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繪本|雪是誰的?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張蓓瑜的第一本繪本 — — 《班雅明先生的神祕行李箱》,用鮮明的黃色,講述哲學家班雅民受納粹迫害而逃亡的故事,算是少見先在國外發表,然後才有中文版的繪本。
她的第二本繪本,則是與德國作家Antonie Schneider合作 — — Snow for Everyone! (《雪是誰的?》嗯,德文是問句,英譯版是驚嘆號,中譯本再度回到問句)。
在台灣的童書界,算是相當稀有的宗教書籍。因為它並不是處理台灣常見的宗教信仰(比如媽祖),而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廣義)基督教,所謂「世界三大宗教」的主題。在台灣算是較為邊緣的宗教信仰,因此多數人可能會對這三個宗教的衝突與紛爭感到陌生而遙遠。
故事的背景是耶路撒冷,亦即三大宗教的交匯處。不下雪的聖城,竟然下起了雪。三個分別來自三個宗教的朋友們,開始爭論起,到底雪是誰創造的?是你的God還是我的God?我的神才是真的,你的不是。
氣呼呼的三個孩子,分別跑去詢問各自宗教系統中的老師。我非常喜歡各自老師們的回答 — — 「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證明奧祕,你就失去它了。」
就在三個孩子們爭執不休時,他們捧著的、難得落下的雪,就靜悄悄地融化了,「只剩下一灘一灘的水,流淌在石頭間。」沒有人來得及享受難得的雪。

我在五月時曾針對這本繪本寫了一點感想,大抵是關於有些基本教義派的基督徒,習慣將其它宗教信仰者統統打成「拜偶像」,產生強烈的比較意味,並且不自覺地流露出傲慢感,誠如繪本中的三個孩子,吵著「我的神才是真的」。
此種將其它宗教視為「拜偶像」並竭力「傳福音」,非要領人「受洗成為基督徒」的「宣教」模式,似乎在基督新(興)教派內佔主流,在初期來台的宣教士們,也出現很多這種殖民心態的宣教。而很多教會便一窩蜂地研發出各種策略,就是為要讓教會信徒的人數能夠蓬勃地增生,否則就是「辜負」了基督徒的大使命。
也許因為我並不是那麼熱衷於教會事務,對於「想要讓很多人進到教會受洗成為基督徒」,始終是抱著疏離的態度。也許也因為,很多自稱「基督徒」的,活得一點都沒能見證新生命,因此直銷式地徒增帳面上受洗人數,而往往失了我所認知的基督教教導與精神,此種態度與想法,我並不認同。而我也認識許多非基督徒,但其生命所活出的價值,卻相當基督式。
所謂「宣教」,就純粹只是要增加人數,增加教會數目嗎?不朝這個方向去,就不是「宣教」嗎?
這個想法按在我心底很久,只是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答。直到前幾日的一篇文章,一本書,點醒了我。
在2018年的一篇文章〈中港社運神父甘浩望:抗爭勝利了,反而是我的大失敗?〉,甘浩望神父提到:「「以前傳教人是要令人入教會領洗,成為基督徒。但梵蒂岡第二次大會之後,就是1962年至1965年之後,傳福音的使命已經改變了:不是叫人入教會,而是看大教會的新天新地是怎樣,看天國的發展是怎樣。這是新的觀念,即教會不過是一粒種子令天國發展,而天國是在所有人中間發展——包括其他宗教、其他不同思想的人如馬克思主義者……傳教者做得好,是屬於天國的發展。」
同樣的,在今年五月的一次演說中,教宗方濟各同樣提及「將福傳與勸人改變信仰相混淆的危險。他說:福傳乃 是見證死而復活的耶穌基督。是祂充滿吸引力:本篤十六世說過,教會的成長是因著這吸引力,而非勸人改變信仰。宣講耶穌基督不是為這個天主教團體尋找新會員,而是讓人看到耶穌:讓人在我個人、我的行為中看到祂;讓耶穌在我的生命中發揮作用。這就是福傳。」
所謂宣教,並不是叫人改變信仰,也不是增加教會的間數,而是讓人看到基督耶穌如何在我身上活著。事實上,教會這個建築物,從來就不是上主最終「臨在」的地方;上主並不只「存在」於教會的建物之內。整個宇宙都由衪所創,最終衪將「在萬物之中,在萬物之上。」(林前15:28 。原文:使得上帝是全部裡面的全部。英譯:God may be all in all)。
