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 論勞動權的五大階段 三大脈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一個社會的健康和其勞動法的公正程度成正比。”~ 加拿大社會學家約翰·波特(John Porter)

今天是勞動節,身為勞工的人可以放假一天,在這個全球工人階級的特殊節日(挺左派的用詞~^^~),我也想來反思與分享一下關於勞動權的重要歷史發展。

歷史發展

從緣起於工業革命所催生的初期勞動運動到今日的全球勞動標準,勞動權的演進,充分反映了社會變遷與政治力量的博弈。關於勞動權歷史的發展,可以用下列五個階段來透視從工業化到資訊化時代的轉變,顯示不同時期對勞動者權益關注的演進。

1. 初期階段(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

   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工廠中的勞動條件普遍惡劣,工時長,安全標準低下。這促使勞工開始自發組織,成立工會來保護自身利益,通過罷工和其他集體行動來爭取更合理的工作條件和基本的人權。這一時期,工會成為改善勞動者生活的主要力量。

2. 法制化階段(20世紀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工人運動日益增強的背景下,以及為避免共產左派思想的蔓延,勞動權益問題逐漸受到政府的重視。許多國家開始制定勞動法律,確立工人的基本權利,如八小時工作制和禁止童工等法律規定。這一階段的法制化為勞動者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標誌著勞動權益保護向制度化轉變的重要步驟。

3. 擴展階段(二戰後至1970年代):

   隨著戰後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動者的話語權逐漸提高,勞動權益也進一步得到了加強。在這一時期,不僅勞動條件得到改善,社會保障體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退休金制度、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等,這些制度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勞動者的生活質量和經濟安全。

4. 全球化階段(1980年代至2000年代):

   隨著全球化的加速,勞動市場也變得更為國際化。這一時期,跨國公司的興起導致勞動力跨國流動增加,但也帶來了勞動標準的不均和勞工剝削問題的加劇。對於國際勞動標準的呼聲越來越高,國際社會開始關注如何在全球範圍內保障勞動者的權益。

5. 新時代挑戰階段(21世紀至今):

   當代的勞動市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科技創新和經濟結構的迅速變化,導致了新的就業形態,如零工經濟和遠程工作的增多。這些變化對傳統的勞動法律產生了挑戰,需要新的法律框架來適應這些變化,保護勞動者在新經濟條件下的合法權益。在當前的新時代挑戰階段,勞動市場的不斷變化要求法律和政策制定者不僅要解決當前的問題,還要預見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例如,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將如何影響勞動市場,以及這些變化對勞動標準、工作安全和雇傭形態的長遠影響。此外,隨著氣候變化對全球經濟和勞動市場的影響日益明顯,如何確保勞動政策同時回應環境保護的需求也是一個重要議題。


勞動權的三大脈絡

對於勞動權的理解,除了上面的歷史發展五大階段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勞動權的三大脈絡。這三大脈絡深刻地影響著全球勞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條件,包括法律保障、社會福利和國際合作與標準。這些脈絡不僅塑造了勞動政策的發展軌跡,也為勞動者提供了必要的保護和支援,確保他們在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中能夠維護自己的權益。

第一個脈絡 : 法律保障

法律保障是勞動權的基石,涵蓋了勞動契約、工時規範、安全衛生條件等多個方面。這些法律規定確保了勞動者在工作場所的基本安全和健康,防止過度勞累和潛在的職業傷害。例如,勞動法規定了最長工作時數和最低休息時間,以及必要的工作環境標準,這些都是為了防止勞動剝削並保護勞動者的身心健康。此外,勞動法還規範了雇傭關係的結束條件,提供了對解雇的保護,確保勞動者不會無故被解雇或遭受不公正對待。

第二個脈絡 : 社會福利

隨著工人階級的持續鬥爭和社會政策的進步,社會福利制度逐步完善,成為保障勞動者基本生活的重要支柱。這些社會福利措施包括退休金、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以及其他形式的公共援助,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安全網,幫助勞動者在失業、疾病或退休時仍能維持基本生活水準。例如,退休金制度使老年勞工在退休後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而醫療保險則降低了因健康問題帶來的經濟負擔。

