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吊系統三大元素: 懸吊機構、彈簧與阻尼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除了避震功能外,同時還需肩負轉向功能
懸吊系統三大元素: 懸吊機構彈簧阻尼器(彈簧+阻尼器=避震器
操控性能:摩托車在行駛時,對於騎士的操作是否能做出圓滑而有效率的反應。
懸吊 vs 操控性增加輪胎的貼地性以及維持車身的平穩
輪胎是整台摩托車在行駛時,唯一與地面接觸的點,若輪胎不能維持貼地性,整台車便失去大部分的操控能力。當遇上起伏的路面而有跳動時,懸吊系統便會積極地介入,透過避震器的作動,希望將輪胎維持貼地,保持抓地力的存在。
  • 凹凸的路面上,騎士的重心隨著車輛上下擺動,增加操控的難度。車輛整體重心若能維持穩定,便可以提高在彎道上的性能,不論是入彎處或是出彎點,平穩的車身對於速度的增加都很有幫助。
  • 倒立式前叉懸吊:便希望能減少彈簧下方之質量,以增加懸吊的反應靈敏度,維持輪胎貼地
  • 多連桿後懸吊:同倒立式前叉懸吊,希望能有效率地達成增加輪胎貼地性
懸吊 vs 舒適性
  • 車輛須有足夠的懸吊行程及彈簧及阻尼適當的調校,才能在人可接受的範圍中,逐漸趨於平緩。
  • 針對操控性能所做的調校,為了快速穩定車身,懸吊設定偏硬,騎士明顯感受車輛的彈跳感
  • 針對長途旅行而設計的車款,在懸吊調校上則偏重舒適度,透過軟Q的設定,使恢復的速度讓人體較能接受,同時也找出較佳的操控點

懸吊系統:懸吊機構

  • 前輪懸吊機構必須具備能使輪胎轉向功能
  • 負責導引輪胎作動的機械結構
  • 通常擁有一個自由度,也就是說,懸吊機構可以使輪胎在特定曲線或是直線上來回運動
  • 多連桿懸吊,則利用連桿組合加上後搖臂,限制輪胎在一定的範圍內作動
  • 要能使輪胎有限制地運動,更必須擔負輪胎來自各方向所被施予的力量
過彎時,地面會給予輪胎抓地力,以及轉向的向心力,懸吊機構必須將力量傳遞給車架,使車輛轉向
懸吊機構的剛性不夠,受力的過程中便會產生過大的變形,進而發生扭轉及晃動,降低車輛操控性能
  • 潛望式懸吊機構可以透過內、外管的組合進行伸縮,使輪胎沿著直線作來回的運動,進而緊貼地面
  • 潛望式懸吊在車輛運行時需吸收來自路面的起伏,又要負擔車輛轉向或煞車時產生的橫向以及縱向力問題,進而衍生不同的懸吊機構:
1. HOSSACK 前懸吊系統,讓「轉向」與「避震」皆為獨立運作
2. 前懸吊採搖臂式機構的Tesi 系統
3. 前單搖臂的RADD 系統

懸吊系統:彈簧

  • 支撐車體重量的主要結構,受力時會從原本的自然長度壓縮至一定長度
騎士跨上車時,車高會比原本高度要低,而當騎士起身時,車輛又會回復到原本沒有載人的高度
  • 常見的前叉懸吊,彈簧被隱藏在內、外管中,並泡在阻尼油裡,外觀無法直接看到彈簧。
後懸吊系統中,彈簧通常與阻尼器整合為避震器,便可以看到外露的彈簧了。
  • 經過特殊處理的鋼材,捲曲加工而成
鋼條直徑越粗、所製造出來的彈簧越硬,直徑越細則越軟
  • 懸吊調校上,必須依照騎士的重量及騎乘路況作調整
  • 懸吊系統所採用的彈簧,根據線距分為:等線距、雙線距以及漸進式線距
線距:彈簧本身疏密度的變化→不同的軟硬表現;
隨著荷重的增加,彈簧壓縮量會有所不同。

