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些用力的媽媽們,妳,有好好照顧自己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數日前在網路上忽然看到這本書:「母親這種病」,出於好奇,查了一下相關的分享內容,原來書中提到現代人以下的心靈問題,可能都來自於母親,如:容易自我否定、常扮演乖寶寶角色、易傷害自己、不斷追求完美、易負面思考、缺乏安全感,易受傷⋯⋯等,看起來好像都是負面的?書中其實也有提到正向的部分:患有此病的人特別容易同理他人、充滿創造力。當然,除了病症說明,如何克服母親這種病的方法也都在書裡有提及。

因為這本書,我忽然想起之前有好一陣子,社會上出現的一種氛圍:把目前自己的現況歸因為家庭因素造成,搞得好像母親是罪魁禍首似的。或許吧,在早一些的年代,當時因為整個大環境與經濟條件使然,許多父母必須先想辦法活下來(馬斯洛的生存需求),當年沒有被好好照顧過的孩子,長大後自然也只能用所知的方式來對待下一代,也因此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一些傷痕。然而,我卻也同時認為,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除了埋怨外,也該為自己往後的人生負起責任來,學會給自己秀秀、給自己愛的抱抱,同時尋找資源,幫助自己跟過去和解,若只停留抱怨與怪罪的行為,就跟還沒長大的孩子是一樣的。

除了上一代留下來的傷,另一方面,隨著時代變遷,我也隱約感覺現代的父母,似乎因為太想做好一個母親(父親)的角色而給了自己太多的壓力,有一種內在焦慮。

就像這一陣子,剛好遇上的幾個媽媽。

A媽咪因為孩子對於某些課堂的異常抗拒而來訊息問我該怎麼辦?孩子是否要看心理醫生?B媽咪則是因孩子有部分亞斯特質,在引導上常感到壓力與挫折,C媽媽的孩子則有些過動症狀,在學習和教養上也常讓她有心力交瘁的感覺,D媽咪的孩子則進入青春叛逆期⋯⋯,從他們的言談之中,我特別能感受到每個媽媽背後對孩子的關愛之情,以及那些沒說出口的擔心、焦慮、不知所措等心情,聽著,覺得心疼。

身為「媽媽」就是這樣吧!孩子永遠放第一,從物質需求的照料,到心理層面的呵護,無非期待孩子平安快樂的成長,也期待往後行為的正向。(這裡暫且撇除一些特殊情況的媽媽,雖然我也仍然覺得他們心中也有些傷需要先被療癒)

有好幾次,聽著媽媽們絮絮叨叨地說著孩子的情況時,我都會拉回來先關心說話的媽媽本身,問問他們當下的心情,試圖陪他們聊聊背後那份無助的感覺。畢竟,沒有辦法先把自己照顧好,又怎麼有心力可以面對外在接踵而至的考驗呢?至於那些該怎麼教孩子、如何引導、應該做什麼、不要做什麼等等的,都不會是在此刻要先談的,更何況我一直相信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的資源和能力,只是"現在"被某些東西卡住了,所以看不見,或者看見了但沒有再多的力氣去處理。

而通常,這樣關懷的話語說出口,媽媽們的眼淚也開始跟著掉下來(或者哽咽),那一刻,我覺得特別珍貴,因為藏在「媽媽角色」背後的女人才真的出來了。當然,也有很多時候,媽媽們會在幾句話之後又堅強地收起眼淚,把自己放到後面,繼續談論著孩子,姑且先不談背後運作這樣的反應機制是什麼,但我總覺得那個珍貴的片刻一定也留下些什麼在心理。

「記得留個時間好好照顧自己。」

這是我常常最想跟媽媽們說的。就算還不習慣為自己,那就當成為了孩子們吧!有一個心情穩定的母親,才有餘力回應孩子(以及生活中)各種狀況。身為母親,除了自責,覺得自己做還得不夠之外,可不可以,也回頭去看看一路以來多麼認真而努力的部分?畢竟,沒有人天生就會當媽媽,我們都是當了媽媽才學著扮演好這個角色(或其他角色)。

接下來就是五月的母親節了,很想祝福各位緊繃的媽媽們,偶爾也在心靈上放鬆自己吧!同時,也期盼路人甲、乙、丙、丁⋯⋯,與其用專家姿態指著媽媽們在教養上的應該或不應該怎麼做,不妨也走到他們背後,成為一股支持的力量,在他們用心用力地為家庭、為孩子付出之際,給予肯定和鼓勵,那些或許才是媽媽們一直渴望卻難以得到的呀!