第三個脈絡 : 國際合作與標準重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合作對於提升勞動標準變得愈發重要。國際勞工組織(ILO)等機構在這一領域發揮著核心作用,推動制定和實施國際勞動標準,促進各國之間的公平競爭和勞動者權益的平衡發展。這些國際標準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框架,幫助不同國家在勞動保護上達成共識,並努力消除勞動剝削和不公正現象。此外,透過跨國合作,國際組織能夠支持發展中國家建立和改善其勞動標準,確保全球勞動市場的健康發展。


這三大脈絡的共同目標是確保全球勞工的基本權益得到尊重和保護,同時推動經濟的公平和可持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法律保障、社會福利和國際合作各司其職,相互支持,形成一個全方位的勞動保護體系。

深入挖掘各脈絡的潛力

- 進一步強化法律保障:各國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其勞動法律,以應對新興的勞動市場挑戰,如遠程工作、零工經濟和人工智慧帶來的變化。這包括對勞動合同的現代化調整,明確遠程工作者的權利和責任,以及確保所有勞動形態下的工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工作保護和安全衛生標準。

- 擴大和創新社會福利:隨著勞動市場的多樣化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傳統的社會福利系統需要創新,以更好地服務於所有社會群體,包括非典型就業者和自由職業者。例如,可以探索靈活的退休儲蓄計劃和可攜式福利計劃,允許勞動者在不同的工作中保持其福利的連續性。

- 加強國際合作與執行力度:為有效執行國際勞動標準,國際勞工組織與全球各國政府應加強合作,共同監督和評估勞動標準的實施情況。此外,國際社會應支持對那些侵犯勞動權的企業或國家進行制裁,以實現勞動標準的全球均衡和公正。

通過這些策略的實施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可以進一步推動勞動權的全球進步,保護每一位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並促進全球經濟的公平和健康發展。這不僅是對勞動者的尊重,也是推動全球和諧和繁榮的重要基石。


勞動權的地理差異

各國在勞動權益的保障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發達國家通常擁有較完善的法律和監管機制,保障工人權益;然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發展水準和政治因素的影響,勞動者的保護措施可能不足。這些差異通常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最低工資標準:許多發達國家設有較高的最低工資標準,以保障勞工基本生活水準,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最低工資可能難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2. 工作條件與安全:在工業安全與健康標準方面,發達國家往往有較嚴格的規範和監控系統,而發展中國家則可能由於監管不力,導致工作環境風險較高。

3. 勞動市場的靈活性與保護度:某些國家強調勞動市場的靈活性,允許企業依據市場狀況較容易地裁員或調整工作條件,而其他國家則提供更強的勞動保護,限制雇主的裁員自由。

這些差異不僅反映了各國經濟發展水準和政治優先順序的不同,也與文化價值觀和社會結構有關。因此,國際間在推動勞動標準的一致性時面臨諸多挑戰,需要在尊重各國自主權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共識和合作機制。


傳統左派與新左派

政治上的左派力量,一直是推進勞動權進步的力量,但目前其實在”傳統左派”與”新左派”之間,已經在對於勞動權的態度和策略上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反映了他們對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的基本理解和應對方式的不同。

傳統左派對勞動權的態度

傳統左派通常指的是那些根植於工業化時代初期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運動,其重點在於:

1. 工人階級的團結與鬥爭:強調工人階級的團結和集體行動,如成立工會和進行罷工活動,以爭取更好的工資和工作條件。

2. 經濟平等的推動:關注收入不平等的縮小,支持最低工資的提高和更公平的財富分配。

3. 國家介入經濟:主張國家在經濟中扮演積極角色,通過立法和政策介入保障勞動權,如勞動法和社會福利制度。

新左派對勞動權的態度

新左派則是在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在西方國家興起的政治運動,其特點包括:

1. 文化與身份政治的強調:除了傳統的經濟議題外,新左派更加關注性別、種族、性取向等文化和身份問題的多樣性和平等。

2. 反全球化與反新自由主義:新左派對當代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持批評態度,主張這些政策加劇了勞動不安全和社會不平等。

3. 生態與可持續發展:新左派將環境議題與社會公正相結合,推動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政策,關注氣候變化對工人的影響。

傳統左派與新左派在對待勞動權問題上的最大差異在於其焦點和策略:

