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分享】KPMG 永續管顧|有一種工作態度叫「理念」

2020/03/1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們希望幫助企業思考:如何將「永續」結合「核心本業」,找出有關聯、有潛力的業務,來發展未來策略。
雖然只短短待了一兩個月,(好啦如果加上前面一整個學期的培訓計畫是超過半年),但這個地方、每個人所抱持的積極態度,都扭轉了我看世界的方式。
#怎麼接觸到永續這塊的
其實我與KPMG永續管顧的淵源,要追溯到大二那年負責籌辦的 GIS Taiwan 全球集思論壇(可能之後會寫哈哈),當時其中一個年度主題是Green Destination,而在企業合作夥伴上我們就找到了KPMG——四大(Big Four)當中對永續這塊最專業的一所。從當時接洽到後來合作的過程,我都深深感受到他們團隊對學生培育工作的用心,不只在會前講座請了整整五位業師來到現場panel就只為了三小時的活動,在論壇期間的工作坊也是用心準備各種互動遊戲、個案,讓永續議題變得更親切、更好懂。
因為對這個團隊的好感,讓我更好奇他們平常到底在做些什麼;於是我參與了臺大管院Cardo辦的TCP培訓計畫(有興趣的可以follow一下Cardo粉專,每年上半學期都會有這個計畫哦!)這個計畫安排我們每周五早上至公司進行培訓,我真的很推KPMG的TCP!跟其他同學討論比較過後,發現KPMG真的是企業主中數一數二用心的(而且每次去上課還可以免費點一杯咖啡XD)。就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下,從一連串的接觸、認識到了解,讓我最終有這個實習的機會,對永續有更實務上的了解。
#永續管顧都在做什麼啊
我發現很多人對「企業永續」的認知都停留在「幫企業出CSR(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或是做報告書查核等等的任務上,其實我自己在進來前也這麼覺得!啊企業要永續,不就是在CSR報告書上寫點廢話嗎,還可以幹嘛(XD)。進來之後發現,想要為這個世界多做點什麼、想讓世界變得更好,你有更多的選擇跟方式。
講個大概念,其實永續概念的體現不外乎就是在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ESG三個面向上做各種實踐與評估,很多量化數據的計算都base在這三個基準點上,進而發展出不同的指標。我認為這個部門很核心的價值,就是幫助企業客戶找到屬於自己實踐永續的方式,並且合理的衡量其實施成果,以對利害關係人作最透明的揭露;如此一來,企業有所轉型(對地球友善),股東或是顧客對該企業更了解與認同(大家開心),企業本身也獲得更高的聲譽(一舉三得)!
先講輔導企業轉型的部分:近年來很熱的話題就是「循環經濟」,我認為在這之中KPMG的角色會像是協助企業作產業間的蒐研、比較,並立基於組織多年來的經驗,幫助發掘轉型的機會,提供一個好的方式或管道讓企業有跡可循、最終可以達到期望的轉型目標;簡而言之就是顧問啦><只是顧問的方向不是什麼經營策略,而是發現永續的機會。
還有另外一種比較有趣的(我自己覺得啦)轉型,就是對於金融業。近期臺大也宣布校務基金對化石燃料撤資的消息,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雖然金融業大家不會直接聯想到對環境有什麼危害,不過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金融業基本上主宰了世界上產業的走向與發展,因為任何產業要興旺都必須靠他們的資金挹注。所以近年金融圈興起了一波「責任投資浪潮」(也可以去查查赤道原則),就是在融投資專案上作更嚴格的ESG審核,目的在於發揮自身影響力,減少所謂「不合格」的產業在市場上的存活率、或是影響他們進行改善。
再來就是這些實踐成果的衡量——「貨幣化」。也就是將一些看不見、較難衡量的非財務績效,利用訪談、問卷、市場調查等方式,得出等同於貨幣單位的報酬,讓利害關係人更一目瞭然。該議題包含True Value(真實價值)、SROI(社會投資報酬率),都是利用KPMG內部的一些方法論,去mapping利害關係人於ESG三方面之衝擊,並將抽象結果量化。舉個例子,我們TCP的期末專案就是去比較紙吸管&塑膠吸管,兩者的True Value何者較高、也就是對整體環境社會經濟是較好的;當時就找了許多兩面的利弊像是紙吸管帶來海塑的減少、卻造成消費者滿意度下降...等等,把這些看起來無法計算的東西去作合理的估計,得出一個數量化的指標。(我自己很喜歡這類的主題!覺得很有趣XD)
#實習生都在做什麼啊
其實以大公司而言,實習生能做的事還是以支援各種專案、蒐研資料的工作為主~(一秒打破大家的美好幻想哈哈),要想own一個專案或是有自主的決策權,那可能還是新創比較適合><(就我所知也很多新創在做永續!)但是但是,在大公司以一個協助者的身分做事也有它的好,你可以一次看到很多在進行的專案是什麼類型、長什麼樣子,雖然沒有每個都很深入去做,但卻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對一個部門的各領域有初步的了解;因為如果你要協助一小部分,還是要對整件事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得最有效果,所以background knowledge都會學到~就這個方面來看,新創業務可能就無法這麼多元、資料庫跟方法論無法這麼齊全。沒有熟好熟劣,還是看個人想達成的目標哦!
