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孩子要的是陪伴不是物質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追蹤育兒部落格,

成了每一位媽媽們的必選課題。

但是...

業配的氾濫,讓許多新手媽媽覺得,養一個小孩好花錢,好像那些錢沒花就不夠疼愛小孩一般。
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我就是其中一員
想想剛懷老大的時候,因為身體不適,整天只能待在家裡滑滑手機上上網,
那時候能陪伴自己的,就是媽媽社團與育兒部落格了,
當時候,也常常在社團上看到媽媽們推薦或討論某某部落客又推薦了甚麼包巾、甚麼衣服,推車要哪種才安全,奶瓶需要甚麼品牌小孩才喝,濕紙巾要甚麼牌子才好,琳琅滿目的品牌品項,看得我眼花撩亂,但眾關鍵的是,價格每個隨便動輒都要一張藍色小朋友(〒︿〒)
對於每個月只能跟老公(小康收入)伸手拿生活費的我,看的是心酸酸,也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懷孕時賀爾蒙的影響,社團的討論與部落客的文章,讓我產生了覺得【好像沒買那些東西就是不夠愛小孩一般】,若他們有不舒適,一定是我用的不夠好,才讓小孩難受了,胡思亂想的我,總在賀爾蒙作祟之下默默地流淚,那時我在心裡發誓,我要多賺一點錢,讓我能買得起那些東西給我小孩用,所以我不眠不休地在工作,犧牲了許多陪小孩的時光,沒有分平日假日,我有的只是每一天排滿工作的工作日,當然,我也獲得了一點事業的成就與金錢,達到了我許下的心願。
並在前年我還生下了第二胎...但依舊出了月子以後不斷的不停的交際應酬工作,為了有時候想小孩能馬上看到他們的即時影像,我裝設了一些遠端監視器,常常半夜還在公司忙碌的時候,打開看到的,是我老大想我想到坐在客廳一個人默默哭泣的畫面,陪老大的時間都少了,更別說還是嫩嬰的老二了☹☹☹
更在去年,發生了一件大大改變了我們人生的事件,所有的努力一切成了泡沫,還讓我惹了一身腥,痛苦的想直接雙手一攤離開人世...
直到老大貼心地來告訴我,媽媽你怎麼了,不要難過,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要永遠再一起,我會陪你的;老二則甚麼都不懂的,笑著跑來擁抱我。
我才發現,這些年來,我到底在幹嘛,我錯過了我寶貝孩子們的成長,他們要的不是物質的陪伴,要的是我的陪伴,我連老二甚麼時候會講話會走路,我都沒有深刻的印象,老大要上學,我甚麼都不知道,差點錯過了報名,老二的預防針,也一直沒有按時施打,我給了物質又如何,我完全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
人生成就一切歸0,要重新開始的我,叮嚀著自己別再犯了一樣的錯誤,別為了他人、金錢、成就,犧牲掉陪最重要的家人
現在我告訴我自己,再忙也要陪孩子唱唱兒歌,說說故事,跳跳舞,假日則是帶他們去溜滑梯,或去校園操場跑跑,雖然現在不再是可以買一堆物質商品滿足他們,但卻發現孩子離我更近了,更會與我分享心事,會唱甚麼歌,會說甚麼英文,我不再錯過,不再是那個小孩甚麼狀況都不清楚的媽媽。

