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絢慧:你有多害怕親密感?──問題重重的關係,正是你逃避親密感的方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心理諮商工作的場域,讓我有許多機會遇見在關係中困頓和不安的人,當關係無法如自己預期的運作順利、溝通無阻、相契合時,許多人不禁要問:「關係為什麼這麼難?難道我們不能不要關係嗎?」
即使我們內心深處都渴望著有穩定且意義深刻的關係,但現代社會已悄悄地走向逃避關係的處境,像是:想要自己關在一個人的空間裡,不想任何人打擾,也不想費神與人互動;不想經歷建立深度和長久關係需要面臨的磨合和衝突,只想享受關係短暫的激情及令人興奮的時刻;對於關係,只想擷取自己想要的依賴和需求滿足,卻不想對關係多些付出和給予。
而有更多的現象是,人們害怕投入關係之後,將讓另一個人有機會傷害自己,更可能因為自己展現出的真實樣貌,而遭受被對方嫌棄和厭惡。
我們在關係中究竟有多不安?有多害怕?即使因為寂寞和孤單的驅使,人們渴望著愛,以奮不顧身的姿態進入關係,卻在面對了關係,一段需要與對方長時間互動和相處時,各種糾結難解和難以調適的情緒就不斷出現,不僅感到窒息還有一種想逃的衝動。
為什麼我們這麼渴望關係,卻又在進入關係後,好似進入輪迴似地不斷重演某種脆弱、無助和痛苦?為什麼不論我們究竟長到多大年齡,我們似乎無法從經驗中學習如何在關係中,體會到安心且成長的正向情感?為什麼不論遇見多少不同的對象,關係始終擺脫不了疏離、焦慮、失衡和難以調適的困境?
我想這本書提供了我們一個具有啟發性的觀點:會不會是我們利用了功能失調的關係,以來逃避經驗真實的親密感?
為什麼我們要去製造一次次的功能失調的關係,來逃避親密感?難道親密感不是我們所渴求的一種關係經驗和需求?依據本書的理論,這一個矛盾及複雜的心理議題,最根本的起源來自受損的依戀關係,所形成的防衛機轉。在這弔詭的防衛機轉中,人們表面上投入關係的積極和配合程度,還有對關係所表現出的善良和慷慨行為,可能看起來和一段真實相互成長和交流分享的親密關係差異不大,然而就實質的關係互動來說,假性的親密關係讓人雖是「積極的接觸,卻活得相當孤立」。
這種積極接觸卻產生非常孤立、單向型態的關係裡,潛藏著無意識的關係焦慮,以某種為了保障生存、維持安全的假象,所形塑出的互動模式。對我們的社會來說,這種因幼年的生長環境所產生的生存焦慮及關係的不安全感,最易形成的互動模式,莫過於「以照顧者或助人的姿態進入關係」,讓關係在一方背負起照顧的責任,另一方負責被照顧、被服侍的狀態。如此,雙方都可以在一種熟悉的角色和熟悉的生存方式中,感覺到「安全」、「熟悉」、「無弱點」。
在本書,類似此種行之多年的假性親密關係互動模式,稱為「招牌歌舞」。招牌歌舞目的是要維持假性親密關係,表演者負責表現對觀眾的關心,觀眾則假裝招牌歌舞的角色是受到喜愛、有益的、給出關懷的。然而,招牌歌舞的配搭,毫無疑問的阻擋了雙方真實且互惠的連結,當然也不具有彼此深度的經驗分享和交流。
透過彼此習慣扮演的角色,我們「成功地」在關係中感到孤立,並隱藏對於對方的不滿意,好讓我們的親密關係缺少了某些重要的元素,像是連結和交流,或是互惠。久而久之,失衡和功能失調的關係問題便出現了,藉此來加深對關係的無力和挫折,以及反覆反芻內心一種從童年就開始的脆弱和失落感,再以一種早料到會如此的口氣對自己說:「看吧!我終究只能在感情中傷痕累累,任由被傷害……」
若是以上的敘述,能夠貼近你,也符合你的關係經歷,那麼請讓我推薦這一本書給你。讓本書成為你新的心靈之眼,洞察及領悟為何我們總在關係裡如此熟悉地扮演某種角色,又將別人視為某種角色對待,然後不知不覺走進膠著的互動中,感到心傷和挫敗。
書中收錄的正向改變與夢境DREAM五步驟,可以幫助我們展開新的關係學習──在關係中既能給予也能接受,真正地培養我們看見自己也尊重他人的能力;並在建立真實的人際關係同時,獲得具有開展性的智慧。
文: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假性親密:修復失衡的互動,走進真實關係》
IRRELATIONSHIP: How we use Dys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to Hide from Intimacy
作者:馬克.伯格(Mark B. Borg, Jr.)、葛蘭特.柏連納(Grant Hilary Brenner)、丹尼爾.貝利(Daniel Berry)
