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生活品質的民族——法國人罷工的藝術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從2016年的華航罷工,到去年的長榮,臺灣對於勞工價值的議題愈來愈關注。其實早在解嚴後的1989年,就有台灣第一次的遠東化纖罷工事件。說到罷工,免不了就會聯想到歐洲,而歐洲內部更說法國是「三天一小罷,五天一大罷。」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社會生態?原因與他們的歷史背景相關。

自法國大革命後,「革命」的思維就深植法國人心中。只要是侵害老百姓權益,人民就有資格站到街上抗爭。在法國,由於憲法有明文保障人民的罷工權,而罷工行動的「便捷度」也相當高,假如今天對上司不滿,只要找一個與你相同立場,同樣對工作懷有怨念的人,即可實施一個兩人的「小型罷工」。

當然,如果三不五時來一場罷工,很容易變得訴求不夠明確,更不會引起太多注意。所以法國的罷工往往會出現交通癱瘓、人民生活機能大受影響的清況。這在別的國家聽起來似乎是大事一件,但對法國人來說,罷工純粹是他們靠行動表達自己聲音的時刻,實際上,罷工的意義也正是如此。對我們來說,罷工與抗議帶給人的印象就是不停呼口號、很吵鬧、很擁擠。但在法國,很多時候民眾只是拿著標語牌,安靜且緩慢地往前。

raw-image

面對如此家常便飯的罷工行動,法國也為此付出了許多代價。引用華航前總經理張有恒之前的聲明稿:「突襲罷工後對大多數無辜的旅客,以及對自己公司聲譽的負面影響,甚至使公司經營不善,失去大眾的信賴,最終的受害者,不就是自己?」意思也就是說,去罷工,丟了飯碗的很有可能是自己。前陣子的年金改革導致的全國性罷工,無庸置疑使交通方面嚴重癱瘓,經濟方面也有巨大的衝擊。

那法國人自己是如何看待的呢?較大型的罷工通常是由工會發起,而加入工會的勞工只佔了13%左右。這反映不是每個法國人都熱中於這樣的行動,甚至有一定比例的人覺得反感,認為這罷工的人為了自身利益反而影響了多數人的權益,但早就習以為常,對不認同的他們來說,走上街頭的人只是在行使自己的公民權而已。

不管是何種公民行動,不論是哪個國家的人出聲,都應該於以尊重,並且試著去理解對方的訴求。企業與員工關係對等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合與調整,他們所要的只是在這樣的時刻被看見、被聽見。


參考資料:

  1. 品味法國罷工文化
  2. 罷工不是萬靈藥,請抱持可能失去工作的覺悟
  3. 為什麼法國人常罷工、敢罷工、懂罷工?
  4. France faces more street protests as pension strikes continue on Thursday
  5. 「無限期罷工」超過一個月還有六成民眾理解,法國怎麼做到的?


