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很快樂,愛情為何還是不來?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明明大家都說當你快樂了,愛情就會來,但是為什麼我很快樂愛情還是不來?】
當人生卡住或不順時,十之八九是因為我們對自我的認知有錯誤。也就是說,對自己的現狀缺乏自覺。當我們在這個狀態的時候,會誤把自我感覺良好當成快樂,把需要他人注意當成喜歡自己,並且對於他人對自己的觀察,常常以「可是」或反駁作為回應。
當你的心靈提升到一個程度,會發現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很容易對感受有所誤解。例如5年前我認為的愛自己,其實是把自卑用自我感覺良好包裝起來。5年前我認為的快樂,是建立在他人的回饋上面,而5年後當我真正體驗發自內心的快樂,我發現那種快樂是虛的,但我過去以為「那就是快樂」。5年前,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接受」,我只能懵懂的摸索,對接受是似懂非懂的,直到接受這個行為直接帶給我解放跟自由的感受。
當我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時,我們對於一個抽象(感受性)事物的定義的理解深度會不一樣,例如什麼是愛?什麼是關係?什麼是幸福?什麼是滿足?什麼是擁有安全感?也因此,為什麼會有人離婚之後才找到真愛,就是因為當初在結婚的時候誤把某樣東西當成了愛,所以選擇結婚。
我們內在的世界,一律會反應到外在的世界。也就是說,你在外在世界得到的結果,是因為你在內世界所創造出來的。因此,只要你感覺到結果是不順的,但你「覺得」你已經「愛自己」已經「快樂」了,那表示你對自己的認知是有誤解的。而人生的不順幾乎都來自「缺乏自覺」。換句話說,你並不是快樂,而是誤把某種東西當成快樂。
——以下很有有可能會戳到一些人,慎入——
我最常觀察到缺乏自覺的三大狀態:
一、對於身邊的人善意的建言,會感覺到許多抗拒跟想要反駁的感覺,覺得逆耳
首先我們要先討論「抗拒」這個感受的本質,為什麼需要抗拒?就是因為我們內在已經認同了,但我不想接受這個認同,我才需要騙自己,而當我們需要騙自己時,就會產生「抗拒」的心理。如果我們打從心底不認同或打從心底認同,都不會產生「抗拒」的感受,因為純粹的「是」跟「不是」都不需要抗拒。
這個歷程大概會長這樣,我由自己的歷程來說明,我以前非常不喜歡自己「難以親近」的特質:
階段一(完全沒自覺):當別人說我難以親近時,我內心產生極大的抗拒,並且強烈想要反駁,因為我覺得「我又沒有排斥大家!我其實很想跟大家親近啊!為什麼大家都要這麼說?我好委屈!」「我哪有!」但事實上我就是容易擺出臭臉,但我卻認為擺出臭臉不是自己的選擇,並不是我願意的。
階段二(開始有點自覺):當別人說我難以親近時,我開始接受自己好像真的會表現出難以親近的樣子,但是不知道怎麼解決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這樣,所以非常厭惡自己這種難以親近的特質,但是當我想要「裝親切」時,又會非常的累。這時我還是覺得擺臭臉不是我願意的「我的確臭臉,但我就是這樣啊幹怎麼辦」。對於別人指出這點,我仍然會覺得抗拒,但已經不會想反駁,變得想抱怨或發牢騷。