我真心的希望

許多的育兒部落格,能多多傳遞陪伴孩子的觀念

而不是常常傳遞著用品的重要性

再多的金錢買不回孩子開心成長的過程,給予再多的物質也不是孩子想要的
我也是還在學習如何當個母親,一同共勉之。

陪伴以外給孩子最重要的...不外乎是

  1. 健康的身體、漂亮的肌膚
  2. 面對事情的態度
  3. 滿滿的愛

現在對於育兒【錢】我只會花在刀口上

洗沐浴品、奶粉,凡事只要會進到身體裡的,可能滲進血液裡的,我都會非常非常的注意與小心,畢竟許多的毒素或影響,從來都不是一天兩天的造成;更別提有些是先天的異位性皮膚炎等等之類...
我常告訴我的孩子,總有一天我可能會突然無預警地離去,我不可能有辦法一直幫著你,解決你闖下的禍,幫你把天都頂著,你要有正確的心態,才能有面對問題的勇氣,沒有人可以一直順遂,但你的態度影響著你後來的結果。
每天,我固定抱著我的孩子,跟他們說,我愛你;我希望他們對於世界是感到美好的,就如同我給他們的愛一般,我相信社會上有愛,世界能更美好。
儘管,還是許多人做著壞事;我始終相信【善惡到頭終有報】
永遠不要對人失望不要對自己失望,滿滿的愛,一切終會好起來。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unnie L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專家與專業人士相同嗎?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變質的愛,陰陽兩隔才敞開心胸的悲劇-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茉莉的最後一天》《下》在上、中兩篇,為了追查茉莉自殺的原因,林媽媽開始觀看茉莉生前的記憶,這次,她選擇面對精神科醫生派給她的功課—以茉莉的角度審視自己在茉莉眼中,是個怎麼樣的母親? 在林媽媽堅定的眼神下,志雄深吸一口氣,在螢幕上輸入「媽媽」兩個字。 媽媽 對媽媽的第一個記憶中,面對林媽媽問她長大以後想當什麼的問題,正在玩
Thumbnail
avatar
邱婷鈺
2020-12-06
爸媽生存手冊Ep1:「有一種難帶,是我的孩子比別人的難帶」─ 影響孩子個性的九大氣質氣質(Temperament)早在孩子的認知能夠理解世界、人格形成之前就已經發展出來,是嬰兒的先天特徵,包括情緒、活動水平、情緒反應。最親近的照顧者通常能夠透過孩子的行為觀察出來,像是孩子面對新環境如何反應?孩子怎麼面對挫折?孩子能夠控制他的行為與情緒嗎?孩子能多快從悲傷中恢復?
Thumbnail
avatar
小朱老師
2020-11-25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們是不是都太驕傲了,以為自己可以不只是自己從孩子還未出生開始,我們便已開始學習如何做個父母,更長遠些來看,或許早在小時候,我們就已開始看著自己的父母,在心裡對自己說,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父母。 
Thumbnail
avatar
日宣
2020-06-18
【人物訪談】別想定義我是誰!不是乖乖牌也不是壞孩子的木創作者—湯匙標籤化很容易片面定義一個人,即便明白這個道理,還是常常下意識將遇到的人事物物表面現象,快速歸類好,並因此感到安心。通常要透過反思,才會再檢視這個思考路徑,如何造成自己日益偏狹的價值判斷。人在視覺上,本來就不是平面的標籤紙片人,需要被理解的面向有太多了,如果無法拿掉標籤別人的習慣,那要不要試試貼一萬張
Thumbnail
avatar
好奇天線
2020-03-25
雜學校長 - 蘇仰志。你的孩子是「人」不是「你的」孩子「其實自己從小很乖,但當遇見人生中的關鍵時刻,最終還是會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吧?」出身台藝大美術系的蘇仰志回憶道,因為一次「意外」參加寫生比賽獲得金牌,還得到了一隻狗做為獎品,讓他大有成就感,從此愛上藝術。但從小學藝術的他卻一直被大人恐嚇「藝術家沒前途、會餓死!」,蘇仰志出身在一個中規中矩的家庭...
Thumbnail
avatar
Accupass 生活誌
2018-12-21
〈茉莉的最後一天〉心得:人生不是妳給孩子的禮物,妳自己才是茉莉的最後一天,描述北一女高一生茉莉在富裕完美的家庭長大,某天卻無預警從自家陽台一躍而下。媽媽決定利用最新科技偷窺女兒的記憶,拼湊出女兒自殺的原因。這一集不是我最喜歡的,但是我還是要推薦給大家,而且我還寫了三千多字來推有沒有很煩。
Thumbnail
avatar
潘家欣
2018-08-02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貓的孩子》與《孔雀》觀後這些沒了名字的媽媽,每個都被稱呼為「XX同學的媽媽」們,在瀕臨崩潰之前講的唸的想的,都是「你」「你」「你」,但其實最終都是自己。 這樣的情節,太熟悉了。 然而,這些媽媽們真的是萬惡嗎?
Thumbnail
avatar
小劉醫師
201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