為廣泛,一旦知道你是導遊,往往會給予旅遊同業優惠價,希望導遊將來會推薦客人來消費。就好像米其林美食評論家,走進哪一家餐廳都會受到最好的款待。除了免費上在職訓練課程,還可以免門票進入國內大部分的觀光旅遊園區、博物館。買紀念品,餐廳住宿有打折,導遊帶客人去消費,還理所當然的會有佣金。通常很少有證書這麼吃得開。

醫師有執業證書,看病拿藥一樣用健保卡,健保費還比別人貴。所以,我常和同事說,急診工作這麼辛苦,自己人要好好照顧自己人。

講了這麼多當導遊的好處,其實,以上都不是引發我想當導遊的原因。指引我進入導遊界的綠光,還是來自於急診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郭健中的沙龍
53會員
72內容數
我的經歷很不一樣,但怎麼個不一樣,沒有好好說明白,沒有人會知道,連自己都搞不清楚。 這段旅程的起始點並不順利,在焦慮,徬徨,動機受到質疑的狀況下,任性而為地打開柵門衝出。 回頭來看這段旅程,好險我有及時出發。 人到中年,千絲萬縷的牽絆纏身,破繭的時候到了,如果不奮力一搏,怎能化身為美麗的蝴蝶
郭健中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0/02
休,就是人靠在木頭旁 息,就是找回自己的心 尋找生命中的一棵樹 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2020/10/02
休,就是人靠在木頭旁 息,就是找回自己的心 尋找生命中的一棵樹 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2020/07/24
竹手杖,握在手裡,它可以是輔具,但也可以是一個“溫柔相伴相隨”的故事。
Thumbnail
2020/07/24
竹手杖,握在手裡,它可以是輔具,但也可以是一個“溫柔相伴相隨”的故事。
Thumbnail
2020/06/26
枯葉蝶停在奶奶的手腕上吸允汗水中的鹽分,外表看起來枯槁的蝴蝶,一旦張開翅膀,內心竟是如此的五彩繽紛。正如銀髮樂活的長輩們,渴望窗外的藍天! 說到出去玩,誰都會想動起來! 但............. 您的心聲我們聽到了! 「想帶年邁的長輩出去戶外散心,但令人擔心的事好多.....
Thumbnail
2020/06/26
枯葉蝶停在奶奶的手腕上吸允汗水中的鹽分,外表看起來枯槁的蝴蝶,一旦張開翅膀,內心竟是如此的五彩繽紛。正如銀髮樂活的長輩們,渴望窗外的藍天! 說到出去玩,誰都會想動起來! 但............. 您的心聲我們聽到了! 「想帶年邁的長輩出去戶外散心,但令人擔心的事好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30603 今早和兒子去聽了場冒險講座~ 徒步環島分享會。
Thumbnail
20230603 今早和兒子去聽了場冒險講座~ 徒步環島分享會。
Thumbnail
鼓勵人們勇敢跨出舒適圈,應該是現在很常碰到的課題,但是到底怎樣才算是跨出舒適圈,恐怕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樣。很多人會安於現狀不願意改變,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沒有勇氣,畢竟要跨出原本的舒服圈子,到一個不太舒服的環境,總是會有一點壓力要承擔。
Thumbnail
鼓勵人們勇敢跨出舒適圈,應該是現在很常碰到的課題,但是到底怎樣才算是跨出舒適圈,恐怕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樣。很多人會安於現狀不願意改變,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沒有勇氣,畢竟要跨出原本的舒服圈子,到一個不太舒服的環境,總是會有一點壓力要承擔。