階段三(開始探討原因):一旦當我開始接受「臭臉可能是我自己選的」的時候,我內在還是有抗拒,但是減少很多,也不再發牢騷或抱怨。我開始問自己「為什麼我會選擇臭臉」?我才開始得到答案,因為我不相信別人會喜歡我,因為我害怕受傷,所以我要先擺出一個防衛姿態,只有願意看見臭臉底下善良的我的人,才是真正瞭解我的人、才不會讓我受傷。我吝於給予別人善意的態度,因為我都把別人設想成會傷害我的壞人。但我內心可能並沒有這樣明確的想法,因為我無法接受自己是一個如此膽小跟自以為是的人,所以想法並不會出現這些東西。但實際上我的行為就是在做這些事跟行為背後的邏輯就是如此,我接受「想法會騙人,運作才是真實的」之後,人生才開始有真正的轉變。
階段四(深入觸碰自我):當我發現了我內在的心魔後,我試著讓把遇到的陌生人都當成好人,難以親近的問題大略上消失了,我開始有了「可以變得親切」的彈性,但是對於「變得親切」的轉換上面,我還是需要很大的耗能。我無法毫不費力地就展現「親切的自我」,也漸漸開始發現其他人際關係上問題,例如我對他人缺乏好奇心(所以不太會面對面聊天)、不敢展現自己的需求(怕暴露自己的脆弱)、跟不接受自己覺得不好的部分(所以會無意識包裝自己)等等。
在這個階段我發現宇宙的一個道理,就是一切都是內在的認知投射。我並不是「天生臭臉」的人,而是我的自我認知讓我認為選擇這樣的狀態比較輕鬆容易,雖然我一點都不喜歡這個東西創造的結果。雖然不喜歡這個結果,與其得到結果,保護自己對我來說是更重要的。我發現我需要表現親切很費力,就是因為我一邊要保護自己一邊又要親切。所以我開始試著不要用保護自己的方式來與他人互動,也不刻意表現親切了,單純就是不保護自己。然後神奇的事發生了,我發現我不用特別做什麼,別人也會願意來親近我。
我也發現,原來我對別人的態度,是我對自己的態度。例如我對別人缺乏好奇心,並不是所有「別人」而是我認為普通沒有特殊之處的人。因此對應過來,是我對普通的自己缺乏興趣,我從來沒有去面對、接受過充滿人性醜陋與可愛的自己,我只是一直不斷地想要抹去它的存在,想要變得「完美」。我討厭自己的脆弱、討厭自己的需求感、討厭吃醋、討厭自己有佔有慾、討厭自以為是的自己。過去的我認同自己很特別,有很多跟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但我很少認同自己的「普通」,當我認同了自己的普通(這不是二擇一,而是同時存在),我發現我開始對別人產生了比以前更多的好奇心。我發現每個人都很特殊也同時很普通,就跟我一樣。
把自己自然地放在與他人相同的位置時,以前可能要刻意學很多技術跟技巧,但現在我發現自己可以擁有不太費力的彈性調整,因為我的心已經自由了。當心是自由的,改變就不會費力。很多我以前認為需要費力的事情,其實都是因為「狀態不對」才需要費力,一件事情一旦讓人感覺費力,就會維持不下去。任何能夠維持下去的事,都應該成為我們的精神糧食,給我們更多的能量才對。(因此維繫關係也是)
階段五(奇蹟的發生)我了解到原來這一切都是我選的,既然都是我選的,代表我完全有改變它的權力跟能力,我也不是「就是」怎麼樣。我發現了修煉之路的快速通關捷徑,那就是「不斷去面對自己的不舒服,然後接受釋放它」。每當我遇到任何的不舒服,不論是恐懼還是不安全感還是厭惡感,我都會正視它不再有任何的抗拒,我都將這些結果視為自己的創造,我為自己的人生負起全責,當我負起越多責任,我發現我越自由。
我發現自己不再需要遵循固定的模式、固定的反應、固定的自我,我想要自己是怎樣就是怎樣,因為擁有了自由,所以我更能忠實的展現自己。想擺臭臉就擺,想親切就親切,想怎樣就怎樣,一切都會在適當的時機展現,幫助我表達真實的自己,幫助我得到我想要的結果。不會聊天的問題也消失了(但並不是說我就變得超級會聊天,而是我不再「卡住」)、包裝自己的需求跟害怕展現脆弱的問題也沒了(因為我嚐到了表現真實的甜頭)。
