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漢字並不獨特

2019/12/31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誰創造了中國漢字?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眾說紛紜。
按照東亞大陸民間的說法,漢字是由一個叫倉頡的人創造。關於倉頡是誰,東亞大陸的學者們莫衷一是。有人說倉頡是神話中的人物(黃帝的史官),是虛構出來的,歷史上並不存在;也有人說倉頡是一群人,而不是特指一個人。
在東亞大陸的某些古籍中,倉頡這個人物帶有很濃重的神話色彩。
據南宋羅泌在《路史禪通記》記載,倉頡“龍岩侈哆,四目靈光”。《春秋元命苞》(作者不詳)的記載同樣十分離奇,說倉頡“生而能書”。
根據另外一本被某些東亞大陸的學者當成寶貝的古籍——《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負責造字的左史官,受到鳥獸足跡的啟發,臨摹世間各種物體和動物的性狀,發明出一套像是圖畫似的符號,也就是最原始的漢字。由於這個緣故,倉頡被東亞大陸人封為“造字聖人”。
據《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倉頡在位期間曾經於洛汭之水拜受洛書。
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見,認為“倉頡”是一群人的代稱,而不單指一個人。著名的史學家魯迅在《門外文談》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在社會裡,倉頡也不止一個,有的在刀柄上刻一點圖,有的在門戶上畫一些 畫,心心相印,口口相傳,文字就多起來,史官一採集,便可敷衍記事了。中國文字的由來,恐怕也逃不出這個例子。”
筆者的看法是,漢字極有可能是從其他大陸傳過來的,是由其他地區的象形文字演化過來的。在現存的文字系統中,漢字之所以顯得與眾不同,(用史學家劉仲敬的說法)是因為東亞大陸位於文明傳播鏈的最末端地區。換而言之,當世界上大多數族群早已拋棄象形文字,改用字母文字的時候,東亞大陸人仍然把象形文字當個寶貝似的捧在手心,自然會顯得與眾不同了。
漢字屬於象形文字的一種,但最早的象形文字並不是漢字,而是楔形文字和聖書字。楔形文字是由西元4000多年前生活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出來的;聖書字則是由埃及人發明出來的。值得注意的是,古埃及文字並不算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象形文字,古埃及文字中包含了許多表音文字,所以古埃及文字更像是現代漢字,應當被稱作是“意音文字”。本書並不是一本學術著作,為了便於讀者區分,筆者將古埃及文字和漢字都歸類到象形文字一類。
地球上人類文字的歷史大致分為三個時期:原始文字時期、古典文字時期和 字母文字時期。東亞產生文字的時間比西亞和北非晚了大約2000年。西元前1300年以前,中國黃河流域的殷商帝國出現了漢字的祖先——“甲骨文”,經過一些列的演化,這種類似圖畫的東亞文字流傳到四周鄰國,成為越南、朝鮮和日本的文字。據傳,日本人將這種東亞文字取名為“漢字”,後來東亞大陸人自己也逐漸接受了“漢字”這種叫法。
西元前200多年,秦始皇消滅六國當上皇帝以後,秦朝實行“書同文”政策,以秦國小篆為標準在全秦國推行通用文字。小篆之後,漢字的寫法又經過了一系列的演化——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直至變成我們今天所見的樣子。
遺憾的是,漢字演化了幾千年,卻仍舊沒有演化發展出一套完備的表音符號系統。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615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有毒的漢字》
陳易宏
陳易宏
session id: isawamaho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