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當一個小孩會轉頭看你的大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前陣子我身邊的孩子開始戀愛,多角關係勾心鬥角,讓我回想起小時候看的影集《飛越比佛利》(嗯其實是青春喜劇的感覺啦),偶爾特別腥風血雨時,也會聯想到三立鄉土劇。

本來我都要爸媽們一動不如一靜,不要管東管西也不要上下其手(?),不要別人談戀愛自己也跟著昏頭。爸媽們大致上也願意盡量克制自己,事情也都還維持在青春爛漫小打小鬧的階段。

但後來出了件有點大的事。

網路霸凌

總之主角之一孩A跟另一主角孩B吵了好一陣子。前幾天,A被拉進一個messenger群組裡,裡頭有四五個人,但她只認識朋友B。才進去沒多久,其他不認識的人就開始辱罵她,像是婊子、喜憨兒之類的。

A氣得哭了,找了媽媽談過之後,媽媽跟她一起打電話給我。我看了她傳來的圖,先試著安慰她、平復她的情緒,等她冷靜下來後,才接著問她我能夠為她做什麼。

她希望對方那些人不要再這樣做。

我想這件事情終究得要從B那裡著手,於是我建議孩A:「妳先退出群組吧,封鎖那些人,下禮拜見面我再來跟B談。」

A接受了我的建議,但沒想到對方不知怎麼的還是可以把她加回群組裡,而且變本加厲地辱罵她。

我建議她:「妳先截圖,然後說妳已經截圖了,叫她們不要再罵了,不然妳要告她們。」

A照著做了,對方立刻慌慌張張地把A從群組移出。

這當然只是嚇嚇她們而已。

我請A稍安勿躁,在下週我們跟B見面前,先好好照顧自己。然後我開始試著搞懂這些孩子到底是哪裡來的。從小孩的FB帳號開始,我開始看她們公開的貼文、照片跟好友名單,不用多久,我就大致知道這些小孩的年紀、居住縣市跟學校。

接下來兩天裡我打了幾通電話、傳了訊息給幾個教育工作者,確認了這些孩子並不是我們圈子的孩子,而是孩B的網友。

為了同儕認同而參與動員,其實並不是青少年特有的現象

為了同儕認同而參與動員,其實並不是青少年特有的現象

我也打聽到,這些孩子都加入了一個國中女生的社團,會在這個社團裡發表自己的煩惱,或者炫耀自己生活裡的得意之處(例如跟男朋友的合照),希望能夠得到同儕的認同。在這樣的網路社團裡,排擠或攻擊並不少見,而B加入的對話群組是這個社團裡的小圈圈,也不是第一次集體「出征」一個對象。

後續在協助A和B當面溝通的過程中,孩B說出她對這些孩子懷有畏懼。她雖然多少有想要這些朋友幫忙她出一口氣的念頭,但其實也對集體攻擊A的行為感到不安。B這麼說:「我不太敢叫她們不要這樣做。」

把話講開之後,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開一個群組跟朋友一起說別人壞話,或是因為內在的匱乏而向外追求人際上的肯定,這樣的事情誰沒做過呢?大多數人很大年紀了,也都還在做。

差別──假如有的話──大概只是在當事情開始歪斜擴大的時候,B沒有足夠的能力讓它停下來。

而我在處理這件事情的過程中,一直聯想到韓國的N號房事件

如何防範N號房事件?

N號房的事件給我們很多警醒,像是網路隱私權、兒少性剝削、性教育等等。

根據報導,N號房的主持人是在網路上挑選少女,利用她們缺乏法律知識和常識,操弄人性上的弱點,讓少女們一步步落入控制。而孩B的這個女孩網友們,遇到對方威脅提告的反應,所露出的驚慌失措的樣子,讓我忍不住擔心這些女孩要是遇到類似的情境,有沒有抵禦或避開的可能。

再加上我身邊的孩子都是重度的網路使用者,我忍不住會想,假若類似的事情悄悄接近我們的孩子,我們能不能避免?我們要不要也縮減孩子們使用網路的時間跟次數?但要怎麼縮減?這種管制又要到哪個年紀?

稍微冷靜下來之後,我察覺到這種出於恐慌的管制恐怕還是非理性的。在這個連讀冊這種大公司都可以反覆流出訂貨訊息給詐騙集團的時代,無論怎麼防範、管制到什麼年紀,恐怕都是不足以令人安心的。

而那些能對孩子做的、想得到的事情,我們都陸陸續續在做了。那麼,還有什麼我們應該要更注意的呢?

