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do you say? 你覺得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肺活量異於常人的行走CD席琳狄翁之前有一首名曲「為愛冒險(Taking Chances)」,
副歌的歌詞說:"What do you say to taking chances?"
"take chances"是把握機會冒險的意思。
"What do you say..."表面上的意思是「你會說什麼?」,
實際上是在說:「你覺得怎麼樣?」,是在問對方的意見。
例如這個例句:
"I'm going to publish my app on Google Play. What do you say?"
(我要把我的app公開發佈到Google Play平台,你覺得怎麼樣?OK嗎?)

有同學會問為什麼 "What do you say to" 的後面是接動名詞(taking),而不是原形動詞(take)?
那是因為這裡的to是一個介係詞,相當於中文的「對於...」的意思。
​中文說「對於這事件你有何看法」、「對於他(的)放縱你有何處置」,
其中的『事件』和『他(的)放縱』,就是個名詞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動詞。

在英文邏輯中,動名詞就像是一個手機充電器的"轉接頭"(看是要接安卓還是哀鳳手機)。
動名詞的構造就是把動詞加上"ing",說白了就是把動詞給名詞化了。
因為前述的to後面只能接名詞,所以才需要把動詞take給名詞化,變成動名詞的taking。
透過ing來"轉接"一下,就能把take變成名詞然後接在介係詞to後面。

所以"taking chances"並不是指冒險這個「動作 (動詞)」,而是冒險這一件「事情 (名詞)」。
"What do you say to taking chances?"的意思是,你對冒險「這件事」,你會說什麼,你覺得怎麼樣?

好了,有人會說,啊改成"What do you say to take chances?"是會怎樣啦?
當然會怎樣!因為意思完全不一樣。
to take 可以看成是 in order to take的縮寫,
in order to是「為了...目的」的意思。
所以整句話就會變成「你為了冒險會說什麼話?」

