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的存在哲學

更新於 2020/08/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海德格汲汲於研究人的存在狀態 (being),原本是想藉此解答終極的存有問題 (Being)。
海氏認為,人是一種屬己而有待實現的潛能,而且不得不面對自己的死亡。
當人面對這麼一個孤獨局面時,採取決斷的態度,並敢於承擔自己的唯一性和個體性,他 / 她便進入「真誠的」(authentic) 生存狀態。真誠性 (authenticity) 接通個人的未來和過去,使自我有連續性。它還要求人接受自己的死亡。
相反,人沒入於眾人或匿名的「人們」來保護自己,他 / 她便進入「不真誠的」(inauthentic) 生存狀態。「人們」居先,人失去了自己的存有意義,此之謂「沉淪」(fallingness)。
海德格將人視為此在 (Dasein),此在十分關心潛能實現的可能性,時刻在問「我將做什麼?」這就是牽掛 (Care)。人有牽掛,是因為人有選擇,所有選擇又在世界中作出,故此在是「在此世界中存在」(being-in-the-world)。牽掛與時間性,即人類生活的時間結構 (此在一直被過去規定著,卻又必須面向未來) 息息相通。時間性 (Temporality) 是牽掛的基礎。
海氏指出,在日常與別人共處時,人總在意自己與別人的差異,這種對差異的感受和在意,稱為差距性 (distantiality)。人繼而想消去差異,要求與他人一致,這叫做平均性 (averageness)。求平均的結果是導致不敢發表獨特的意見,將自己的獨特性磨平,海氏稱此為「壓平」(leveling down)。壓平了的人不再是他 / 她自己,而成為公眾 (public)。公眾對人和世界的了解是膚淺的、表面的。換言之,「人們」(They) 剝奪了人的本真存在,使人無法正視真正的自己,了解自己的存在。
人要從迷失中甦醒,恢復本真的存在,死亡是一個契機。死亡是對現實世界生活的否定。當人面對死亡時,才會停止對世界的憂慮和擔心,從陷落中孤立出自己,成為真正的存在。死亡是屬於個人的事,他人無法替代,只能靠你自己體驗。再者,死亡是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人可以在任何時候死去。當人能正視死亡,從恐懼中明白自己活著的重要性,他 / 她即可為自己計劃更好的未來。故此,人不應只接受生命,抗拒死亡。
和老師胡塞爾不同,海氏反對作為世界對立面的超驗自我,而強調「生活從來就是歷史性的,無法被分解為各種本質的元素,生活是關係」,人的生活世界是由有意義的關聯構成的一張關係網絡,只有在與此在的聯繫之中,才能被理解。他試圖把生活的種種聯繫和經驗呈現出來,而不是去解釋。不把生活當成對象、「事物」去理解 (作為理智的旁觀者),而是要領會 (以第一身感受體驗,與人作為「在此世界中存在」相呼應)。海德格所使用的方法被稱為事實性的現象學的詮釋學。
海德格又提出詮釋學的循環:個別的事物在與整體的關聯中才可能被理解,而整體只有在個別的事物中才得以展現。循環的目的是促進對世界中各種有意義事實的關聯的理解。後世不少講經典詮釋者,都受到海氏此一見解啟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存在主義是諮商領域中一種形而上學的取向,強調死亡、孤獨、意義與自由等議題。文章探討了這些概念在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中的重要性,並引用海德格、沙特及Frankl等學者的觀點,提出了我們對生命的覺察能力是追求意義的關鍵。透過正視死亡與孤獨,並承擔自由的責任,個體可以在痛苦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從而實現真實的活著
Thumbnail
普遍存在的無意義感,是當代異化和疏離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切的疾病,而是感覺生活失去意義。體貼的心理治療師通常的印象是:這些病人正在經驗的困擾,並不僅僅是導因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也來自於文化的重大變遷所帶來的動盪。
  取消了形上真理觀,海德格關心的是我們所處的生活世界。在胡賽爾「意識一定是關於某物的意識」重新把主體和外在世界連接起來之後,海德格更進一步探問這個主體是如何與外在世界互動。面對人是什麼的問題,海德格直截明瞭的答:我在這裡。
我住在汐止,離基隆很近,也常去看海,遠眺無邊際的彼方,開闊性意象,令思域無盡的伸展,形而上的思考由然而生,我的佇足在時空中意謂著什麼呢?海德格曾說人的基本特性不在於「我思」,而是在於他不僅「存在」,而且能夠思索並理解「存在」的意義。這一刻我的確存在,且用靈識與海的湧動共在,「存在」有了超昇的意義,所