在我正煩惱這個問題時,無獨有偶地,又有個孩子C接到了一個messenger訊息。

raw-image

孩C傳訊給我,問我這東西對勁嗎?我說這種通常不大對勁。假如你想要朝這方面發展,我們可以一起來想想,我們要去培養什麼能力跟技術。

這提醒了我,就像這兩次,我們不是成功地「防範」了許多次「網路事件」嗎?而且還有更多次不在網路上的事件,我們跟孩子們也透過互相信任與合作,成功避免了許多可能會很不堪的後果。

大概是因為,我們總是試著採取協助的立場,站在小孩的身邊或後面,而不是用質疑或追究的態度站在孩子的對面,於是當小孩面臨一個難關時,孩子就更有可能不必隱瞞,而能願意轉頭問問我們的看法,或是尋求我們的幫助。

當一個小孩會轉頭看你的大人

仔細想來,就像在A和B的事件裡,我們有很多的幸運,也有好多有意識的努力。

首先當事情發生之前,因為孩子們的互動從不在我前面遮遮掩掩,我大致上已經知道前因後果。

當事情發生的時候,A相信媽媽,跟媽媽說明,得到了媽媽的支持;而媽媽跟孩子都相信我,把事情轉告我,委託我跟進處理。

接著,當我尋求教育社群的協助時,同行們都願意跟我分享訊息,並且主動幫我進一步打聽,也提供我寶貴的建議。我們社群的「網」好好地接住了我們。

然後,B的媽媽也願意相信我,把我需要知道的訊息告訴我,委託我主持A跟B的對談。

最後,B也願意相信我,願意讓我知道她的脆弱與需求。

而A跟B都是很幸運的、很好的孩子,她們在傾向於包容而不是競爭的環境裡長大,願意相信談話,也願意相信和解是可能的。

我想,就是因為這裡有很多願意彼此信任的大人跟小孩,於是我們才能好好地面對這許多的危機。

我一邊覺得欣慰,一邊又想到,在那個群組裡的其他孩子呢?當她們被人「恐嚇」說要告她們的時候,她們有沒有可以信任的大人,可以在事情尚未歪斜到難以承擔之前,轉過頭去求助或諮詢呢?

同時身為父親和教育者,我很清楚,在和孩子相處的日常生活中,若是想要保持寬容而有耐心,需要有多大的資源與餘裕才能辦到。建立在此之上的良好親子關係雖然是一種選擇,但也是一種幸運──那是一種擁有資源與餘裕的人才能做的選擇。