Thumbnail
數次自我質疑,如果人生再走一次又會如何? 「不斷培植各項能力,在職場中學夠了不適合了就轉身離開是否是對的?」 「不安易於舒適圈,不走買房買車一份工作退休養老的安穩路線是否是對的?」 在假日中,在休息時不斷充實自我 同時創造空間,清空舊有讓新事物入住 有一份工作,也從回台灣後一直斷斷續續進行了快3年
Thumbnail
數次自我質疑,如果人生再走一次又會如何? 「不斷培植各項能力,在職場中學夠了不適合了就轉身離開是否是對的?」 「不安易於舒適圈,不走買房買車一份工作退休養老的安穩路線是否是對的?」 在假日中,在休息時不斷充實自我 同時創造空間,清空舊有讓新事物入住 有一份工作,也從回台灣後一直斷斷續續進行了快3年
Thumbnail
「急診室的春天」的作者麥可.克萊頓在他半自傳式的遊記「旅行,開麥拉」中寫到:「人生中的許多重大改變,都是在旅行途中決定的。跳脫了平日熟悉的環境,才會發現真正的自我。」 雖然結束了一年的專業導遊生涯,回到原來的軌道,但我可以偷偷的告訴你,下一段旅程正在蘊釀。
Thumbnail
「急診室的春天」的作者麥可.克萊頓在他半自傳式的遊記「旅行,開麥拉」中寫到:「人生中的許多重大改變,都是在旅行途中決定的。跳脫了平日熟悉的環境,才會發現真正的自我。」 雖然結束了一年的專業導遊生涯,回到原來的軌道,但我可以偷偷的告訴你,下一段旅程正在蘊釀。
Thumbnail
不要將無常視為人生之歌裡的一個悲觀音符。事實上,它可以是快樂的基礎,也可以幫助你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刻活得更深刻。這是因為當你了解到一切事物皆無常,你會開始珍惜此時此地的美好。你會開始欣賞那平凡之事,世俗之事。
Thumbnail
不要將無常視為人生之歌裡的一個悲觀音符。事實上,它可以是快樂的基礎,也可以幫助你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刻活得更深刻。這是因為當你了解到一切事物皆無常,你會開始珍惜此時此地的美好。你會開始欣賞那平凡之事,世俗之事。
Thumbnail
雖然導覽解說還沒有經驗,但照顧二歲的小孩,我很有把握。 很多急診醫生不喜歡看小兒科,家長比小病人還難搞。 我的秘訣是,專心搞定小孩,家長看你這麼會哄小孩,多半就會信任醫生了!
Thumbnail
雖然導覽解說還沒有經驗,但照顧二歲的小孩,我很有把握。 很多急診醫生不喜歡看小兒科,家長比小病人還難搞。 我的秘訣是,專心搞定小孩,家長看你這麼會哄小孩,多半就會信任醫生了!
Thumbnail
就像冷水煮青蛙,環境的溫度在變,如果沒有危機意識在某個不可逆轉的臨界點之前奮力跳出舒適圈,就很可能不幸地被快速變遷的時代淘汰,最後也是會被迫轉換跑道,或是退休。 閱讀後,請搭配五月天"第二人生" MTVhttps://youtu.be/amv7CzCmHU0
Thumbnail
就像冷水煮青蛙,環境的溫度在變,如果沒有危機意識在某個不可逆轉的臨界點之前奮力跳出舒適圈,就很可能不幸地被快速變遷的時代淘汰,最後也是會被迫轉換跑道,或是退休。 閱讀後,請搭配五月天"第二人生" MTVhttps://youtu.be/amv7CzCmHU0
Thumbnail
這世上多的是順服於框架的人,無論是有意識的鑽營或無意識的屈從,我也難以逃脫。因此,更是欣賞這樣自在飛舞的精靈。 跳脫原有框架,我已經有準備好要接觸新事物的心態了,很容易掙脫陳舊的思維模式,從新的角度看事情,明明是舊的東西,也會賦予它新的意義。
Thumbnail
這世上多的是順服於框架的人,無論是有意識的鑽營或無意識的屈從,我也難以逃脫。因此,更是欣賞這樣自在飛舞的精靈。 跳脫原有框架,我已經有準備好要接觸新事物的心態了,很容易掙脫陳舊的思維模式,從新的角度看事情,明明是舊的東西,也會賦予它新的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