  對許多人而言,為了溫飽而奮鬥理所當然成為其生活的主軸。就像任何一名偉大照顧者一樣,他們將生命的多數時間用在維繫某個人的生命與基本生活。這個被照顧的對象與照顧者有著相同的姓名與身體,照顧者早晨帶著時間出門,夜間帶著餐食回家。這一個成為自己的父母與子女,無私地奉獻自身,來讓自己被豢養的生命得以繼續。
Thumbnail
生活本身沒有自身的意義,直到我們賦予它意義
Thumbnail
  《存有與時間》1927於德國出版,作者為時年38歲的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對「此在」預備性的基本分析,第二部分為「此在」與「時間性」;《存有與時間》即「存有」關聯於「此在」、「時間」關聯於「時間性」。筆者欲從探討《存有
Thumbnail
  海德格(Heidegger)提出存有論,認為存有(Being)是形上學的本質、是形上學的形上學,他以此對比康德(Kant)知識論的形上學,認為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降,到康德、德國觀念論等的形上學都是「特殊」形上學,而非「普遍」形上學,因為傳統的哲學對「存有」遺忘。如同笛卡兒(Desca
Thumbnail
對自己的存在,沒有基本肯定的人,就無法擁有基本價值感。 生命基本價值感的意義是指:人都有其長處與天賦所在,不會十全十美、完美萬能,而是活在人世,都有自己可以貢獻與施展的能力與力量。
Thumbnail
所謂厭離輪迴,說直白點就是「厭離持續存在的狀態」,解脫就是「存在狀態的止息」。這也參照到存在主義治療的「存在焦慮」。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存在主義是諮商領域中一種形而上學的取向,強調死亡、孤獨、意義與自由等議題。文章探討了這些概念在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中的重要性,並引用海德格、沙特及Frankl等學者的觀點,提出了我們對生命的覺察能力是追求意義的關鍵。透過正視死亡與孤獨,並承擔自由的責任,個體可以在痛苦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從而實現真實的活著
Thumbnail
普遍存在的無意義感,是當代異化和疏離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切的疾病,而是感覺生活失去意義。體貼的心理治療師通常的印象是:這些病人正在經驗的困擾,並不僅僅是導因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也來自於文化的重大變遷所帶來的動盪。
  取消了形上真理觀,海德格關心的是我們所處的生活世界。在胡賽爾「意識一定是關於某物的意識」重新把主體和外在世界連接起來之後,海德格更進一步探問這個主體是如何與外在世界互動。面對人是什麼的問題,海德格直截明瞭的答:我在這裡。
我住在汐止,離基隆很近,也常去看海,遠眺無邊際的彼方,開闊性意象,令思域無盡的伸展,形而上的思考由然而生,我的佇足在時空中意謂著什麼呢?海德格曾說人的基本特性不在於「我思」,而是在於他不僅「存在」,而且能夠思索並理解「存在」的意義。這一刻我的確存在,且用靈識與海的湧動共在,「存在」有了超昇的意義,所
  對許多人而言,為了溫飽而奮鬥理所當然成為其生活的主軸。就像任何一名偉大照顧者一樣,他們將生命的多數時間用在維繫某個人的生命與基本生活。這個被照顧的對象與照顧者有著相同的姓名與身體,照顧者早晨帶著時間出門,夜間帶著餐食回家。這一個成為自己的父母與子女,無私地奉獻自身,來讓自己被豢養的生命得以繼續。
Thumbnail
生活本身沒有自身的意義,直到我們賦予它意義
Thumbnail
  《存有與時間》1927於德國出版,作者為時年38歲的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對「此在」預備性的基本分析,第二部分為「此在」與「時間性」;《存有與時間》即「存有」關聯於「此在」、「時間」關聯於「時間性」。筆者欲從探討《存有
Thumbnail
  海德格(Heidegger)提出存有論,認為存有(Being)是形上學的本質、是形上學的形上學,他以此對比康德(Kant)知識論的形上學,認為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降,到康德、德國觀念論等的形上學都是「特殊」形上學,而非「普遍」形上學,因為傳統的哲學對「存有」遺忘。如同笛卡兒(Desca
Thumbnail
對自己的存在,沒有基本肯定的人,就無法擁有基本價值感。 生命基本價值感的意義是指:人都有其長處與天賦所在,不會十全十美、完美萬能,而是活在人世,都有自己可以貢獻與施展的能力與力量。
Thumbnail
所謂厭離輪迴,說直白點就是「厭離持續存在的狀態」,解脫就是「存在狀態的止息」。這也參照到存在主義治療的「存在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