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因為一則體育新聞(註一)和網友筆戰到11點多(我平常都10:30就睡了),感受到酸民對人不對事的嗆辣言詞殺傷力,見識到只求語氣佔優勢而不就事論事的態度,我也覺得自己的看法仍有討論空間,我只是個球迷,不敢自詡自己有多懂籃球,但一句又一句理盲的「有點常識好嗎?」「能湊到5個也是學校的本事好嗎?」「是學生就能打啊⋯⋯憑啥限制?」,在我的留言正下方排出一長條留言串。
HBL及UBA都在國家隊籃球墊基階段,應著重基礎籃球人才培育,各級學生籃球隊應以凝聚在校生及校友向心力及認同感為重,而不是眼中只有戰績排名及輸贏;應該適度地保護本土球員受栽培的空間,否則如何期待下一個林志傑或田壘的出現?
有關單位儘速制定更符合時宜的競賽規則,適度的外籍生加入有助於提升比賽強度,儘早適應國際賽的對抗性,但不能讓球隊中的外籍生人數無限上綱,再次重申「學校是教育單位」,不該眼中只有得分和輸贏,該校也有我喜歡的球員,不管排名如何,我仍會為他們加油喝采,而不是用這種勝之不武的方式,打擊本土學生士氣,12人名單有三個外籍學生,太不符合常理了,話說今年HBL還有入選美國某一州最佳5人的球員,現在年齡已經可以就讀大學的外籍學生,應該是打完這季就超齡了,無法再報名HBL了,就像過去有高三生故意留級一樣,都在鑽條文漏洞一樣。好歹也要像泰山高中的譚傑龍一樣,至少父母的一方是本國籍,這樣反現良好時,才能代表台灣打U18國際賽啊!我不常這麼激動,更不是球員家長,只是身為死忠球迷,真的替球員抱屈,待在板凳的機會和時間又要大增了。
在一片競相加入外援或外籍的風浪之中,國立體育大學是唯一的清流,在記者的採訪中,桑茂森教練表示:「目前仍是以培養本土籃球人才為首要目的」,但也因控衛李家慷提早於大四加入SBL,今年並未打入四強,僅以第八名作收。
註一:今年的UBA大專籃球聯賽出現了比以往更多的外籍球員,世新大學十八人大名單有三位高大洋將,中州除了一個洋將再搭配三個蒙古籍的球員,先發五人陣中只有一位本土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