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還是先唸好自家的這本經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男孩,在老師上課過程,能對(上課大家都坐好的事實&老師在發言須坐好的社會期許)視若無睹的擺動身體,或是彎折、或是滾地;

這位有靈巧動作的男孩,能調皮地在老師背對他過程,堂而皇之偷襲/打老師的屁股再跑回去;

這位很常被自己不恰當舉動引發成人負向回饋/懲罰/咆哮的男孩,在老師說要暫停一回合活動能立馬跑來抱住老師大腿賣萌三秒再退回位置。


你說,他要什麼?


及時行樂的快樂?

被其他人吼叫的日常?

要貫徹先爽再靠著萌萌大眼與行動裝無辜(逃避責罰)走跑天下的志向?


我說,他要什麼、行為目的背後是什麼連他自己也搞不清楚。


孩子想要什麼,他的爸媽(我猜)也搞不清楚;甚至爸媽自己對孩子的期待是什麼我想他們也是搞不清楚的。

最多的期待應該是『孩子可以不要再惹(一屁股)麻煩就阿彌陀佛了』。


家長以愛為名的驅策自已對孩子執行包容協助;卻忽略自己心底油然而生的憎惡、厭煩與自我(需要不斷抑制自我真實感受、壓抑想憤怒爆起的自然衝動)厭惡。

家長以愛為名的彼此敦促『不要...(大聲/溺愛/打罵/原則不一致)對待孩子』;卻忽略高行為問題孩子的背後,自己與對方疲憊不堪的心靈都很需要被安撫、陪伴與照顧;甚至常常發生的是在自己奔走忙碌到極致後,很自然在心底油然而生對另一半(投射)的憤怒。


當『名』(要愛孩子、為孩子與家庭負責)與『實』(孩子的諸多問題讓人很難愛、另一半無法同步讓自己感覺有個只會扯後腿的豬隊友)背道而馳且當事人無法洞察此模式自己還有別的選擇

日常不斷向前滾動、麻煩與負向情緒也不斷如滾雪球越滾越大


這無力與無助、失落、怨懟,很多時候是孩子有大行為問題困擾的家長日常

為難的是多半這類型家長責任承擔能力又挺好的,緊抓著不放手(必須為孩子負責)的同時,又將這些糾結與關係越拉越緊自己也越來越累/無力。


—————-

七八年前,一位前輩曾經給我非常有智慧的提醒:親愛的!你這樣投入/陷入學生的(家庭)糾結裡、用力用心但結果不見得能夠如你預期,會很危險。


當時的我不懂,只覺得自己可以讀懂、可以努力、可以幫助讓這些孩子與家庭更加輕盈,如此高利社會行為當真豐富我的生命,既然能讓我沒有遺憾這場人生路,why not?


自以為義無反顧最末才撞牆發現是無知啊~

去年中旬看著自己的孩子、家人與自己(感覺不可控的)身體狀況,我才意識到當我無法保護與照顧自己,我也將沒有任何資本/條件繼續我的生命。(幸而台灣偉大的醫療最末讓我知道我的身體狀況是心因性的。現在我就是保持對自我狀態的覺察與打破人生以往沈默與承擔的習慣&轉向練習當個為自己發聲的人類,白痴白目都在所不惜的去做做看再找整合)


—————-

maybe就像第五項修煉這本書談的,個人遭遇的問題擴大來看,會有更大的系統;簡言之,若要解決根本的問題,不斷胡亂施力,換來的是系統式反撲的反彈力量。解決問題的核心是找到系統性問題的槓桿解。舉例來說,就像是大型郵輪要轉換方向,我可以用百萬分蠻力去拉去推;也可以找找哪一個點去施力、作用,運用我創造出來的阻力進而導引出水流差,再運用水流差自然的推動整艘郵輪自然地往我想偏移方向移動。


我看得到別人的問題;也開始練習看自己的問題;