- 焦點:傳統左派更多集中在經濟平等和勞動條件的改善,而新左派則廣泛關注包括文化、身份和環境在內的多元議題。

- 策略:傳統左派傾向於通過強化工會和集體談判來實現目標,新左派則可能通過社會運動、公共政策和立法改革來推動其更為廣泛的政治議程。

這些差異不僅體現了左翼政治思想的演變,也反映了社會變遷和新挑戰的影響。現代的勞動權討論需要考慮這些不同的觀點和策略,以實現更全面和持續的社會公正。新左派的策略,尤其是對於跨界議題的廣泛關注,為傳統的勞動運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並推動了對勞動權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擴展。

新挑戰 與 策略創新 與 國際合作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勞動市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新左派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了對傳統工作形態的重新評估,包括對零工經濟工人的權利保護和對技術失業的關注,這些都是傳統左派較少涉及的領域。新左派則通過利用社交媒體和網絡平臺,有效地組織和動員了廣泛的社會群體,特別是年輕人。這種策略的創新不僅擴大了勞動運動的影響範圍,也使得勞動議題能夠與其他社會正義問題如種族平等、性別平等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形成更加多元和包容的社會運動。同時新左派在處理勞動權問題時,更加強調國際合作和全球視角。在面對跨國公司和國際勞動市場的現實挑戰時,新左派倡導建立更為公正的國際勞動標準和加強跨國工人的聯合抗爭。這一點對於應對全球化帶來的勞動權挑戰尤為重要。


非典型工作對勞動權的影響

非典型工作形態,如兼職、臨時工、自由職業者、零工經濟參與者等,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增長。這些工作類型帶來了靈活的工作時間和多樣的就業機會,但同時也對傳統的勞動權概念和實踐提出了挑戰,同時引發了全球範圍內對勞動法規適應性的討論。這些討論凸顯了現有勞動法律在保護零工勞動者方面的不足,從而推動了勞動權立法的現代化。

非典型工作對勞動權的影響:

1. 勞動合同的不穩定性:非典型工作通常不提供長期或永久的就業合同,這使得工作的穩定性大大降低,增加了勞動者的經濟不確定性。

2. 社會保障的缺乏:許多非典型工作者未能享受到與全職員工相同的社會福利,如健康保險、退休金等,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即時福祉,也對其長期生活質量構成威脅。

3. 勞動標準的侵蝕:非典型工作難以適用一些傳統的勞動法律保護,如工作時間、休息時間和加班費的規範,這使得勞工容易受到剝削。

4. 工會代表權的弱化:由於非典型工作者的零散性和臨時性,他們往往難以組織起來進行集體談判,這削弱了工會的力量和勞動者的議價能力。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非典型工作的興起是工業化到資訊化社會轉型的一部分。雖然它提供了勞動市場的靈活性和個體的選擇自由,但也需重視其對”勞動安全網”的潛在侵蝕。如美國社會學家理查·西南(Richard Sennett)所言,“一個健康的社會需要保護其成員,免受極端不穩定和不確定性的影響影響。”這樣的觀點提醒我們在讚揚勞動市場靈活性的同時,也必須關注那些可能因此失去基本勞動保障的工作者。

為保障越來越多的非典型工作者,也許我們從以下視角思考一下可能的解決方案和政策調整:

1. 擴展勞動保護:一些國家已開始修訂勞動法,將非典型工作者納入勞動保護的範圍,如確保他們獲得健康保險和工傷保障。

2. 創新社會保障機制:政府和社會各界可以探索創新的社會保障機制,例如,為自由職業者和兼職工作者提供可攜式福利計劃。

3. 支持勞動者組織:鼓勵非典型工作者加入或創建工會,並通過立法支持工會代表非典型工作者的權利,以增強他們的集體談判能力。

4. 公平競爭和勞動標準:加強對雇主的監管,確保他們即使在使用非典型工作形態時,也需遵守公平競爭和勞動標準。

未來的挑戰與展望

未來,隨著技術進步特別是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的應用,非典型工作可能會進一步增加。這將對勞動市場的結構造成深遠影響,也會對勞動法和社會保障體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持續的政策創新和國際合作將是支持未來勞動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學界、政策制定者和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探索如何在保障勞動者權益的同時,也能夠適應勞動市場的變化。

