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每個學生都是我的孩子, 讓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專訪呂燕卿老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風度翩翩的呂燕卿老師,不僅是位藝術家,更是長年致力於藝術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化育英才無數。這幾年,在各大藝術展覽開展茶會、評審會上,時常可見呂老師優雅的身影穿梭其間,例如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璞玉計畫」即邀請呂燕卿老師擔任評審,期待能透過老師銳利的眼光,發掘更多璞玉。

藝術即生活,將半生奉獻給教育

初見呂燕卿老師與師丈張老師,夫妻倆就像家人般親切地招呼。兩人是伴侶,也是最好的夥伴。張老師一手包辦家務、照顧孩子,也協助呂老師準備學校教材,多年來在呂老師的身後給予莫大支持。家裡的擺設與空間利用也以呂老師的藝術創作為優先,不同類型的畫作與畫具有著各自的歸屬,廚房一隅的壁櫥依照色系收納膠彩顏料;光線與通風良好的頂樓則放置油畫的畫架及畫具;若想要創作版畫或藏書票時,就會到固定刻版的地方;書房裡也有好幾櫃藝術相關書籍與教材,隨時可以查找資料。
「別人看藝術創作好像很困難,事實上每天做就會變成習慣,這就是我的生活啦!」家裡幾乎每一處角落都成為固定創作的空間,呂老師早已將藝術融入生活,也從生活中汲取靈感,日復一日,持續用畫筆記錄她眼中的美。
呂燕卿老師擅長膠彩、版畫與油畫的表現手法。
教學資歷已屆47年的呂老師,時常到處看展與許多藝術家交流,還曾參加研習營,向諸多國際藝術家學習,精進各種版畫技藝。老師謙虛地說她不是教學生,而是教自己。「沒有基本的藝術知識,沒有技能的教育,絕不能稱為真正的教育;而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呂老師謹記母校臺灣師範大學的校訓:誠正勤樸,她認為老師的學識一定要博而廣,最後才能專精。當教學成功,老師的本色就成功了,如此才能心無罣礙地創作;也因為容易專注的人格特質,對於藝術家與老師兩者角色能夠拿捏得宜,一路上從學者轉為專業科目的教育工作者,最後逐漸成為一個純粹的藝術家。
年過半百以後,呂老師決定把時間留給自己,不再開辦私人課程,「人生只剩下二、三十年,這樣學費太貴了,這些學生還是去找別人學吧!」雖是如此,如果教育需要她,老師仍願意貢獻所學,至今也在國立清華大學教授「現代版畫」及「視覺藝術教材教法」兩門課程。

點亮燈光,為美學教育指引一條路

每個人對於藝術的感受、領略程度不同,要如何讓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式、進而享受藝術?呂老師分享她多年在教學現場的實際作法。首先是準備完整的課程目標計畫,讓學生一目了然整個年度的課程主題單元;再來是課前準備教材與教具,讓學生們無後顧之憂地在課堂上充分展現創意;接著透過實際示範與講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習媒材、技法、構成要素、形式原理、符號概念與藝術美感等議題。
此外,呂老師也設立獎勵制度,不但提供免費畫具使用,還曾多年提供獎學金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創作。桃李滿天下的呂老師,培育出許多傑出的版畫教學者與新秀,包含王振泰、吳望如、傅彥熹、吳鴻滄等人。擅長將陶土燒製成仿鐵鏽蝕材質的藝術家張山老師也曾是呂老師的學生,當年呂老師擔任其導師,發現他有才氣、多才多藝,卻專注力與恆心不足,便鼓勵他進修;畢業後他專注創作,曾任教國小與大學駐校藝術家,並獲得無數獎項肯定,張山老師多年的努力得到呂老師的讚賞,兩人也格外珍惜這份師生情誼。一步一腳印,有天資、願意努力的人終不會被埋沒,呂老師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困難,幫助學生建立信心、找到自己的價值,才能做到所謂的「因材施教」。
呂燕卿老師的書房裡整齊收納各種藝術書籍與創作畫具,對她而言創作即生活。
「就藝術教育而言,藝術體認秩序與平衡、人性與價值、創性與成就,深深地根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存在之深、存在之微妙,使我們往往意識不到它的顯在。」曾任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璞玉發光計畫」5屆評審的呂老師,看著藝術界人才輩出,認為臺灣的美學教育現已邁入全方位發展階段,讓創意激盪於自主學習,將藝術深耕於全國空間,把人文涵養散發於生活四周。
美術教育並非空談,藝術也沒有標準答案,是非常活潑、具有靈性的。呂老師抱持著正面的看法,相信臺灣的美學教育將來會更進一步,發展地愈來愈好。
從素描、調色、布局開始,再上基本色、畫細節,呂燕卿老師的教材清楚演示藝術創作的過程。

