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知識青年|一年的培訓計畫,一趟認識自己的旅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知青,我們彼此獨立,卻又相互輝映。
還不到一年的時間,我收穫的早已超乎想像也超乎預期。好慶幸當時的自己有勇敢投出申請,並何其幸運的遇見這群人、聽到這些課——知青對我而言,是在湍急生活中的救命之舟,在我即將被外在聲音淹沒之前給我喘息的空間;在混沌匆忙的日子裡告訴我,慢慢來、比較快,最後找到適合自己的步伐跟一群扶持著你的夥伴,而得以重新出發。
#知青是什麼
先澄清,知青不是黨工組織🤣🤣這個名字雖然一看就讓人聯想到國民黨(?),但真的跟政治一點關係都沒有…知青全名是「知識青年」,是由「中華知識生產力協會」所開辦(好啦這個名字也有點黨工哈哈哈),協會宗旨是培育未來的領導人才、提供積極有夢想之大專院校學生一個跨出舒適圈多元交流的機會,並學習實作與產業接軌。OK這段聽起來超八股,重點就是,每個學年度會招收「25位」來自全台各大專院校的學生,來進行一年的培訓,於每周五聚在一起上課並交流。
#知青做什麼
必須承認上述的簡介真的一點都不吸引人,大家心中的疑惑肯定會是「就只是一個跟其他組織差不多的培訓團體,有什麼好特別的?」且慢且慢,我們培訓課程的重點跟內容,才是得以差異化知青成為培訓組織領導品牌的地方!
知青到我這屆已經是第21屆,目前在招收第22屆,其多年的累積使每週的講師幾乎都是來自歷屆知青畢業而現已事業有成、有故事想跟大學生分享之學長姐。講個大重點,我認為一整年的計畫,主要是針對「想讓自己更好,卻無處尋找」「還在迷惘當中,不知出路在哪」「也許堅定目標,但苦無資源」的學生來設計的,以下的敘述應該可以看出這幾個面向的蛛絲馬跡。
第一,是專業知識的傳遞:每週課程的主題包羅萬象,真的是想得到的產業都有,除了普遍有興趣的行銷、商管,更是有旅遊、藝術、科技、醫藥......等平常外部演講較沒機會聽到的領域,其多元程度舉都舉不完~~來自各產業之講師會分享些許產業趨勢、產業硬知識與觀點,常常是令人大開眼界的;應該說,當讓自己曝露在一個更diverse的環境裡,就越容易找到方向,因為知道的越多、越會發現世界上能做的產業、能做的領域如此之多,想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位子其實並非難事。如果能保持一個open-minded的態度,在知青絕對能夠收穫滿滿,每周都帶走一個未來的機會。
第二,是心路歷程的分享(畫大重點!!):其實大學生誰不迷惘,對吧?不過我們常常在外面聽到看到的,都是「誰誰誰拿到了哪個實習offer」「哪個業界學長姐現在做到什麼職位」諸如此類光鮮亮麗的一刻,但有誰願意將背後的辛酸血淚毫不保留的告訴你當時的掙扎有多難堪、願意赤裸的呈現在外人面前呢。這就是知青最可貴的地方吧,每週來到這裡分享的講師,除了上述的產業知識外,會花更多的時間告訴我們他自己在大學時的職涯選擇思維、他經歷了什麼樣的艱難而得以來到現在,並將他在業界十幾二十年下來的體會濃縮成一堂課的時間,把這些寶貴的經驗直接地傳授給我們。每個講師各自的故事都像是職涯的明燈,我們藉由他人的經歷了解怎麼準備自己、怎麼尋找方向,怎麼發掘自己潛在的實力並擁有優勢,漸漸在為未來鋪的路上找到自己。
除了每週的課程,當然還有專案實作的部分:上學期會找一家企業主配合解決一個問題或是完成一項任務(所以每年主題不一),我這屆就是做日本扭蛋廠商的銷售專案,可以從頭到尾從批貨、定價、庫存管理、行銷企劃、實地銷售,一條龍式的體驗小小的創業,覺得很好玩 XD 下學期則是針對下一屆做招募專案,可以更緊密的跟大家合作,需建立正式的面試審查機制、學習對上對下管理等,並不是一般社團的招募這麼簡單。
#知青人(再畫重點!!)