從一個更人文的視角來看,如美國作家兼社會活動家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所言,“在追求經濟增長和效率的同時,我們不應忘記那些最需要保護的勞動者的面孔。”這提醒我們,勞動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應以提高所有人的生活質量和尊嚴為最終目標。


最後關於勞動權一定不能不談到跟ESG與DEI 兩個的關係

ESG 與 DEI 與 勞動權

ESG(環境、社會與治理)和DEI(多元、平等與包容)雖然都是現代企業管理中極其重要的概念,但它們對勞動權的關注點和實施策略具有既相似又不同的特點。兩者都致力於促進更公正和可持續的商業實踐,但它們的焦點和應用方式存在差異。

相同點

1. 提升工作環境:ESG和DEI都強調創造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環境,這直接關聯到勞動權益,如保護員工免受危險和不健康工作條件的影響。

2. 促進公平與平等:兩者都致力於消除工作場所的不公平現象,包括性別、種族、年齡等方面的歧視,以確保所有員工都能在平等的基礎上接受雇用、晉升和報酬。

3. 增加透明度與責任:ESG和DEI都鼓勵企業對其內部政策和實踐的透明度進行改善,這有助於建立員工和外部利益相關者的信任,並促使企業對其行為負責。

差異點

1. 焦點範圍:ESG的「社會」組件包括對員工、顧客和供應商的廣泛關注,並涉及環境和治理的問題,如企業的環境影響和董事會結構等。相比之下,DEI專注於提升組織內部的文化多樣性和包容性,著重於消除任何形式的歧視和偏見。

2. 策略和方法:DEI通常涉及更具體的內部政策和實踐,如培訓計劃、招聘策略和公司文化的改進。而ESG則涵蓋更廣泛的經營策略,包括對外的環境政策和治理結構,並且在投資者和監管機構中受到更多關注。

3. 外部與內部動力:ESG通常是由外部壓力驅動,如投資者的要求、法規的遵守以及公眾的期待。DEI則更多是由內部動力推動,如企業領導層的承諾和員工的需求。

在勞動權的框架中,ESG和DEI可以相輔相成。ESG的廣泛聚焦可以確保企業在環境和社會責任方面的行為符合道德和法律標準,而DEI則確保這些實踐在多樣性和包容性方面得到充分體現。一起,它們可以形成一個全面的策略,以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勞動條件的整體水準,促進一個公平且包容的工作環境。

實踐中的整合

要有效整合ESG和DEI於勞動權的推進中,企業可採取以下策略:

1. 組織文化和領導承諾:企業應從最高層開始推動文化的變革,確保領導團隊明確支持DEI和ESG的價值觀,並將這些價值觀整合到企業的使命和經營策略中。

2. 政策和程式的設計:制定具體、可操作的政策和程式,以確保勞動權在招聘、培訓、晉升和薪酬決策中得到實際應用。這包括對反歧視、工作場所安全、員工健康以及環境保護的明確規定。

3. 積極的溝通與教育:通過持續的溝通和教育,提高員工對於ESG和DEI重要性的認識。這不僅涉及新員工的培訓,也包括定期的員工發展和意識提升活動。

4. 持續的監測與評估:建立系統性的監測和評估機制,以跟蹤ESG和DEI措施的效果,並根據反饋進行調整。這涉及對勞動條件、員工滿意度、多樣性和包容性指標的定期評估。

5. 利害關係人的參與:積極與員工、投資者、社區和其他利害關係人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並將這些見解納入企業的ESG和DEI策略中。這有助於提升策略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時加強社會責任的實施。

ESG和DEI雖有其各自的特點和關注點,但它們在推動勞動權方面存在顯著的交集和互補性。通過有效地結合這兩個框架,企業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經營表現,也能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建立一個更公平、更可持續的工作環境。這樣的整合策略將有助於企業在全球化和高度競爭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同時提升其品牌價值和吸引力。


