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天賦自由》~教育必須支持天賦、激發天命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讓天賦自由》共鳴讀書筆記 / from Jinna Sun
肯羅賓森(Ken Robinson),《讓天賦自由》(天下文化,2009年一版/2013二版16刷,320頁)

TED Talks 演講點閱率最高的視頻,你知道是那一則?屬於哪一類主題?
也許你會很驚訝,是教育類!

2006年 Sir Ken Robinson 肯羅賓森爵士"Do school kill creativity?"「學校扼殺了創意嗎?」(同時也是公認在TED演講中最幽默的一則,真的非常好笑,18分鐘羅賓森讓觀眾笑了41次!!)

羅賓森用絕佳幽默感和個人魅力,讓首尾其實是在強烈批判公立教育制度的生硬主題,硬是成為史上最受歡迎的演講!他是個極有「創意」的人~


羅賓森出生於英國利物浦藍領階層的普通家庭,家庭成員眾多,家計負擔辛苦。小羅賓森在四歲以前被看好成為足球選手,直到罹患小兒麻痺,進入殘疾人士就讀的特殊學校。而這些所面臨的一切,都是資源。

小羅賓森被訪視督學注意到,認為以他的才智應獲得更好的輔導。最後他通過了「11+」考試,是家族的唯一,也是學校的唯一。獲得獎學金,進入利物浦學院,生命轉往全新方向,照就往後的人生,成為影響世界重要的教育專業人士,被譽為世界的教育部長。

羅賓森是幸運的,他書中訪談非常多專業人士,他們的成長歷程也是幸運的。因為,良師看見他們的天賦,環境支持他們的努力。


羅賓森主張,每個孩子都自帶天賦潛能,年幼時總是充滿自信與創意,是教育制度,扼殺了這些能力!不斷加速的未來,我們永遠無法預知:

「迎接未來的唯一辦法,
就是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盼能培養更高的應變力與產能。」(p.51)

教育必須支持孩子找到「天命」,
所謂天命,是天生資質和個人熱情結合之處,
也就是「喜歡做的事」和「擅長做的事」的結合。
但是,我們要怎麼知道,自己的天命到底是什麼?
羅賓森提到的是,請留心那個「頓悟」時刻:

「我盯著他們,看到了另一個世界的開端,整個人被那種氣氛吸了進去, 感到無比舒適,忘卻束縛」(p.60)

那是「神馳狀態」、忘我的境界,
也就是現在我們比較熟悉的進入「心流」。

當進入「心流」時,人會充滿喜悅,獲得「高峰經驗」,
以「最優」方式運用個人的特殊才智。(p.130)


這讓我不斷反省著,我們的教學場域,是否有足夠的能量,支持孩子辨識他足以進入
神馳狀態的「天命」?讓孩子可以發展出以「最優」方式,運用個人特殊才智的舞台?

