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是走出來的:青年們對自己的未來,可能最好的回答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撰文:陳厚瑄

前言:不一樣的迷茫

多數青年是迷茫的。我們跟著台灣其他20多萬同齡人一起從國中畢業,在高中高職五專體驗各種活動、享受青澀歲月,最終在學測統測後被投擲進入那一所“might or might not”喜歡的大學,然而我們對未來要選什麼科系、喜愛什麼感到迷茫,許多人沒有會為之廢寢忘食的興趣。
然而這些迷茫並不相同,有人選擇逃避、麻痺,接受、或不情願的接受家人學校的安排;有人看不到制式教育的意義,展開出走,在遲交作業和考試被當的夢魘背後,挖出一方寶貝的玉石、琢磨成器;而有人不知道未來是怎樣,卻知道自己會準備好,他們迷茫而不徬徨,真實應對生活挑戰、享受成長、品味自己的好惡,一筆一筆描繪未來的面貌,我曾是這三種人,如今我最推崇最後一個。
上週會晤了不少國中朋友,有為學測重考拼搏正重整步調者,也有休學著述發展寫作事業者,還有一邊念大學一邊研究買賣,正津津有味讀起商業書籍者,他們的故事牽動我的內心,不禁想著是什麼讓我們走上如此不同的路?我能不能以當事人的角度,說說青年怎麼看自己的生涯?

三個概念,告訴我不如好好走一遭

為了尋找答案,筆者曾從書籍、影片去了解人們的故事、觀點(收錄在文末的連結裡),找到了三個十分受用的概念:
思維翻新:人生設計--放下執著與徬徨
史丹佛大學的d.school設計學院創造了世界上設計學院的核心課程:「設計思維」,其理念是認為創新是有方法論的,透過洞悉問題本質、找到創意的解決方法。d.school的大師Bill Burnett和David J. Evans將這個思維用在解決生涯問題,開創了「人生設計」的概念,最核心的有三個重點與其搭配的三個工具:
  • (一)自覺:重擬問題(好時光日誌)
不要堅持初心,初心是在掌握的經驗和資訊最少的情況下產生的,而環境一直在變。在iPhone被發明之前,沒人知道自己想要支智慧型手機,設計師的洞察不是「人需要iPhone」,而是「人需要可在指尖執行各種功能的體驗」。人生亦然,我們不要盲目堅持小時候當畫家的志願,而是自覺:「自己是喜歡畫家這個職業,還是創造美感體驗?」,後者未必得是畫家。重擬問題,才能充分囊括各種可能,你可以用「好時光日誌」紀錄日常快樂的活動,以清楚什麼會消耗或激發你的精力,發覺自己「做什麼」最快樂,「做」帶來快樂,而「什麼」只是「做」的一種手段、形式。
  • (二)方向:擁有選擇(儀表板)
沒有「最適合」,只有「很多適合」,人生的沒有一個完美的選項,只有多條色彩紛呈的路,要分析適合自己的,找到後則不要糾結於哪個是最好的。你可以以「儀表板」檢測你人生各個層面反映工作觀、人生觀,從工作/ 遊戲/ 愛/ 健康四個向度審視你目前的狀況,分別為之付出了多少時間,看你的工作觀與人生觀是否衝突,進而知道該往什麼方向努力,看到你目前的選擇,更看到可以有的選擇,你會發現人生有好多可能,這不只是對未來懷抱希望,更是珍惜當下,因為你正在走的,可以是最好的一條路,端看你怎麼走。
  • (三)行動:實驗模型(奧德賽之旅)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放下執著與徬徨,唯有行動才是檢驗熱情的標準,必須透過「做中學」不斷修正自己的路徑、更清楚自己的能力喜好。設計師製作原型(prototype)來實驗設想的效果,藉改進原型來貼近更完美的設計,人生渴望到大城市工作、到鄉間享受農村生活,都應該給自己機會實地嘗試,規劃一場「奧德賽之旅」,從延伸現況、現況發生變化、夢想的三個方向,想像未來五年可能有的發展,不是花光積蓄在城裡買棟房子,也不是把工作辭了開著曳引機下田,而是請個假,小規模的實驗不同的人生。當然不可能每個人生都走過,你也要透過閱讀、訪談別人的故事去感受,花時間開拓可能,好過在忙碌中迷茫半生。