一切不論我過去認為的好壞都變成人生的樂趣之一,我一直以為是要把壞的東西排除掉,極力避免。但這是違抗宇宙法則的自大,因為人生本質就是有起起落落,而我們要如何在這起落之中玩得開心,才是真正的功課。而不是努力騙自己讓自己的人生起落變得平順。因此我們人生才會有如此多的刺激,因為我們就是要來玩一個人生遊戲。有些人遇到很難的關卡也會玩得很開心,有些人遇到就怨天尤人,玩得好玩得差,就是看個人的造化。
順帶一提,這五個階段花了我14年。第一階段大概是5年,第二階段也5年,第三階段3年,第四階段1年才到了第五階段。
二、在社群軟體上非常多自拍照,或自己差異不大的獨照發非常多張
這個就是很典型的,把「想要關注的匱乏」向自己包裝成好像「很喜歡自己」的例子。當我們真正地認同自己時,我們是不需要時常地利用社群軟體作為自我表現的舞台的,會需要用社群軟體向大家「純粹展現自己」的人,都是內在非常渴望向外渴求關注的人。他們的專注力全部在自己身上,不會去考慮到別人看到什麼會舒服跟開心。同樣是照片,你會發現含人物會有很多讚的照片,有兩種類型:
1 給男性看的福利照(正妹照片)
2 自然又能表達情緒的照片(例如大笑、悲傷各種情緒與人生百態)
如果一個社群軟體上越多第一種照片的人,內心是越空洞、自卑的。我自己以前就剛好有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因為我是一個非常渴望關注跟舞台的人,但是我發現當我拍照時,我越是想要別人覺得我很棒或很有吸引力,我的讚數就會越少。而當我誠實面對自己,我知道我發某些照片,事實上就是在缺乏關注跟對自已外表自卑的驅動之下做出來的行動。這種自拍照,通常會想要達成第一種照片的效果,因此別人看就會有「東施效顰」的感覺存在。這些照片正在無聲地大喊「快點看我!拜託看我!拜託稱讚我!拜託覺得我很美吧!」
這邊要注意,並不是只要發自拍就是這個意思,而是當一個人牆上或動態有「大量」的自拍照,或是同樣樣動作表情差別不多的獨照時,就必須開始有自覺了,並不是說不能這樣做,而是至少你要透過自己這樣的行為注意到,這並不是喜歡自己的結果。這反而是因為不喜歡自己,需要別人來認同才覺得自己有價值的結果。我們人生不應該以讚數來作為標準,但是讚數的確可以讓你知道你是自我感覺良好,還是有讓別人也看得開心。
一個打從心底認同自己的人,也會比較喜歡第二種照片(也會比較喜歡發這種),而且不會是自拍,因為自拍無一例外,都是刻意包裝的呈現,只有當鏡頭是在別人手上,才有可能會捕捉到自然的瞬間(但別人拍也有可能會是刻意呈現,如果這個人被拍時並不是享受當下的環境跟狀態,是希望「自己被關注」就會跟自拍一樣是刻意包裝)。並且發自拍照多於正常的照片的人,也是因為認為「自己刻意包裝的狀態」比較好看,那就表示這個人其實並不喜歡自己。
三、喜歡「宣告」自己狀態,內在有「想要讓別人知道自己是這樣」的心情
這個項目也是在社群網站上常常看到的,什麼叫做「宣告」自己的狀態,例如他們會很愛貼一些「如果你無法尊重我,那就給我滾!」「不要太狂妄自大了,你傷害不了我」「我對你無限的付出,卻換來_____」「要是有人再對我____我就會_____」「花若盛開蝴蝶自來」「Beautiful things don't ask for attention」(這個就真的很想吐槽說都不ask for attention了那你發這個不是自打臉嗎?)