懸吊系統:阻尼器

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見到:逃生門利用阻尼器作為緩衝
  • 使車輛回復穩定,達成操控的目的:
阻尼器運動速度越快時,產生的阻力越大;
阻尼器運動速度較慢時,阻力就越小。
  • 阻力所產生的方向必定是與運動的方向相反,因此阻尼器可以減緩運動,達到恢復平穩的功能
  • 阻尼器除了使用在避震器之外,也用於轉向穩定
防甩頭Steering Damper 便是安裝阻尼器於龍頭旋轉軸,達到穩定龍頭的功效。
  • 注重性能表現的車款,大部分會配備可調式阻尼:
1. 單一回彈阻尼可調
2. 壓縮、回彈可調
3. 依照高、低速調校的阻尼器
avatar-img
248會員
478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離合器(Clutch): 在旋轉中的兩軸可以迅速聯接或分離的傳動機構, 維持等速率、等扭矩、限制動力與扭矩, 達到快速起動、超載釋除、反轉運動等特殊目的。 離合器的連接或分離須使用軸環與撥桿 離合器種類: 1.確動離合器:方形顎夾離合器、單向斜爪離合器 2.摩擦離合器:圓盤離合器、離心式離合器
電容放電式點火系統(Capacitor Discharge Ignition, CDI): 大多數的車輛是使用感應放電式點火系統(電晶體點火系統)。 根據CDI所接的電源不同: AC-CDI(電容放電式磁電機點火系統) DC-CDI(電容放電式蓄電池點火系統)
後避震器:結構基本上與前避震的差異不大,主要是把彈簧外露,把油路做在裡面 1.中置單槍 2.雙槍避震 3.單置避震
FR suspension: Telescopic Fork(伸縮叉避震器) 油壓避震器構造分為:阻尼、彈簧、前叉油(避震器油)
機車組成分類:動力部分、傳動部分、行駛部分、操作部分、電力設備、其他、油 機車簡易分類:外部結構、內部結構、引擎周邊、引擎結構與運作
引擎冷卻方式:熱的產生與熱的傳遞 引擎冷卻原理 氣冷引擎 油冷引擎 水冷引擎
離合器(Clutch): 在旋轉中的兩軸可以迅速聯接或分離的傳動機構, 維持等速率、等扭矩、限制動力與扭矩, 達到快速起動、超載釋除、反轉運動等特殊目的。 離合器的連接或分離須使用軸環與撥桿 離合器種類: 1.確動離合器:方形顎夾離合器、單向斜爪離合器 2.摩擦離合器:圓盤離合器、離心式離合器
電容放電式點火系統(Capacitor Discharge Ignition, CDI): 大多數的車輛是使用感應放電式點火系統(電晶體點火系統)。 根據CDI所接的電源不同: AC-CDI(電容放電式磁電機點火系統) DC-CDI(電容放電式蓄電池點火系統)
後避震器:結構基本上與前避震的差異不大,主要是把彈簧外露,把油路做在裡面 1.中置單槍 2.雙槍避震 3.單置避震
FR suspension: Telescopic Fork(伸縮叉避震器) 油壓避震器構造分為:阻尼、彈簧、前叉油(避震器油)
機車組成分類:動力部分、傳動部分、行駛部分、操作部分、電力設備、其他、油 機車簡易分類:外部結構、內部結構、引擎周邊、引擎結構與運作
引擎冷卻方式:熱的產生與熱的傳遞 引擎冷卻原理 氣冷引擎 油冷引擎 水冷引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保持車輛直行:爆胎時轉彎或轉向會使車輛失去平衡。 如果您的車輛偏向一側,您可能需要將方向盤向相反方向拉動,以保持直行。 這一點至關重要,否則您可能會漂移到路隔或更糟糕的是對向車道。
Thumbnail
汽車胎壓設定指南 在汽車性能優化和安全駕駛中,正確的胎壓設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日常駕駛還是賽道競速,胎壓影響著車輛的操控性、燃油經濟性以及輪胎的壽命。本篇文章將從專業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胎壓設定的基礎理論、影響因素以及實際應用技巧,幫助車主們充分了解如何根據不同的駕駛需求設置合適的胎壓。
Thumbnail
選擇合適的煞車碟盤——無論是打孔、劃線還是結合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您的具體駕駛需求、車型和性能要求。打孔碟盤適合在濕潤條件下的日常街道駕駛,而劃線碟盤更適合需要強烈制動作用的高性能汽車。對於那些需要兩者優點的人來說,結合型碟盤提供了全面的解決方案,儘管價格更高。
Thumbnail
因此透過胎壓的調整可以針對底盤角度camber不足以及輪圈寬度不足兩大問題來做補救,當然這只是補救措施而已並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但是當我們沒有其他選項的時候,其實單獨透過胎壓就可以發揮明顯的改正功效。
Thumbnail
雙A臂懸吊無疑是目前性能跑車的最佳選擇。它的優點包括側傾小、可調參數多、轉向靈活、避震效果好、輪胎接地面積大、抓地性能優異,以及過彎側傾時可獲得額外的camber gain,大幅提升輪胎的側向抓地力,提升過彎極限能力。
Thumbnail
防傾桿(Anti-roll bar)是車輛懸吊系統中一個關鍵的部件,它的存在可以顯著提升行駛時的穩定性和操控性。而我近期對我的 GR Supra 進行了一次改裝,將原廠的防傾桿升級為Cusco的版本,主要是出於對原廠懸吊設定的不滿,尤其在彎道行駛時的側傾問題。