為創作注入活水,教育與藝術相輔相成

藝術家與教育工作者這兩種身分,也為呂老師帶來了新的觀點與創作靈感。不像一般的藝術家關起門來創作,近二十年來,呂老師除了擔任教育部國小與國中藝術教科書的審查委員、補助計畫或美術比賽的評審,也參與許多藝術學會與協會,不斷接收外界新知,為藝術創作注入新活水。
有生之年,呂老師期許自己猶如人間天使,用藝術召喚愛,「透過藝術捕捉瑰麗片刻,透過創作實踐性靈修養,轉化所感、所思、所視、所言、所聽、所行之整體節奏。藝術就是靈性視野,伴隨成長過程存在的養分,來省思自我。」老師的創作靈感往往來自生活,每次畫圖前會從構思小圖開始向外延伸,再擴充、深化、組織畫作,確立內容與主題。她形容繪畫就如同鏡子,藉由審視自己的內心,更關心自己與他人,再以色彩表現出情感。
多畫、多看、多學,養成每天創作的習慣之外,舉凡聽音樂會、看展覽、孩子結婚等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呂老師都會以速寫和文字記錄在筆記本上,寫成獨一無二的日記。這個習慣或許是源自小時候的剪報興趣,外婆家訂閱的《讀者文摘》、《今日世界》等報章雜誌,都成為她的本子裡一張張的美好收藏。「別人就知道舊的、不要的雜誌才能給我看,不然拿到手的就會是布滿坑坑洞洞的雜誌了。」呂老師笑著分享往事。正因為從小對藝術相關的人、事、物感興趣,也將報章雜誌呈現的美感知識作為養分,一點一滴累積自己對美的熱忱與觀察力,直到今日仍不斷學習,隨時打開感官吸收新知,感受藝術所帶來的能量。
以日月為靈感的現代版畫-美感光譜系列,尚未發表。