「在知青,最寶貴的資產是人。」知青是個串連了二十幾年的大社群,除了當屆的25位夥伴,還有500+位學長姐、跟創辦協會的理事長們的資源。但有時這樣的社群,容易被詬病是「人脈存摺」,可能有點勢利、有點利益導向(希望我沒有冒犯到任何人...);而我覺得這就是知青人最不一樣與難能可貴的地方——我們重的是「溫暖」與「包容」。
之所以溫暖,是因為知青是個在乎每個人自我成長的地方。我們了解每個人的獨特性,卻也從不模仿;我們支持每一個勇敢跨出的行動,並給予最真誠的建議與協助;我們重視每一次的跌倒,而身邊的每個人都將是扶持你繼續前進的能量來源。
之所以包容,是因為25位成員的背景各異,來自超過10學校、20+個科系(我們這屆甚至還有戲曲學校京劇系的),每個人帶著自己系所的知識前來,在交互影響與觀點的傳遞下,激盪出在自己同溫層中不曾有過的想法,而帶走了更豐富的思考方式與視野。我們包容所有的想法、我們不嘲笑夢想,而是從中吸收養分,透過他人的視角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所以我在知青可以感到很自在的踴躍發言、可以好好做自己,因為每一句話、每個問題都是被認真看待的。
我真的從跟大家的互動中成長許多,不管是面對人生的態度、做事的方法、人際的相處、甚或不同領域的知識,他們每個人都是我的重要導師!!(認真)我們常說知青人「可以玩可以知識」🤣🤣 這是真的,每週最期待的時間就是周五晚上、而見面最期待的時間就是課後可以一起去附近麥當勞吃宵夜聊(講)近(幹)況(話),大家閒聊跟正經聊的頻率真的切換的很快,剛剛明明還在一起大笑、突然就在認真聽某位成員分享對一個議題的觀點,每次都從跟他們的「閒聊」中收穫好多。
不只如此,這24位夥伴也是你傾吐心事、煩惱的最佳對象。好幾次我們圍圈坐在公園,聊大家的感情問題XD 當然更常的是分享自己近期在各自努力的路上遇到的瓶頸,大家都是很讚的傾聽者,更重要的是我們是真心的在幫忙想解決辦法、或是給予鼓勵,對我而言、或是對所有人而言,都是一群非常非常重要的存在。剛入知青的時候,歷屆學長姐都說要好好珍惜像知青這樣一群真心對彼此的朋友,我想我漸漸能明白我所得到的,到底是何其珍貴。
#知青迷思破除
問了一些人,發現知青在大學生活圈中算是頗有名的,大家好像都依稀聽過有這樣的一個培訓組織。不過,沒參加過的人幾乎都不太知道知青到底在幹嘛,甚至第一印象就是「哦就是個感覺很elite的組織啊。」
其實不太喜歡聽到類似的印象,因為我覺得知青根本就是反其道而行(這印象到底哪來的,是因為我們形象照穿西裝嗎🤣)。如果是個菁英才能參加的組織,大概會告訴你「你還不夠」,希望為你加強更多技能上的實力,以面對未來這個瞬息萬變的現實社會(先說我沒有覺得這樣不好);但知青比較像是「減法哲學」,因為知道這個階段的大學生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做,但往往沒有把自己擺在正確的位子、或釐清哪裡才是自己真正的舞台,最後就變成盲從。所以我們反而是「解構自己再建構」,先抽絲剝繭的把不必要的東西剔除,再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增強與前進。
所以,那些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qualified加入知青」的擔憂都是多餘的!!雖然說錄取率是真的蠻低的XDD 不過我們收人的標準不看學校、科系、排名,只看人格特質有沒有match,就是如此簡單卻也無法偽裝。
#知青於我
再次強調我真的好慶幸大學的生涯中有遇到知青。當時報名是大二,那時候的我基本上可說是想方設法充填自己,到處聽講座、到處打聽可能對我有幫助的東西;不過充填歸充填,是否真的吸收有待商榷,什麼都想抓到頭來卻有點什麼都沒抓到的感覺。當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越來越多,我甚至也對自己越來越質疑,到底什麼路才是我該走的?在沒有定見之下就選擇盲目追尋,結果就是有人說一就一、有人說二就二,追求的好像都是別人口中好的、不是自己感覺真的想做的。
後來經過一番知青的洗禮,我漸漸能明白有一堂課某位學姐分享的「不要做別人羨慕的事,做自己會快樂的事」這句話的真諦。我發現我大三這年,雖然應該要是被實習潮壓得最喘不過氣的時段,卻意外過的蠻不焦慮的;至少比起大二不焦慮,現在想想都不知道那時候在焦慮什麼,整個呈現一個忙盲茫,連自己想要什麼都還沒想清楚,哪有資格去羨慕別人啊。