譯者:殷麗君
特別推薦:SKimmy你的網路閨蜜、洪仲清、海苔熊、鄧惠文、謝文宜、蘇絢慧
放入購物車➥ 博客來TAAZE金石堂誠品心靈工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要懲罰孩子。懲罰孩子只會教導他更有攻擊性與傷害性。他必然會成為一個狡猾的霸凌者,連細心的旁觀者或成人都難以注意到。更重要的是,懲罰會貶低、羞辱、與剝奪孩子的人性(聽起來很像霸凌)。懲罰會帶有怪罪與痛苦。懲罰沒有考慮原因或尋求對策。懲罰取代了與孩子更有建設性的聯繫。
人是有情的,也是歷史的積澱     人是有情眾生,既然每個人都是走向死亡而生存,如何打發和度過今日?如何尋求自己有限的歡樂及幸福?哲學家李澤厚認為這是「情本體」的問題,用中國話來說,就是「安身」與「立命」的問題,亦即是如何建立自己生命的意義。這本《幸福童年的真正祕密:愛麗絲‧米勒的悲劇》,可說是作者
本書的作者,用自己與母親的故事,告訴我們創傷如何在代間傳遞,以及這個傳遞如何被停止下來。 當受過嚴重創傷的父母無法適當回應孩子的需求,各式各樣的張力便無聲無息又極其殘酷地在孩子內在堆積。孩子在身體、情緒、思考、靈魂各個層面的渴求,不斷升起又不斷死去,無法累積出自己的存在。此時,虛弱空洞的孩子無論如何
  母親過世幾週後,我有個接受新聞雜誌《明鏡週刊》訪問的機會,以下便是我與訪問者艾兒可‧許密特(Elke Schmitter)及菲利浦‧歐姆克(Philipp Oehmke)的對話,這段對談一直糾纏著我直到寫了本書為止:    明鏡週刊:您說您的母親終身致力於找尋方法,揭開他人的創傷,但自己卻不知該
凱博文教授十多年前開始將研究重點轉移到「care」上面,care這個幼稚園程度的英文字起源於古德文,最主要的意思大概分成「關心」(包含心靈的負擔與痛苦、注意力與在意)與「照顧」(在實際作為之外也包含照看、引領之意)兩個高度相關的面向,如同書中提醒的,在不同社會文化中,這個字或許會對應到不太一樣的意義
亞瑟的勇敢,最為讓我動容的,則是他揭露自我的勇氣。他對自己的信心,對瓊安生命意義的信心,對於「照護」如何深化人性的信心,讓他能夠在這本書裡坦誠無隱、生動描述他在這「黑暗十年」裡的種種難堪、心如刀割的痛苦、起伏轉折的心境。他也坦率地以他個人的成長歷程,來彰顯為何一般人,尤其男性,對照護的議題如此疏離。
不要懲罰孩子。懲罰孩子只會教導他更有攻擊性與傷害性。他必然會成為一個狡猾的霸凌者,連細心的旁觀者或成人都難以注意到。更重要的是,懲罰會貶低、羞辱、與剝奪孩子的人性(聽起來很像霸凌)。懲罰會帶有怪罪與痛苦。懲罰沒有考慮原因或尋求對策。懲罰取代了與孩子更有建設性的聯繫。
人是有情的,也是歷史的積澱     人是有情眾生,既然每個人都是走向死亡而生存,如何打發和度過今日?如何尋求自己有限的歡樂及幸福?哲學家李澤厚認為這是「情本體」的問題,用中國話來說,就是「安身」與「立命」的問題,亦即是如何建立自己生命的意義。這本《幸福童年的真正祕密:愛麗絲‧米勒的悲劇》,可說是作者
本書的作者,用自己與母親的故事,告訴我們創傷如何在代間傳遞,以及這個傳遞如何被停止下來。 當受過嚴重創傷的父母無法適當回應孩子的需求,各式各樣的張力便無聲無息又極其殘酷地在孩子內在堆積。孩子在身體、情緒、思考、靈魂各個層面的渴求,不斷升起又不斷死去,無法累積出自己的存在。此時,虛弱空洞的孩子無論如何
  母親過世幾週後,我有個接受新聞雜誌《明鏡週刊》訪問的機會,以下便是我與訪問者艾兒可‧許密特(Elke Schmitter)及菲利浦‧歐姆克(Philipp Oehmke)的對話,這段對談一直糾纏著我直到寫了本書為止:    明鏡週刊:您說您的母親終身致力於找尋方法,揭開他人的創傷,但自己卻不知該
凱博文教授十多年前開始將研究重點轉移到「care」上面,care這個幼稚園程度的英文字起源於古德文,最主要的意思大概分成「關心」(包含心靈的負擔與痛苦、注意力與在意)與「照顧」(在實際作為之外也包含照看、引領之意)兩個高度相關的面向,如同書中提醒的,在不同社會文化中,這個字或許會對應到不太一樣的意義
