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功能失調如創傷、忽視、家庭功能障礙,易導致成年後罹患心臟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個關於風險發展的縱貫研究(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研究追蹤3,600多名參與者30年的時間,從青年直到中年,這是首次基於家庭環境,從少年到成年描繪心血管疾病和死亡軌跡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童年的家庭環境特別不好的人(遭受創傷、忽視、虐待及家庭功能失調),在他們50到60歲左右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發作、中風)的風險增加50%以上。
為了大致了解研究參與者童年時的家庭環境,他們必須要回答一些問題像是「父母或家裡的其他大人讓你感受到被愛、被支持、被照顧的頻率是多少?」、「父母或家裡的其他大人咒罵你、侮辱你、讓你感到失望或做出讓你感到威脅的行為的頻率是多少?」,其中最能預測終生心血管疾病罹患與否的問題是「小時候你的家人知道你在忙什麼嗎?」儘管此研究並未探究父母的注意力造成的影響,但研究結果表明,父母參與孩子的人生可能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健康。
經歷童年逆境的人成年後較容易經歷生活的壓力,且吸菸、焦慮、憂鬱和久坐的生活方式會持續到成年,而這樣的生活方式會導致BMI較高、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發炎。這些成年人也更容易從事冒險的行為,如使用食物作為應付(壓力或悲傷)的機制,這可能導致過重及肥胖的問題,他們的吸菸率也較其他人高,這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直接相關。
對於兒時遭受到逆境的人們而言,這個研究可能幫助他們更好的面對壓力、以處理吸菸及體重的議題,針對這個議題,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兒童的早期經歷對成年後的身心健康有持久的影響,然而在美國,許多孩子仍持續的遭受到虐待及家庭功能失調的問題,這樣的經驗帶來的健康及社會功能議題,將影響他們的一生。對幼兒的社會及經濟支持的投資,是非常值得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1會員
40內容數
比較未經加工的國外新聞翻譯,多為我感興趣的研究主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Q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美國,因過量使用海洛因、美沙冬、鴉片類藥物及古柯鹼造成死亡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每年亦有數萬人因使用酒精而死亡。多年來,大家不斷嘗試發展出一套有效的治療策略,以幫助使用酒精及藥物成癮的人們,然而許多治療策略帶來的效果都有其限制,這個最新的研究表明,多面向的治療策略帶來更好的成效。
這可能可以解釋為什麼長期遭受到心理創傷或虐待的人們罹患精神疾病及成癮的風險比較高
"Even if she doesn't say it, I know it's my fault that my mother gets sad." "即使她沒有說,我仍然知道她的悲傷是我的過錯" 即使憂鬱的母親可能讓孩子面臨更多焦慮及憂鬱的風險,但並非所有孩子都面臨同樣的風險。
在美國,因過量使用海洛因、美沙冬、鴉片類藥物及古柯鹼造成死亡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每年亦有數萬人因使用酒精而死亡。多年來,大家不斷嘗試發展出一套有效的治療策略,以幫助使用酒精及藥物成癮的人們,然而許多治療策略帶來的效果都有其限制,這個最新的研究表明,多面向的治療策略帶來更好的成效。
這可能可以解釋為什麼長期遭受到心理創傷或虐待的人們罹患精神疾病及成癮的風險比較高
"Even if she doesn't say it, I know it's my fault that my mother gets sad." "即使她沒有說,我仍然知道她的悲傷是我的過錯" 即使憂鬱的母親可能讓孩子面臨更多焦慮及憂鬱的風險,但並非所有孩子都面臨同樣的風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工作中有時會接觸到不同的孩子,有的是自閉症、發展遲緩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很多時候,家長們會非常緊張,深怕孩子比別人家的慢,於是到處求助醫療資源,從對談之間,不難發現他們都很焦慮,孩子如果在感知情緒方面其實是敏感的,就會捕捉到父母的擔憂,然後情緒也變的不穩定、過動的症狀更加明顯。
  這本書的全名是「啃老浪潮:十年前的心肝寶貝,十年後卻成為啃老累贅」。 作者是最上悠醫師,他以精神科醫師的視角指出啃老族問題常常出在不健康情緒的累積上,這些問題又跟家庭環境息息相關,所以有時候從父母開始改善親子關係,孩子的問題行為就有可能獲得改善。
Thumbnail
中年危機是許多人在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代表的不只是個人的心理、情緒和價值觀的變化,還會深刻地影響我們與他人的關係,特別是與最親近的人。 在中年這個階段,我們可能會遇到事業上的瓶頸、身體上的逐漸老化,甚至對未來產生的不確定感,這些情緒和壓力往往會延伸至家庭關係,特別是夫妻、親子和與父母
Thumbnail
近年心血管疾病頻繁發生在年輕族群身上,這篇文章介紹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除不良生活嗜好、控制三高及定期健康檢查。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工作中有時會接觸到不同的孩子,有的是自閉症、發展遲緩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很多時候,家長們會非常緊張,深怕孩子比別人家的慢,於是到處求助醫療資源,從對談之間,不難發現他們都很焦慮,孩子如果在感知情緒方面其實是敏感的,就會捕捉到父母的擔憂,然後情緒也變的不穩定、過動的症狀更加明顯。
  這本書的全名是「啃老浪潮:十年前的心肝寶貝,十年後卻成為啃老累贅」。 作者是最上悠醫師,他以精神科醫師的視角指出啃老族問題常常出在不健康情緒的累積上,這些問題又跟家庭環境息息相關,所以有時候從父母開始改善親子關係,孩子的問題行為就有可能獲得改善。
Thumbnail
中年危機是許多人在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代表的不只是個人的心理、情緒和價值觀的變化,還會深刻地影響我們與他人的關係,特別是與最親近的人。 在中年這個階段,我們可能會遇到事業上的瓶頸、身體上的逐漸老化,甚至對未來產生的不確定感,這些情緒和壓力往往會延伸至家庭關係,特別是夫妻、親子和與父母
Thumbnail
近年心血管疾病頻繁發生在年輕族群身上,這篇文章介紹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除不良生活嗜好、控制三高及定期健康檢查。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