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和食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古希臘哲學對西方文化影響深遠,但大部分的古希臘的哲學家,都同意要克服口腹之慾。Diogenes Laërtius 是一位三世紀的希臘歷史家,生平不詳。他遺下的著作《名哲言行錄》,記錄了一班古希臘哲學家的言行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當中有關飲食習慣的記載,也很有趣。例如以悖論聞名的芝諾(Zeno),主要是吃麵包和蜜糖。他最喜歡的食物,唯青色無花果而已。畢達歌拉斯(Pythagoras)是哲學家也是數學家,他的勾股定理(畢氏定理)很多人在數學堂都曾經讀過。據說畢達歌拉斯是第一個提倡運動員應該吃肉的人,但他認為生活其實應該盡量簡單,最好是吃素和飲水,充其量只是偶然吃一些魚。比較奇怪的是畢達歌拉斯不吃豆,但為何如此學者則有不同的意見。其中一個講法是畢達歌拉斯認為豆裡面藏有死者的亡魂。

至於蘇格拉底,根據他的學生色諾芬(Xenophon)著作《回憶蘇格拉底》(Memorabilia)的記錄,蘇格拉底的生活非常節儉而簡樸。哲學家柏拉圖(Plato)也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的《斐多篇》對話錄,記下了蘇格拉底臨終前和朋友的哲學討論。蘇格拉底在討論中這樣說:一個真正的哲學家不會理會飲食的樂趣,以及其它身體方面的享樂,例如性愛的歡愉。這些所謂快樂,只會使到靈魂繼續依附在肉體,不能達到永恆和神聖的境地。

柏拉圖的想法和蘇格拉底十分相似。柏拉圖在《迪美阿斯》對話錄(Timaeus)提出了一個我們現在看來很荒誕的生物學猜想。他認為人類的大腸長而捲曲,是為了阻止食物很快的通過。否則的話,我們便會很容易肚餓,耗盡所有的時間覓食,沒有空思考哲學和提高修養,「對人性最神聖的部份的呼喚不聞不應」。柏拉圖相信,我們對美食的渴求,屬於身體的慾望,捆綁著我們的靈魂。唯有通過哲學思考,才能令靈魂恢復自由。

伊壁鳩魯(Epicurus, 341--270 BC)是柏拉圖死後另一位重要的古希臘哲學家。他的著作大多已經失傳,但根據其他人的記載和評論,伊壁鳩魯提倡後人稱為「快樂主義」或者「享樂主義」的思想。他的學派在當時非常有影響力,而更難得的是伊壁鳩魯有教無類,在那個並非人人平等的年代,他的學院也願意收留女人、奴隸、以及社會上備受排斥的人。伊壁鳩魯的思想主旨是教導人如何尋找快樂,擺脫人生的痛苦。但伊壁鳩魯認為人生的終極快樂是心靈的安靜(ataraxia),能夠面對困苦而依然內心平安,滿足於簡單的生活,享受哲學思考和討論的樂趣。很不幸,很多人誤解了伊壁鳩魯的想法,以為他是追求大千世界的各種享樂。快樂主義者現在的英文譯名 Epicurean,已經變成了飲食雜誌、餐廳、旅行社、甚至廚具公司的名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彥方的沙龍
5會員
5內容數
劉彥方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4/27
食物是否可以成爲一件藝術品?
Thumbnail
2020/04/27
食物是否可以成爲一件藝術品?
Thumbnail
2020/04/27
食物的色香味所帶來的主觀經驗,是人類心理意識的一部份,,但這些主觀經驗,能否完全得到客觀科學的解釋?如果不能,這又是否代表我們的意識永遠屬於科學領域以外的東西?
Thumbnail
2020/04/27
食物的色香味所帶來的主觀經驗,是人類心理意識的一部份,,但這些主觀經驗,能否完全得到客觀科學的解釋?如果不能,這又是否代表我們的意識永遠屬於科學領域以外的東西?
Thumbnail
2020/04/27
哲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到底有什麼關係?哲學對科學的發展有沒有貢獻?
Thumbnail
2020/04/27
哲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到底有什麼關係?哲學對科學的發展有沒有貢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嫉妒(妒忌)是心靈的胃潰瘍……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西元前470-399)徒弟柏拉圖 徒孫亞里士多德(希臘三賢)。 早年讀到一句話:認識自己(Know Thyself)語出老蘇亦鐫刻在希臘神殿柱石上。當時懵懂自負認為誰不認識自己呢?其實歲月蹉跎後才明白這句話的真義,和儒家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
Thumbnail
嫉妒(妒忌)是心靈的胃潰瘍……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西元前470-399)徒弟柏拉圖 徒孫亞里士多德(希臘三賢)。 早年讀到一句話:認識自己(Know Thyself)語出老蘇亦鐫刻在希臘神殿柱石上。當時懵懂自負認為誰不認識自己呢?其實歲月蹉跎後才明白這句話的真義,和儒家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
Thumbnail
  聽說哲學史有兩種教法,一種是從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Thales)教起,按時間序(先蘇哲學、蘇柏亞、中世紀哲學、現代哲學)一路講下來;另一種則是從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Descartes)講起,而我有幸第一次接觸哲學史便是從笛卡兒談起。為什麼是從笛卡兒談起?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只是聽著老師說笛
Thumbnail
  聽說哲學史有兩種教法,一種是從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Thales)教起,按時間序(先蘇哲學、蘇柏亞、中世紀哲學、現代哲學)一路講下來;另一種則是從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Descartes)講起,而我有幸第一次接觸哲學史便是從笛卡兒談起。為什麼是從笛卡兒談起?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只是聽著老師說笛
Thumbnail
洞穴寓言也稱洞喻,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其著作《理想國》(514a–520a)中提出的一個寓言故事,用來比較「教育(παιδεία)和缺乏教育對我們本性的影響」。洞喻來源於柏拉圖的哥哥格勞孔與其老師蘇格拉底之間的對話,並由後者記述。洞喻在日喻(508b–509c)和線喻(509d–511e)後提出。
Thumbnail
洞穴寓言也稱洞喻,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其著作《理想國》(514a–520a)中提出的一個寓言故事,用來比較「教育(παιδεία)和缺乏教育對我們本性的影響」。洞喻來源於柏拉圖的哥哥格勞孔與其老師蘇格拉底之間的對話,並由後者記述。洞喻在日喻(508b–509c)和線喻(509d–511e)後提出。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基督教思想難免混雜非基督教學問 社科小常識:由蘇格拉底所開創的古典哲學傳統,哲學思辨是一種生活方式日常對話可以是哲學的載體(甚至十八世紀伏爾泰和休謨的哲學作品仍展現這種遺風)。 應用小撇步:有一本書、一番話、或一個信念,曾經拯救你的人生嗎?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基督教思想難免混雜非基督教學問 社科小常識:由蘇格拉底所開創的古典哲學傳統,哲學思辨是一種生活方式日常對話可以是哲學的載體(甚至十八世紀伏爾泰和休謨的哲學作品仍展現這種遺風)。 應用小撇步:有一本書、一番話、或一個信念,曾經拯救你的人生嗎?
Thumbnail
「The essence of philosophy is that a man should so live that his happiness shall depend as little as possible on external things.」 說實在的一開始讀到這金句 幾經思考後
Thumbnail
「The essence of philosophy is that a man should so live that his happiness shall depend as little as possible on external things.」 說實在的一開始讀到這金句 幾經思考後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