就我自己做過的事而言,很多都是搜查國外最新的永續趨勢報告,可能是對全球而言會造成重大衝擊的風險、可能是對某個客戶所在產業的新興風險,我都會將內容大致瀏覽過並整理出幾點重點,或是與其他組織出具的報告做整合跟比對;有時候要做成簡報提交,有時候會整理成文件拿去跟主管討論,不管怎麼樣,我都覺得我閱讀英文報告之速度變快、對永續之關鍵字也有更高的掌握度。
有時候也有專案是要我針對某些創新的循環經濟案例進行蒐集,以供客戶當作執行的參考依據;因為主題較特殊,所以我遇到不少瓶頸、來來回回跟正職sync不下五六次,這般痛苦的過程也讓我帶走了及時修正方向、關鍵題目延伸舉一反三的能力XD
做的事還有很多,像是問卷結果分析以及視覺化、撰寫電子報等,就不一一列舉;重點就是,我自己去發掘了很多可以從中自主學習的方式!例如就算是最最雜的列印好了,我也可以去看那份文件是在寫什麼,有時候會是跟客戶的提案書或合約書,一旦發現一些很有趣的主題就會覺得別有洞天XD(然後自己偷偷在影印機旁邊讀很久超像列印怪人)只要有什麼我不會的、沒看過的、可以去了解的,我覺得就要去把握機會在每一件看起來超小的事上,發揮最大的價值。
#永續之於我的下一步
除了以上的硬知識跟帶走的能力之外,我覺得這半年下來的培訓跟與他們的相處,帶給我更多的是生活習慣上、觀念上的轉變!好啦其實我以前真的是個不怎麼環保的人,也不太關心環境議題,但來這裡之後可能被感化(?),現在外帶都不拿塑膠袋、也盡量使用環保餐具吸管XD 說真的,他們真的每個人每天中午吃飯都拿自己的碗跟餐具欸!!!而在觀念上,我也訓練自己在看見一件事時,更有系統性的用ESG三個面向去思考跟分析其對永續之影響。
而開始關心這塊之後,我對SDGs相關的議題也有更高的敏感度跟討論熱忱(不知道SDGs是什麼的不要說你對永續有興趣哦!),像我這學期就參與了臺大跟Minerva合開的SDGs讀書會,有來自台灣與美國或其他各地的觀點,一起討論相關的目標~覺得討論永續有時候會像正反兩方的辯證,不過沒有誰對誰錯,還蠻好玩的XD
雖然不確定其會不會成為我職涯的選擇,不過至少多了一份認識、同時也知道自己正在為地球努力著,覺得這個想法真的很讓人愉快;我想,做這份工作真的是需要理念的吧,將對這個世界的熱忱轉換成工作的動力,足以讓人不斷前進,對認同的人而言真的是一件很fulfilling的事:)

Thanks for your kind reading! Hope my words do warm your heart and deliver some insightful messages.
    Lily
    Lily
    畢業於臺灣大學,畢業前在美國作夢了半年,現在是回歸現實的新鮮的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