我覺得大概是知青幫助我們學會發掘方向、設定階段性目標、把眼光放長去抬升自己的競爭優勢,就會有種「我走在自己的路上,而且有所前進」的安心感。這不是安逸,也不是不管現實中的他人,我們是一群「寬容的進步主義者」——我們互相砥礪、督促著彼此各自向前,著實是「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的體現。
現在的我心態上真的成熟很多,不會再忙著追趕其實不屬於我也不適合我的事物,而是好好向內傾聽、把想做的事做好,自己心裡的壓力跟負擔也減輕了不少~~
說了這麼多,但知青的好,真的要體驗過才知道。我已經盡量用我才疏學淺的文辭描述了不過感覺的東西我真的是難以傳達XD 推薦給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如果覺得上面任何一個狀態有中的話,就趕快來報名吧:)

Thanks for your kind reading! Hope my words do warm your heart and deliver some insightful messages.
avatar-img
40會員
15內容數
畢業於臺灣大學,畢業前在美國作夢了半年,現在是回歸現實的新鮮的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Thumbnail
王先生從任職30多年的稅務機關退休後,每天睡到自然醒,久而久之自覺生活枯燥乏味,想幫自己找些終身學習的課程充電,查詢了新竹市竹塹社區大學跟竹松社區大學的春、秋季課程,內容十分豐富,學費也便宜,一學期有18週課程,每週1堂課,如果是1學分的課程,18週學費也才1600元、2學分才2600元(實際收費標
Thumbnail
任何人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都會有些緊張,更遑論孩子,但實孩為了迎接這樣一群緊張的試讀生,做了不少準備,且不得不說,他們表現的很好。同時寶師在一早跟試讀生的談話,也讓他們多了「被同理」以及「被賦予希望」的感受
Thumbnail
每個人在青春歲月裡,都曾面臨過一個共同的問題:參加社團活動到底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在每一個年輕人的心中激起千層浪。 有人覺得社團活動僅僅是消磨時間,有人則認為這是認識朋友、擴展人脈的好機會。那麼,參加社團活動到底對你的未來有什麼幫助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
Thumbnail
如果學習是一場單純的化學反應,那孩子和書本(學習資源)是反應物,成功吸收內化知識的孩子是產物,而老師是影響反應速率的變因,是溫度、是壓力、是催化劑……。最終孩子會走向自己的路,老師會參與下一場化學反應。我正在準備越過活化能。
Thumbnail
從還是擔任經建築組的工作人員開始,到後來參加菁培計畫產品組甄選,最後幸運地透過獎學金到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完成一年的交換留學 —— 本系列文章將分享我從計畫工作人員、參與者、得獎者三個不同身份與視角所看見的菁培計畫,並分享我的實戰經驗與技巧。
Thumbnail
關於青志獎: 青志獎是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所舉辦,鼓勵青年參與志工活動的獎項。在其中有一項目是鼓勵「運用單位」,意及鼓勵運用青年志工行動為社會帶來的影響力的團隊。過去有不少非營利組織、青年志工團隊的運用單位皆有申請。
Thumbnail
2024 第二屆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技青年創業營學員分享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辦理此營隊為了讓青年學子瞭解扶植臺灣生技新創的核心價值,在臺灣的生技生醫新創理念紮根,並透過課程學習專業知能與激發創業熱情。
很多人說大學是社會的縮影,但國小才是。 之前為了申請計畫稍作了解,近五年my系畢業的系友,有36~58%,皆從事教職或教育相關工作,我就活在6成教育業:4成其他產業的世界,往來多為各類教職員,在同溫層的厚厚油脂中游太久,學校的圍牆原來這麼寬這麼遠。 所以參加國小同學會,曾能看見社會,如果積極一點