「你對冒險這件事的看法是什麼」和「你為了冒險會說什麼話?」,
這兩句意思不是天差地別嗎?
所以要很小心一個細節沒搞清楚,
講出來的話就會讓老外一直搔頭,想說這是在哪壺不開提哪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想成為英文通、日文通, 或想兩者雙修? 每週各一次英文和日文學習帖, 跟我一起從電影戲劇、電玩和老外互動中學到實用外文。 最推薦給英文系、日文系、翻譯系、觀光旅遊系、傳媒系背景的大大, 想自學的上班族、家庭主夫婦、各種鄉民都歡迎, 踏進我的沙龍,開啟提升外語技能的未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前的古早人把麻布袋當作枕頭來用, 所以sack是引申成...
"hit" 不用講,大家都知道是「打」的意思。 "hit me"也不用講,都知道是打我的意思。 但"hit me up"就不單純了,這是很口語的慣用語。
這標題其實是誤導,跟什麼圖都無關啦。 現在大家都愛自拍,你想要拍一張網美照,就一定要想好整個構圖。 你要了解周遭環境的重點、亮點, 把你自己放在亮點旁邊、嘟個嘴、翹個腳, 腦海中大概有整個畫面的構圖之後才能拍出你要的效果。 這裡的picture就是比喻...
這句也是蠻道地的英文。 likely的意思是「有可能的」。 “as A as B” 的意思是A和B的程度相同。 所以as likely as not直譯是...
這句話很常在美國的網站,尤其是在商品介紹頁面看到。 我們先看看例句再來解釋比較好懂。 如果你有在追微軟Windows 10更新的介紹, 就會常看到以下類似的句子: "If you haven't already, check out the features in the latest
跟日本人聊天過程中, 他提到日本很多人最近對XX(不方便透露)的厭惡遽增, 甚至講了一句難聽話:「全世界都知道這是做賊的在喊抓賊」。 他用的日文是:
以前的古早人把麻布袋當作枕頭來用, 所以sack是引申成...
"hit" 不用講,大家都知道是「打」的意思。 "hit me"也不用講,都知道是打我的意思。 但"hit me up"就不單純了,這是很口語的慣用語。
這標題其實是誤導,跟什麼圖都無關啦。 現在大家都愛自拍,你想要拍一張網美照,就一定要想好整個構圖。 你要了解周遭環境的重點、亮點, 把你自己放在亮點旁邊、嘟個嘴、翹個腳, 腦海中大概有整個畫面的構圖之後才能拍出你要的效果。 這裡的picture就是比喻...
這句也是蠻道地的英文。 likely的意思是「有可能的」。 “as A as B” 的意思是A和B的程度相同。 所以as likely as not直譯是...
這句話很常在美國的網站,尤其是在商品介紹頁面看到。 我們先看看例句再來解釋比較好懂。 如果你有在追微軟Windows 10更新的介紹, 就會常看到以下類似的句子: "If you haven't already, check out the features in the latest
跟日本人聊天過程中, 他提到日本很多人最近對XX(不方便透露)的厭惡遽增, 甚至講了一句難聽話:「全世界都知道這是做賊的在喊抓賊」。 他用的日文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商用英文中,常見的中文思維直譯常造成誤解的句子及其正確用法。特別針對詢問對方姓名、表達「方便嗎?」、表示所在的「有嗎?」、以及正確的手機表達方式進行分析,以幫助讀者提升其商用英文的表達能力。文章最後還提供了兩個實用的結尾句子,以增強商業溝通的效果。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我不是要講什麼勵志的話,我只是在闡述我的行為模式。 從年輕開始,我從來不對人說,不對或者不行。當我覺得某個想法很匪夷所思時,我只會問為什麼要這麼做?然後要怎麼做,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在做的過程中,有傷害到自己嗎?有傷害到別人嗎?在難免有傷害的時候,成功的收益有大於傷害嗎? 無論是在職場或
Thumbnail
敢做什麼 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常常會面臨這樣的時刻:我們站在選擇的十字路口,猶豫不決,思考著自己能夠做什麼。然而,真正決定我們人生高度的,往往不是我們能做什麼,而是我們敢做什麼。這種勇氣和膽識,是推動我們不斷前行,實現夢想的關鍵。 敢於夢想 敢於夢想,是追求卓越的第一步。夢想並非僅僅停留在
Thumbnail
💡時不予我到底是你的「機會」?還是你的「理由」?你對問題的選擇決定了接下來的運勢是往上走還是往下走!💡
我最喜歡聽到的一句話是,周遭的人說:你不要管了! 天生就會主動去注意認識的人的一些事。比如說有人想去投資某家公司時,我會很自然的去收集那家公司的資料,並在腦海裡經過無數次的沙盤推演。當朋友再次提到要投資時,我會點一下要注意它的庫存或應收帳款的公司是不是倒閉了?我當然不想干涉他的決定,我只是不想去說
Thumbnail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Thumbnail
一段話說明事情的來源之後,簡短說明問題的具體內容,目的就是幫對方聽懂並進入狀況,對方聽的時候心裡會評估是否繼續聽下去。 因此在你的問題簡短說明完之後,馬上解釋為什麼,這個為什麼就是指「你為什麼對他說這個的想法」,而這個解釋會決定「對方處理這個問題的用心程度」。 不僅要讓人聽懂,更要讓人覺得跟
現在就去做你最想做的事 人生在世總會對某些事、某個人有些看法或想法,然而也總會因故而有些猶猶疑疑,有些拖拖拉拉,有些惶惶恐恐,有些畏畏縮縮…,結果就這樣錯過了、空過了。事後回想,難免有些後悔,有些懊惱,但也已經來不及了,追不回了。 晨起聽戴西的《當下集市》Vol.17,題為:「勇敢一點,現在就去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商用英文中,常見的中文思維直譯常造成誤解的句子及其正確用法。特別針對詢問對方姓名、表達「方便嗎?」、表示所在的「有嗎?」、以及正確的手機表達方式進行分析,以幫助讀者提升其商用英文的表達能力。文章最後還提供了兩個實用的結尾句子,以增強商業溝通的效果。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我不是要講什麼勵志的話,我只是在闡述我的行為模式。 從年輕開始,我從來不對人說,不對或者不行。當我覺得某個想法很匪夷所思時,我只會問為什麼要這麼做?然後要怎麼做,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在做的過程中,有傷害到自己嗎?有傷害到別人嗎?在難免有傷害的時候,成功的收益有大於傷害嗎? 無論是在職場或
Thumbnail
敢做什麼 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常常會面臨這樣的時刻:我們站在選擇的十字路口,猶豫不決,思考著自己能夠做什麼。然而,真正決定我們人生高度的,往往不是我們能做什麼,而是我們敢做什麼。這種勇氣和膽識,是推動我們不斷前行,實現夢想的關鍵。 敢於夢想 敢於夢想,是追求卓越的第一步。夢想並非僅僅停留在
Thumbnail
💡時不予我到底是你的「機會」?還是你的「理由」?你對問題的選擇決定了接下來的運勢是往上走還是往下走!💡
我最喜歡聽到的一句話是,周遭的人說:你不要管了! 天生就會主動去注意認識的人的一些事。比如說有人想去投資某家公司時,我會很自然的去收集那家公司的資料,並在腦海裡經過無數次的沙盤推演。當朋友再次提到要投資時,我會點一下要注意它的庫存或應收帳款的公司是不是倒閉了?我當然不想干涉他的決定,我只是不想去說
Thumbnail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Thumbnail
一段話說明事情的來源之後,簡短說明問題的具體內容,目的就是幫對方聽懂並進入狀況,對方聽的時候心裡會評估是否繼續聽下去。 因此在你的問題簡短說明完之後,馬上解釋為什麼,這個為什麼就是指「你為什麼對他說這個的想法」,而這個解釋會決定「對方處理這個問題的用心程度」。 不僅要讓人聽懂,更要讓人覺得跟
現在就去做你最想做的事 人生在世總會對某些事、某個人有些看法或想法,然而也總會因故而有些猶猶疑疑,有些拖拖拉拉,有些惶惶恐恐,有些畏畏縮縮…,結果就這樣錯過了、空過了。事後回想,難免有些後悔,有些懊惱,但也已經來不及了,追不回了。 晨起聽戴西的《當下集市》Vol.17,題為:「勇敢一點,現在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