分析:車日路模型--活的生涯框架

生涯規劃師古典先生曾分析「車日路模型」,生涯是開車前往目標的旅途:
  • 車:自我,充分認識自己,是愛冒險的越野車還是喜歡寧靜的單車?車上載著重要的人嗎?對你要駛上的路有足夠的馬力、汽油嗎?
  • 日:目標,現階段將前往的地方,有輕重緩急之分嗎?長期和短期而言分別是什麼?
  • 路:途徑,想經過的風景,對於前往目的地的路線清晰嗎?能夠一步步的分析達成方法嗎?
青年的迷茫可能來自這三個概念不同程度的認識不清,沒有具體目標的努力徒勞一場;不清楚自己的稟賦興趣而追求的目標,走上顛簸不堪的路,即使看準了目標和路徑、迎難而上,終因沒了動力而止步,可見三者是必須達成動態的平衡的,不斷的調整實力、目標、修改路徑。在職涯發展上,生涯規劃師建議的是「升級車」-「選好路」-「做自己」的三個階段重點:
  • 升級車:25歲前,重視學習成長,根據目標累積實力,留給未來多樣的可能性
  • 選好路:40歲前,有實力的人配對好的機會,能通往更大的平台,持續成長
  • 做自己:40歲後,最有經驗與智慧,調整目標意義,追求職業更大價值
成長時想奮鬥的心境與力有未逮的無奈常交替出現,有時好高騖遠,如同還未升級好車子,就恣意規劃路線、誇誇其談,而有了這個活的生涯框架比較不會糾結於現實與理想的落差,在平衡的思想下,知道很多東西要調整,我們既要調整理想的描繪,修正做事的方法,更要發掘自己的點滴成長。理想還很遠時,走好腳下的路。

行動:MAX個人計畫定制法--有所堅持、靈活調整

要走好腳下的路,專注眼前的事,也得不忘繼續做出嘗試、開拓視野,我們需要好的行動方案。2016 TEDxNTUST年會主題為「破牆」,形容青年為了探尋人生的使命與熱情,不斷試錯、茁壯的過程。其中大三就開始以分享為理念,組織台灣自學技能社群「N次坊」的企業培訓講師侯智薰,講述了他獨到的方法
  • Main主要方案:是你想嘗試破的牆,訂下計畫然後堅持執行不輕易改變,不能長於兩年因為環境在變化,也不能短於半年因為必須一定時間堅持才有積累。
  • Alternative替代方案:主要方案是為了「試錯」,那「錯」了就沒有收穫了嗎?「替代方案」的思維就是把破牆的錯的經驗、回饋,總結分析成能力積累與自我認識,使得花的時間與精力被保留下來。
  • X最壞打算:設想最壞的打算要清楚時間、精力、資源的限制,不做出後悔的決定,但這恰恰不是讓自己戰戰兢兢變得保守,而是掂量一下牆的厚度高度,知道撞破、翻過之後自己耐得了疼,就一無反顧的衝過去。
侯智薰稱這個「系統性破牆」的方法,讓他得以在尋找方向的過程中不斷累積能力。尋找想要堅持的破牆嘗試,或透過閱讀、或由交流分享進入有趣的人生活的視角,了解他們的主要方案,評估了嘗試可能帶來的最大成本,就果敢踏出去跟他們一起做做看,堅持下去。不會執著於所花出去的時間,這些沉沒成本他當成投資,積澱為下次行動的資本,之後也能建立自己主要方案,做出大膽的嘗試,與志同道合的人組成團隊,再堅持做下去。
無形中你會經歷許多事,每件事都佔用一些青春歲月,可能增添或減少你的迷茫,但每件事都留下了兩樣東西:一者是堅持做訓練出的能力,二則是摸索拓展後,對世界和自己更深廣的認識。高中時的我們,正是一方面要「思考大學讀什麼?」、找興趣方向,一方面要「照顧好課業」,累積備審資料的豐富經歷和實在的技能,這個方法就是解藥。

一個建議:讓自己充滿彈性,並保持前進

綜上,我對所有迷茫青年只有一個建議:讓自己充滿彈性,並保持前進!迷茫不只一種、人生也沒有唯一的活法,更不需要學會所有方法,只要記得認真活。
現在,進入大學的我有更多的工具:「人生設計」翻轉過去的邏輯,讓自己的生活帶領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是生涯規劃的彈性思想、「車日路模型」是生涯規劃的框架,顯示了你可以操控的變量,也揭示了在難以兼顧的人生階段應該更重視在哪方面努力,而「MAX計畫」是生涯規劃的行動守則,讓你在一次次的大膽破牆中,拼貼精彩生活。
所以現在的我現在更貼近開頭所說的第三種人,對未來未必清晰,卻對當下清晰。因為我克服了兩個困難:
  • 不感到徬徨,因為科學化的建立對自己的和世界的認知,不停尋找熱情與使命
  • 不好高騖遠,因為計畫後隨即行動,且計畫也伴隨新的理解彈性調整
重複著打破觀念(人生設計)、運用好工具(好時光日誌、儀表板、奧德賽之旅、車日路的分析框架)、持續練習學習(製造原型一次次破牆),的過程,你必須不斷審視自己的現狀、與環境的關係,然後決定怎麼花時間,對我而言:「做有意義的事,或讓正在做的事變得有意義」,時間就沒有白費,有長期計畫也罷,沒有也罷,計畫未來也不過是為了決定當下,只要知道當下的意義,生活就會踏實,時間的累積就會展現力量。
所以你若不知道生活的意義,不妨好好走一遭,直到你專注當下、甚至享受當下。「生涯是走出來的」這就是令我最滿意的答案,有人說:「洞見未來的唯一方法就是發明與創造。」不知道未來什麼樣,但知道自己會準備好,只因未來就是我們創造的,這不禁令我們想起迪士尼動畫《未來小子》(Meet the Robinsons),主角是改變世界的發明家,他有一句樸實的格言:”Keep moving forward!“(繼續前進)。
  • 推薦觀賞
  1. 楊逸帆-學習的理由
  2. 姚仁祿-台灣教育2.0
  3. 吳承儒-高鐵上的小科學家
  4. 喬許.考夫曼-20 小時就能學會任何事
  5. Boyan Slat-讓海洋完成自潔
  6. Benjamin Todd-別跟隨熱情
  7. 褚士瑩-到天涯的盡頭歸零
  8. 賴青松-發亮
  9. 方勵-人生是用來折騰的
參考資料
  1. 把人生當iPhone設計 3招逆轉人生
  2. 生涯諮商: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
  3. 自己的人生,自己設計!
  4. 別「追隨熱情」!史丹佛「人生規劃」課,3種方法教你活出自己!
  5. 提早生涯規劃!王靖宏談「畢業前要做的5件事」
  6. 不能錯過的超詳細四年大學生涯規劃