僅以此篇文,預祝天下 曾經也是可愛(美麗、熱情、迷人⋯⋯(自己填))的女人的媽媽們:母親節不累。

想要與你談心說愛》專題即日起增加付費訂閱機制,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讀完也有收穫,歡迎訂閱,或者也可以隨喜贊助、收藏、轉分享,或者下方按一下LIKE。你的實際行動將帶給我莫大的鼓舞~~謝謝 ❤


raw-image

FB: https://www.facebook.com/cookiebrother.scholastica/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ovescholastic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嘉的書寫與藝術陪伴
106會員
143內容數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2023/05/17
薩提爾的對話與練習來到應對姿態以及姿態底下的情緒。 上一篇有提到應對姿態,包含: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以及一致型,而每一種應對姿態底下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情緒,可能是:生氣、難過、害怕、不安、自責、委屈、焦慮、煩躁⋯⋯等,如果留意一下,會發現多是負向情緒,那是因為⋯⋯
Thumbnail
2023/05/17
薩提爾的對話與練習來到應對姿態以及姿態底下的情緒。 上一篇有提到應對姿態,包含: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以及一致型,而每一種應對姿態底下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情緒,可能是:生氣、難過、害怕、不安、自責、委屈、焦慮、煩躁⋯⋯等,如果留意一下,會發現多是負向情緒,那是因為⋯⋯
Thumbnail
2023/04/27
第一期的藝術陪伴課程劃下了句點,這一期,算是我的另一種突破,很感謝參與成員在課堂最後的回饋,有的成員看見自己不懂求救,有的成員透過對話中發現自己好像容易追求完美,有的成員喜於自己的突破,有的成員則是因為每週的創作帶給自己安定的力量⋯⋯
Thumbnail
2023/04/27
第一期的藝術陪伴課程劃下了句點,這一期,算是我的另一種突破,很感謝參與成員在課堂最後的回饋,有的成員看見自己不懂求救,有的成員透過對話中發現自己好像容易追求完美,有的成員喜於自己的突破,有的成員則是因為每週的創作帶給自己安定的力量⋯⋯
Thumbnail
2022/03/25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忘記這一句話是在哪裡聽來的,但是,卻記憶了好多好多年。 後來,當小王子電影版再次上映時,我又記下了另一段話: 想要馴服一個人,就得冒著流淚的風險。 而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對於「關係」,每個人的看法、經驗各自不同,不知你的會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2/03/25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忘記這一句話是在哪裡聽來的,但是,卻記憶了好多好多年。 後來,當小王子電影版再次上映時,我又記下了另一段話: 想要馴服一個人,就得冒著流淚的風險。 而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對於「關係」,每個人的看法、經驗各自不同,不知你的會是什麼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其實我一直覺得養育小孩是一件很不人性的事情。 還記得產後有長達三年的時間,不僅全身痠痛到不行,往前彎腰或往後仰都會痛不欲生,後來是自費去做了物理治療及勤做瑜伽才獲得緩解,這期間甚至也有板機指、骨盆及腳踝歪斜的問題,或許有人會覺得不過是生了個孩子,怎麼可能會有如此嚴重的後遺症?肯定是坐月子期間沒有好好
Thumbnail
其實我一直覺得養育小孩是一件很不人性的事情。 還記得產後有長達三年的時間,不僅全身痠痛到不行,往前彎腰或往後仰都會痛不欲生,後來是自費去做了物理治療及勤做瑜伽才獲得緩解,這期間甚至也有板機指、骨盆及腳踝歪斜的問題,或許有人會覺得不過是生了個孩子,怎麼可能會有如此嚴重的後遺症?肯定是坐月子期間沒有好好
Thumbnail
倘若我沒有生養過孩子,我不會知道無條件愛一個人是什麼感覺?更不會知道當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是有多麼令自己感到可恨又可怖,回想育兒的前三年,幾乎是靠著意志力才能活過每一天,日日夜夜撐著快閉上的眼皮埋首於家務與育兒中,雖然不曾後悔生下孩子,但我深切地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感,雖明白孩子終究會長大,苦難也終將會
Thumbnail
倘若我沒有生養過孩子,我不會知道無條件愛一個人是什麼感覺?更不會知道當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是有多麼令自己感到可恨又可怖,回想育兒的前三年,幾乎是靠著意志力才能活過每一天,日日夜夜撐著快閉上的眼皮埋首於家務與育兒中,雖然不曾後悔生下孩子,但我深切地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感,雖明白孩子終究會長大,苦難也終將會
