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與人系列:迷人的數學圖形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讓我們從圓規開始談起。
大約西元前十五世紀的甲骨文中,已有「規矩」二字,畫圓的規以及畫方的矩似乎是人類最早掌握的畫圖工具。(下圖是漢代墓葬的圖案,左邊是「規」,右邊是「矩」。)
漢代墓葬圖案中的「規矩」
不過,比起「矩」畫出的圖型,「規」所畫出的圓似乎更受人喜愛。在華夏文化中,圓似乎一直與「包容、和諧」的觀念有關,也創造出「圓融、團圓」這樣的詞語。 期待諸事圓滿似乎是華夏哲學看待人生的一種基本情調。
另一方面,古希臘人則是迷戀圓的幾何特性。「圓周上的每一點都與圓心等距」的特性對於古希臘人而言象徵一種宇宙的對稱性。熱愛幾何的古希臘人因此非常迷戀圓。
不只人熱愛圓,自然界也熱愛圓。觀察一下,所有的波紋都是圓的。
為什麼呢?
數學家可以告訴我們,因為水是流體,擾動會擠壓鄰近區域向外擴展,如果各個方向的情況相同,那麼擾動在各個方向的傳播速率就會一致,再加上,如果在任一時刻,波紋從小石子開始往各個方向的傳播距離都相等。所以,小石子激起的波紋就是一個圓。
從這觀點看來,圓真的是充滿「一致性」的圖形啊 。
大自然從不單調,也充滿了各式各樣迷人的藝術創作,所以讓我們一起看看其他自然界的藝術家所畫出的圖形吧!
先看看蛇的作品。
不知道大家喜歡蛇的藝術作品嗎?( 當然,影片中也告訴我們,數學家欣賞蛇的作品的方式,可能和絕大多數人不一樣吧!)
數字系統對於數學家而言,就像佛教的法器一樣,可以解決很多奇妙又有趣的問題,看穿很多自然界複雜的圖形背後的數學模式。
如果,你對隱藏在各種自然的奇妙圖形底下的數學模式有興趣 ,不妨參考英國 皇家學院院士 Ian Stewart 的作品 The Beauty of Numbers in Nature,一定會有不少豐盛的收穫喔!
順道介紹一下,英國皇家學會成立於1660年,一開始是由12位熱愛自然科學的紳士自發性所組成,當時稱無形學院(Invisible College),是世界上歷史最長而又從未間斷過的科學學會。作為一個獨立自治的社團,其無論在制定學會章程或確認學會成員時,都不需要獲得任何形式的政府批准。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單純,所以到今天英國皇家學會在世界上都始終享有很高的榮譽。
最後,請大家一起看看河豚的藝術作品,是不是很美麗呢?當然, 這圖案是單純還是複雜,也許和你喜不喜歡數字有關呢!
47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數與人系列: 零的登場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數學焦慮:每個人都可能有數學焦慮。它會讓人表現失常,但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善。我以前認為,會對學數學感到焦慮的學生分兩種: 1. 學得很吃力的學生,純粹是因為數學學不好所以感到焦慮。 2. 聰明的學生,他們會說對數學焦慮,但私底下完全沒問題。 我發現,第一種學生比第二種容易應付,因為我懂他們的焦慮。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21-09-11
喜歡繪本之(韓)白希那系列*大人也被療癒的圖畫書白希那繪本走出一條新奇的路徑,是超現實主義在兒童世界的歡欣表現,讓完全不相干的物質交融無扞格。相信讀者如你我,絲毫不會懷疑書中情節,諸如:白雲做成麵包、沙發在說話、神仙下凡來治病;因為白希那為我們「幻想成真」,讓我們從現實困頓裡飛揚起來,說出我們的心底話,反而是讀者要嘖嘖:「就是這樣!」
Thumbnail
avatar
許婉姿
2020-08-21
以數位人文觀點看白蛇傳故事的形成在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划龍舟、紀念屈原之外,最應景的,莫過於說說《白蛇傳》的故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喝雄黃酒」,就是跟白蛇傳有關。然而,白蛇傳的故事是怎麼形成的呢?蔡老師就用數位人文的觀點來說明,也許能對您有所啟發。
Thumbnail
avatar
蔡宗翰
2020-06-27
【教學分享:《三視圖》系列2/數學教具特輯/從3到13都能玩的超廣角學習-美味三數】/從小玩積木摸索創造出自己空間視圖的轉換力/ 圖形空間的敏感度,每個人先天各有能力強弱的分別。只要創造給孩子的「感知經驗」足夠,啟發學習適當,幼兒時期到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特質接收器多是「視覺」與「體覺」,引導者能注意吸引力法則是如此的話,學習動機被啟動,創造成功經驗,七上的桌遊小班玩起來也很可以哦!
Thumbnail
avatar
阮靖婷(婷婷老司)
2020-06-26
系列文章:學數學的意義在哪?(下篇)在「系列文章:學數學的意義在哪?(上篇) 」裡以家長關心的問題「如何學好數學」作結,但只知道學數學的基本方法並不足夠,因為學數學好比一趟漫長的旅途,除了要有旅行的工具之外,還要有動力、耐心、目標,才有可能不斷的往前走下去,因此這篇關注的問題,將會是「為何要學數學?」以及「數學之美」。
Thumbnail
avatar
Caspar
2018-06-12
在中文系教數學的人我在前面一篇文章〈技術譯者的基本功〉中提到,技術譯者必須做的一件事情,是回頭把一些基本知識溫習一下,而不一定要在網上急著找答案。
Thumbnail
avatar
傅瑞德
2018-06-11
<p>系列文章:學數學的意義在哪?(上篇)&nbsp;</p>  「怎麼學好數學?」可能是許多家長關心的問題,而「為什麼要學數學?」則是許多同學們的疑惑。「數學」在很多人心中就像一個大魔王,好像遇到他就束手無策,只能等著挨打。這系列文章希望以輕鬆的口吻,來回答上述學生、家長的常見問題,並給予一些建議。
Thumbnail
avatar
Caspar
201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