耶穌在宣揚的,是建立教會建築嗎?並不是。衪所宣揚的,一直都是上帝國的信息,誠如甘浩望神父所言,最終的新天新地,是在「所有人中間發展」。莫特曼也有類似的說法:「許多人想到,彌賽亞國度在地上開始之前,一個新的、「永恆的福音」(啟14:6)將要傳給萬民……假如這涉及到末日的基督國度,那麼那個福音必須是「普遍性的國度講道」:這個講道不再呼求人到教會,而是使人皈依國度的盼望」。(《來臨中的上帝》,頁 245)。
換句話說,更重要的、該擺在首位的,應是宣揚上帝國度的盼望,為著嶄新的「新」天新地的終末到來而預備,而不是為了虛胖的教會汲汲營營。而終末何時開始?就在基督耶穌死而復活後即啟動。每一個洗禮認信的基督徒,也共同參與了基督的入死出生,開啟了個人的終末時刻,「要戰戰兢兢,不斷努力來完成你們自己的得救」(腓2:12)。
上帝國的福音,不在於爭論雪是誰創造的,而是讓雪不成為一灘一灘的水。基督徒的聚集,乃是懷著終末的盼望成為天國的種子,期盼和平與公義的臨到。而上帝國,總是出乎意料並超越我們的想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9會員
165內容數
從神學連接繪本、文學、哲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繪本|HOME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繪本|島國的孩子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樣戰機,不同表述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但她(們)喊不出聲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一本啟發思考的繪本:『長大是什麼樣子?』以前小衫常常被老師說沒有再思考,不然就是自由創作時會偷偷看同學的。為了培養小衫的思考能力,常常在聊天時問他:『為什麼?』或是『要怎麼做呢?』。除此之外,也會利用繪本,激發他的思考能力。『長大是什麼樣子?』是一本許多關於長大的問題,卻沒有答案的書,非常推薦跟小朋友一起討論繪本中的問題。
Thumbnail
avatar
Lalamon
2021-02-04
《一吻定情》無限翻拍的經典劇本—還記得你的初戀是誰嗎?「十六歲時喜歡上的人,會影響你一輩子」 我非常認同這句話。有位朋友曾跟我說,她很遺憾從來沒有在學生時代單純地喜歡過誰,因為她覺得那時候的喜歡是最單純最可愛,最不勢利也最全心全意、心跳速度最快的。長大之後想的太多太多了。價值觀、金錢觀、家庭背景、搞不好年收多少?有沒有車?有沒有貸款
Thumbnail
avatar
里歐娜
2020-08-13
被害者重要還是加害者重要?其實主角最重要:淺談《誰是被害者》的劇本刑偵破案劇。一個全世界都供不應求,永遠有觀眾在翹首期盼的劇種。尤其在美劇CSI出現之後,鑒識科學加刑偵破案的組合猶如炸雞要配啤酒一樣瞬間流行了起來;法醫和鑒識專業幾乎成了影劇中最不怕失業的兩種人才。同樣承襲這個經典組合,四月底上線的台劇《誰是被害者》雖有優異的外貌,骨子裡卻是一場拼接成的龐氏騙局。
Thumbnail
avatar
黃嗣軒
2020-07-01
《有一天》:是給有女兒的媽媽們看的繪本我覺得這是給有女兒的媽媽們看的繪本,書裡說的是媽媽們的育兒歷程。一個媽媽回憶孩子還是小寶寶時的場景,曾經把孩子高高舉起看著雪花飄在臉頰上,一起過馬路緊握手的樣子,孩子學騎車的樣子等。現在是大孩子了,總會在孩子睡著時,夢想著她未來的模樣…。有一天,孩子會探索這個世界...
Thumbnail
avatar
小貝媽咪
2020-04-03
誰是日本神話中的亞當與夏娃 ? 你知道他們生下了一堆島嶼和神明嗎?神話一直是遠古時代的君王權力基礎,夾帶了一些可能的歷史事件,也帶有許多人們憑空的幻想。 在中國要有盤古開天、女媧補天;西方要有亞當夏娃,作為世上少數保有古文明文化的日本,當然也要有自己的人類起源。 只是呢 .....他們的男神和女神不只可以造人...還可以生島嶼和眾神明阿~!
Thumbnail
avatar
走吧 我們一起旅行
2019-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