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才能知新
隨著科學發展,會一直不斷有新的理論出現,若是接續的研究者不知道前人做過什麼樣的研究,就可能會重複到之前做過的主題,無法有新的科學發現,而且先前研究也是未來研究的基礎,如果無法好好鑑往知來,也做不成好的研究,只要看看那些論文最後,長篇大論的文獻回顧,就知道一個好的研究是奠基在多少人的努力之上。所以在想做好一個研究前,需要知道夠多的理論背景,也必須將這些理論淬鍊創新出自己的想法,接著才是以實驗驗證想法。
善用各種查詢工具
現在是網路發達的時代,人們要查詢資訊變得相當簡單,但資訊很多的壞處就是假消息也多,所以要懂得過濾錯誤,也要知道怎麼找較正確的資訊,就算是已發表的論文也不一定完全沒有瑕疵。學術相關內容可以查詢 Google 學術、碩博士論文等,也有很多分享學術的網路粉專,也可以透過不同管道詢問專業人士,但務必記住盡信書不如無書,時刻抱持自己的看法,檢視查到的資料是否正確。
根據文獻,烏賊會照鏡子嗎?
我做實驗的過程中也找了些資料,根據這些資訊,我覺得烏賊大概不會照鏡子。
- 烏賊對鏡子展現威嚇行為:
根據查到的論文,烏賊會攻擊鏡子可能因為牠並不知道鏡子裡面的是自己,先前有人為測試烏賊的自我認知,而做過鏡子測試,實驗結果是烏賊無法透過鏡子辨識自己,但仍會對鏡像產生興趣。另外也有論文提到(M. E. Palmer 2006),當性成熟母烏賊看到鏡像中的自己,會展現面對其他母烏賊時特有的身體圖案,所以牠不知道鏡子裡的是自己。由以上所述可知,對鏡像展現威嚇行為,很可能只是要嚇跟自己搶食的鏡中自我。
- 轉彎的速度越來越快:
實驗過程也有另外一個發現,就是隨著實驗次數增加,烏賊在轉彎處反應的速度越來越快,我本來以為這就是牠們學會用鏡子的最佳鐵證,但我後來查到一篇論文說(Christelle 2008),未性成熟的烏賊能學會遇到轉角要轉彎,但無法記得透過標誌轉彎,如果把轉彎方向代表標誌改變就無法有相應表現,從這篇論文來看,我實驗的烏賊也還沒有性成熟,可能也只是學會右轉而已,如果容器改左轉,速度也相同才有比較強的解釋力,目前做的都還只能存疑。
那要怎麼辦呢?
因為一開始的實驗目的顯然有很大機會做不出來,但老師說實驗開始後,發現跟自己想法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要做的事情是想之後怎麼辦。也就因為這樣,後來的實驗就變成面對凹面鏡、凸面鏡、平面鏡時,烏賊的威嚇行為跟攝食是否有所改變,並以無反射平面為控制組,因為不同面鏡成像不同,凹面鏡在我的實驗容器中,會有正面或倒立放大兩種情況,而且都扭曲嚴重,凸面鏡則都會是正立縮小,平面鏡就是正立等大的影像呈現,所以烏賊見到的蝦子跟鏡中自己都會不同,後續的實驗就想知道究竟不同面鏡成像會有什麼影響?
欲知詳情,請見下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