Thumbnail
母親說:「我要做到眼睛閉上的那一天。」 每當身為兒女的我們跟母親勸說許多事情可以放手不需要做,她總是說沒辦法不做,即便再怎麼訴說自己的辛勞,仍然停止不了她為兒女及孫子付出的心意。 有時候我們會又氣又急地說:「那是妳自己要做的,沒有人逼妳啊!」 母親聽了這番話也只能沈默不語,彷彿知道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Thumbnail
母親說:「我要做到眼睛閉上的那一天。」 每當身為兒女的我們跟母親勸說許多事情可以放手不需要做,她總是說沒辦法不做,即便再怎麼訴說自己的辛勞,仍然停止不了她為兒女及孫子付出的心意。 有時候我們會又氣又急地說:「那是妳自己要做的,沒有人逼妳啊!」 母親聽了這番話也只能沈默不語,彷彿知道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Thumbnail
母親的不斷索愛,是否也讓妳曾有過**“無論我如何做,如好討好,媽媽總是對我永遠都不滿意,她是不是不愛我?”的感受呢?**妳是否也曾有想過或實際行動跟母親反抗過,表面若無其事,其實內心有種無法言喻複雜感受,如同作者以下所述嗎? ●自責——「媽媽為我付出了這麼多,我居然還和她對抗。」 ●羞恥——「我這麼
Thumbnail
母親的不斷索愛,是否也讓妳曾有過**“無論我如何做,如好討好,媽媽總是對我永遠都不滿意,她是不是不愛我?”的感受呢?**妳是否也曾有想過或實際行動跟母親反抗過,表面若無其事,其實內心有種無法言喻複雜感受,如同作者以下所述嗎? ●自責——「媽媽為我付出了這麼多,我居然還和她對抗。」 ●羞恥——「我這麼
Thumbnail
阿德勒曾經說過:「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作者說:「當我們遇到優缺點與自己相反的媽媽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讓我們成長的機會。」 媽媽不只是養育孩子的角色,而是一段尋找自己且邁向人際和諧的成長之路。
Thumbnail
阿德勒曾經說過:「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作者說:「當我們遇到優缺點與自己相反的媽媽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讓我們成長的機會。」 媽媽不只是養育孩子的角色,而是一段尋找自己且邁向人際和諧的成長之路。
Thumbnail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Thumbnail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Thumbnail
關於母職的書籍在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傾巢而出,尤其韓國出版業似乎特別也針對這一塊去做大量的行銷與出版,而我特別被吸引的不只是關於「媽媽」的主題,而是封面設計總是有一位女性圖像,而傳遞出來的視覺感受是溫柔且療癒的,也因此忍不住就讓人產生想閱讀的慾望。
Thumbnail
關於母職的書籍在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傾巢而出,尤其韓國出版業似乎特別也針對這一塊去做大量的行銷與出版,而我特別被吸引的不只是關於「媽媽」的主題,而是封面設計總是有一位女性圖像,而傳遞出來的視覺感受是溫柔且療癒的,也因此忍不住就讓人產生想閱讀的慾望。
Thumbnail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這句耳熟能詳的歌詞,似乎成為了大眾對於媽媽的既定印象!? . 然而,這似乎演變成,一位母親只能以「成為一個好媽媽」為最終目標? 也就是,當一個女性有了孩子之後,應該全心全意為家庭與孩子,才能符合這句歌詞背後的種種含義? . . . . . . . . . .
Thumbnail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這句耳熟能詳的歌詞,似乎成為了大眾對於媽媽的既定印象!? . 然而,這似乎演變成,一位母親只能以「成為一個好媽媽」為最終目標? 也就是,當一個女性有了孩子之後,應該全心全意為家庭與孩子,才能符合這句歌詞背後的種種含義? . . . . . . . . . .
Thumbnail
身為「媽媽」就是這樣吧!孩子永遠放第一,從物質需求的照料,到心理層面的呵護,無非期待孩子平安快樂的成長,也期待往後行為的正向。有好幾次,聽著媽媽們絮絮叨叨地說著孩子的情況時,我都會拉回來先關心說話的媽媽本身,問問他們當下的心情,試圖陪他們聊聊背後那份無助的感覺。畢竟⋯⋯
Thumbnail
身為「媽媽」就是這樣吧!孩子永遠放第一,從物質需求的照料,到心理層面的呵護,無非期待孩子平安快樂的成長,也期待往後行為的正向。有好幾次,聽著媽媽們絮絮叨叨地說著孩子的情況時,我都會拉回來先關心說話的媽媽本身,問問他們當下的心情,試圖陪他們聊聊背後那份無助的感覺。畢竟⋯⋯
Thumbnail
從四月底開始,是各大品牌在農曆春節過後的首次大檔期,日子越接近母親節,廣告媒體越熱烈放送消費訊息,或許消費真的是一件快樂的事吧!消費讓我們感覺付出,感覺擁有。廣告裡母親的形象總是刻苦的、過度付出的、愛
Thumbnail
從四月底開始,是各大品牌在農曆春節過後的首次大檔期,日子越接近母親節,廣告媒體越熱烈放送消費訊息,或許消費真的是一件快樂的事吧!消費讓我們感覺付出,感覺擁有。廣告裡母親的形象總是刻苦的、過度付出的、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