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

2020/07/2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看到『北部女名醫陳屍住家浴室!』的新聞,突然想到《微笑憂鬱》這本書。

想看這本書的原因是看到文案介紹「愈是樂觀開朗、正向堅強的人,愈可能是用陽光的一面,覆蓋內心的陰影。」有點懷疑自己是否有微笑憂鬱的狀況,就買本書回家閱讀,看是否有書中提到的情形。

書中提到『台灣諺語中,有一句話是「伸手不打笑臉人」。這樣的文化,卻加深了微笑憂鬱者的自我厭惡。他們能維持正常的生活,甚至表現的非常好,然而私底下,他們對於自己有強烈的自我厭惡(self-loathing),他們不會讓其他人知道,也不敢對身旁的人承認。 』在外人眼中,人生勝利組的女醫師是否面臨了這種情況,家人無法查覺甚至自己也不知道(或不承認)?

我對書中很有感的一段是「愛書人如果重視的是別人的讚賞及肯定,就變成不斷追逐數量、速度及難度,反而造成自己的壓力,原本閱讀的美好消失了,反而有情緒困擾,又不能大方談論或讓身邊的人知道。」

我曾有段時間閱讀速度很快,因為有興趣的書太多,買的書和圖書館借的書太多,書讀不完造成壓力,現在有時會特意實施數位斷食,不看手機、電視、電影、不聽podcast,甚至不閱讀,特意找出時間放空和冥想。

作者在書中舉出各種微笑憂鬱的類型,也有列出建議的解決辦法,例如刪除社群APP,離線一陣子,回到現實社會。甚至有如何改變性格的建議 ,而不是只提出理論不提出相關解決方案,算是實用書籍,但各種建議如作者說的,老話一句,持續學習才能見效。

作者提到「微笑憂鬱的人,往往也是非常有責任感的人。微笑憂鬱,它是來自生命的呼喚及提醒,提醒你,這是個該轉彎、該休息的契機。」

你是自己的老師,你就自己的醫師,你也是自己心理師。就如很多心理師提到心理師可以是陪你走過堅難的路,但要走出去還是要靠自己。允許自己擁有過度的階段,給自己的生命更多的彈性,世界變大了,問題就變小了。

透過閱讀本書,有微笑憂鬱的人可及早覺察與知道如何走出來,如果親友有微笑憂鬱的傾向,也可以知道如何陪伴他們尋求協助,理論與實務兼具的一本書,喜歡心理學或想知道自己是否有微笑憂鬱狀況的人都很適合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會員
    55內容數
    喜歡的書籍,閱讀心得與摘要與你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