期許自己能夠頭腦越來越清楚思考;不過在清晰思考之前,我個人前提應該會是要先跟焦慮當好朋友。當能清晰自我焦慮/情緒狀態,看待自己與旁人也會更加客觀&不需涉入太多。


該還原給別人的,就還原吧。

盡力為之與問心無愧之前,照顧好自己是我得開始練習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山邊的卡夫卡的沙龍
0會員
16內容數
2020/05/24
養了孩子之後,我才發現: 噢!原來嬰兒抓沙起來吃,蠻多家長都會驚恐阻止。 噢!原來沒人玩溜滑梯時,孩子要從溜滑梯下方往上方挑戰攀爬大多是會被阻止的。 噢!原來兩歲娃兒在公園獨立爬到一層樓高度,是對一般家長來說有點驚悚/驚訝的事兒。 噢!原來有很多大孩子們在奔跑的情境裡,小小孩是很需要被保護的生物
Thumbnail
2020/05/24
養了孩子之後,我才發現: 噢!原來嬰兒抓沙起來吃,蠻多家長都會驚恐阻止。 噢!原來沒人玩溜滑梯時,孩子要從溜滑梯下方往上方挑戰攀爬大多是會被阻止的。 噢!原來兩歲娃兒在公園獨立爬到一層樓高度,是對一般家長來說有點驚悚/驚訝的事兒。 噢!原來有很多大孩子們在奔跑的情境裡,小小孩是很需要被保護的生物
Thumbnail
2020/05/22
往目標前行,有人同行很好、無人同行也罷;知道自己要往哪兒去,就嘗試著去,去行動去探索去培養新的嗅覺與看看不同的風景。 反正在目標與行動間,(玄妙點看)本身就會呈現一種踏實與圓滿,不是嗎?
Thumbnail
2020/05/22
往目標前行,有人同行很好、無人同行也罷;知道自己要往哪兒去,就嘗試著去,去行動去探索去培養新的嗅覺與看看不同的風景。 反正在目標與行動間,(玄妙點看)本身就會呈現一種踏實與圓滿,不是嗎?
Thumbnail
2020/05/17
『欸!你有沒有覺得你女兒最近變欠扁了?』我問太太。 『蛤?(沈默三秒)他不是一直都這樣(欠扁)嗎?(哈哈哈哈)...還是你意思是什麼,可以具體一點嗎?』太太回。 『呃....就是...他小事不如意的脾氣強度變大也更久啦、該自己完成的事會耍賴請大人幫忙、大人幫忙的時候很不上心在旁邊胡搞瞎搞的玩呀』
2020/05/17
『欸!你有沒有覺得你女兒最近變欠扁了?』我問太太。 『蛤?(沈默三秒)他不是一直都這樣(欠扁)嗎?(哈哈哈哈)...還是你意思是什麼,可以具體一點嗎?』太太回。 『呃....就是...他小事不如意的脾氣強度變大也更久啦、該自己完成的事會耍賴請大人幫忙、大人幫忙的時候很不上心在旁邊胡搞瞎搞的玩呀』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Thumbnail
導師管教學生是職責,管到學生家裡去就是逾責! 而且我何德何能啊!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但如果學生在學校的行為是果,在家裡的情形是因,那,可以逾責以對症下藥嗎? 例如, ❦ 請家長不要對孩子太兇,兇過頭,他(她)叛逆的方式之一,就是拒絕學習、擺爛成績,這是無聲的抗
Thumbnail
導師管教學生是職責,管到學生家裡去就是逾責! 而且我何德何能啊!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但如果學生在學校的行為是果,在家裡的情形是因,那,可以逾責以對症下藥嗎? 例如, ❦ 請家長不要對孩子太兇,兇過頭,他(她)叛逆的方式之一,就是拒絕學習、擺爛成績,這是無聲的抗
Thumbnail
導師是孩子們在校的父母, 至少敝校的校長常常這樣說! 所以難免要和孩子的親生父母,談到一些孩子的事、班級的事、學校的事……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與家長們交談的過程及內容, 有時候會令我有不同的"結論感受", 例如, ❦ 這是一場正常的親師溝通 ❦ 這是家長在想
Thumbnail
導師是孩子們在校的父母, 至少敝校的校長常常這樣說! 所以難免要和孩子的親生父母,談到一些孩子的事、班級的事、學校的事……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與家長們交談的過程及內容, 有時候會令我有不同的"結論感受", 例如, ❦ 這是一場正常的親師溝通 ❦ 這是家長在想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學齡前兒童擁有腹肌是合理的事嗎?是健康的身心狀態嗎?即便到了現在這個世代,還是會出現揠苗助長的家長,並且認為孩子是有意願也覺得想要這麼作。但是孩子的價值觀是來自於家長的態度,因此說是孩子的想法,更該說是家長的個人期待。
Thumbnail
學齡前兒童擁有腹肌是合理的事嗎?是健康的身心狀態嗎?即便到了現在這個世代,還是會出現揠苗助長的家長,並且認為孩子是有意願也覺得想要這麼作。但是孩子的價值觀是來自於家長的態度,因此說是孩子的想法,更該說是家長的個人期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