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而學?為何而考?
順從升學制度,直到大學畢業,自己才第一次經歷目前為止人生路上重大的抉擇:繼續求學或者怎麼樣。突然有無限多種的選擇與可能,這個事實直到離開學校的那一天,才真正感受到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重量。
覺察是第一步,至關重要卻難以跨出的一步
自我回顧的開始,總是免不了諸多批判、懊悔、自責,然後試圖自我安慰,接著又重複。因為個人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離開學校後,有更多個人的空間,思緒也得以以個人為中心、不離脈絡的開展,上述的情況終於不再惡性循環。對於過往盲目、庸庸碌碌的追求,在靜下來後才驚覺甚麼都沒有做到,心中也總是空蕩蕩的並不滿足。如果只是一昧的推卸、逃避人生,是無法前進的。用了許多事情,例如工作、課業成績、競賽,填滿了每一天,以追求他人的認可來搪塞自己,終究浮泛無味。
為己而非為人
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從者眾,故可樂」,又曰:「說(悅)在心,樂主發散在外」。—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從開始準備考延到現在,不斷地重新審視自己的學習狀況,尤其是內在志向的部分。明白學習是為己之學,責任與選擇操之在己,並且正視,是覺察後要改變的第一件事情,而這個改變確實帶給我不同的視野與感受:自我要求完成一個小學習目標時的喜悅,以及提高持續完成的主動意願,最終變成習慣,並且每天都很期待。
學習是為了自己,而考研是一個目的但不是終點。越靠近考試的時間,越容易被唸不完的念頭、進度表上的表訂進度、身旁認真的備考生們給迷昏了頭,學習效果反而更差,也很容易就陷入自我懷疑與迷惘:為何而念?為何而努力?耐心與注意力變得不堪一擊,目的變得模糊不清。
回歸初衷
意味とか無意味とかじゃない。自分たちがしてきたことの証しと誇りのために、いまできるかぎりの走りを見せる。—三浦しをん《風が強く吹いている》
自己並沒有找到確切的志向與人生方向,但現在能夠肯定的說自己正在為甚麼努力,懷抱著什麼樣的心態,而且是心安的:為了能夠發自內心的以努力認真的自己為傲而盡己所能。
資料:黃俊傑《深叩孔孟》,聯經出版;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台大出版中心;三浦しをん《風が強く吹いている》,新潮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