Thumbnail
中置馬達作為目前電動自行車的主流,但筆者的直覺卻對這項產品不甚喜愛。一開始筆者只是單就自行車的造型來看,中置馬達就是硬是擠了一大坨東西在車架的下方,實在有礙觀瞻。當然輪轂馬達也是甚為突兀,但剛好變速飛輪的發展越來越多段,面積也就越來越大,擋住了裝在後輪的輪轂馬達,使得後驅的輪轂馬達開始不那麼難看,也
Thumbnail
輕量化永遠是“最昂貴”的改裝,因為要減重,所以要用更輕,強度更強的材質,才能替換原本的部件,當然,成本一定是比較高的,車輕的好處Hank已經說過不知道N次,而減車重最划算的位置,其實就是減少“簧下重量”,簡單地說,就是四隻腳的重量
Thumbnail
在汽車改裝的世界裡,有一個經常被忽視但極其關鍵的概念——簧下重量。這個術語對於一些車迷來說可能聽起來有些陌生,但它實際上對車輛的操控性能有著深遠的影響。今天,就讓我們深入探討簧下重量對於車輛性能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改裝有效地降低它,從而提升我們愛車的性能。
Thumbnail
本文主要針對電動自行車的動力源擺放位置,以及前輪驅動或後輪驅動時的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方便大家自行選擇理想的電動自行車。 目前市面上電動自行車的動力配置如上圖所示,可分為前輪驅動的前置前驅(FF),後輪驅動的後置後驅(RR)以及中置後驅(MR)共計三種型式,以下將依序各別介紹說明之。 ===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保持車輛直行:爆胎時轉彎或轉向會使車輛失去平衡。 如果您的車輛偏向一側,您可能需要將方向盤向相反方向拉動,以保持直行。 這一點至關重要,否則您可能會漂移到路隔或更糟糕的是對向車道。
Thumbnail
汽車胎壓設定指南 在汽車性能優化和安全駕駛中,正確的胎壓設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日常駕駛還是賽道競速,胎壓影響著車輛的操控性、燃油經濟性以及輪胎的壽命。本篇文章將從專業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胎壓設定的基礎理論、影響因素以及實際應用技巧,幫助車主們充分了解如何根據不同的駕駛需求設置合適的胎壓。
Thumbnail
選擇合適的煞車碟盤——無論是打孔、劃線還是結合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您的具體駕駛需求、車型和性能要求。打孔碟盤適合在濕潤條件下的日常街道駕駛,而劃線碟盤更適合需要強烈制動作用的高性能汽車。對於那些需要兩者優點的人來說,結合型碟盤提供了全面的解決方案,儘管價格更高。
Thumbnail
因此透過胎壓的調整可以針對底盤角度camber不足以及輪圈寬度不足兩大問題來做補救,當然這只是補救措施而已並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但是當我們沒有其他選項的時候,其實單獨透過胎壓就可以發揮明顯的改正功效。
Thumbnail
雙A臂懸吊無疑是目前性能跑車的最佳選擇。它的優點包括側傾小、可調參數多、轉向靈活、避震效果好、輪胎接地面積大、抓地性能優異,以及過彎側傾時可獲得額外的camber gain,大幅提升輪胎的側向抓地力,提升過彎極限能力。
Thumbnail
防傾桿(Anti-roll bar)是車輛懸吊系統中一個關鍵的部件,它的存在可以顯著提升行駛時的穩定性和操控性。而我近期對我的 GR Supra 進行了一次改裝,將原廠的防傾桿升級為Cusco的版本,主要是出於對原廠懸吊設定的不滿,尤其在彎道行駛時的側傾問題。
Thumbnail
中置馬達作為目前電動自行車的主流,但筆者的直覺卻對這項產品不甚喜愛。一開始筆者只是單就自行車的造型來看,中置馬達就是硬是擠了一大坨東西在車架的下方,實在有礙觀瞻。當然輪轂馬達也是甚為突兀,但剛好變速飛輪的發展越來越多段,面積也就越來越大,擋住了裝在後輪的輪轂馬達,使得後驅的輪轂馬達開始不那麼難看,也
Thumbnail
輕量化永遠是“最昂貴”的改裝,因為要減重,所以要用更輕,強度更強的材質,才能替換原本的部件,當然,成本一定是比較高的,車輕的好處Hank已經說過不知道N次,而減車重最划算的位置,其實就是減少“簧下重量”,簡單地說,就是四隻腳的重量
Thumbnail
在汽車改裝的世界裡,有一個經常被忽視但極其關鍵的概念——簧下重量。這個術語對於一些車迷來說可能聽起來有些陌生,但它實際上對車輛的操控性能有著深遠的影響。今天,就讓我們深入探討簧下重量對於車輛性能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改裝有效地降低它,從而提升我們愛車的性能。
Thumbnail
本文主要針對電動自行車的動力源擺放位置,以及前輪驅動或後輪驅動時的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方便大家自行選擇理想的電動自行車。 目前市面上電動自行車的動力配置如上圖所示,可分為前輪驅動的前置前驅(FF),後輪驅動的後置後驅(RR)以及中置後驅(MR)共計三種型式,以下將依序各別介紹說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