責任編輯:賈穎軒 核稿編輯:鄒宇晴

關注粉專 接收最新消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BB 嚕嗶啵的嗶嗶啵啵
448會員
576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2025/02/08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Thumbnail
2025/02/08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Thumbnail
2024/12/30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Thumbnail
2024/12/30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Thumbnail
2024/06/17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2024/06/17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緣起 1886年的美國剛轉變成為工業社會,那時勞工的工時非常長,每天要工作達十四、十五小時。 因此,全美勞工聯盟就號召了勞工,從五月一日開始全國性的罷工,約有35萬人參加的大規模罷工和示威遊行,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實施八小時工作制。 血腥鎮壓 司法不公 紀念五一勞動節 — — — — — —
Thumbnail
緣起 1886年的美國剛轉變成為工業社會,那時勞工的工時非常長,每天要工作達十四、十五小時。 因此,全美勞工聯盟就號召了勞工,從五月一日開始全國性的罷工,約有35萬人參加的大規模罷工和示威遊行,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實施八小時工作制。 血腥鎮壓 司法不公 紀念五一勞動節 — — — — — —
Thumbnail
每個人的每一天都是由二十四個小時構成,沒有人多也沒有人少,可是卻總是有很多人感嘆時間不夠用,很多人每天都是忙碌碌的在過日子…
Thumbnail
每個人的每一天都是由二十四個小時構成,沒有人多也沒有人少,可是卻總是有很多人感嘆時間不夠用,很多人每天都是忙碌碌的在過日子…
Thumbnail
我們要的工作樣貌,整體是怎麼而來的?在當漫長的上班族的過程時,偶爾都會突然的神遊來思考這一件事情 我們要的工作樣貌,整體是怎麼而來的? 在當漫長的上班族的過程時,偶爾都會突然的神遊來思考這一件事情, 單就薪水環境來說,若恰恰身在不錯的職場的人,通常我把他歸類在理想派,常聽到很果斷的說,你們大家就
Thumbnail
我們要的工作樣貌,整體是怎麼而來的?在當漫長的上班族的過程時,偶爾都會突然的神遊來思考這一件事情 我們要的工作樣貌,整體是怎麼而來的? 在當漫長的上班族的過程時,偶爾都會突然的神遊來思考這一件事情, 單就薪水環境來說,若恰恰身在不錯的職場的人,通常我把他歸類在理想派,常聽到很果斷的說,你們大家就
Thumbnail
從2016年的華航罷工,到去年的長榮,臺灣對於勞工價值的議題愈來愈關注。其實早在解嚴後的1989年,就有台灣第一次的遠東化纖罷工事件。說到罷工,免不了就會聯想到歐洲,而歐洲內部更說法國是「三天一小罷,五天一大罷。」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社會生態?原因與他們的歷史背景相關。
Thumbnail
從2016年的華航罷工,到去年的長榮,臺灣對於勞工價值的議題愈來愈關注。其實早在解嚴後的1989年,就有台灣第一次的遠東化纖罷工事件。說到罷工,免不了就會聯想到歐洲,而歐洲內部更說法國是「三天一小罷,五天一大罷。」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社會生態?原因與他們的歷史背景相關。
Thumbnail
我們都相信抵抗應該無論晝夜,無論地域人種,然而這世界有白天黑夜,有窮人富人兩種。百分之一的人統治了白天黑夜,工作與生活,幸福與仇恨,界定了國族邊界的意義,以及何時何地該擺弄政黨工具。財富利潤率永遠高於生產所得率(R > G)。
Thumbnail
我們都相信抵抗應該無論晝夜,無論地域人種,然而這世界有白天黑夜,有窮人富人兩種。百分之一的人統治了白天黑夜,工作與生活,幸福與仇恨,界定了國族邊界的意義,以及何時何地該擺弄政黨工具。財富利潤率永遠高於生產所得率(R > G)。
Thumbnail
世界就是我們的罷工線!拜今年邁入第二屆的Taiwan Film Festival所賜,我在倫敦參加了台灣映像藝術家陳界仁老師的兩場演講以及一場放映
Thumbnail
世界就是我們的罷工線!拜今年邁入第二屆的Taiwan Film Festival所賜,我在倫敦參加了台灣映像藝術家陳界仁老師的兩場演講以及一場放映
Thumbnail
正在我剛剛要開始打這篇文章時,剛收到了學校校長剛寫信來說 下星期一學校又要被封鎖了,至於學校為何要被封鎖,我等等說明 11/17 開始的第一場黃背心抗議運動,到現在已經歷經了三周 已經收到好幾位朋友傳
Thumbnail
正在我剛剛要開始打這篇文章時,剛收到了學校校長剛寫信來說 下星期一學校又要被封鎖了,至於學校為何要被封鎖,我等等說明 11/17 開始的第一場黃背心抗議運動,到現在已經歷經了三周 已經收到好幾位朋友傳
Thumbnail
黃背心的最初訴求是反對調漲燃油稅,進而延伸到其他項目,政府己經在12月3號允諾不調漲燃油稅,全球都經歷著各種經濟危機,該如何改善民生問題,站在一般大眾的角度來傾聽民心、體察民間疾苦,正考驗著法國領導人的施政和智慧
Thumbnail
黃背心的最初訴求是反對調漲燃油稅,進而延伸到其他項目,政府己經在12月3號允諾不調漲燃油稅,全球都經歷著各種經濟危機,該如何改善民生問題,站在一般大眾的角度來傾聽民心、體察民間疾苦,正考驗著法國領導人的施政和智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