15年前羅賓森站在TED舞台的演說,所揭櫫的教育的意義,是如此迷人、如此啟發人心,激勵著15年後的我,內心澎湃。這對世界與未來舉足輕重的發聲,多達五千多萬人的最高點閱率,可不是來自世界的教育部長?
那,為什麼?
身為制式教育體系下的我,
依然感到悲傷。
《讓天賦自由》共鳴讀書筆記 / from Jinna Sun
avatar-img
148會員
106內容數
盡信書不如共鳴,在字裡行間覺察自己。 一種幫助您有感閱讀且共鳴產出的高效讀書筆記法。 請至此處雲端連結下載空白表格檔案❤️:https://reurl.cc/NXld26 邀約分享聯絡信箱:jinnasun@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您想要了解這波教育體制內外,風起雲湧從下向上的改變力量,《學校最該教什麼?直擊12種非典型教育現場》是好棒的導覽手冊,政暉老師以個人走訪觀察及課堂實踐,記錄下不同於升學主義思維的12種教育現場及動人故事。
米契爾·瑞斯尼克(Mitchel Resnick)《學習就像終身幼兒園:打造X人才,培養創意思考者的4P新教育》 終身幼兒園是個比喻,作者提到學習要像幼兒園,孩子親手做,投身去探索與玩樂,呈現的是熱愛學習的樣貌。
在108新課綱上路前後,「素養」導向,是近來教育界最熱門的關鍵字。
與音樂老師討論到音樂課堂的素養與價值,音樂老師特別提到關於音樂撫慰人心的部分。的確,音樂的感受性總比其他領域更具普世性,即使我對樂理知識等於零,仍無礙於我在音樂中陶醉。
【共鳴讀書 no.76】~身為老師,當若是! 小川洋子《博士熱愛的算式》(麥田出版,2004初版/2017三版15刷) 手上這本是三版15刷,果然一開始翻,就停不下來的厲害小說。實在難以想像,作者怎麼能把數學透過一個記憶容量只有80分鐘的前數學家,說的那麼美! 對了,是美感,數學的美感。
如果您想要了解這波教育體制內外,風起雲湧從下向上的改變力量,《學校最該教什麼?直擊12種非典型教育現場》是好棒的導覽手冊,政暉老師以個人走訪觀察及課堂實踐,記錄下不同於升學主義思維的12種教育現場及動人故事。
米契爾·瑞斯尼克(Mitchel Resnick)《學習就像終身幼兒園:打造X人才,培養創意思考者的4P新教育》 終身幼兒園是個比喻,作者提到學習要像幼兒園,孩子親手做,投身去探索與玩樂,呈現的是熱愛學習的樣貌。
在108新課綱上路前後,「素養」導向,是近來教育界最熱門的關鍵字。
與音樂老師討論到音樂課堂的素養與價值,音樂老師特別提到關於音樂撫慰人心的部分。的確,音樂的感受性總比其他領域更具普世性,即使我對樂理知識等於零,仍無礙於我在音樂中陶醉。
【共鳴讀書 no.76】~身為老師,當若是! 小川洋子《博士熱愛的算式》(麥田出版,2004初版/2017三版15刷) 手上這本是三版15刷,果然一開始翻,就停不下來的厲害小說。實在難以想像,作者怎麼能把數學透過一個記憶容量只有80分鐘的前數學家,說的那麼美! 對了,是美感,數學的美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到底天才兒童是怎麼教出來的? 是天生還是後天? 到底誰能成為天才兒童?
Thumbnail
《讓天賦自由》是Ken Robinson和Lou Aronica合著的勵志書,強調每個人都有天賦,透過各種故事向讀者證明,找到自己的才華對生命有重大改變。書中提到忘我的境界、找到夥伴、辨認良師等尋找天賦的方法。建議閱讀此書,對迷失方向的人有啟發意義。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為了發揮天賦,實現夢想,必須先了解自己。文章分享了作者從小的經歷、創新故事以及學習成長的過程。透過回顧過往、找尋天賦與內心的聲音,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新夢想,陳建銘老師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路。文章以自身經歷為例,鼓勵讀者思考,尋找屬於自己的天賦與夢想。
Thumbnail
  等待母親的不是什麼不能讓孩子聽到的噩耗,醫生示意母親往房間裡面看。才一會兒時間,他們看到女孩從椅子上起身,開始隨著收音機裡的音樂擺動身體,自得其樂了起來。醫生對母親說「你的女兒沒有生病,她是一名舞者」。
Thumbnail
1.兒少文學作品一定要有教育性嗎? 2.我們常在講的教育性真的是教育嗎? 3.還是那其實只是規訓的偽裝? 4.這是個長年困擾大家的問題,甚至是困境。 5.而想像力和美,在教育中又扮演何種作用? 6.這次想從伯寧罕的《和甘伯伯一起去遊河》來探索跳脫此困境和了解美、想像力在教育中的基進力量。
Thumbnail
 學習不在於快樂或不快樂,更不是僵化的教育體制比開放符合人性與能激發學習興趣的課程好,而是要讓學生有韌性能夠處理自己的挫折與壓力才是重點。 學習過程的瓶頸是挫折,課業之外有趣好玩的誘惑又太多了,如何對抗自己好逸惡勞的天性也是很大的挑戰,同時如何舒解無所不在的壓力也是容易被忽略的課題。
Thumbnail
