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渴望親密關係,又害怕親密關係的我們──《假性親密》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積極接觸、內心孤獨」的假性親密

在過往的親密關係中,你可能有以下的經驗:
  • 你很喜歡對方,但又害怕對方靠自己太近。
  • 你努力地照顧對方,或是讓對方照顧你,但內心卻充滿著焦慮、不安與怨恨。
  • 每當遇到衝突時,你們總是可以快速解決問題,卻沒有產生任何親密與踏實感。
  • 你覺得這段關係並沒有豐富你的人生,但你也害怕失去對方,所以只好持續待著。
很可能,你落入了「假性親密關係」。這是一種表面上積極接觸,但內心很孤單的互動模式。我們樂於照顧對方,也樂於接受對方照顧的行動,乃是為了緩解「不被愛」的深層焦慮。假性親密關係基於自我保護,壓抑了真實的需要,也阻隔了愛的流動;它不讓兩人真正地「給予」自己,杜絕各樣受傷與脆弱的風險。
但矛盾的是,為什麼我們渴望進入親密關係,又害怕親密關係帶來的真實感?或許,是因為我們長年習慣壓抑自己的需要,也害怕真實自我的誕生會為關係帶來威脅,因此只好躲在假性親密的保護傘下持續這種「我好,你也好」的表象和諧。但是,假性親密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總有人因為持續的孤立感而受不了。
究竟,這樣的自我保護策略從何而來呢?美國心理學家馬克.伯格(Mark B. Borg, Jr.)、精神科醫師葛蘭特.柏連納(Grant Hilary Brenner)與護理師丹尼爾.貝利(Daniel Berry)合著的《假性親密:修復失衡的互動,走進真實關係》IRRELATIONSHIP: How we use Dys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to Hide from Intimacy便為我們剖析假性親密的特質,透過一個個故事引領我們思考自身的童年經驗,並提供從傷痛中復原的具體工具。

「招牌歌舞」帶來的安全感

作者指出,假性親密源於我們的童年經驗。孩子時常在缺乏足夠的反思能力下,將父母「不快樂的情緒狀態」解讀為「對自身安全感的威脅」,深怕自己的表現不好就換不到父母的愛。為了緩解這樣的不安,孩子容易將「引起他人的正向情緒」視為自己的責任。孩子忽略的是,照顧者會犯錯,而自己也有被滿足的需要。
這些緩解不安的求生策略包括:當一個乖孩子,不要讓父母擔心;按照父母的期待成為一個有用、聰明的人;使用「不打擾的溫柔」,讓身陷沮喪情緒的父母過得好一些;扮演丑角,來娛樂或討好父母,緩和大家的負面情緒。
這些求生策略又被稱為「招牌歌舞」(song-and dance routines),目的是確保自己有安全感,好舒緩可能不被愛的焦慮。這樣壓抑自我、在情感上有所保留的互動,會植入在我們的大腦中,好讓自己在面對各樣親密關係時保有某程度的控制感,相信只要讓對方好,自己也會跟著好。但這些脆弱的安全架構會隨著時間崩解,因為它不允許愛的自然流動,也讓關係中的雙方很不自在。
「假性親密關係的欺人之處在於,它讓人感覺很好,而這正暗示了不對勁的一切。雖然從外表上看來很真實,但其實舒適是來自於麻木。關係雙方並不自覺,卻又刻意地選擇自我保護,不去深刻地參與彼此的生活。因此,假性親密關係導致一種『沒贏家,也沒輸家』的情況。」

不斷地付出與接受,直到造成傷害

為什麼感覺很好,卻總是又有一種不對勁的感受呢?因為在假性親密中,雙方都在「表演者」與「觀眾」的面具下互動,彼此正增強心理防衛系統,在渴求愛的同時規避愛的可能性。
表演者是關係中相對主動的一方,總是以「我了解你的需要」之姿來幫助、照顧、服侍觀眾,但他的關懷與同理是總是隔著一段安全距離,誰也無法觸碰到他的內心。由於表演者太想要呈現照顧者的模樣,因而害怕暴露自己的弱點,甚至表現一副「都交給我來」的控制狂傾向。
然而,這樣的照顧是會帶給伴侶壓力的,也常常會因為表演者沒有受到對方足夠的「感激」而發怒或感到自慚形穢。久而久之,這樣的照顧變得無力、孤立且帶來怨恨。
觀眾則是關係中相對被動的一方,期待「對方會滿足我的需要」。他一方面期待表演者可以好好在台上大秀關懷特技,好解決自己的負面情緒;但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的生活被表演者控制,感到自己一直對方注視、成為「待解決的項目」。
觀眾為了要讓表演者好過,給他舞台,內心深處卻知道對於愛的渴求從來沒有被滿足。但是,觀眾不敢跟表演者表達自己真實的需要,深怕說破會讓對方內心難過,這是雙方都極力避免的事情。由於觀眾不甘於削弱自身的自主性,常常發動「被動攻擊」,對表演者的關懷表現得「無動於衷」,以此來懲罰對方。
表演者時常控訴觀眾不了解他的辛苦,觀眾則以退縮的姿態來表達抗議。由於雙方都害怕坦露脆弱、害怕對方離開自己,所以不敢說出真相──我們從未活出真實的自我。
「假性親密關係所產生的孤立感和不滿足,是由於參與者使用的是貌似出自同理心的言語和姿勢,卻矛盾地在情感上保持安全距離。所有人都相信自己是在努力做對的事,但沒有一件事行得通,也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不再假裝自己沒事:修復的機會之窗

