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臺文天文臺】葉田甜:與殖民地戀愛——庄司總一《陳夫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項藏品】

  《陳夫人》(又譯《嫁臺灣郎的日本女子》),是在臺日本人庄司總一,以1920到1940年代內臺結婚為主題書寫的長篇小說。主故事軸線為日本女性安子嫁給臺南有錢人家知識分子陳清文後,與異文化封建遺制大家族磨合關係的過程。小說佈局出歧視性殖民支配體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在新舊雜揉中捆繞成死結。作者在大歷史中穿插描寫不同的生命,細膩刻畫人物心理、日常風俗、思想,使人性的複雜與立體可稍加現形。

  面對歷史,作者謙和地書寫人物因時代而起的面貌,提出許多關於身分認同錯亂、心理情緒矛盾的究問,這些問題對當代而言,尚未結束,也仍是難以迴避的思索。複雜的文化體系與國際關係中,許多角色的自我疑惑、乃至無法言明的情緒,在跨度百年前已然是苦惱的源頭。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庄司總一在書中留下了帶有個人特色的線索,可作為後世的參照。


  1941年五月,第十二版的《陳夫人》小說將印行。

  自1940年日本通文閣印行初版後短短時間之內,轉眼小說已要印行第十二版。《陳夫人》引起的文學評判聲浪波盪,褒貶兼具。《陳夫人》的主要場景雖在臺灣島內的封建大家庭裡,它的氣韻卻迅速捲向了帝都,1941年4月起的國民新劇場中,這本小說在久保田萬太郎指導下由劇團「文學座」擔綱,進行將近半個月的演出[1],之後甚至還要映畫化[2]。

  庄司總一執著筆,此時他正為十二版小說寫〈再版有感〉,簡要匯集了身為作者欲回應讀者世界的思緒。對著案前的稿紙,庄司總一腦中不由得再次交錯了許多近日發生的爭辯。

  不久前,臺北的朋友給庄司總一捎了信,總督府可能要將《陳夫人》列入情報部推薦圖書了。他連著想起初版時曾經接到一封來信,信中指責到:「你的小說有暴露性的描寫,這就不對啦。因為將近半世紀的臺灣政治決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我們好不容易才把臺灣培養到現在這樣,而你卻要把我們的缺失揭發出來,這樣就使我們太不爽了。」[3]

  《陳夫人》是暴露性的揭發政府的缺失?還是追求真實、描寫真實?庄司總一想起自己讀過的世界殖民政策歷史,在整體相對比較之下,他認為日本政治對臺灣——這南方島嶼的殖民地,是極富理解和溫情的。甚至,這還是個殊例。

  「知道《陳夫人》可能成為情報部推薦圖書,與其光榮或對批評者產生報復的快感,不如說有一種更深的安心感。」

  庄司總一認為,如果是真正偉大的父母,他們非但不怕他人對自己教養子女方式的批評,反而會樂於藉此反省,來邁向一種更高理想。庄司總一對充滿革新意味的方向深信不疑,在他看來,正是這種寬大的政治和人類的善意才給了他寫下《陳夫人》的意義和勇氣,不是嗎?他在回信中寫到:「或許是我藝術性的表現幼稚和拙劣不足,讓您產生了誤會。不過,我只想追求真實和描寫真實的苦心是千真萬確的。(後略)」[4]

  庄司總一猜想,「革新」這件事,不僅是日本治理的難事,對殖民地的人而言這種蛻變的苦惱更為深刻。

  看著桌上的〈再版有感〉,庄司總一想,皇民化的運動措施中必有要求過分的目標存在,不過仍不能否定臺灣本身已經面臨了一種必然的改變。另一方面,所有運動都不該只被視為暫時性解藥,為政者應該對重大歷史的腳步抱著理解和信念。

raw-image

  後來,1941年到1943年間,不斷有《陳夫人》的讀後感言或評論文章在臺灣時報、臺灣日日新報等報章中刊出,小說拿到了東亞文學獎次賞,首獎從缺。

  在各式評論中,庄司總一讀到了一篇筆名為田子浩的文章〈關於陳夫人〉,此篇點出小說中錯誤的臺灣語音稱呼、對本島人習俗的獨斷批評(官司習慣、個人主義、風俗等問題)、稍欠真實的人物心理活動。另外一篇刊載於臺灣時報上的則是陳紹馨先生的〈陳夫人にあらわれた血の問題〉,論及書中有關灣生及純正血統的命題,同時多方驗證了小說中描繪的生命禮儀、臺南州鳳梨產業、習俗等,陳紹馨認為「《陳夫人》既是『以臺灣為題材』的文學,也是『與臺灣有關』的文學。但我們所欲求的則是『從臺灣而生的文學』。」[5]