亞瑟的勇敢,最為讓我動容的,則是他揭露自我的勇氣。他對自己的信心,對瓊安生命意義的信心,對於「照護」如何深化人性的信心,讓他能夠在這本書裡坦誠無隱、生動描述他在這「黑暗十年」裡的種種難堪、心如刀割的痛苦、起伏轉折的心境。他也坦率地以他個人的成長歷程,來彰顯為何一般人,尤其男性,對照護的議題如此疏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假性親密關係是一種表面上和諧,但無法真正緊密聯結的關係模式。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假性親密關係的特徵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提出了改變這種狀態的建議。作者希望人們能夠擁抱真實的愛情,雖然其中可能存在風險,但回饋將是豐盈滿足的。
Thumbnail
「我們追求親密?還是追求熟悉感呢?」 閱讀完《親密恐懼》,感慨地問了自己一句,究竟對愛情是什麼想像呢?人類總是想愛,卻恐懼著親密,這一定上帝給人類最大的玩笑吧,也是惡魔藏在潛意識裡最深的幽默吧。 上一本羞辱創傷討論的是羞恥的情緒,而周慕姿在這本則更強調恐懼,更補齊我們在親密關係裡的困境脈
【歐陽Talk書秀2月場】《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讀書會探討重點 1. 「親密恐懼」的成因 2.「親密恐懼」的類型與樣貌 3.探討影劇裡的「親密恐懼」 一、        親密恐懼的成因 為何親密恐懼 「親密感」的定義 在一段關係中,我們在所摸索、展現自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不喜歡伴侶和異性朋友來往可能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Thumbnail
在親密關係中,「缺乏安全感」是很多人都有的普遍現象。缺乏安全感的人,難以信任伴侶,經常猜疑妒忌、情緒不穩定,也會透過不斷索求伴侶以取得安全感,過度依賴伴侶,失去自我。這篇文章探討缺乏安全感背後的原因。
Thumbnail
沙龍房間導覽 德意志黑眼圈沙龍分享的內容包括德國生活、戀愛感情、閱讀及創作。 ➡️對德國生活、社會現況有興趣 👉 德國大小事 ➡️想知道怎麼調整戀愛思維、打造戀愛體質 👉 感情教練 往下拉閱讀感情教練詳細介紹 👇 ➡️聊聊AI繪圖運用和創作電子書上架通路 👉 AI輔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假性親密關係是一種表面上和諧,但無法真正緊密聯結的關係模式。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假性親密關係的特徵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提出了改變這種狀態的建議。作者希望人們能夠擁抱真實的愛情,雖然其中可能存在風險,但回饋將是豐盈滿足的。
Thumbnail
「我們追求親密?還是追求熟悉感呢?」 閱讀完《親密恐懼》,感慨地問了自己一句,究竟對愛情是什麼想像呢?人類總是想愛,卻恐懼著親密,這一定上帝給人類最大的玩笑吧,也是惡魔藏在潛意識裡最深的幽默吧。 上一本羞辱創傷討論的是羞恥的情緒,而周慕姿在這本則更強調恐懼,更補齊我們在親密關係裡的困境脈
【歐陽Talk書秀2月場】《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讀書會探討重點 1. 「親密恐懼」的成因 2.「親密恐懼」的類型與樣貌 3.探討影劇裡的「親密恐懼」 一、        親密恐懼的成因 為何親密恐懼 「親密感」的定義 在一段關係中,我們在所摸索、展現自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不喜歡伴侶和異性朋友來往可能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Thumbnail
在親密關係中,「缺乏安全感」是很多人都有的普遍現象。缺乏安全感的人,難以信任伴侶,經常猜疑妒忌、情緒不穩定,也會透過不斷索求伴侶以取得安全感,過度依賴伴侶,失去自我。這篇文章探討缺乏安全感背後的原因。
Thumbnail
沙龍房間導覽 德意志黑眼圈沙龍分享的內容包括德國生活、戀愛感情、閱讀及創作。 ➡️對德國生活、社會現況有興趣 👉 德國大小事 ➡️想知道怎麼調整戀愛思維、打造戀愛體質 👉 感情教練 往下拉閱讀感情教練詳細介紹 👇 ➡️聊聊AI繪圖運用和創作電子書上架通路 👉 AI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