這樣的假性親密,源自於雙方都想要透過控制的手段來製造安全架構,卻隱藏了內心真實的感受。或許,表演者渴望自己受到對方的關懷,並坦然接納自己的無能為力;或許,觀眾渴望給予自己的生命,為關係帶來新的刺激。
不一致的感受無法持久,總有某些時刻,我們再也不想為了讓對方好過而假裝自己沒事。書中稱之為「機會之窗」,這是修復假性親密的契機。
書中有三個我認為滿值得學習的要點。第一,接受事情已經出錯。復原的前提是承認自己有不滿的情緒,意識到招牌歌舞已經失效。儘管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會很不舒服,但唯有面對才能換來真實的自我誕生,也才會有踏實的安全感。
第二,了解到改變不是「我要為你做什麼」,而是「我們可以一起做什麼」。單方面地解決對方痛苦非但沒有辦法帶來交流,反而讓彼此更加孤立。然而,當我們承認自己並不是很明白對方的需要,坦承自己的無助與脆弱,學習說出自己的感受,就有機會在脆弱中彼此連結,找到向前走的動力。
第三,從小的改變開始。關係的修復不會是天翻地覆的大逆轉,唯有透過日常的累積與磨合才能打造一個更加強韌的互動模型。當我們擺脫招牌歌舞的模式,誠實表達自己的需要,對方可能會不習慣;但那正是關係的動態性質,對方也必須調整自己來面對新的你。