為藝術尋根播種,長成一片茂盛綠林

身為臺灣視覺藝術領域的一份子,呂燕卿老師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建構完整的臺灣藝術史觀,拉出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軸,尋找藝術文化的根,方能茁壯長成大樹;另一方面是建立大數據人才資料庫,尊重專業且做到適才適所。「正如新竹生活美學館所做的事,以時間軸線做研究踏查,也像《北辰》會訪問實際在這個領域的人,相信這些有別於靜態展覽,不僅可以建構藝術史觀,還能一步步推廣生活美學。」呂老師認為長遠來看,則以美感普及為目標,以美力國民、美化家園及美善社會為願景,建構美感學習系統。創作者需秉持上進而謙虛的心,多參與各種公開資源進修、研究與展覽,靈活運用感官,並保持積極、熱情,與一顆澄清的心。「要相信自己,找到自我的價值。」最後,呂老師也不忘溫柔提醒,願眾多後輩在這條路上走得順遂,保有自由之心,成為一顆顆閃耀的鑽石。
呂燕卿老師的創作裡充滿精采細節,以細膩筆觸描繪生動的風景。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北辰》刊物 Vol.2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見域工作室
攝影|董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傳統市場裡,除了有當日現宰的肉品與新鮮直送的蔬果,還有來自水底,生猛活跳、滑溜黏稠、奇形怪貌,值得嘗試的驚喜食材!西門市場裡的無名水產店是新竹市區僅存的活體水產店,除了零售小賣,也會供應給新竹的餐廳。
竹蓮市場二樓轉角處的「阿月高山蔬果」是市場裡的老攤販,每天早上,阿月姐都會親自到大菜市挑選當日要販售的農產,特別是到載送不同農戶作物的「高山車」看看有哪些高山農產。除了販售高山作物,攤位上還能看見許多罐裝的醃製品,那是經典的客家美食:梅干菜與菜脯,全部都是由阿月姐親手醃製與曝曬。
Waley Art 水谷藝術落腳於非典型臺北藝術聚落的萬華,水谷團隊順著空間條件衍伸出計畫型展覽、駐村、在地互動等主軸,並以新媒體類型的展演為基調,慢慢地摸索形塑了現在的樣貌。
在地人俗稱「大菜市」的果菜市場,由新竹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新竹市有四十四萬的戶籍人口,更有許多人在這裡求學、就業。這些人們每日賴以為生的食材,是如何自全台灣運送至此?價格如何調配?箇中秘辛都在這裡啦!
多數人走訪新竹舊街區,往往選擇到城隍廟前搜羅一圈炒米粉、貢丸湯等知名小吃。緊鄰城隍廟的中央市場卻鮮為外地人所知,但如果真要了解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傳統市場絕對是不能錯過的。中央市場的小吃琳瑯滿目、通道錯綜複雜。道地的市場人到底都吃甚麼?怎麼吃呢?就讓真正的市場人帶路吧!
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其實存在著許多有趣的文化現象。購買商品時,我們認為自己是經由理性的計算去達成最大效益,對人類學來說,這些看似主動的選擇其實受到文化脈絡影響。而菜市場的主要客群「歐巴桑」,這個帶有許多刻板印象的名詞,其實是根源於台灣傳統性別分工下的養成。
傳統市場裡,除了有當日現宰的肉品與新鮮直送的蔬果,還有來自水底,生猛活跳、滑溜黏稠、奇形怪貌,值得嘗試的驚喜食材!西門市場裡的無名水產店是新竹市區僅存的活體水產店,除了零售小賣,也會供應給新竹的餐廳。
竹蓮市場二樓轉角處的「阿月高山蔬果」是市場裡的老攤販,每天早上,阿月姐都會親自到大菜市挑選當日要販售的農產,特別是到載送不同農戶作物的「高山車」看看有哪些高山農產。除了販售高山作物,攤位上還能看見許多罐裝的醃製品,那是經典的客家美食:梅干菜與菜脯,全部都是由阿月姐親手醃製與曝曬。
Waley Art 水谷藝術落腳於非典型臺北藝術聚落的萬華,水谷團隊順著空間條件衍伸出計畫型展覽、駐村、在地互動等主軸,並以新媒體類型的展演為基調,慢慢地摸索形塑了現在的樣貌。
在地人俗稱「大菜市」的果菜市場,由新竹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新竹市有四十四萬的戶籍人口,更有許多人在這裡求學、就業。這些人們每日賴以為生的食材,是如何自全台灣運送至此?價格如何調配?箇中秘辛都在這裡啦!
多數人走訪新竹舊街區,往往選擇到城隍廟前搜羅一圈炒米粉、貢丸湯等知名小吃。緊鄰城隍廟的中央市場卻鮮為外地人所知,但如果真要了解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傳統市場絕對是不能錯過的。中央市場的小吃琳瑯滿目、通道錯綜複雜。道地的市場人到底都吃甚麼?怎麼吃呢?就讓真正的市場人帶路吧!
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其實存在著許多有趣的文化現象。購買商品時,我們認為自己是經由理性的計算去達成最大效益,對人類學來說,這些看似主動的選擇其實受到文化脈絡影響。而菜市場的主要客群「歐巴桑」,這個帶有許多刻板印象的名詞,其實是根源於台灣傳統性別分工下的養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教學流程的設計來講,阿嬤感覺很懂。引起動機、發展活動、問答法、做中學(不示範)。我們插好之後,阿嬤就開始讚美、各種愛語。即使要指正,阿嬤會點一下、叫我們自己弄,她說自己做才會懂。阿嬤也會很直接說學生插花的缺點,不厭其煩地說。……
Thumbnail
假日時剛巧來桃園吃飯,預約了「與誰對齊?」的展覽,這是「胖老師繪畫教室」的學員,在上了一年三個月的課程之後,所辦的展覽,我在2022年也曾經參與課程並舉辦當代藝術個展,深知辦展籌備實在不易,但能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最有成就感的事,今天也要來好好的觀展。
