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每個學生都是我的孩子, 讓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專訪呂燕卿老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風度翩翩的呂燕卿老師,不僅是位藝術家,更是長年致力於藝術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化育英才無數。這幾年,在各大藝術展覽開展茶會、評審會上,時常可見呂老師優雅的身影穿梭其間,例如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璞玉計畫」即邀請呂燕卿老師擔任評審,期待能透過老師銳利的眼光,發掘更多璞玉。

藝術即生活,將半生奉獻給教育

初見呂燕卿老師與師丈張老師,夫妻倆就像家人般親切地招呼。兩人是伴侶,也是最好的夥伴。張老師一手包辦家務、照顧孩子,也協助呂老師準備學校教材,多年來在呂老師的身後給予莫大支持。家裡的擺設與空間利用也以呂老師的藝術創作為優先,不同類型的畫作與畫具有著各自的歸屬,廚房一隅的壁櫥依照色系收納膠彩顏料;光線與通風良好的頂樓則放置油畫的畫架及畫具;若想要創作版畫或藏書票時,就會到固定刻版的地方;書房裡也有好幾櫃藝術相關書籍與教材,隨時可以查找資料。

「別人看藝術創作好像很困難,事實上每天做就會變成習慣,這就是我的生活啦!」家裡幾乎每一處角落都成為固定創作的空間,呂老師早已將藝術融入生活,也從生活中汲取靈感,日復一日,持續用畫筆記錄她眼中的美。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教學資歷已屆47年的呂老師,時常到處看展與許多藝術家交流,還曾參加研習營,向諸多國際藝術家學習,精進各種版畫技藝。老師謙虛地說她不是教學生,而是教自己。「沒有基本的藝術知識,沒有技能的教育,絕不能稱為真正的教育;而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呂老師謹記母校臺灣師範大學的校訓:誠正勤樸,她認為老師的學識一定要博而廣,最後才能專精。當教學成功,老師的本色就成功了,如此才能心無罣礙地創作;也因為容易專注的人格特質,對於藝術家與老師兩者角色能夠拿捏得宜,一路上從學者轉為專業科目的教育工作者,最後逐漸成為一個純粹的藝術家。

年過半百以後,呂老師決定把時間留給自己,不再開辦私人課程,「人生只剩下二、三十年,這樣學費太貴了,這些學生還是去找別人學吧!」雖是如此,如果教育需要她,老師仍願意貢獻所學,至今也在國立清華大學教授「現代版畫」及「視覺藝術教材教法」兩門課程。

點亮燈光,為美學教育指引一條路

每個人對於藝術的感受、領略程度不同,要如何讓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式、進而享受藝術?呂老師分享她多年在教學現場的實際作法。首先是準備完整的課程目標計畫,讓學生一目了然整個年度的課程主題單元;再來是課前準備教材與教具,讓學生們無後顧之憂地在課堂上充分展現創意;接著透過實際示範與講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習媒材、技法、構成要素、形式原理、符號概念與藝術美感等議題。

此外,呂老師也設立獎勵制度,不但提供免費畫具使用,還曾多年提供獎學金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創作。桃李滿天下的呂老師,培育出許多傑出的版畫教學者與新秀,包含王振泰、吳望如、傅彥熹、吳鴻滄等人。擅長將陶土燒製成仿鐵鏽蝕材質的藝術家張山老師也曾是呂老師的學生,當年呂老師擔任其導師,發現他有才氣、多才多藝,卻專注力與恆心不足,便鼓勵他進修;畢業後他專注創作,曾任教國小與大學駐校藝術家,並獲得無數獎項肯定,張山老師多年的努力得到呂老師的讚賞,兩人也格外珍惜這份師生情誼。一步一腳印,有天資、願意努力的人終不會被埋沒,呂老師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困難,幫助學生建立信心、找到自己的價值,才能做到所謂的「因材施教」。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就藝術教育而言,藝術體認秩序與平衡、人性與價值、創性與成就,深深地根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存在之深、存在之微妙,使我們往往意識不到它的顯在。」曾任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璞玉發光計畫」5屆評審的呂老師,看著藝術界人才輩出,認為臺灣的美學教育現已邁入全方位發展階段,讓創意激盪於自主學習,將藝術深耕於全國空間,把人文涵養散發於生活四周。

美術教育並非空談,藝術也沒有標準答案,是非常活潑、具有靈性的。呂老師抱持著正面的看法,相信臺灣的美學教育將來會更進一步,發展地愈來愈好。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為創作注入活水,教育與藝術相輔相成

藝術家與教育工作者這兩種身分,也為呂老師帶來了新的觀點與創作靈感。不像一般的藝術家關起門來創作,近二十年來,呂老師除了擔任教育部國小與國中藝術教科書的審查委員、補助計畫或美術比賽的評審,也參與許多藝術學會與協會,不斷接收外界新知,為藝術創作注入新活水。