Thumbnail
此刻人在泰國,帶著今年度的三個專題生參加姊妹校辦的學術交流活動。 這三個大學生,參與老闆的音樂劇製作,幾無休假的,每個周末都工作十幾個小時,排練、演出,度過地獄般的一年。上個月拿到了教育部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的"青石獎"特優,由國家講座蔡今中教授親自頒獎。剛才又拿到了SDGs presenta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Thumbnail
王先生從任職30多年的稅務機關退休後,每天睡到自然醒,久而久之自覺生活枯燥乏味,想幫自己找些終身學習的課程充電,查詢了新竹市竹塹社區大學跟竹松社區大學的春、秋季課程,內容十分豐富,學費也便宜,一學期有18週課程,每週1堂課,如果是1學分的課程,18週學費也才1600元、2學分才2600元(實際收費標
Thumbnail
任何人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都會有些緊張,更遑論孩子,但實孩為了迎接這樣一群緊張的試讀生,做了不少準備,且不得不說,他們表現的很好。同時寶師在一早跟試讀生的談話,也讓他們多了「被同理」以及「被賦予希望」的感受
Thumbnail
每個人在青春歲月裡,都曾面臨過一個共同的問題:參加社團活動到底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在每一個年輕人的心中激起千層浪。 有人覺得社團活動僅僅是消磨時間,有人則認為這是認識朋友、擴展人脈的好機會。那麼,參加社團活動到底對你的未來有什麼幫助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
Thumbnail
如果學習是一場單純的化學反應,那孩子和書本(學習資源)是反應物,成功吸收內化知識的孩子是產物,而老師是影響反應速率的變因,是溫度、是壓力、是催化劑……。最終孩子會走向自己的路,老師會參與下一場化學反應。我正在準備越過活化能。
Thumbnail
從還是擔任經建築組的工作人員開始,到後來參加菁培計畫產品組甄選,最後幸運地透過獎學金到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完成一年的交換留學 —— 本系列文章將分享我從計畫工作人員、參與者、得獎者三個不同身份與視角所看見的菁培計畫,並分享我的實戰經驗與技巧。
Thumbnail
關於青志獎: 青志獎是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所舉辦,鼓勵青年參與志工活動的獎項。在其中有一項目是鼓勵「運用單位」,意及鼓勵運用青年志工行動為社會帶來的影響力的團隊。過去有不少非營利組織、青年志工團隊的運用單位皆有申請。
Thumbnail
2024 第二屆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技青年創業營學員分享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辦理此營隊為了讓青年學子瞭解扶植臺灣生技新創的核心價值,在臺灣的生技生醫新創理念紮根,並透過課程學習專業知能與激發創業熱情。
很多人說大學是社會的縮影,但國小才是。 之前為了申請計畫稍作了解,近五年my系畢業的系友,有36~58%,皆從事教職或教育相關工作,我就活在6成教育業:4成其他產業的世界,往來多為各類教職員,在同溫層的厚厚油脂中游太久,學校的圍牆原來這麼寬這麼遠。 所以參加國小同學會,曾能看見社會,如果積極一點
Thumbnail
此刻人在泰國,帶著今年度的三個專題生參加姊妹校辦的學術交流活動。 這三個大學生,參與老闆的音樂劇製作,幾無休假的,每個周末都工作十幾個小時,排練、演出,度過地獄般的一年。上個月拿到了教育部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的"青石獎"特優,由國家講座蔡今中教授親自頒獎。剛才又拿到了SDGs prese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