類似這種「宣告」自己多強悍、多有原則、多深情…等,或是發張自拍照想告訴大家自己現在過得有多快樂、多悲傷,這與第二個狀態類似,都是缺乏自己跟他人的認同,但是當我們在這個狀態的時候,我們會誤以為「我已經很認同自己了,我只是想說出來」這種希望讓全世界知道「我是這樣喔!」的狀態,也是一種沒有自覺的狀態。意思是說,如果你貼的東西是真實的,那事實上根本不會產生「需要昭告天下」的需求。而正是因為自己還沒能做到,才需要透過這個動作說服別人跟自己,好像越多人看到就能騙自己自己已經做到了,或是這件事情是真的。
這也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當我越是想要向別人宣告某件事,其實就越是表示我自己根本沒做到,或是我對自己認知是錯誤的。也因此當我想要透過宣告來「說服」、「告訴」某個特定的人來讓他對我的想法改變,通常都是徒勞無功的,因為你自己根本就沒做到。只是「希望自己做到」,但根本沒做到所以要透過宣告來騙自己。「真實通常是無聲的。」
當然並不是說分享生活或想法就一定是缺乏自覺的狀態,而是當你細細去觀察,你會發現缺乏自覺的人,他們的語言文字當中會有很多想要「證明自己」、「說服別人」的傾向,或是想要藉由敘述某件事來塑造某個形象,最後都會導向希望大家關注自己。一個真正認同自己的人,在社群網站分享自己生活或想法時,會讓你覺得這個人在自我表現的當下也顧到看的人的需求,並非單純地佔據舞台只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是也會去思考看到的人會有什麼感受。他們會將分享的重點放在自己以外的人事物上,就算是利用自己的當作媒介,你也會感覺到不管是那篇文還是那篇動態的主角,並非他們自己,重點可能是某個故事、某個現象或是某個情緒、某個物品、某個人物,而不是「自己」。
PS. 並不是都不發照片或不自拍的人就等於有自信,而是這些問題容易出現在像我這樣過去渴望關注跟舞台的人身上容易會出現的盲點。
這意思並不是說不能發大量的自拍或是不能展示自己,而是這是一種缺乏關注的發洩方式。如果你自己能夠清楚這點,並且知道這不會帶給你你想要的關注跟結果,但可以讓你發洩,你還是想做那當然可以做。重要的不是做不做,而是你有沒有在騙自己,如果你覺得發大量自拍是喜歡自己的表現或是誤解這樣會讓別人更加欣賞你,我覺得這才是危險的,沒有騙自己的話什麼都是可以做的。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3K會員
    504內容數
    我是誰不重要,我的文字有帶給你什麼比較重要。 顯化社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魔女的 Murmur 的其他內容
    最近在靈性提升的道路上面,有看到一個對我來說蠻新的詞彙,叫做「雙生靈伴(雙生火焰)」。  我個人比較不喜歡雙生火焰,比較喜歡雙生靈伴的說法。但這個跟我們一般在講的「靈魂伴侶」有點不同。(以下是我找網路的資料,目前我對這些東西都沒有很確定的感覺,所以這部分我就直接截別人的說法,但並非我自己的理解)人
    一般在我們剛接觸靈性的時候,遇到那種「要寬恕」跟「看見他人的神性」時,大概是我們身為人類最難修煉的一環。何謂「神性」,神性分成兩個層面來說的話會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是結合物質非物質層面,認可每個人無限制、神聖的「本質」。第二種是物質(有限制的)層面,認可我們無限制的「可能性」(因為現在肉身看到的是有限
    我在做關係講師的過程中,已經有非常多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有無法改變的固定模式,想要改變覺得很困難。並且也意識到自己的關係會複製原生家庭的關係。很多人開始發現自己跟伴侶的關係是複製了爸爸媽媽之間的關係,或是自己的某些行為跟爸媽非常像,即使自己非常厭惡,好像也擺脫不了。我最近上課更常遇到有人問我「要怎麼脫
    在靈性的道路上,我相信大家都會對「宗教」跟「信仰」產生無法辨別的混淆,尤其又加上近期一大堆如雨後春筍般的資料跟資訊,我們可能更加無法區別這些東西。這個概念我在我前一陣子的直播中也有部分提到,我今天就再用文章的形式來幫大家整理這些東西。  信仰與宗教的差別?  一般來說,因為我們活在一出生就有宗教存