這麼說來,一個孩子若出生在有資源與餘裕的家庭、父母又選擇要將資源和餘裕投入在親子關係,那該是十分幸運的事。而我們知道,大多數孩子恐怕沒有這種幸運。

也是因此,若你遇到了一個小孩,偶然間要跟他相處,而你剛好有資源和餘裕的話,希望你願意考慮,成為一個他遇到困難時,會想要轉頭問你的大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鴻雁-avatar-img
2020/05/20
分析得相當深入、精采!
avatar-img
盧駿逸的沙龍
660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盧駿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2020/11/21
最近騎士團(我所屬的在家自學社群)的低年級裡有排擠的情況。為什麼人會排擠人?為什麼人會被排擠? 有別於好人/壞人、成熟/幼稚的二分法,在這次的事件裡,牽涉其中的成員們有各自複雜的樣子。 事情的面貌,我覺得要從孩子們的組成開始說起。
Thumbnail
2020/11/21
最近騎士團(我所屬的在家自學社群)的低年級裡有排擠的情況。為什麼人會排擠人?為什麼人會被排擠? 有別於好人/壞人、成熟/幼稚的二分法,在這次的事件裡,牽涉其中的成員們有各自複雜的樣子。 事情的面貌,我覺得要從孩子們的組成開始說起。
Thumbnail
2020/11/13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2020/11/13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媽~我有事要跟你說。」女兒繃著一張臉,把手機拿給我看。 有個陌生人私訊她,問她是否跟OOO是好友,女兒回應那是隔壁班同學。對方說,OOO騙他,給他假帳號,所以他想跟OOO的老師聯繫。 女兒回訊,她不知道隔壁班老師電話,對方可以問OOO的同學。然後,女兒列出幾個OOO的同學名字給對方。
Thumbnail
「媽~我有事要跟你說。」女兒繃著一張臉,把手機拿給我看。 有個陌生人私訊她,問她是否跟OOO是好友,女兒回應那是隔壁班同學。對方說,OOO騙他,給他假帳號,所以他想跟OOO的老師聯繫。 女兒回訊,她不知道隔壁班老師電話,對方可以問OOO的同學。然後,女兒列出幾個OOO的同學名字給對方。
Thumbnail
可曾思考過跟孩子之間的身體界線問題?筆者並不希望父母和孩子之間因為身體界線議題有過多的緊張,筆者提供的是在一些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案例曾經出現的狀況,不同的家庭是有不同的互動關係,提供給家長們自己做一些評估與參考。
Thumbnail
可曾思考過跟孩子之間的身體界線問題?筆者並不希望父母和孩子之間因為身體界線議題有過多的緊張,筆者提供的是在一些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案例曾經出現的狀況,不同的家庭是有不同的互動關係,提供給家長們自己做一些評估與參考。
Thumbnail
最近熟絡的格友圈,興起追憶童年時的粉紅泡泡風, 有格友邀約我,可以參與分享回憶, 於是我跟風,花了不少時間追朔、回想,並嘗試闡述這不屬於我的浪漫情懷……
Thumbnail
最近熟絡的格友圈,興起追憶童年時的粉紅泡泡風, 有格友邀約我,可以參與分享回憶, 於是我跟風,花了不少時間追朔、回想,並嘗試闡述這不屬於我的浪漫情懷……
Thumbnail
看到一則大人爭吵卻拉著孩子一起走上不歸路的網路新聞,心中頓時五味雜陳,才準備要開始認識這世界的美好,孩子何其無辜要被拉著下去,這也讓我想起一段同學間巧遇的往事。
Thumbnail
看到一則大人爭吵卻拉著孩子一起走上不歸路的網路新聞,心中頓時五味雜陳,才準備要開始認識這世界的美好,孩子何其無辜要被拉著下去,這也讓我想起一段同學間巧遇的往事。
Thumbnail
社工媽媽慶幸自己發現得早,否則如果女兒遇到惡狼,懵懵懂懂被騙,後果不堪設想。
Thumbnail
社工媽媽慶幸自己發現得早,否則如果女兒遇到惡狼,懵懵懂懂被騙,後果不堪設想。
Thumbnail
努力成為人緣好的人,要犧牲了多少的與眾不同及個人特色? 為了要顯得合群,而不敢說出反對的意見,為了要顯得友善,而掩飾真實感受;這是一個人的社會化成長,也是越活越不像自己的原因。
Thumbnail
努力成為人緣好的人,要犧牲了多少的與眾不同及個人特色? 為了要顯得合群,而不敢說出反對的意見,為了要顯得友善,而掩飾真實感受;這是一個人的社會化成長,也是越活越不像自己的原因。
Thumbnail
回溯記憶難免有錯,從下方的留言驚覺原來我不是只見過三個網友,那些被記得反而是壞的印象過於深刻。上次發文有所偏頗,並非每個網友都如此,後來在他網、ptt、FG也結識不同專業領域的大哥們,儘管我們只有一兩面之緣,但每當有問題請教他們時,他們還是很熱心回答,現在他們仍隱身在我的臉書好友帳號中,而驚悚系網友
Thumbnail
回溯記憶難免有錯,從下方的留言驚覺原來我不是只見過三個網友,那些被記得反而是壞的印象過於深刻。上次發文有所偏頗,並非每個網友都如此,後來在他網、ptt、FG也結識不同專業領域的大哥們,儘管我們只有一兩面之緣,但每當有問題請教他們時,他們還是很熱心回答,現在他們仍隱身在我的臉書好友帳號中,而驚悚系網友
Thumbnail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若你遇到了一個小孩,偶然間要跟他相處,而你剛好有資源和餘裕的話,希望你願意考慮,成為一個他遇到困難時,會想要轉頭問你的大人。
Thumbnail
若你遇到了一個小孩,偶然間要跟他相處,而你剛好有資源和餘裕的話,希望你願意考慮,成為一個他遇到困難時,會想要轉頭問你的大人。
Thumbnail
除了食衣住行育樂外,我們還可以跟孩子聊什麼?怕極了三姑六婆七叔九伯茶餘飯酒足飯飽的東家長與西家短,以前只要一看到這樣的長輩,我就自動躲遠了。女孩現在跟我很親暱,私心期盼她們長大我老後,仍有話題可以說可以聊,世界這麼大,網路這麼發達,去不了可以看,我們來看新聞聊時事。
Thumbnail
除了食衣住行育樂外,我們還可以跟孩子聊什麼?怕極了三姑六婆七叔九伯茶餘飯酒足飯飽的東家長與西家短,以前只要一看到這樣的長輩,我就自動躲遠了。女孩現在跟我很親暱,私心期盼她們長大我老後,仍有話題可以說可以聊,世界這麼大,網路這麼發達,去不了可以看,我們來看新聞聊時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