Thumbnail
老師曾比喻他像園丁,在教室這一畝園地裡,見證不同氣質的花藝師成長,盡可能地陪伴,就像身處百花盛開的花園,甚至鼓勵我們可以多跟不同的老師學習。我想,老師就是真誠地在推廣花藝,讓更多人可以知道花的美好,這樣的美好是不用拘泥於任何人、任何形式。
Thumbnail
第一次在甘樂阿舍美術館看到一幅畫非常吸引我 後來才知道是出自羅栓阿嬤之手 實在令我驚豔 一位八十多歲才開始學畫畫 在她的畫作裡書寫著許多故事 剛開始採訪 羅栓阿嬤送我之前出版的畫冊 先不論技巧 阿嬤畫的花不只是美感 也記錄了許多不同品種的花 讓我印象深刻 想必買花的人必須到處找
Thumbnail
每次開課第一堂課,讓我期待又好奇,因為學生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各有各的背景,各有不同的需求,對課程也有不同的期待。在同學的自我介紹中,我發現大家不管歲月的多寡,快樂、美麗有自信的過每一天,是每個人最大的期盼。   洳萱
Thumbnail
在培訓過程中,雖然花藝創作並不是核心重點,但以植物作為媒介,透過觀察、想像與實作,體會到人文與自然之美的結合,則是培訓過程中,我很期待老師們能體會到的事。 由於陸續有不少朋友來訊問課,我上半年努力再排出時間,預計 5/9~5/10 加開一個培訓梯次。期待與更多老師們結緣。
11/16/2014 藝術家   教授,是個藝術家。   他是我一生中,第一次遇過並相處的藝術家。 我才知道,雖然藝術家這個名詞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再。 但你想遇到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還真不是那麼簡單。   我總覺得他是令狐沖,風清揚之類的人物。 行為雖為世俗所不能接受, 但我看到
Thumbnail
年假期間回去我念的小學走走,突然好懷念我小學三年級的導師 班導是美術老師,理論上身為班導數學國文等等主科都要教,但老師當時完全沒管這些 她對教數學國文沒有很大興趣 也不想逼大家學 所以老師把很多主科的時間都變成美術課 每天帶我們創作 素描、水彩、做陶土、寫詩... 也很常帶大家走出教室 在校
經過好幾天的思索,中間和這位老師見到了面 他用他8年的教師生捱和我說了好多不同的觀點 一下就被道破我不確定的內心和掙扎 他是舞蹈,我是美術 有關才藝的這項工作職捱 或許就是這樣的吧 前幾年會是最辛苦的,至少2年裡 你必須不斷學習 吸收前輩老師的經驗 在那之前 你先得熬過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教學流程的設計來講,阿嬤感覺很懂。引起動機、發展活動、問答法、做中學(不示範)。我們插好之後,阿嬤就開始讚美、各種愛語。即使要指正,阿嬤會點一下、叫我們自己弄,她說自己做才會懂。阿嬤也會很直接說學生插花的缺點,不厭其煩地說。……
Thumbnail
假日時剛巧來桃園吃飯,預約了「與誰對齊?」的展覽,這是「胖老師繪畫教室」的學員,在上了一年三個月的課程之後,所辦的展覽,我在2022年也曾經參與課程並舉辦當代藝術個展,深知辦展籌備實在不易,但能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最有成就感的事,今天也要來好好的觀展。
Thumbnail
老師曾比喻他像園丁,在教室這一畝園地裡,見證不同氣質的花藝師成長,盡可能地陪伴,就像身處百花盛開的花園,甚至鼓勵我們可以多跟不同的老師學習。我想,老師就是真誠地在推廣花藝,讓更多人可以知道花的美好,這樣的美好是不用拘泥於任何人、任何形式。
Thumbnail
第一次在甘樂阿舍美術館看到一幅畫非常吸引我 後來才知道是出自羅栓阿嬤之手 實在令我驚豔 一位八十多歲才開始學畫畫 在她的畫作裡書寫著許多故事 剛開始採訪 羅栓阿嬤送我之前出版的畫冊 先不論技巧 阿嬤畫的花不只是美感 也記錄了許多不同品種的花 讓我印象深刻 想必買花的人必須到處找
Thumbnail
每次開課第一堂課,讓我期待又好奇,因為學生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各有各的背景,各有不同的需求,對課程也有不同的期待。在同學的自我介紹中,我發現大家不管歲月的多寡,快樂、美麗有自信的過每一天,是每個人最大的期盼。   洳萱
Thumbnail
在培訓過程中,雖然花藝創作並不是核心重點,但以植物作為媒介,透過觀察、想像與實作,體會到人文與自然之美的結合,則是培訓過程中,我很期待老師們能體會到的事。 由於陸續有不少朋友來訊問課,我上半年努力再排出時間,預計 5/9~5/10 加開一個培訓梯次。期待與更多老師們結緣。
11/16/2014 藝術家   教授,是個藝術家。   他是我一生中,第一次遇過並相處的藝術家。 我才知道,雖然藝術家這個名詞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再。 但你想遇到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還真不是那麼簡單。   我總覺得他是令狐沖,風清揚之類的人物。 行為雖為世俗所不能接受, 但我看到
Thumbnail
年假期間回去我念的小學走走,突然好懷念我小學三年級的導師 班導是美術老師,理論上身為班導數學國文等等主科都要教,但老師當時完全沒管這些 她對教數學國文沒有很大興趣 也不想逼大家學 所以老師把很多主科的時間都變成美術課 每天帶我們創作 素描、水彩、做陶土、寫詩... 也很常帶大家走出教室 在校
經過好幾天的思索,中間和這位老師見到了面 他用他8年的教師生捱和我說了好多不同的觀點 一下就被道破我不確定的內心和掙扎 他是舞蹈,我是美術 有關才藝的這項工作職捱 或許就是這樣的吧 前幾年會是最辛苦的,至少2年裡 你必須不斷學習 吸收前輩老師的經驗 在那之前 你先得熬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