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寫人,先要寫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黎明說:「要贏人,先要贏自己。」同樣地,我們用文字創作別人的故事或寫別人的大小事情之前,要學會寫自己。

「寫自己」的意思,並非寫自傳,而是在寫作之中認識真正的自己。無論大人或小孩,都可以從寫作裡尋找真正的自己。坊間教寫作的書都集中教導技巧,而我的寫作班當然也會指導技巧,但同時,我也希望學生一邊學寫作,一邊尋找自己。有位學生告訴我,上我的課最喜出望外的,是學寫作時能夠先學習突破自己,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達方式,而這方式也就是作者塑造自我形象的方式。他渴望透過某些技巧,使那個自我的形象能夠在人前展現美好的一面。這是無可厚非的。可是,那些作者往往過於注重在別人面前的形象,刻意追求技巧或表現某種形式,最終沒了真正的自己。最簡單不過的例子,就是小學生寫出老氣橫秋的文章,傷春悲秋,看透世情的筆觸,要麼他小小年紀已歷盡滄桑,要麼他只是鸚鵡學舌,東施傚顰。就算能寫得一篇技巧高妙的作品又如何呢,充其量只是個文字的工匠罷了。

日本著名小說編輯根本昌夫這樣形容小說:

所謂寫小說,就是從內心的感受、想法、思緒、回憶之中,選出重要的事來表現。把重要的事寫下來,傳達給別人。看似簡單,其實並不容易。因為每個人感受、詮釋事物的方式都不一樣。要把自己內在的事,傳達給和自己感受、詮釋方式不同的他人,是需要下功夫的。

寫小說的作家跟寫其他文體的作家一樣,都是透過文字傳達自己的感受、想法、觀念等給閱讀的人。他們不是寫一張通告、一份說明書。實際上,許多人寫作的時候,往往顧及的,是讓別人看到哪些地方寫得標準、寫得精彩、寫得美麗。我認為初學寫作的人,要竭力尋找內心真實的自己,傾聽自己真實的聲音,才好落筆。以下建議兩種有助尋找真實的自己的方法:

  1. 以短代長。正所謂長話短說,當我們寫下一句句子,試試重讀它,看看可以丟棄哪些部分而又不改原意,直至刪無可刪為止。這個過程可以讓寫作的人看清楚自己到底真正想說甚麼。有時候,在刪減的過程中,甚至發現原來那句子並不能表達作者的真正意思。例如一篇名為〈做個真正有禮貌的人〉的第一段:
    假如有人問你,為甚麼人要有禮貌,你懂得回答嗎?你會不會認為他如此問你是缺乏禮貌呢?我認為禮貌是十分重要的,沒有禮貌就如素顏去舞會,這樣表示不尊重舉辦舞會的人。那麼,禮貌是甚麼呢?請容許我用這篇文章跟大家細說。
    這段落看似問題不大,但仔細去讀,就會發現作者用了過百字來說了一堆摸不到重點的話。題目是〈做個真正有禮貌的人〉,作者想寫的重點,其實不在於有沒有禮貌,而是「真正的禮貌」。他大可單刀直入談論甚麼是禮貌,甚麼是真正的禮貌等等,其他句子不能引領讀者進入重點,反而令讀者難以聚焦,那些都是冗句,應大刀闊斧地刪去。
  2. 以約代詳。這跟以短代長有點相似,但重點在於有否必要在段落裡加入補充部分,例如:
    〈遲到的一天〉
    我昨天上學又遲到了,原本我已把鬧鐘校好,並且放到離床很遠的地方,就是放在書櫃上,但真的見鬼,當我醒來時已經是九時了,我本來要在七時起床呢!那個鐘老是常出問題,要不是我最要好的朋友送的,我一早就把它扔掉!我今個月已經第四次遲到了,我校的規則是,遲到超過三次就要記小過呢。我還記去年我遲到了三次,給訓導主任記下小過時,他竟公開訓斥我,使我無地自容呢。唉,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真希望回到去年,買一個好的鬧鐘,那樣就不會睡過頭了。
    作者在段落裡加入了許多不必要的補充,例如關於鬧鐘的補充、記過的補充。所謂不必要,就是對文章整體沒幫助的部分。作者沒有描述遲到的一天的經過,反而解釋了鬧鐘、記過等事情,鬧鐘、記過當然是遲到的原因和後果,但那些補充對作者描述遲到的一天的經歷沒甚幫助,就算那些補充再詳細,也是不必要的。簡約是初學寫作的人要記緊的一點。

