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爾現象學作為近代西方歐陸哲學發展的中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代西方歐陸哲學圍繞著胡塞爾現象學發展。
在《邏輯研究》中,胡塞爾指,所有現象都是意向行為,而構成意向行為的重要元素是意向性 (intentionality)。意識通過不同方式 (如關注、理解、記憶、關聯、幻想等) 把某些東西變成意向對象,此一亦主 (內在) 亦客 (外在)、無主 (內在) 無客 (外在) 的互動構成現象。胡塞爾後來索性用「諾耶思 (Noesis,心智) - 諾耶瑪 (Noema,被思想、判斷、知覺的對象)」結構表出。
胡塞爾晚期特別著重意識作為一能夠活動、認識真理、賦予價值意義、構成對象的超驗主體 (transcendental ego),開創「超驗現象學」(《笛卡爾式的沉思》Cartesian Meditations 是「超驗現象學」的一個引論)。《歐洲科學危機與超驗現象學》(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 and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 則提出「生活世界」(Lifeworld) 一概念。在「生活世界」中,每一對象作為其自身、作為獨特的東西顯現出來,它們連帶其意義只能為我們所把握。「生活世界」既是個人的,又是主體間的 (intersubjective),它不是封閉在每個個體中的。
海德格不同意有與世界相對的超驗主體,世界是有意義的關聯構成的關係網絡,只有在與此在的聯繫之中,才能被理解。不過,他試圖把生活的種種聯繫和經驗呈現出來,而不是去解釋。不把生活當成對象、「事物」去理解 (作為理智的旁觀者),而是要領會 (以第一身感受體驗,與人作為「在此世界中存在」相呼應),繼承胡塞爾「回到事物本身」的現象學方法。
沙特從人的意識出發研究存在,把意識存在看成一切存在的根本,對意識的重視,承襲自胡塞爾。可是,他反對將意識看成「我」,且視意識為「自為存在」,貫穿著「虛無」。因能自選擇,自創造價值,自否定當下而奔向未來,所以是自由的、超越的。
梅洛龐蒂以現象學描述方式探究人的存在結構,得出:
1. 知覺先於意識;
2. 人作為身體性的存在。知覺通過身體,使我寓居於世界;
3. 用語言、用科學規律、用理性分析描述的世界,並不是最初感知的世界本身。真實世界只有一個,與人的知覺有最直接關聯的世界;
4. 人一方面紮根於世界,依憑於世界,不能脫離世界而存在。另一方面,世界又是相對於人而存在,世界是隨著我的誕生而誕生,世界的意義也是由我所賦予。
1 和 2 有別於胡塞爾以意識為根本,3 和 4 卻承「生活世界」而進一步發揮。
馬塞爾反對笛卡兒的心物二元論,不同意內在思維和外在世界可以分離。以現象學方法重新展現主體的真實本質。反對「我有」,主張「我是」,人要透過主觀經驗中與另一主體的愛的連結,擴大「主觀我」與「客觀世界」之間的聯繫,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凡此種種,皆與胡塞爾、海德格有傳承的地方。
另外,他認為日常生活中重視功能性的世界,是一個「破碎的世界」,與海德格談平均性、壓平等相貫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海德格的存在哲學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沙特論存在與虛無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梅洛龐蒂的身體現象學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首爾大學一開課就秒殺的邏輯寫作課 【日期】:2021年9月21日星期二 【書名】:首爾大學  一開課就秒殺的  邏輯寫作課  【出版社】:方言出版集團 【作者】:朴注湧 【譯者】:楊筑鈞   從小很喜歡寫故事跟寫文章的我,但總是沒有很好的邏輯思考能力,我的文章一向都是天馬行空,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讀到這本書之後,完全顛覆我所有以往寫作
Thumbnail
avatar
貼近自己
2021-09-21
〈韓國〉遊學首爾。之十三:我以為我選修的是現代韓國史現代韓國史正好在我們班上課,選修課時間我完全不用移動我的屁股。同班同學裡竟然沒半個人和我同一門課,我總是孤伶伶地在教室等候其他同學和老師進來。大家普遍認為現代韓國史不實用,所以不是熱門的選修課。
Thumbnail
avatar
迪麥
2021-05-11
〈韓國〉遊學首爾。之二:你若不離去,家鄉便無法成為家鄉上一次來韓國是五年前,趁轉換工作的空檔,抱持著放棄韓國遊學的心情旅行。十七天的旅程,比起旅行途中獲得新知及探索的快樂,更多的是告別自己某種執著的不捨。五年後,放棄不了遊學念頭的我再度來到首爾。我終於與這塊土地產生了連結,雖然仍然活得像個局外人,想認識這座城的心情卻比以前更加強烈。
Thumbnail
avatar
迪麥
2021-04-12
【365-13】《每週都去看屍體:首爾大學最熱門的死亡學》:如何定義死亡的意義?面對至愛的死亡,是放手,還是用盡力氣挽留? Hi this is Allee. 今天要聊聊一本書:柳成昊《每週都去看屍體:首爾大學最熱門的死亡學》, 書籍可分為兩個大主題:第一部分是說明韓國法醫相關的社會認識,以及法醫在決斷上佔有重要因素的相關案例。第二部分則是結合了哲學、宗教、實例的「死亡學」。
Thumbnail
avatar
Allee
2021-01-20
塞車經濟學在臺灣,你曾有塞車經驗嗎?我敢保證你絕對有,而且你常常遇到莫名其妙的塞車經驗,直到你經過瓶頸點時才發現,實際上完全沒有任何事故,但,就是塞車,你絕對比剛剛塞車時還火冒三丈,腦充血,然後髒話就會飆出口。 心理學驗證,即使是好好先生、小姐一位,上了車之後,就會完全變了個人似的,這種症狀為「路怒症」。
Thumbnail
avatar
鍾文榮
2020-07-15
「胡塞爾對還原的發現與超驗現象學」摘要  Dermot Moran from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2000 現象學作為一門無預設的科學 早在《邏輯研究》中,胡塞爾就把現象學表現為一種純粹、無預設的意識科學,意謂著現象學在其研究中不能假定或運用任何其它科學的成果。它甚至不能對科學計畫本身
Thumbnail
avatar
康康
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