有生之年,呂老師期許自己猶如人間天使,用藝術召喚愛,「透過藝術捕捉瑰麗片刻,透過創作實踐性靈修養,轉化所感、所思、所視、所言、所聽、所行之整體節奏。藝術就是靈性視野,伴隨成長過程存在的養分,來省思自我。」老師的創作靈感往往來自生活,每次畫圖前會從構思小圖開始向外延伸,再擴充、深化、組織畫作,確立內容與主題。她形容繪畫就如同鏡子,藉由審視自己的內心,更關心自己與他人,再以色彩表現出情感。

多畫、多看、多學,養成每天創作的習慣之外,舉凡聽音樂會、看展覽、孩子結婚等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呂老師都會以速寫和文字記錄在筆記本上,寫成獨一無二的日記。這個習慣或許是源自小時候的剪報興趣,外婆家訂閱的《讀者文摘》、《今日世界》等報章雜誌,都成為她的本子裡一張張的美好收藏。「別人就知道舊的、不要的雜誌才能給我看,不然拿到手的就會是布滿坑坑洞洞的雜誌了。」呂老師笑著分享往事。正因為從小對藝術相關的人、事、物感興趣,也將報章雜誌呈現的美感知識作為養分,一點一滴累積自己對美的熱忱與觀察力,直到今日仍不斷學習,隨時打開感官吸收新知,感受藝術所帶來的能量。

raw-image

為藝術尋根播種,長成一片茂盛綠林

身為臺灣視覺藝術領域的一份子,呂燕卿老師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建構完整的臺灣藝術史觀,拉出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軸,尋找藝術文化的根,方能茁壯長成大樹;另一方面是建立大數據人才資料庫,尊重專業且做到適才適所。「正如新竹生活美學館所做的事,以時間軸線做研究踏查,也像《北辰》會訪問實際在這個領域的人,相信這些有別於靜態展覽,不僅可以建構藝術史觀,還能一步步推廣生活美學。」呂老師認為長遠來看,則以美感普及為目標,以美力國民、美化家園及美善社會為願景,建構美感學習系統。創作者需秉持上進而謙虛的心,多參與各種公開資源進修、研究與展覽,靈活運用感官,並保持積極、熱情,與一顆澄清的心。「要相信自己,找到自我的價值。」最後,呂老師也不忘溫柔提醒,願眾多後輩在這條路上走得順遂,保有自由之心,成為一顆顆閃耀的鑽石。