核稿編輯:鄒宇晴  行銷編輯:陳苡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33會員
572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誰說算命都是統計學?:來自百年命相館的占星師告訴你,人生好壞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命運是一個雕塑自我的過程,探天知命,只是在幫助你自我認知! 一般大眾對算命總是又愛又害怕,很怕砸大錢卻愈算命愈差。除了分享百年命算家族的故事,和自己走向塔羅&占星師的心路歷程,天空為限更以犀利、嗆辣又逗趣的口吻,針對「一般人」和「想當算命師的人」提出各種算命迷思並一一攻破,提供大家另一種獨特的命理
Thumbnail
avatar
柿子文化
2021-07-07
用自己的本質來生活,其實是最不費力的事情每個人的靈魂本質都是獨特的,有人害怕自己的獨特,因為這個獨特使他異於常人,而這異於常人會受到自己身邊人的排擠或非議。 然後他們過著別人期望他們過的生活,成為別人希望他們成為的人。這樣的靈魂幾乎沒有時間發展到真正的自我,因為他們都在處理別人的期望,而不是自己的議題。
Thumbnail
avatar
心靈旅徒布萊恩
2021-06-10
生活的滋味|為了好好的迎接生活帶來的驚喜,過年大掃除,也是與過去的自己好好道別與正視的機會即便在平常的生活裡是遺忘的,但仍舊無法割捨,是念舊也是人生印記 趁著大掃除時,總是難得的正視了許多不起眼的角落,這些平常生活無暇顧及的地方,堆放了許多曾經的
Thumbnail
avatar
Chel
2021-02-10
用工作態度來經營自己的下班生活:也是一種創業事實上,大家想要逃避的工作,是逃不掉的,沒有不工作就能存活的道理,如果想要投機取巧,最終還是會遇到一個哲學命題:「你想要怎樣的理想生活?」 套一句上一輩很愛說的話:「你的興趣無法賺錢,你還是去考公務人員吧」。 我們要的生活難道一定會跟工作衝突嗎?而工作一定是痛苦的嗎?
Thumbnail
avatar
你的人生好夥伴 昆陽
2021-01-19
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公司討論你想要的生涯規畫不久前,有一位成功的高階主管,我們姑且叫他 DK 博士(Dr. DK)好了,他帶著一個很重要的人生議題,前來尋求我的意見。 年近半百的他,目前在一家大型歐洲跨國公司擔任人資主管,在職場歷練、打滾多年以後,突然覺得自己的工作好像沒那麼有趣了。
Thumbnail
avatar
經理人
2020-12-31
青春是為未來編寫千萬種可能,青春過後則是發現自己只能挑一條走,或是走一條不曾想過的路甜味甚多的青春嚐久了也會膩,那份甜美是在青春離去後伴隨而來的人生酸苦辣味才得以凸顯。而已經感受過更多種味覺刺激的我們也已經回不去曾經單一的日子,只有在生活苦得受不了時,才會含顆糖懷念一下單純的快樂。
Thumbnail
avatar
Fang, Shen
2020-06-13
我和我的鋼鐵班級@接下來的每一步都是你對自己的超越我不求快,但是我希望 全班可以一起以整齊的隊伍完成每一次的晨間訓練,我安排了 領頭同學,負責看顧全體同學的狀況,負責調整調節隊伍前進的速度,沒錯,我要求的是,全部的人,左右對齊,緊緊跟著,完成訓練。
Thumbnail
avatar
王巴迪
201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