  對比之下,文學報國會事務局裡的戶川貞雄認為《陳夫人》對「內臺一體化」問題的解決之道有強烈的啟示作用[6],而濱田隼雄則在臺灣時報中載有〈庄司總一氏の陳夫人について〉,全面肯定了此部小說可以對政府機關提供許多政策面的參考。[7]

  描寫真實之後,自然就能看到解決之路嗎?庄司總一自認為,寫到第二部為止,他還未看見任何解決之道。1941的國民新劇場公演後,庄司總一認識了王育霖[8],他在讀後感中向庄司總一說到:「不過,問題卻上沒有任何解決的妙策。」庄司總一想,這句話,不外是代表臺灣所有的知識階級所感到的不滿和不足的流露吧。一刀兩段將死結劈開,本來就不是一個小說家的責任。殖民體制不變,枷鎖就解不開,意志消沈的人只得在低谷旋渦中無限徘徊。

  翻開《陳夫人》,小說的最後一句是:「——愛,安子在心裡小聲地說。」

  這是否能成為一個替代的答案呢?

raw-image

  庄司總一所在意的更是探究不同血統、傳統和條件的人們要如何、到何種程度,達成愛、理解、和融合這種人性的振幅和可能性而已。這即是庄司總一不斷探究的主題——「人與人」。透過文學創作,庄司總一傳遞了某一種形式的愛和善意,為今日的臺灣留下一份可探尋過去的禮物。

[1] 〈帝都文學座て「陳夫人上演」〉。(1941,3月19日)。臺灣日日新報,第四版。

[2] 〈「陳夫人」映畫化〉。(1941,10月15日)。臺灣日日新報,第四版。

[3] 黃玉燕譯(2002)。《嫁台灣郎的日本女子》。臺北:九歌。(庄司總一,1940)

[4] 同3

[5] 〈「陳夫人」にあらわれた血の問題〉。(1942年,12月)。臺灣時報。

[6] 吳叡人等(2012)。《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文化研究(中)》。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7] 〈庄司總一氏の陳夫人について〉。(1941年,5月)。臺灣時報。

[8] 《嫁台灣郎的日本女子》(2002)中收錄庄司總一〈再版有感〉,譯文中為「王育林」。


★作者小傳

庄司總一(1906~1961),生於日本山形縣,幼年時隨服務於卑南公立醫院的爸爸旅居至臺東,後遷住臺南,畢業於臺南州立臺南第一中學校(現臺南二中)。返日後以小說家身分聞名,1933年起,以阿久見謙的筆名發表過海明威等英美小說譯作,及創作《夜景》等小說。後著有《陳夫人》、《土與光》、《惡夢》等書。