小結論

正如英國勞工運動先驅哈里森·博伊德爾(Harold B. Butler)所言,"公正的勞動條件是任何文明社會的基石。" 這句話提醒我們,無論面對多大的經濟與社會變遷,維護勞動權益始終是社會發展的核心。對立與合作是全球勞動權議題的兩大主題。一方面,全球化帶來的競爭壓力促使一些國家放鬆勞動保護,以吸引外資;另一方面,國際勞工組織和跨國工會等力量推動提高全球勞動標準,尋求在全球範圍內建立更公正的勞動環境。而這種對立的核心在於經濟發展與社會公正之間的平衡。例如,發展中國家可能因為急於發展經濟,而允許勞動標準相對較低,這在短期內可能帶來經濟增長,但長期來看可能對社會穩定和勞工福祉產生負面影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學歷主義過度依賴學歷作為評估員工能力和潛力的主要標準,忽略了個人實際技能、工作經驗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導致人才錯配、創新能力受限、員工流動率提高、員工激勵問題、多樣性缺失、培訓成本增加、組織彈性受阻、公平性問題、社會責任缺失、品牌形象損害等十大傷害。
幸福與尊敬是人類普世價值,但可能不適合作為企業使命核心。原因有五:過於抽象主觀、多樣性期望歧異、與商業目標關聯性低、執行挑戰、形成過度正面的文化。企業使命應具體可執行,與業務目標直接相關,幸福與尊敬更適合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失敗是未能達到預期目標或結果。本文嘗試將失敗分為十個層次~從小失誤到終極失敗。失敗會對個人、團隊和組織產生影響。它可能導致沮喪、損害士氣、蒙受財務損失等,但也可能成為成長、反思和改革的契機。也許失敗並非一無是處。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應對挑戰、珍惜成功。
• 日本四大商社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既是追求商業利益的企業,同時也是國際政治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在地緣政治的挑戰中尋找平衡,如何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貢獻於全球的和平與繁榮,是一個持續觀察和思考的課題。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個人AI化和組織AI化兩大趨勢,分別應用於個人生活及工作,以提升效率和品質,以及應用於企業運營以提高生產效率和決策能力。 個人AI化包括智能助理、個性化推薦系統和智能家居等,使人們能更專注於創造性工作和享受生活,而組織AI化則應用於智能客服、智能製造、供應鏈優化和風險評估等範
HR需要具備採購職能,以提升企業內部運作效率與員工滿意度。 人資管理的發展與外部環境的變化緊密相連,因此採購職能成為人資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採購職能包括需求分析、市場調查、評估議價、合約管理以及績效管理。 HR為提升採購職能,需要刻意參加相關課程訓練、閱讀書籍、向專業人士請教以及累積實務經驗。
學歷主義過度依賴學歷作為評估員工能力和潛力的主要標準,忽略了個人實際技能、工作經驗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導致人才錯配、創新能力受限、員工流動率提高、員工激勵問題、多樣性缺失、培訓成本增加、組織彈性受阻、公平性問題、社會責任缺失、品牌形象損害等十大傷害。
幸福與尊敬是人類普世價值,但可能不適合作為企業使命核心。原因有五:過於抽象主觀、多樣性期望歧異、與商業目標關聯性低、執行挑戰、形成過度正面的文化。企業使命應具體可執行,與業務目標直接相關,幸福與尊敬更適合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失敗是未能達到預期目標或結果。本文嘗試將失敗分為十個層次~從小失誤到終極失敗。失敗會對個人、團隊和組織產生影響。它可能導致沮喪、損害士氣、蒙受財務損失等,但也可能成為成長、反思和改革的契機。也許失敗並非一無是處。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應對挑戰、珍惜成功。
• 日本四大商社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既是追求商業利益的企業,同時也是國際政治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在地緣政治的挑戰中尋找平衡,如何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貢獻於全球的和平與繁榮,是一個持續觀察和思考的課題。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個人AI化和組織AI化兩大趨勢,分別應用於個人生活及工作,以提升效率和品質,以及應用於企業運營以提高生產效率和決策能力。 個人AI化包括智能助理、個性化推薦系統和智能家居等,使人們能更專注於創造性工作和享受生活,而組織AI化則應用於智能客服、智能製造、供應鏈優化和風險評估等範