raw-image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北辰》刊物 Vol.2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見域工作室
攝影|董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學期因為角色轉換為行政,手上有好幾場研習要辦理,原本處於焦慮不安的狀態也隨著敲定講師而逐漸放鬆了些。雖然本身不是善於社交的人,但仍喜歡生活中能有機會認識與看到不同的人在做些什麼,這些經驗的對談都能讓我獲益良多。
Thumbnail
這學期因為角色轉換為行政,手上有好幾場研習要辦理,原本處於焦慮不安的狀態也隨著敲定講師而逐漸放鬆了些。雖然本身不是善於社交的人,但仍喜歡生活中能有機會認識與看到不同的人在做些什麼,這些經驗的對談都能讓我獲益良多。
Thumbnail
離開了校園生活以後,我很快進入了所謂職場。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買完晚餐回到家中已經是晚上九點多鐘,打開手機滑著一個又一個無關緊要的社群軟體,我的工作與生活早已融為一體,像塊海綿一樣吸收這個世代中又快又大又片面的資訊們,就是我的每日duty。 臉書滑著滑著,看到了一則大學摯友發布貼文
Thumbnail
離開了校園生活以後,我很快進入了所謂職場。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買完晚餐回到家中已經是晚上九點多鐘,打開手機滑著一個又一個無關緊要的社群軟體,我的工作與生活早已融為一體,像塊海綿一樣吸收這個世代中又快又大又片面的資訊們,就是我的每日duty。 臉書滑著滑著,看到了一則大學摯友發布貼文
Thumbnail
「藝術家老師在臺灣」系列訪談是「藝術辦學」獨立研調計畫的第一階段,這是一個關注介於「藝術老師/藝術創作者」以及「教學/創作」之間模糊地帶的研究與調查計畫。本階段成果共七篇專訪文章,受訪者包括中小學美術老師、全職藝術家、劇場導演、獨立研究者等。本文受國藝會研調補助支持。
Thumbnail
「藝術家老師在臺灣」系列訪談是「藝術辦學」獨立研調計畫的第一階段,這是一個關注介於「藝術老師/藝術創作者」以及「教學/創作」之間模糊地帶的研究與調查計畫。本階段成果共七篇專訪文章,受訪者包括中小學美術老師、全職藝術家、劇場導演、獨立研究者等。本文受國藝會研調補助支持。
Thumbnail
「藝術家老師在臺灣」系列訪談是「藝術辦學」獨立研調計畫的第一階段,這是一個關注介於「藝術老師/藝術創作者」以及「教學/創作」之間模糊地帶的研究與調查計畫。本階段成果共七篇專訪文章,受訪者包括中小學美術老師、全職藝術家、劇場導演、獨立研究者等。本文受國藝會研調補助支持。
Thumbnail
「藝術家老師在臺灣」系列訪談是「藝術辦學」獨立研調計畫的第一階段,這是一個關注介於「藝術老師/藝術創作者」以及「教學/創作」之間模糊地帶的研究與調查計畫。本階段成果共七篇專訪文章,受訪者包括中小學美術老師、全職藝術家、劇場導演、獨立研究者等。本文受國藝會研調補助支持。
Thumbnail
不會畫畫的老師 我從小就是一個被教學體制侷限的兒童,在一路以來的美術學習經驗中,對我而言,凡事畫的不像就是不會畫畫,於是也慢慢覺得自己是個畫畫白痴,一路自我放逐到長大成人......
Thumbnail
不會畫畫的老師 我從小就是一個被教學體制侷限的兒童,在一路以來的美術學習經驗中,對我而言,凡事畫的不像就是不會畫畫,於是也慢慢覺得自己是個畫畫白痴,一路自我放逐到長大成人......
Thumbnail
她就像寬廣無際的荒漠中一株鮮花,拚命的綻放著希望與能量。陪伴那些年幼的過客去達他們嚮往的目的地,那個等待在彼方的未來。
Thumbnail
她就像寬廣無際的荒漠中一株鮮花,拚命的綻放著希望與能量。陪伴那些年幼的過客去達他們嚮往的目的地,那個等待在彼方的未來。
Thumbnail
「她」是我的畫畫老師,大學畢業兩年後,成立了一間自己的畫室——「快樂轉圈圈」。我第一次見到她,是小學三年級,她總是開朗並且溫柔地看待任何事物,「我也想成為這樣溫柔的人。」從上完她的第一堂課後,我就一直這麼想著。
Thumbnail
「她」是我的畫畫老師,大學畢業兩年後,成立了一間自己的畫室——「快樂轉圈圈」。我第一次見到她,是小學三年級,她總是開朗並且溫柔地看待任何事物,「我也想成為這樣溫柔的人。」從上完她的第一堂課後,我就一直這麼想著。
Thumbnail
其實我並不是相信天賦的人。但專注並努力在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持續累積激發出個人的才華,才是最重要的。 聽了一場非常有收穫的演講,講者是仙女老師-余懷瑾 老師。 網路上有太多仙女老師的報導、演講、和書籍介紹,大家可以自己去搜尋。 仙女老師是一位高中國文老師。她在這次演講中,提到許多她與學生的故事。
Thumbnail
其實我並不是相信天賦的人。但專注並努力在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持續累積激發出個人的才華,才是最重要的。 聽了一場非常有收穫的演講,講者是仙女老師-余懷瑾 老師。 網路上有太多仙女老師的報導、演講、和書籍介紹,大家可以自己去搜尋。 仙女老師是一位高中國文老師。她在這次演講中,提到許多她與學生的故事。
Thumbnail
10:35    夜闌人靜的周末,埋首案前 一邊順著稿子,一邊想一些梗加入(生動易記) 只因上月底答應臺藝大    呂老師的邀約 至他的班級演說『品牌行銷設計』 會答應是因為從電話及E-mail上 可以明顯感受到呂老師的懇切 一位希望「給予」學生入職場前 實用、務實的業界『知識及眉角』。 (台藝大-
Thumbnail
10:35    夜闌人靜的周末,埋首案前 一邊順著稿子,一邊想一些梗加入(生動易記) 只因上月底答應臺藝大    呂老師的邀約 至他的班級演說『品牌行銷設計』 會答應是因為從電話及E-mail上 可以明顯感受到呂老師的懇切 一位希望「給予」學生入職場前 實用、務實的業界『知識及眉角』。 (台藝大-
Thumbnail
長年致力於藝術教育的呂燕卿老師,同時也是藝術家,化育英才無數的她,這幾年常穿梭於各大藝術展覽開展茶會、評審會,不斷接收外界新知、帶來了新的觀點與創作靈感,也為藝術創作注入新活水。
Thumbnail
長年致力於藝術教育的呂燕卿老師,同時也是藝術家,化育英才無數的她,這幾年常穿梭於各大藝術展覽開展茶會、評審會,不斷接收外界新知、帶來了新的觀點與創作靈感,也為藝術創作注入新活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