初學寫作的人可以多用以上兩種方法來訓練自己,慢慢就會發現,要把心裡真實的那句話寫出來,比起要用甚麼修辭或句式還來得重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子遴的沙龍
29會員
188內容數
跟喜歡閱讀與寫作的青年人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分享我對閱讀與寫作的一點看法、經驗與感想,讓大小朋友慢慢喜歡這個讀寫象外的世界。
鄭子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18
一個疫症,顛覆了很多人的生活模式,其中包括孩子的學習生活。忽然間,孩子要適應在家上課與學習的模式,家長們自然份外緊張,到底孩子在家能否集中精神學習,而除了學校提供的課程外,他們又可以藉甚麼課外的材料—-例如兒童文學—-來幫助學習呢? 啟發的重點在於開放式的探索。 至於所謂的啟發,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Thumbnail
2022/03/18
一個疫症,顛覆了很多人的生活模式,其中包括孩子的學習生活。忽然間,孩子要適應在家上課與學習的模式,家長們自然份外緊張,到底孩子在家能否集中精神學習,而除了學校提供的課程外,他們又可以藉甚麼課外的材料—-例如兒童文學—-來幫助學習呢? 啟發的重點在於開放式的探索。 至於所謂的啟發,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Thumbnail
2021/08/28
林良先生秉持「淺語的藝術」來寫作。他所要呈現的是文章內在的意義、情感,所要傳達的是作者的理念與想法,而不只是單純的文字堆砌與美麗的詞彙構成的文學世界。他讓語言回歸溝通的本質,兒童在小學階段的語言學習,原本就是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Thumbnail
2021/08/28
林良先生秉持「淺語的藝術」來寫作。他所要呈現的是文章內在的意義、情感,所要傳達的是作者的理念與想法,而不只是單純的文字堆砌與美麗的詞彙構成的文學世界。他讓語言回歸溝通的本質,兒童在小學階段的語言學習,原本就是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Thumbnail
2020/06/28
故事確實必須往前推進,總得發生一些事情,但單單一封已寄出卻未送達的信,沒有明言的想法,或盛夏的一天,都算是行動。故事中不斷出現激烈的行動,通常只顯示出作者根本沒有在說故事。
Thumbnail
2020/06/28
故事確實必須往前推進,總得發生一些事情,但單單一封已寄出卻未送達的信,沒有明言的想法,或盛夏的一天,都算是行動。故事中不斷出現激烈的行動,通常只顯示出作者根本沒有在說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害怕別人的觀看、回應或批評 對於想要低調,不想被注目的人來說,文章被閱讀,其實需要一段時間的調適。我在剛開始投稿報紙、雜誌,還有出版第一本小說時,自己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心理建設。 投稿報紙時,第一個想到的是要用筆名或本名? 用筆名的話 真實性要寫多少?哪些是改編,做過修飾的?熟人說他認為是在
Thumbnail
我害怕別人的觀看、回應或批評 對於想要低調,不想被注目的人來說,文章被閱讀,其實需要一段時間的調適。我在剛開始投稿報紙、雜誌,還有出版第一本小說時,自己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心理建設。 投稿報紙時,第一個想到的是要用筆名或本名? 用筆名的話 真實性要寫多少?哪些是改編,做過修飾的?熟人說他認為是在
Thumbnail
比起學生時代的寫作文,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還必須要按照題目意思去發揮,我們平常書寫可就自由多了!但是多數時候,對我來說,寫作就是一個面對自己,以及自我反省的過程,不求文字譁眾取寵,但求誠實面對自己,用寫作與自己對話,來自我覺察與成長,並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Thumbnail
比起學生時代的寫作文,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還必須要按照題目意思去發揮,我們平常書寫可就自由多了!但是多數時候,對我來說,寫作就是一個面對自己,以及自我反省的過程,不求文字譁眾取寵,但求誠實面對自己,用寫作與自己對話,來自我覺察與成長,並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Thumbnail
誠實面對自己,在對別人說言不及義、粉飾太平的言語時,打斷自己。那種不舒服讓我寧可選擇面對真實。
Thumbnail
誠實面對自己,在對別人說言不及義、粉飾太平的言語時,打斷自己。那種不舒服讓我寧可選擇面對真實。
Thumbnail
為誰而寫?我想是為了內在的自我;行有餘力之後,我還想以真誠的文字回應我的讀者,所以,也為他人而寫,為有幸能以文字成為他人幫助這件事而寫,如同本書作者所言:「遵從本心,照料他人 」,這亦是我寫作的初衷。
Thumbnail
為誰而寫?我想是為了內在的自我;行有餘力之後,我還想以真誠的文字回應我的讀者,所以,也為他人而寫,為有幸能以文字成為他人幫助這件事而寫,如同本書作者所言:「遵從本心,照料他人 」,這亦是我寫作的初衷。
Thumbnail
書寫對我來說是一種很平凡的興趣嗜好,就像說話一樣是同樣的必要,書寫也是我在生命中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救贖。
Thumbnail
書寫對我來說是一種很平凡的興趣嗜好,就像說話一樣是同樣的必要,書寫也是我在生命中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救贖。
Thumbnail
直到現在我依然發自真心的認為:那些不斷在依靠想像,自己的歷程沒有經驗過的東西,就去灌輸別人說應該過上如何如何日子的人,實在是太失禮了。
Thumbnail
直到現在我依然發自真心的認為:那些不斷在依靠想像,自己的歷程沒有經驗過的東西,就去灌輸別人說應該過上如何如何日子的人,實在是太失禮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