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才剛追完”沒關係是精神病”這齣韓劇,裡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男主角在過去一直都很在意自己是被生下來照顧哥哥的,等到哥哥說:"炒碼麵是你愛吃的,不是我愛吃的。"他才幡然大悟,原來媽媽都記得他愛吃的食物,然後記憶起母親疼愛他的每個痕跡。
當我們在低潮久了,又或者在一個自認為的框架中久了,難免會被這樣的模式框住去定義自己:"對,我就是沒有人要的小孩,我必須要很用力去愛人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同時也忘記了自己也是一個人,有自己的需求,也需要被愛、被肯定與被滋養。
男主角兄弟倆的母親在當時候確實也很辛苦,一位單親媽媽帶著兩個小孩,其中一個小孩也需要更多的關注與照顧,在劇中也可以看見她很努力在尋求賺錢的管道,是相當盡責的母親。
于玥的父母都是藍領階級卻養大了四個小孩,在還沒接觸到心理學的時候,我也常常會怨懟父母給我的資源不夠多,進到文藻外語大學唸五專時,由於身旁的同學家境都還不錯,內心自卑感更甚。
直到接觸了心理學,以及養了貓之後,才知道原來人是真的有限制,而我的父母在當時也已經用了他們的洪荒之力,去努力經營這個家了。
養過貓的人都知道,雖然貓很可愛,但是真的很機車,他們會在你很睏的時候把你的東西翻倒,又是睡到一半的時候硬是叫你起床,要你開門或是開罐頭。吃太多還會到處吐...總之,養貓的人才知道的辛苦。
養了貓之後,才知道原來體力不支跟睡眠不足的時候,還要起來清貓砂、清他們吐的東西、清他們弄碎的玻璃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有時候在碎唸他們的時候,也才意識到原來父母曾經對我們說過的話,我們會下意識地用在下一代跟毛小孩身上。
偶爾忘記愛了也沒關係,總會有想起來的時候
當文鋼太開始慢慢回憶起母親對他的呵護與關愛,他才慢慢地離開了被害者的位置,走向屬於自己的自由。
有時候,當我們被現實折磨到不行的時候,難免會想要退回到小時候,當一個被害者的角色就能夠不為自己現在的處境負責。當我們狀態好的時候,也會偶然想起小時候曾經被呵護的瞬間,喔,原來我也是曾經這樣被愛著。
過去的文章我曾提及我的母親罹患憂鬱症,雖然病程有時候反反覆覆,她也曾在我最脆弱的時候提供給我協助過,也曾在我對於未來最無助的時候,對我伸出手過。我曾在同為心理師的夥伴私人臉書(愛智者書窩的主持人)看過一句話"孩子對父母才是無條件的愛"。
在"在沒關係是精神病"一句當中,女主角總是表示對食物的渴求,其實是意味著她對於愛的渴求(正好占星學中的月亮象徵著食物與母親、滋養與呵護)。人類一出生時仍處於相當脆弱的狀態,所以必須要仰賴著提供給我們奶水的人,不論對方對我們好或壞,為了生存下去我們都得依賴著對方、愛著對方,所以對方對待我們的方式,就是我們學習著愛的方式。這就是依附關係最一開始學習的對象。
常常有人在結束一段關係之後,便會問我,對方對這段關係還有依戀嗎?還愛嗎?會不會後悔還是埋怨他呢?這時候我就會反問,你現在對他的感覺是甚麼?是不是既捨不得,同時也有點埋怨他?同時很想要放手,卻又還很在意他?既不甘心,卻也不希望他過得不好等等等等複雜的情緒。
我們對於原生家庭有時候也會有這些複雜的情緒,既埋怨自己的父母當初的偏心,同時也感謝著父母努力付出過的一切。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有時候我們就是會忘記愛,會有很脆弱的時候,就像是精神病院院長說的:所以我們身為人,才要互相支持著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