HR需要具備採購職能,以提升企業內部運作效率與員工滿意度。 人資管理的發展與外部環境的變化緊密相連,因此採購職能成為人資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採購職能包括需求分析、市場調查、評估議價、合約管理以及績效管理。 HR為提升採購職能,需要刻意參加相關課程訓練、閱讀書籍、向專業人士請教以及累積實務經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加班費:要能區分正常工時工資與延長工時加班費 談加班(延長工時)得先知道幾種日子。工作日(正常工作時間)、例假日、休假日、國定假日、天然災害出勤。 工作日:前2小時1.34倍、再2小時1.67倍。(一天只能4小時)(勞動基準法§24) 例假日:除天災外不得工作,縱使勞工同意,亦不得使勞工於例假
在現今社會中,工作福利與法律契約密不可分。本文將帶你了解三節獎金、定型化契約、約聘人員的差別以及良民證的申請方式,讓你能更了解這些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資訊。
Thumbnail
遇到職場霸凌 你該怎麼辦?身分的不同,讓「求助」有所不同! 1976 年,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宣示人人享有安全衛生工作環境之權利,對於工作者在工作環境中應享有之
第 1 條 為促進勞工團結,提升勞工地位及改善勞工生活,特制定本法。 A 1.下列何者非我國工會法實施之目的? [104初31] (A)解決勞資爭議
Thumbnail
長久以來大家對勞動法令都有距離感,心態上大都是為了遵守而做,過程就是好累好累。 事實上可以把勞動法遵生活化與公司的商業模式相結合,是可以迭代永續發展的。 把法遵轉骨當企業綜效! 勞基法規定出勤紀錄,應逐日記載勞工出勤情形至分鐘為止。於是雇主未按規定給勞工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加班費)變成為被政府
Thumbnail
─ 寫在工廠氣爆後的勞資心態 對新世代工作者 隨工作者認知成長,「我有多少能力是我的本事,我願意為你付出多少能力是你的本事。」的觀念逐漸成熟。當工作者在衡量薪酬與去留時,逐漸改變為,除了實質金錢回饋,這份工作所提供的尊重也是重要平衡點,包含「對我的生命的尊重」、「對我的價值的尊重」。 對領
Thumbnail
於106年勞基法的修正中,雖然多數人關注焦點都在「1例1休」,雖然吵得沸沸揚揚,但至今還是很多人搞不清楚例假與休息日,不過比起例假與休息日的變更而言,更大的變化與影響其實是在於「特別休假」的規範喔!!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加班費:要能區分正常工時工資與延長工時加班費 談加班(延長工時)得先知道幾種日子。工作日(正常工作時間)、例假日、休假日、國定假日、天然災害出勤。 工作日:前2小時1.34倍、再2小時1.67倍。(一天只能4小時)(勞動基準法§24) 例假日:除天災外不得工作,縱使勞工同意,亦不得使勞工於例假
在現今社會中,工作福利與法律契約密不可分。本文將帶你了解三節獎金、定型化契約、約聘人員的差別以及良民證的申請方式,讓你能更了解這些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資訊。
Thumbnail
遇到職場霸凌 你該怎麼辦?身分的不同,讓「求助」有所不同! 1976 年,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宣示人人享有安全衛生工作環境之權利,對於工作者在工作環境中應享有之
第 1 條 為促進勞工團結,提升勞工地位及改善勞工生活,特制定本法。 A 1.下列何者非我國工會法實施之目的? [104初31] (A)解決勞資爭議
Thumbnail
長久以來大家對勞動法令都有距離感,心態上大都是為了遵守而做,過程就是好累好累。 事實上可以把勞動法遵生活化與公司的商業模式相結合,是可以迭代永續發展的。 把法遵轉骨當企業綜效! 勞基法規定出勤紀錄,應逐日記載勞工出勤情形至分鐘為止。於是雇主未按規定給勞工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加班費)變成為被政府
Thumbnail
─ 寫在工廠氣爆後的勞資心態 對新世代工作者 隨工作者認知成長,「我有多少能力是我的本事,我願意為你付出多少能力是你的本事。」的觀念逐漸成熟。當工作者在衡量薪酬與去留時,逐漸改變為,除了實質金錢回饋,這份工作所提供的尊重也是重要平衡點,包含「對我的生命的尊重」、「對我的價值的尊重」。 對領
Thumbnail
於106年勞基法的修正中,雖然多數人關注焦點都在「1例1休」,雖然吵得沸沸揚揚,但至今還是很多人搞不清楚例假與休息日,不過比起例假與休息日的變更而言,更大的變化與影響其實是在於「特別休假」的規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