今天這篇和最近兩個有點熱門的教育議題有關,其實是因為剛好我最近在看哲學家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覺得剛好可以回答這兩個議題。 其一是:AI世界,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其二是:國文課當中是否應該承載價值觀教育?   當然本文主要是以馬里旦的教育哲學理論來回答(因為我個人還蠻認同的,不過當然可以有不同
Thumbnail
在2023年的 TED 大會上,Sal Khan ,著名的教育家和 Khan Academy (可汗學院)的創辦人,發表了一場具有深遠影響的演講。 他的演講主題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在當今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人工智慧(AI)如何可能成為推動教育領域最大積極轉變的力量?
Thumbnail
我們生來就是創意天才,但「教育」制度卻讓我們變得愚蠢 “你比你想像的更強大,他們害怕你發現它的那一天!” 我們正在被系統性地愚弄 我想說,這項深刻研究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我們生來就具有創造天才的潛力,但當我們進入學校系統的那一刻,我們就變得非常愚蠢。其中的道理並不難理解。
到底天才兒童是怎麼教出來的? 是天生還是後天? 到底誰能成為天才兒童?
Thumbnail
《讓天賦自由》是Ken Robinson和Lou Aronica合著的勵志書,強調每個人都有天賦,透過各種故事向讀者證明,找到自己的才華對生命有重大改變。書中提到忘我的境界、找到夥伴、辨認良師等尋找天賦的方法。建議閱讀此書,對迷失方向的人有啟發意義。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為了發揮天賦,實現夢想,必須先了解自己。文章分享了作者從小的經歷、創新故事以及學習成長的過程。透過回顧過往、找尋天賦與內心的聲音,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新夢想,陳建銘老師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路。文章以自身經歷為例,鼓勵讀者思考,尋找屬於自己的天賦與夢想。
Thumbnail
  等待母親的不是什麼不能讓孩子聽到的噩耗,醫生示意母親往房間裡面看。才一會兒時間,他們看到女孩從椅子上起身,開始隨著收音機裡的音樂擺動身體,自得其樂了起來。醫生對母親說「你的女兒沒有生病,她是一名舞者」。
Thumbnail
1.兒少文學作品一定要有教育性嗎? 2.我們常在講的教育性真的是教育嗎? 3.還是那其實只是規訓的偽裝? 4.這是個長年困擾大家的問題,甚至是困境。 5.而想像力和美,在教育中又扮演何種作用? 6.這次想從伯寧罕的《和甘伯伯一起去遊河》來探索跳脫此困境和了解美、想像力在教育中的基進力量。
Thumbnail
 學習不在於快樂或不快樂,更不是僵化的教育體制比開放符合人性與能激發學習興趣的課程好,而是要讓學生有韌性能夠處理自己的挫折與壓力才是重點。 學習過程的瓶頸是挫折,課業之外有趣好玩的誘惑又太多了,如何對抗自己好逸惡勞的天性也是很大的挑戰,同時如何舒解無所不在的壓力也是容易被忽略的課題。
Thumbnail
今天這篇和最近兩個有點熱門的教育議題有關,其實是因為剛好我最近在看哲學家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覺得剛好可以回答這兩個議題。 其一是:AI世界,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其二是:國文課當中是否應該承載價值觀教育?   當然本文主要是以馬里旦的教育哲學理論來回答(因為我個人還蠻認同的,不過當然可以有不同
Thumbnail
在2023年的 TED 大會上,Sal Khan ,著名的教育家和 Khan Academy (可汗學院)的創辦人,發表了一場具有深遠影響的演講。 他的演講主題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在當今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人工智慧(AI)如何可能成為推動教育領域最大積極轉變的力量?
Thumbnail
我們生來就是創意天才,但「教育」制度卻讓我們變得愚蠢 “你比你想像的更強大,他們害怕你發現它的那一天!” 我們正在被系統性地愚弄 我想說,這項深刻研究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我們生來就具有創造天才的潛力,但當我們進入學校系統的那一刻,我們就變得非常愚蠢。其中的道理並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