★延伸閱讀

★觀測員簡介

葉田甜 2001年生,臺南人,農業經濟學系在學生,興趣摸索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414會員
165內容數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一直對楊双子描繪日治時代女子的創作很感興趣,但買回家後始終放著未讀,終於拿起來看了。《花開少女華麗島》是《花開時節》的外傳,收錄十個短篇故事,每篇單元劇主角似乎多少跟本傳主角有些親友或地緣關係。我在《花開時節》之前先閱讀外傳,可是不妨礙對故事的理解,因為主人翁是每篇單元劇的當事人,本傳的角色非凡
Thumbnail
  一直對楊双子描繪日治時代女子的創作很感興趣,但買回家後始終放著未讀,終於拿起來看了。《花開少女華麗島》是《花開時節》的外傳,收錄十個短篇故事,每篇單元劇主角似乎多少跟本傳主角有些親友或地緣關係。我在《花開時節》之前先閱讀外傳,可是不妨礙對故事的理解,因為主人翁是每篇單元劇的當事人,本傳的角色非凡
Thumbnail
#陳夫人安子的人物塑造,其前進 ∕ 保守、平和 ∕ 勇敢之對立的和諧與統一,當為《陳夫人》獲致成功的主因。 (一)忠實反映時代 臺灣文學大師葉石濤生前曾大力推薦三本臺灣於日本時代的長篇小說,分別是西川滿《臺灣縱貫鐵道》、濱田隼雄《南方移民村》與庄司總一《陳夫人》,更讚美《陳夫人》說,臺灣文學書單不能
Thumbnail
#陳夫人安子的人物塑造,其前進 ∕ 保守、平和 ∕ 勇敢之對立的和諧與統一,當為《陳夫人》獲致成功的主因。 (一)忠實反映時代 臺灣文學大師葉石濤生前曾大力推薦三本臺灣於日本時代的長篇小說,分別是西川滿《臺灣縱貫鐵道》、濱田隼雄《南方移民村》與庄司總一《陳夫人》,更讚美《陳夫人》說,臺灣文學書單不能
Thumbnail
【出道即巔峰,之後命運卻開了一個玩笑】 過沒多久,二戰結束日本戰敗。意圖鼓舞軍民一體的「皇民文學」作品,成為屈從日本殖民的的證據。創作〈道〉的陳火泉,即使苦學中文,發表一系列的散文而受到文壇矚目,但成為散文大家的他,直到晚年,都必須不斷澄清一件事情——〈道〉不是一篇皇民文學作品。
Thumbnail
【出道即巔峰,之後命運卻開了一個玩笑】 過沒多久,二戰結束日本戰敗。意圖鼓舞軍民一體的「皇民文學」作品,成為屈從日本殖民的的證據。創作〈道〉的陳火泉,即使苦學中文,發表一系列的散文而受到文壇矚目,但成為散文大家的他,直到晚年,都必須不斷澄清一件事情——〈道〉不是一篇皇民文學作品。
Thumbnail
  自從陳進的《三地門社之女》入選秋季文展,時隔已經一年多。這段日子裡,盧溝橋下枉死的魚群和汙濁的血液讓整個世界都為之動盪起來。在戰爭的摧殘下,除了人命以外,藝術的價值似乎也沒有那麼值錢。   台展好不容易舉辦完第十屆結束,隔年的1937年卻被戰火無情地勒令停止。直到下一年以「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
Thumbnail
  自從陳進的《三地門社之女》入選秋季文展,時隔已經一年多。這段日子裡,盧溝橋下枉死的魚群和汙濁的血液讓整個世界都為之動盪起來。在戰爭的摧殘下,除了人命以外,藝術的價值似乎也沒有那麼值錢。   台展好不容易舉辦完第十屆結束,隔年的1937年卻被戰火無情地勒令停止。直到下一年以「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
Thumbnail
陳秀喜是誰?她是當上媽媽才發表詩的女詩人。​陳秀喜是日治時期出生的台灣人,最初學習的語言是日文,推測起來她學中文的契機,可能源於大女兒收到的一封情書,是女兒的老師寫的。​身為媽媽,怎麼能看不懂女兒收到怎樣的內容呢。​
Thumbnail
陳秀喜是誰?她是當上媽媽才發表詩的女詩人。​陳秀喜是日治時期出生的台灣人,最初學習的語言是日文,推測起來她學中文的契機,可能源於大女兒收到的一封情書,是女兒的老師寫的。​身為媽媽,怎麼能看不懂女兒收到怎樣的內容呢。​
Thumbnail
講的是少女情誼間的故事,雜揉一點殖民歷史一點美食一點百合,是我在閱讀這本《臺灣漫遊錄》最為深刻之印象。或許是作者意圖展現「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微妙情愫,小說裡無不時冒出粉紅泡泡,體現在兩名女主角對話之間,柔弱、疼惜、敏感,幾乎是與直男完全絕緣的另一個夢幻場景。
Thumbnail
講的是少女情誼間的故事,雜揉一點殖民歷史一點美食一點百合,是我在閱讀這本《臺灣漫遊錄》最為深刻之印象。或許是作者意圖展現「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微妙情愫,小說裡無不時冒出粉紅泡泡,體現在兩名女主角對話之間,柔弱、疼惜、敏感,幾乎是與直男完全絕緣的另一個夢幻場景。
Thumbnail
對於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艱辛與身份認同矛盾,當屬吳濁流的作品《亞細亞的孤兒》最具代表性;但當時的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台灣社會呢?相較於本島人遭受欺壓的感受,「內地人」又是如何看待大日本帝國對與其殖民地的作為?
Thumbnail
對於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艱辛與身份認同矛盾,當屬吳濁流的作品《亞細亞的孤兒》最具代表性;但當時的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台灣社會呢?相較於本島人遭受欺壓的感受,「內地人」又是如何看待大日本帝國對與其殖民地的作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