結語

我認為《假性親密》談的核心重點是:我們的恐懼讓我們害怕不被愛,因而想要控制愛;但當我們願意放手相信愛,愛會帶領我們走向生命蓬勃的境地。
《假性親密》提供了一個說不上完整,但相當實用的框架,來檢視我們親密關係的健康程度。很多時候,我們說不上自己跟伴侶有什麼明顯的不合,但內心總是有不踏實的感覺。相信本書會給你一部份的解答,帶領你認識更深的自我。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基督教有一些認識的人,很難沒聽過保羅這個人。 他年輕時大力迫害耶穌的跟隨者,發狂似地將人抓進監獄裡,卻在某次的神祕經驗中「看見」了耶穌,徹底改變世界觀,進而將耶穌的信息發揚光大。這個戲劇性的轉變,讓保羅將原先猶太教的分支運動(耶穌運動)轉化成跨進外邦人的普世信仰,改變了文明的脈動。 不過,保羅是一
上學=教育? 「你受過幾年的教育呢?」「你的教育程度是什麼呢?」當有人這樣問,我們通常會回答上學的時間以及最高學歷。然而,如果廣義地來看「教育」,它不必然要與「學校」掛勾。若教育是引發人類探索事物的熱忱及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之整體歷程,那將人們按「有無上學」來劃分為「受教育」與「未受教育」,其實沒有辦法
為何人類如此殘忍? 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發動了震驚全世界的戰爭行動,讓無數人流離失所並死在砲火的摧殘中。我們雖處在科技發達、醫療進步、教育普及的文明世界,但戰爭依然如影隨形地綑綁著眾生的生命。我們一方面自詡為有智慧與理性的物種,另一方面卻毫不留情地大規模殘害自己的同胞。 在動物界中,唯有人類
天堂這麼好,為什麼現在不去死? 有一次教會主日學上課的時候,有一位小孩問老師:「如果基督徒死後會上天堂,那為什麼現在不直接自殺就好,如果天堂這麼好的話?」 如果是你,會怎麼回答呢?(以下開放100種解答) 老實說,這個孩子問得好極了,因為那也是我從小到大一直都有的困惑。既然基督徒說的「得救」在於死後
越追求快樂,反而越不快樂 你是真正的快樂嗎? 現代社會鼓勵我們自我實現、活出自我,追尋屬於自己的快樂。「你值得擁有,你應該享受,你可以變得更快樂。」 然而,當我們將追求快樂視為一連串的愉悅經驗,常會引來轉瞬即逝與空虛的感受。因為我們總是覺得不滿足,總是覺得比起別人,我還「不夠快樂」。所以弔詭的是,我
《童年與解放》可說台灣教育哲學的經典,這本近30年前出版的書,至今閱讀仍不覺得有任何過時之處。作者黃武雄教授是台灣教育改革的推手,撰寫不少擲地有聲的教育論著。在本書,他旁徵博引,從人本教育的觀點探討兒童的發展、教育的本質與人的生命,並批判知識的異化如何使人不再成為其自身的目的,而是淪為教育體制、國家
對基督教有一些認識的人,很難沒聽過保羅這個人。 他年輕時大力迫害耶穌的跟隨者,發狂似地將人抓進監獄裡,卻在某次的神祕經驗中「看見」了耶穌,徹底改變世界觀,進而將耶穌的信息發揚光大。這個戲劇性的轉變,讓保羅將原先猶太教的分支運動(耶穌運動)轉化成跨進外邦人的普世信仰,改變了文明的脈動。 不過,保羅是一
上學=教育? 「你受過幾年的教育呢?」「你的教育程度是什麼呢?」當有人這樣問,我們通常會回答上學的時間以及最高學歷。然而,如果廣義地來看「教育」,它不必然要與「學校」掛勾。若教育是引發人類探索事物的熱忱及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之整體歷程,那將人們按「有無上學」來劃分為「受教育」與「未受教育」,其實沒有辦法
為何人類如此殘忍? 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發動了震驚全世界的戰爭行動,讓無數人流離失所並死在砲火的摧殘中。我們雖處在科技發達、醫療進步、教育普及的文明世界,但戰爭依然如影隨形地綑綁著眾生的生命。我們一方面自詡為有智慧與理性的物種,另一方面卻毫不留情地大規模殘害自己的同胞。 在動物界中,唯有人類
天堂這麼好,為什麼現在不去死? 有一次教會主日學上課的時候,有一位小孩問老師:「如果基督徒死後會上天堂,那為什麼現在不直接自殺就好,如果天堂這麼好的話?」 如果是你,會怎麼回答呢?(以下開放100種解答) 老實說,這個孩子問得好極了,因為那也是我從小到大一直都有的困惑。既然基督徒說的「得救」在於死後
越追求快樂,反而越不快樂 你是真正的快樂嗎? 現代社會鼓勵我們自我實現、活出自我,追尋屬於自己的快樂。「你值得擁有,你應該享受,你可以變得更快樂。」 然而,當我們將追求快樂視為一連串的愉悅經驗,常會引來轉瞬即逝與空虛的感受。因為我們總是覺得不滿足,總是覺得比起別人,我還「不夠快樂」。所以弔詭的是,我
《童年與解放》可說台灣教育哲學的經典,這本近30年前出版的書,至今閱讀仍不覺得有任何過時之處。作者黃武雄教授是台灣教育改革的推手,撰寫不少擲地有聲的教育論著。在本書,他旁徵博引,從人本教育的觀點探討兒童的發展、教育的本質與人的生命,並批判知識的異化如何使人不再成為其自身的目的,而是淪為教育體制、國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弒母:梅蘭妮‧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是克莉斯蒂娃出版於 2000 年的女性的天才三部曲之二,另外兩位女性天才是思想家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與作家柯蕾特 (Colette)。在日後的著作中,克莉斯蒂娃仍不時談到寫作這三部曲的至關切點。我認為也有助於我們以作者的角度,去回想及沈