    我這陣子大量了吸收所謂現在很流行的New Age、通靈、外星人傳訊等東西,到目前為止我整理出幾個大家在吸收資訊上面可以參考的幾個原則,我自己就是利用這樣的原則開始。我認為靈性修行是有風險的,因為你不知道你聽到的訊息是帶你去哪裡,它給你這些有什麼目的。(這邊我不會用「對」跟「錯」或「善」跟「惡」的概
    【大家看不懂的可以盡量提問,也促進我的思考跟打通連接更多不同的點】我同樣會不斷因為更新了資料庫而對我過去的敘述做出更正,在我以前接觸的法門裡面,稱之為「移動修正」,所以我任何時候講的、或任何人講的,大家參考參考就好。真正的答案要自己去找,才會是你的。 我們上一篇寫到,時間空間是不真正存在的,在我
    最近在靈性提升的道路上面,有看到一個對我來說蠻新的詞彙,叫做「雙生靈伴(雙生火焰)」。  我個人比較不喜歡雙生火焰,比較喜歡雙生靈伴的說法。但這個跟我們一般在講的「靈魂伴侶」有點不同。(以下是我找網路的資料,目前我對這些東西都沒有很確定的感覺,所以這部分我就直接截別人的說法,但並非我自己的理解)人
    一般在我們剛接觸靈性的時候,遇到那種「要寬恕」跟「看見他人的神性」時,大概是我們身為人類最難修煉的一環。何謂「神性」,神性分成兩個層面來說的話會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是結合物質非物質層面,認可每個人無限制、神聖的「本質」。第二種是物質(有限制的)層面,認可我們無限制的「可能性」(因為現在肉身看到的是有限
    我在做關係講師的過程中,已經有非常多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有無法改變的固定模式,想要改變覺得很困難。並且也意識到自己的關係會複製原生家庭的關係。很多人開始發現自己跟伴侶的關係是複製了爸爸媽媽之間的關係,或是自己的某些行為跟爸媽非常像,即使自己非常厭惡,好像也擺脫不了。我最近上課更常遇到有人問我「要怎麼脫
    在靈性的道路上,我相信大家都會對「宗教」跟「信仰」產生無法辨別的混淆,尤其又加上近期一大堆如雨後春筍般的資料跟資訊,我們可能更加無法區別這些東西。這個概念我在我前一陣子的直播中也有部分提到,我今天就再用文章的形式來幫大家整理這些東西。  信仰與宗教的差別?  一般來說,因為我們活在一出生就有宗教存
    我這陣子大量了吸收所謂現在很流行的New Age、通靈、外星人傳訊等東西,到目前為止我整理出幾個大家在吸收資訊上面可以參考的幾個原則,我自己就是利用這樣的原則開始。我認為靈性修行是有風險的,因為你不知道你聽到的訊息是帶你去哪裡,它給你這些有什麼目的。(這邊我不會用「對」跟「錯」或「善」跟「惡」的概
    【大家看不懂的可以盡量提問,也促進我的思考跟打通連接更多不同的點】我同樣會不斷因為更新了資料庫而對我過去的敘述做出更正,在我以前接觸的法門裡面,稱之為「移動修正」,所以我任何時候講的、或任何人講的,大家參考參考就好。真正的答案要自己去找,才會是你的。 我們上一篇寫到,時間空間是不真正存在的,在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和解療癒體驗課 「為什麼我該做的都做了卻落到這番地步?   」 那天一位學員來個案  她一向都是笑口常開的  每個人總是能夠被她正能量給感染  腦筋好、反應快、會讀書   但她卻無法感受真正的快樂  為什麼一個一直笑口常開的人卻不快樂呢? 快樂其實有層次  當你必須要「刻意找尋快樂」
    Thumbnail
    焦慮,壓倒愛情的那根稻草,人們在愛情中總被焦慮淹沒,安全感不足,剔除對方的不當行為,更是因為對於自我價值的信心低落,心中的恐懼與懷疑,如同詛咒般的耳邊細語,不斷述說著難以承受的焦慮真相,我們不值得被愛,即使談上一場非同小可的愛情,心底仍舊無法真正地相信自己值得被愛,這就是電影《怪胎》的主軸。
    Thumbnail