Thumbnail
一位新手小學老師在認識班上小朋友的過程中,她觀察到小明同學常常欺負莎莉同學,她便帶著為莎莉抱不平的心態,去詢問班上其他小朋友,到底小明為甚麼這麼討厭莎莉。其他小朋友一聽,就露出驚訝的表情,搶著糾正說:「老師,不是呀!小明是很喜歡莎莉的!」聽完以後,老師就更不解了,小朋友們只好幫忙解釋:「因為他不想讓
Thumbnail
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
Thumbnail
「少年」與「少女」是日本動畫的一個長期大主軸,如電影: 新世紀福音戰士:碇真嗣和明日香的童年創傷與自戀補償(我寫過兩篇,可搜女人迷的關鍵字)。 你的名字:三葉和瀧在災難的創傷後,如何重新找尋離散與錯位的自我與他者碎片。 聲之形:將也與硝子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路上,如何得到同理、罪惡的救贖、寬恕。
Thumbnail
斯多葛最令人著迷的點,面對困境時可透過簡單的「換個角度想」,輕鬆度過難關,讓我們把時間、精力,投注在最該投注的地方。 有趣的是,許多中國成語顯示不少中國老祖宗的觀念,都和斯多葛哲學不謀而合。
Thumbnail
仔細想想你真的要的是什麼,而不是別人認為好的。人生其實比想像中短暫喔。
Thumbnail
我不會說那是血淋淋地曝光——年幼的托芙是那樣坦然看待世界,希望能了卻內心的憂傷和渴望。但在《童年》一書中,卻寫實的寫出了處再父權社會的壓抑、媽媽變化無疑的情緒、哥哥從前和現在的不同、朋友靠近又疏離的疼痛感,童年的渴望卻又一去不復返....
Thumbnail
  在書中有提到在婚姻中最容易引起感情失和的,不是金錢就是性。   在某個層面上,我蠻同意這個說法的。雖然我覺得感情失和的因素,以EFT(詳見備註一)的專業角度來看,可能跟關係中的安全感建立的三要素(可親性、回應性、投入性,詳見備註二)較為有關,但若去看衝突的表面理由,真的有蠻高比例是在吵金錢或吵性
Thumbnail
你時常為人際關係感到疲憊嗎?或許你可思考是你在人際關係上的界線太模糊,或是沒掌握好相處之間的距離。《不生病的人際關係》中,便提到「界線」的概念。人際關係相處中,也有一條界線來保護自己。但如果沒有良好的跟對方傳達界線的話,就容易陷入一場人際關係的角力戰...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弒母:梅蘭妮‧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是克莉斯蒂娃出版於 2000 年的女性的天才三部曲之二,另外兩位女性天才是思想家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與作家柯蕾特 (Colette)。在日後的著作中,克莉斯蒂娃仍不時談到寫作這三部曲的至關切點。我認為也有助於我們以作者的角度,去回想及沈
Thumbnail
一位新手小學老師在認識班上小朋友的過程中,她觀察到小明同學常常欺負莎莉同學,她便帶著為莎莉抱不平的心態,去詢問班上其他小朋友,到底小明為甚麼這麼討厭莎莉。其他小朋友一聽,就露出驚訝的表情,搶著糾正說:「老師,不是呀!小明是很喜歡莎莉的!」聽完以後,老師就更不解了,小朋友們只好幫忙解釋:「因為他不想讓
Thumbnail
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
Thumbnail
「少年」與「少女」是日本動畫的一個長期大主軸,如電影: 新世紀福音戰士:碇真嗣和明日香的童年創傷與自戀補償(我寫過兩篇,可搜女人迷的關鍵字)。 你的名字:三葉和瀧在災難的創傷後,如何重新找尋離散與錯位的自我與他者碎片。 聲之形:將也與硝子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路上,如何得到同理、罪惡的救贖、寬恕。
Thumbnail
斯多葛最令人著迷的點,面對困境時可透過簡單的「換個角度想」,輕鬆度過難關,讓我們把時間、精力,投注在最該投注的地方。 有趣的是,許多中國成語顯示不少中國老祖宗的觀念,都和斯多葛哲學不謀而合。
Thumbnail
仔細想想你真的要的是什麼,而不是別人認為好的。人生其實比想像中短暫喔。
Thumbnail
我不會說那是血淋淋地曝光——年幼的托芙是那樣坦然看待世界,希望能了卻內心的憂傷和渴望。但在《童年》一書中,卻寫實的寫出了處再父權社會的壓抑、媽媽變化無疑的情緒、哥哥從前和現在的不同、朋友靠近又疏離的疼痛感,童年的渴望卻又一去不復返....
Thumbnail
  在書中有提到在婚姻中最容易引起感情失和的,不是金錢就是性。   在某個層面上,我蠻同意這個說法的。雖然我覺得感情失和的因素,以EFT(詳見備註一)的專業角度來看,可能跟關係中的安全感建立的三要素(可親性、回應性、投入性,詳見備註二)較為有關,但若去看衝突的表面理由,真的有蠻高比例是在吵金錢或吵性
Thumbnail
你時常為人際關係感到疲憊嗎?或許你可思考是你在人際關係上的界線太模糊,或是沒掌握好相處之間的距離。《不生病的人際關係》中,便提到「界線」的概念。人際關係相處中,也有一條界線來保護自己。但如果沒有良好的跟對方傳達界線的話,就容易陷入一場人際關係的角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