    以浪漫愛情為號召的影視作品,確實很常出現幾乎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的情景,例如近期超熱門韓劇《愛的迫降》,就算是最熱愛本劇的鐵粉,也不得不承認劇情太扯又充滿老套,但說歸說,仍被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深深迷住。若願意沉浸在無可救藥的浪漫中,就明白所有「不可能」都不是障礙,因為關乎愛情的一切,本就沒有道理。
    Thumbnail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吉伯特(Daniel Gilbert)相信,在我們畢生熱切追求的幸福,大多數人卻有個錯的地圖,就像光學幻覺欺騙我們的眼睛一樣,以同樣的方式騙過我們自己的腦。
    Thumbnail
    很多人,他以為他對這件事情的不滿是A問題,但其實是B問題,很多這樣的案例在心理學上是被證實的。也因為從來沒有真正探討過B問題,所以解決A問題是沒有用的(或者根本只是單純抱怨發洩),因為根本的B問題從來沒有真正解決過,所以怎樣都不開心。   舉例,像是有些人,他該有的物質條件都有,就是所謂的人生勝利
    Thumbnail
    古早的人類因為物資缺乏,日日要擔心飢餓與生命安全問題,因此可能過上充滿危機感的焦慮生活,可是現代因為科技的發展與發達,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吃飽問題,甚至我們擁有的已經遠比我們須要的滿足還要多更多,照理說,我們應該過的很滿足很快樂,可是,為何現在人大部份卻還是過的很不快樂呢? 這是一個很有趣值得探討的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和解療癒體驗課 「為什麼我該做的都做了卻落到這番地步?   」 那天一位學員來個案  她一向都是笑口常開的  每個人總是能夠被她正能量給感染  腦筋好、反應快、會讀書   但她卻無法感受真正的快樂  為什麼一個一直笑口常開的人卻不快樂呢? 快樂其實有層次  當你必須要「刻意找尋快樂」
    Thumbnail
    焦慮,壓倒愛情的那根稻草,人們在愛情中總被焦慮淹沒,安全感不足,剔除對方的不當行為,更是因為對於自我價值的信心低落,心中的恐懼與懷疑,如同詛咒般的耳邊細語,不斷述說著難以承受的焦慮真相,我們不值得被愛,即使談上一場非同小可的愛情,心底仍舊無法真正地相信自己值得被愛,這就是電影《怪胎》的主軸。
    Thumbnail
    以浪漫愛情為號召的影視作品,確實很常出現幾乎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的情景,例如近期超熱門韓劇《愛的迫降》,就算是最熱愛本劇的鐵粉,也不得不承認劇情太扯又充滿老套,但說歸說,仍被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深深迷住。若願意沉浸在無可救藥的浪漫中,就明白所有「不可能」都不是障礙,因為關乎愛情的一切,本就沒有道理。
    Thumbnail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吉伯特(Daniel Gilbert)相信,在我們畢生熱切追求的幸福,大多數人卻有個錯的地圖,就像光學幻覺欺騙我們的眼睛一樣,以同樣的方式騙過我們自己的腦。
    Thumbnail
    很多人,他以為他對這件事情的不滿是A問題,但其實是B問題,很多這樣的案例在心理學上是被證實的。也因為從來沒有真正探討過B問題,所以解決A問題是沒有用的(或者根本只是單純抱怨發洩),因為根本的B問題從來沒有真正解決過,所以怎樣都不開心。   舉例,像是有些人,他該有的物質條件都有,就是所謂的人生勝利
    Thumbnail
    古早的人類因為物資缺乏,日日要擔心飢餓與生命安全問題,因此可能過上充滿危機感的焦慮生活,可是現代因為科技的發展與發達,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吃飽問題,甚至我們擁有的已經遠比我們須要的滿足還要多更多,照理說,我們應該過的很滿足很快樂,可是,為何現在人大部份卻還是過的很不快樂呢? 這是一個很有趣值得探討的